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GPDA测定在癌症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6年Hopsu -Haru和Glenner发现了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 ,它存在人体唾液腺、颌下腺等组织及唾液、血液中 ,具有水解甘氨酰脯氨酸及其它氨基酸之间肽键的作用。GPDA活力在肝脏疾病 ,尤其肝癌患者显著增高 ,并与AFP没有明显相关 [2]。胃癌患者显著减低[3]。我院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用动力学法测定了部分肝癌、胃癌、胃癌肝转移、肺癌、直肠癌及肝良性病变患者的GPDA活性 ,以进一步探讨血清GPDA活性在癌症诊断、鉴别、监测中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1)样本来源…  相似文献   

2.
血清GPDA活力测定对若干癌肿诊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作底物,2%的Tween-20作GPA的表面活性剂,对46例肝癌,42例胃癌和52例白血病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活力进行测定,发现69.6%的肝癌患乾血清GPDA活力高于正常参考价值+2个标准差,78.57%的胃癌和70.59%的白血病患者血精GPDA活力低于正常参考值均值-2个标准差。  相似文献   

3.
GPDA与胃癌发展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据报道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活力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明显下降[1,2]。本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胃癌患者血清GPDA活力 ,与其临床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 ,旨在进一步探讨GPDA活力对胃癌的诊断意义。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胃癌患者359例 ,男264例 ,女95例 ,年龄25~81岁 ,平均54.7岁。均经手术和组织学确诊。良性胃病35例 ,男26例 ,女9例 ,年龄21~53岁 ,平均41.5岁 ,经临床和胃镜检查证实。正常人对照组50名 ,男31名 ,女19名 ,年龄18~35岁 ,平…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速率法测定20例健康人血清及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的GPDA活力,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比较,以评价其临床意义。其结果显示,肝病组高于正常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肝硬化,肝癌时其活性均有升高。所以,测定血清GPDA活力对肝病早期诊断,掌握病情,判定预后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尿GPDA活力测定在肾疾患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GPDA活力测定在肾疾患中的诊断意义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病实验室(121001)张一兵,张淑琴,贾静会,徐刚GPDA于1966年由Hopsh-Havu首次发现,已知此酶主要分布于肝、肾、结缔组织、唾液腺以及血清、唾液、尿液等体液中,为溶酶体水解...  相似文献   

6.
邓长清  英焕春 《现代康复》1999,3(3):350-351
甘氟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Proline Dipepidyl Aminpeptidase,GPDA)是HOPSU等人在鼠的肝肾中发现。胃癌患血清中GPDA活性明显降低。本次实验测定胃癌术前、术后及正常人血清GPDA活性,进行比较.探讨血清GPDA活性测定在胃癌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连续监测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连续监测法测定南京市钟阜医院(210003)王念跃,常伟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dipeptidylaminopeptidase,GPDAEC3·4·1·45)1966年首次被发现[1]。生化特...  相似文献   

8.
刘军  左国庆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895-896
目的:探讨血清MG7-Ag和TAG_72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94例患者血清癌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和单抗B72相关抗原即肿瘤相关糖蛋白抗原TAG-72)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清MG7-Ag和TAG-72测定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2.8%和69.4%,特异性分别为86.2%和84.5%,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的阳性检出率达86.1%。胃癌切除后血清MG7-A  相似文献   

9.
血清AFP与GPDA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6例原发性肝癌(PHC)、20例肝硬化、20例其他肿瘤及50例正常人进行AFP和GPDA检测,结果表明AFP和GPDA对诊断PH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6%,85%和76.9%,82.5%。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7%,可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血清CP(铜蓝蛋白)、GGT(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的测定在肝移植术后观察中的应用价值,对肝移植后患者的血清CP,GGT活性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术后7dCP活性有较明显的下降,12 ̄24d又略有回升,至26d后,由于患者发生明显的排异,CP活性直线下降,由最实的168U/L降至9U/L。而GGT活性术后20d内变化不大,21d后呈直线上升,从52U/L升至298U/L。结果显示CP、G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NO和iNOS在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8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NO水平和iNOS活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水平和iNOS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L-8和NO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CEA,GT,MG,EGT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癌胚抗原,胃泌素,胃癌MG抗原,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等单独测定及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用放射免疫法对25例消化道良性疾病及39例消化道肿瘤病人测定血清CEA,GT,MG,EGF,并对13例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这4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血清CEA,GT,MG,EGF水平,均明显高地消化道良性疾病;消化道肿瘤病人手术后这4项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流式细胞仪、琼脂糖胶电泳和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中药复方制剂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可见中药复方Ⅰ号诱发肿瘤细胞,DNA裂解成典型的梯状电泳图谱,胞核固缩,核染色质着力并裂解为碎块;G0/G1期细胞减少,产生典型凋亡峰,提示复方1号对胃癌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GPD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对21例胃癌术前患者,19例术后切除患者,2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进行了血清GPDA的活性测定并对胃癌术前与术后患者GPDA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GPDA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1.4%,特异性达95.0%.肿瘤病灶去除后,GPDA活性有升高趋势.结论GPDA活性测定在胃癌的诊断、普查筛选及术后随访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研究进展张抗万雄萍(上海海员医院中心实验室,上海200080)关键词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临床应用测定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dipeptidylaminopeptidas,GPDA)从发现...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体液免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9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活性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活性明显增高,且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清IgG、IgA、IgM、CIC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法在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31例胃癌术前患者,27例胃切除术后患者,3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进行了血清GPDA的活性测定,对31例胃癌术前患者与27例胃切除术后患者GPDA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GPDA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1.0%,特异性达93.3%。肿瘤病灶去除后,GPDA活力有升高趋势。结论 GPDA活力测定在胃癌的诊断、普查筛选及术后随访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复发性Graves病(GD)患者血清中的活性如何,目前资料尚少。本文旨在通过检测62例复发性GD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TSH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观察在复发性GD患者血清中这些抗体的活性,探讨其与GD复发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GD复发组;62例(男,15,女47),年龄21~65岁,病程4~20年,平均12.4年,血清甲状腺激素谱均增高;GD初发未治组:45例(男9,女36),年龄13~ 62岁; GD缓解组: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酶偶联法。方法血清与底物马尿酸双甘肽(HipGlyGly)混合温育30分钟,生成马尿酸(Hip)与双甘肽(GlyGly),再加入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GGCN)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催化GGCN与GlyGly偶联,产生的3羧基4硝基苯胺于410nm波长测定其吸收度。结果当底物pH80,GGCN10mmol/L,GGT67kU/L时,ACE活性与吸收度值有良好线性。55份健康人血清ACE(x±s)289±83U/L,CV:批内46%;批间48%。10份肉样瘤患者血清ACE(x±s)748±349U/L,批内CV39%,回收率96%~103%。结论酶偶联法测定ACE活性具有操作简便、迅速、重复性好,适用于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可用于诊断早期肺损伤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造血抑制物及其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亲和层析法,DNA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患者血清在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CD34+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2例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E及CFUGM的增殖,这种抑制活性存在于血清IgG片段中,为非补体依赖性。患者血清及IgG片段在体外均可加速正常人CD34+细胞凋亡,其中IgG较血清的促凋亡作用更为显著(P均<0.01)。经研究证实这种IgG可特异性吸附于CD34+细胞表面。经甲泼尼龙治疗后的恢复期血清上述作用消失。结论:某些SAAⅠ患者血清中存在促进CD34+细胞过度凋亡的造血抑制物IgG,造血细胞过度凋亡是患者发病机制之一。甲泼尼龙对这类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