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娩时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本院分娩时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配合和护理经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分娩发生的85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积极的复苏前准备、复苏中的及时准确配合及复苏后的细致观察和护理。结果83例复苏后痊愈出院,死亡2例,1例死于肺透明膜病,1例死于胎粪吸入综合征。结论迅速、有效的抢救配合及护理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关键,并可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万凌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35-3535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常继发于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始发因素。近年来,随着新法接生的普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降至为活产数的5-10%。但因窒息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仍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本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重度窒息致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7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本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妇幼保健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观察组)以及健康分娩新生儿(对照组)各124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海地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比例、发生宫内窘迫的比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发生羊水吸入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因素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是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羊水吸入是青海地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尽量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积极防治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以进一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窒息后的正确复苏至关重要。现就我院于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所收治的104例新生儿窒息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合并症,有胎粪吸入的婴儿在生后2~3d内可发生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8年,我院窒息病死率下降明显[1~3],与MAS的发病率、病死率下降有直接关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对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本院出生新生儿(称Ⅰ组)和门诊入院窒息儿、MAS患儿(称Ⅱ组)分两年度(1990~1993年为1年度及1994~1997年为Ⅱ年度)发病情况进行比较。Ⅰ组为8年本院出生活新生儿22049名,其中窒息儿1082名(…  相似文献   

6.
蔡文英  陈浪环 《现代保健》2011,(33):132-133
目的探讨气管冲洗治疗在新生儿复苏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7月本院121例气管冲洗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气管冲洗治疗可减轻新生儿窒息并发症,防止胎粪吸人综合征,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结论羊水Ⅲ度胎粪污染,出生活力差的新生儿实施气管冲洗治疗能有效减轻窒息并发症,降低吸人性肺炎、胎粪吸人综合征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缺氧可导致多器官损害,现将我科自1992年1月~1997年8月收治的246例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的表达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关系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窒息后24h之内入院的足月新生儿50例,采集生后第1天及第3、7天的外周血及10例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内MyD88的表达情况。所有新生儿均常规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测3天,同时作血肝功、肾功、心肌酶、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及心电图和头颅CT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统计窒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m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MODS的发生情况及其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①新生儿窒息后SIRS的发生率是80%,轻度窒息组有71%发生了SIRS,重度窒息组有91%发生了SIRS。MODS的发生率是72%,轻度窒息组有61%发生MODS,重度窒息组有86%发生MODS。50例窒息新生儿有46例治愈出院,2例病情危重放弃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②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的单个核细胞MyD88的表达比较弱。窒息新生儿单个核细胞内的MyD88在窒息后第1天的表达增强,3天开始减弱,7天左右恢复正常。③在窒息后第1天,MyD88表达与新生儿危重症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3,P<0.01),与SIRS和MODS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发生了SIRS和MODS的病例,其MyD88的表达呈(++)~(+++)的比例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差的病例,MyD88的表达呈(++)~(+++)的比例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SIRS和MODS的发生率都很高,窒息早期可能激活了Toll样受体转导通路中的转载分子MyD88,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一系列炎症因子导致了SIRS和MODS的发生。MyD88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后SIRS和MODS的早期指标和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宋玲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125-2126
及时有效地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缩短新生儿窒息时间,对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本院2003年8月—2006年8月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病例进行了窒息因素、复苏及护理措施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年来,我院共分娩新生儿10 374例,重度窒息92例,发生率0.89%。9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因复苏无效死亡8例。死亡率为8.70%。1.2诊断新生儿窒息主要根据新生儿生后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反射及肌张力的阿氏评分来判断,1 m in阿氏评分8~10分正常,5~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4分者为重度窒息[1]。1.3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法复苏的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以《新编新生儿窒息复苏》为培训教材,全院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为培训对象,从2006年1~12月进行系统培训,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培训前后2005年、2007年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结果: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05年为9.56%,2007年为3.83%,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1);②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2005年为87.34%,2007年为98.56%,培训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0.01);③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5年为86.71%,2007年为59.42%,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④新生儿窒息死亡率,2005年为10.13%,2007年为1.45%,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结论:新法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熟练掌握复苏技术是关键所在,重视复苏后处理是减少及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探讨用温盐水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出生24h的新生儿持续呕吐,除重度窒息外均采用温盐水洗胃治疗.结果 洗胃5min后Apgar评分均为8分以上.结论 可见用温盐水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黄琴红 《工企医刊》2009,22(4):53-53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中引起呼吸循环障碍。新生儿窒息为产科常见的疾病,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积极治疗并发症,对降低围产期死亡,预防减轻后遗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至今收治的1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窒息发生后会影响许多重要脏器的功能,而其中窒息对心肌的损害近年来倍受关注[1]。我科对2008年1月~2009年11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常规进行心肌酶谱水平检查,以探讨心肌酶谱水平对窒息后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新生儿窒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主要发生于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剖宫产、多胎妊娠,围产窒息是其好发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外)引起。临床表现,出生后6至12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紫绀及呼气性呻吟,甚至呼吸暂停、休克。积极合理的治疗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 NRDS患儿的生存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间救治的79倒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9例窒息新生儿中,77倒痊愈,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97.5%.结论:有效的复苏方法显著提高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复苏后保暖、保持呼吸道通常、严密观察病情、科学的精心护理、积极治疗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最直接因素,如抢救不得当,则可给新生儿留下诸多后遣症,和造成新生儿死亡,因而产科医护人员应提高医术,加强责任心,仔细观察产程,熟练抢救措施,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尽量减少避免新生儿死亡率。自1989年5月~1994年5月共急救监护出生后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03例,成功100例,其中90例采用气管插管,吸引正压人工呼吸,新生儿窒息得以完全纠正。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危害性大,近远期并发症较多。为了探讨预防措施,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0月的168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自1993年1月至199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共408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发生率为4.1%。168例中新生儿轻度窒息142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4%,重度窒息26例,占0.6%。1.2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常规于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后各进行一次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分为正常。1.3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168例新生儿窒息中,发生胎儿宫…  相似文献   

18.
<正>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缺氧、呼吸衰竭的综合表现。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本院分娩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5分钟Apgar评分≤7分的18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继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肾脏病学家已注意到窒息对新生儿肾脏的损害甚至可并发急性肾衰。本文报告我院25例新生儿窒息后对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其随访结果。对象及方法一、对象:1.新生儿窒息组:本组病例为1990年6月至1991年6月在我院出生有窒息的新生儿共25例,其中轻度窒息组9例(指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重度窒息组16例(指生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者)。  相似文献   

20.
109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109例新生儿窒息病例,比较不同年份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及各种产科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因素中以胎儿窘迫、早产儿、脐带异常为主;母体因素中以重度子痫前期、产前出血、胎膜早破为主;分娩因素中以宫缩乏力、胎位异常、阴道助产为主。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特别是早产儿窒息发生率逐年下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异常,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适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助产和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