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于术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不常规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当血小板计数大于500×109/L或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时,再采用全身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血小板、凝血功能变化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不增加断流术术后出血风险,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杨健  钟麟 《中国药房》2012,(24):2254-2257
目的:观察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以下简称"脾切断流术")后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2011年内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抗凝治疗,试验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血栓预防。观察2组患者术后门静脉流速、血栓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门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地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且给药方法简单,局部不用特殊护理,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经脾静脉抗凝治疗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3例行择期脾切除断流术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经脾静脉抗凝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和/或强化螺旋CT扫描监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共58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抗凝组27例,对照组31例。抗凝组术后14d内无门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内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累计发生率7.4%。对照组术后14d内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累计发生率22.6%。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门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脾静脉以200U/h的剂量输入肝素溶液对体循环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影响。结论断流术后经脾静脉置管早期灌注肝素抗凝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以200U/h的剂量经脾静脉输入肝素是安全的,不增加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加门体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接受脾切除加门体断流术的病例,30例患者分成A(对照组,n=13)、B(治疗组,n=17)两组,其中B组术中采用解剖性脾切除.观察两组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分别于术后第一、二周行门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门脉系统血栓形成A组10例(10/13),B组5例(5/17).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切脾可以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门体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几率.  相似文献   

5.
王晓琴  刘虎 《中国药业》2014,(14):109-11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对治疗后预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门静脉高压症伴有脾亢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在早期行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门脉高压症伴有脾亢行脾切除+断流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为25例。其中,实验组:术后24 h,开始使用500 mL低分子右旋糖苷,160 mg川芎嗪,静点,1次/天;在48 h后,附加低分子肝素钙4250 U皮下注射,Q12h持续;均持续1周;对照组未采用预防性药物。经过12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发生PVT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血栓发生率为8%,1例为Ⅰ、Ⅱ级血栓;1例为Ⅲ级以上的血栓;未发现肠坏死患者;对照组的血栓发生率为32%,2例为Ⅰ、Ⅱ级血栓,6例为Ⅲ级以上的血栓;发现2例肠坏死。结论 PVT的形成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在术后,早期的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往往由于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腹部体征不明显,导致形成后不易发现,诊断困难,且形成血栓后治疗棘手,效果不佳。本研究选择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97例,观察断流术后早期进行全身抗凝、祛聚治疗对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应用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脾切除术患者104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和术后生成门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门静脉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通络、抗凝,提高门静脉血流量,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门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9.
林品福 《海峡药学》2016,(8):129-130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4例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92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92例为研究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T、PT与APTT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行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有效预防了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脾静脉置管抗凝治疗对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脾切除断流术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和对照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和(或)强化螺旋CT扫描监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全部随访3个月,对照组累计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6.7%,置管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脾静脉置管以200U/h的剂量输入肝素溶液对体循环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影响。结论断流术后经脾静脉置管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观察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伤口引流量、输血量与失血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肢周经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DVT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47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舒血宁组25例术后静点舒血宁14天,对照组22例不用抗凝药物.结果:术后舒血宁组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8%),对照组7例(27.27%).结论:舒血宁是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肾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雄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94-19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川穹注射液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8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加用丹参川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5例)予以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川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川穹注射液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丹参川穹注射液,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疗法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50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加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观察组15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加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并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0,P=0.014<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药物干预并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形成原因及诊治。方法回顾2002年~2005年15例脾切除加断流术后P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治进行分析。结果140例患者行脾切加断流术后有15例(10.7%)发生PVT计数增多,彩色超声多谱勒及ST检查可以确诊。(1例并发生切口旁皮下血肿,余14例,经抗凝治疗血栓全部或局部溶解。结论PVT的主要原因是术后PLT升高,手术规范化操作,术后动念监测PLT计数,早期诊断与及时抗凝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参川穹嗪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丹参川穹嗪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 ml,静滴,1次/d;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1...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命.笔者分析了我院1998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的患者226例,并探讨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术前及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6例采用肠腔分流术加脾切断流术联合手术和脾切断流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对年龄、性别、门静脉血流流速的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指标监测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8.60%,其中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为23.33%,联合手术后血栓形成率为7.69%。术后血栓组PV、SV的流速下降显著(P<0.05)。PVT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无PVT患者(P<0.05)。性别,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凝血酶原时间等因素并非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检因素。结论门静脉系统血液流速减缓、年龄都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