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目的 总结开展腹腔镜技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开展的512例腹腔镜手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270例(2000年2月-2005年12月),第二阶段242例(2006年1—12月),对两阶段的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技术及术中与术后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做回顾性总结。结果 第一阶段完成腹腔镜手术270例,均为胆囊切除术(LC),主要并发症是胆漏、胆管损伤及大出血,共发生5例,发生率1.9%。中转7例,中转率2.6%。第二阶段242例,病种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阑尾炎、大小肠肿瘤、卵巢肿瘤、宫外孕、子宫全切等多病种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0.4%;中转1例,中转率0.4%。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加强基本功训练;术中的精细操作可降低LC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8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AC)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7例AC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顺利完成LC 75例,成功率86.2%,中转开腹手术12例,中转率13.8%。无胆管损伤、腹腔出血、胆瘘、胆道结石残留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LC治疗AC安全有效,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手术指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控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展初期的并发症及中转率。方法制定八条质量控制措施,总结分析568例LC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6例,仅占1.2%,中转手术8例,中转率仅1.6%。结论在开展LC初期只要加强质量控制,完全可以避开高并发症、高中转率这种所谓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助式腹腔镜肾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377例手助式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206例,单纯性肾切除术91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49例,肾部分切除术31例,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7例患者术中估计失血量平均315.6ml(30~7000m1)。术中发生脾脏损伤、难以控制的出血、肠道损伤、肾蒂血管损伤、胰腺损伤等并发症14例(3.7%)。中转开放手术13例(3.4%)。术后发生肠梗阻、肺炎、切口疝、继发性出血、冠心病发作、血管栓塞、低钠血症等并发症48例(12.7%)。死亡2例(0.5%)。有腹腔或腹膜后手术史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式中转率高于无手术史者。结论手助式腹腔镜肾切除术仍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局部粘连、肿瘤体积过大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一旦出现严重出血、器官损伤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时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3月106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53例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因盆腔粘连、肌瘤切除困难、恶性疾病、并发症4种原因中转开腹分别为23、10、9、3例,分别占43.4%(23/53),18.9%(10/53),17.0%(9/53)和5.7%(3/53)。结论盆腔粘连导致腹腔镜下操作困难是中转开腹的第1位原因。选择合适病例,提高术前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判断能力可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及意义探讨(附526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 对1994年-1999年期间有关献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病例数及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2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169例,中转手术率为3.21%。中转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胆道损伤22例(13%)、出血25例(14.8%),腹腔内粘连81例(48%),急性胆囊炎16例(9.5%),胆漏3例(1.8%),术中发现胃癌1例(0.6%),胆囊癌及“瓷”胆囊10例(6%),胆总管增宽及结石4例(2.4%) 胆囊内瘘2例(1.2%),胃及肠管损伤4例(2.4%),因气腹不满意无法完成手术1例(0.6%)。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腹腔内严重粘连、胆道损伤及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以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对46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68例病人分为A(症状发作48h内手术)、B(48~72h内手术)、C(72h后手术)、D(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4组。结果A、B、C、D4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8%(5/146)、3.69%(5/137)、5.88%(6/102)和3.17%(2/63),各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C组的手术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P〈0.05),且手术中转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较其他组短,开腹中转率也较其他组低(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胆囊肿大、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手术时机7个因素与中转开腹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发作后48h内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总结我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经验体会。方法 采用CO2气腹,3~4孔操作法。结果 完成768例,18例在温氏孔放置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天(平均2.5天),住院费用平均3000元。结论 严格规范腹腔镜操作培训,术前详细准备,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正确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手术,合理放置引流管,是保证L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69例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指标。方法 总结69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包含术前临床指标和预后相关因素。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腹腔镜手术成功完成45例,中转开腹24例;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为年龄(χ^2=2.234,P=0.034)和合并心血管疾病(χ^2=4.983,P=0.027);早期行腹腔镜手术和术中及时中转开腹的病例预后较好。结论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应早行腹腔镜探查,若操作困难,应早期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对于高龄和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1年4月213例胃肠道癌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癌24例,直肠癌118例,右半结肠癌22例,左半结肠癌25例,小肠癌2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25例,中转率为11.7%(25/213)。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为粘连程度(β=1.792,P=0.000,95%CI:0.073-0.785)、术中出血(β=1.454,P=0.036,95%CI:-0.386 -0.286)、肿瘤分期(β=0.874,P=0.039,95%CI:-0.206~0.270)、肿瘤分化程度(β=1.000,P=0.004,95%CI:0.015~0.183),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与中转开腹无关。结论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粘连程度和术中出血。术前充分评估,严格选择适应证,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及术者实际水平,决定中转开腹时机,是降低中转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 X-CONE 单孔腹腔镜和传统多孔腹腔镜行脾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 2012 年 4 月至 2013 年 9 月经 X-CONE 单孔腹腔镜脾切除 12 例( A 组),应用传统多孔腹腔镜脾切除 19 例( B 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标本取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指数 ( VAPS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美容效果评分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A 组无中转为传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病例,两组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两组病例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指数( VAPS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 组病例手术时间( 168.4 ± 67.7 ) min 明显长于 B 组手术时间( 105.4 ± 21.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57,P < 0.05 ).而两组病例标本取出时间,A组( 4.1 ± 1.1 ) min少于 B 组( 9.9 ± 3.0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4.91,P < 0.01 ).术后美容效果评分 A 组( 7.9 ± 1.1 )分优于 B 组( 6.4 ± 1.0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89,P < 0.01 ).结论经 X-CONE 单孔腹腔镜行脾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传统多孔腹腔镜相当,美容效果突出,为患者提供了另一个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无张力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再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原则。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间3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发时间为前次术后3个月至10年,平均(32±10)个月。既往手术方式:疝环填充式修补术14例,平片修补术10例,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5例(TAPP、TEP、IPOM术后分别有2例、2例、1例),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2例。结果手术时间28~86 min,平均(38±6)min。首次复发行开放式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12例,平片修补6例,腹腔镜下修补4例(TEP2例、TAPP2例),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GPRVS)3例。多次复发者中2例行腹腔镜下修补(包括1例TEP和1例IPOM),2例行开放式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2例GPRVS。随访时间8~52个月,平均(29±8)个月,再复发1例。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操作不当或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处理不当。应根据复发疝的类型和性质,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及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单孔后腹腔镜肾及肾上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8月~2012年3月,采用切151保护器+橡胶手套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利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33例单孔后腹腔镜手术,其中肾上腺肿瘤切除10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6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4例,肾盂成形术1例。结果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肾盂成形术因术中缝合困难另增加-5mm通道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住院时间4~9d,平均6d。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自制单孔多通道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及肾上腺疾病方面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点。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制作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与T管引流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开腹组(32例)及腹腔镜组(20例),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普通胆道镜(6.0 mm)行胆总管探查或超细胆道镜(2.7 mm)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采取顺逆结合法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观察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成功率、胆漏及带管出院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开腹(开腹对照组)或腹腔镜(腹腔镜对照组)普通胆道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发生一过性胆漏2例,开腹组发生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痊愈。一期缝合的患者经胆囊管探查率、术后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带管出院率明显优于T管引流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4组患者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顺、逆法放置鼻胆管适合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技术设备要求低,可显著提高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率,减少胆汁丢失,缩短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尤其适于胆总管无明显扩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153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接受非手术治疗中,145例避免手术治疗,成功率达94.8%;其中,Ⅰ级脾破裂成功率98.0%(96/98),Ⅱ级脾破裂成功率89.1%(49/55);Ⅰ级2例、Ⅱ级6例因血流动力学紊乱转手术治疗。15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只要采用个体化选择,综合考虑血流动力学、影像学分级、腹腔积液、腹腔合并伤以及年龄等因素,大多数I级和Ⅱ级外伤性脾破裂者均能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236例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术前确诊率为69.92%(165/236),腹腔镜手术确诊率为100%(236/23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为90.25%(213/236),手术时间为(45.1±8.3)min,术中出血量为(79.3±28.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1.2±4.7)h,进食时间为(1.8±0.6)d,住院天数为(5.8±1.9)d。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无大出血及腹腔积液,未发生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手术死亡病例。23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急腹症的诊疗中具有诊断价值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可针对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种植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6年9月术前病灶局限于子宫且子宫大小不超过12孕周的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手术20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9例(开腹组)。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的癌组织E-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分化群44变异体6(CD44v6)mRNA的表达量。结果2组组内比较,手术前后E-cadherin、MMP-2、VEGF-C和CD44v6 mRNA表达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组组间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E-cadherin、MMP-2、VEGF-C和CD44v6 mRNA表达量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随访(14.2±3.6)月(7~19个月),开腹组随访(13.1±4.2)月(7~19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在子宫内膜癌种植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E-cadherin、MMP-2、VEGF-C和CD44v6等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为3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单孔腹腔镜组与三孔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单孔腹腔镜组2例中转单手辅助腹腔镜手术;13例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加行腹腔镜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发现副脾3例,并予以切除。三孔组5例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加行腹腔镜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发现副脾1例,并予以切除。单孔组手术时间略长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单孔组明显短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2~13个月,无不适症状。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术由腹腔镜技术经验丰富的团队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手术切口微小,美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5月完成的60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A、B、C3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66±6)min,显著长于B组(35±5)min和c组(32±4)min(q=27.365,P〈0.05;q=30.013,P〈0.05),B、C2组无统计学差异(q=2.648,P〉0.05)。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1.28,P=0.286),总手术时间差异(F=8.82,P=0.000)主要由于机器人安装时间差异,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为20例。3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外科医生,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后腹膜腔行单切口多通道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35~60岁,平均42.6岁。肿瘤最大径1.5~3.5cm,平均2.8cm。肿瘤位于右侧5例,左侧7例。在腋中线髂脊上3~4cm做直径长约3cm半圆形切口,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单切口多通道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6min。出血量50~150ml,平均95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3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d。所有患者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物。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嗜铬细胞瘤3例,皮质腺瘤9例。结论: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后腹膜腔行单切口多通道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不仅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还可以减少手术费用及手术创伤,并具有一定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