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 ~ 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 ~ 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 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7年11月~2011年8月2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和20例标准开胸手术(标准开胸组)行纵隔肿瘤切除的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VATS组1例胸腔粘连较重,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minithoracomoty,VAMT)。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开胸时间短[(12.1±2.0)rainVS.(18.1±2.4)rain,t=-8.589,P=0.000],关胸时间短[(11.4±1.7)min vs.(21.4±2.7)min,t=-14.017,P=0.000],开胸出血量少[(13.2±4.3)mlVS.(25.2±11.4)ml,t=-4.405,P=0.000],术后引流量少[(355.6±110.8)ml VS.(655.6±135.8)ml,t=-7.655,P=0.000],带管时间短[(3.2±0.5)dVS.(4.5±1.1)d,t=-4.812,P=0.000]。2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1/20)VS.25%(5/20),P=0.182]。40例随访8~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VATS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3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前倾45°侧卧位,采用30°胸腔镜。观察孔位于患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分别取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做操作孔。直接切除结节;如果结节隐蔽,将全部胸腺连同前纵隔脂肪一并切除。结果32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节切除,3例术中因出血辅助小切口进胸止血。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14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囊肿5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2例,神经鞘瘤2例,淋巴结2例,血管瘤1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22/32)。术后并发症2例,包括1例心包积液,1例肺部感染,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28例随访1~5年,其中〈2年6例,2~5年22例,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观效果好、诊断明确等优势,非常适合年轻和肺功能低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01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59例后纵隔肿瘤患者经VATS治疗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23例;年龄6~73岁,平均年龄40.6岁;肿瘤平均最大直径4.86 cm。所有患者均施行VATS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通过3个套管切口完成,如需中转开胸,则延长前侧切口至6~10 cm。打开纵隔胸膜后,沿包膜外剥除肿瘤,蒂部的血管神经分别进行处理。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5~300 min(125.80±57.40 min),术中出血量10~1 000ml(168.10±157.70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10 d(2.50±1.74 d),术后住院时间2~14 d(5.24±2.24 d)。中转开胸手术6例,中转开胸率10.2%。术后病理诊断:神经源性肿瘤46例,囊肿10例,畸胎瘤2例,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51例,随访时间7~108个月(55.0±24.0个月);失访8例(13.6%)。无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直径≥6 cm是使手术时间延长(OR=1.932,P=0.004)、术中出血量增加(OR=2.267,P=0.002)、中转开胸率增加(OR=3.123,P=0.004)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OR=1.778,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TS治疗后纵隔肿瘤安全、可行,肿瘤最大直径≥6cm是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011年2月~2012年2月12例胸腔镜纵隔囊肿切除术,囊肿位于前纵隔7例,中、后纵隔5例,长径2.5~13.5cm。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0min。无并发症。9例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9.5月,无复发。术后病理:胸腺囊肿4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3例,食管囊肿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4.66±39.8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0±47.08)m 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5.68±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6.49±1.60)d。未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中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出院后仍需服用口服药物改善症状。结论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运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7~71 (41.25±14.78)岁;分析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危险性. 结果 全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4.25±52.30)min,手术出血量(214.45±123.12)ml,术中、术后输血2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5±1.42)d,术后住院时间(7.25±3.26)d.全组24例中,1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3例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采用胸腔镜联合背部小切口切除,2例中转开胸,中转开胸手术率8.33%.术后轻微并发症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术后24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1.23±18.56)个月,全组均生存,无复发. 结论 利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合理的手术方式,熟练掌握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技巧,能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式,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应用止痛药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可经小切口微创治疗,减轻手术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纵隔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本组 39例 ,男 2 0例 ,女 19例。年龄(2 5~ 75 )岁 ,平均 4 4 9岁。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 13例 ,浸润性胸腺瘤 2例 ,神经源肿瘤 10例 ,食管囊肿3例 ,支气管囊肿 3例 ,心包囊肿 2例 ,成熟畸胎瘤 1例 ,其它 5例。全麻双腔插管 ,侧卧位 ,健侧单肺通气。通常胸腔镜Trocar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 6、7肋间 ,操作套管 2个~ 3个 ,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 ,切下后难以经Trocar取出 ,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 ,可以辅以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 结果  3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 ,3例附加 8cm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结论 胸腔镜手术创伤小 ,安全有效 ,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Qu J  Gao X  Hou W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9):547-548
作者总结了近三年来的电视胸腔镜纵隔瘤手术28例,其中22例施行纵隔瘤切除。包括纵隔囊肿9例,畸胎瘤5例,神经原肿瘤5例,胸腺瘤、迷走甲状腺肿和脂肪瘤各1例;6例纵隔瘤取材或穿刺明确诊断。上述手术病例获得转好近期手术效果。作者认为胸腔镜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某些纵隔疾病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4例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人工气胸状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效果良好。结论人工气胸可以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隔囊肿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68例纵隔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整切除纵隔囊肿。术中出血量3~10 m L,无输血病例。手术时间35~105 min,住院时间3~8 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患儿。结论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囊肿患儿,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8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VATS组(n=40)和S-VATS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置管时间、引流量、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S-VATS组术后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I-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d vs (2.9±0.2)d,P<0.05;(203.1±29.9)ml vs (462.9±54.1)ml,P<0.01;(0.9±0.2)d vs (2.5±0.3)d,P<0.01];S-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费用略高于I-VAT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4月,S-VATS组无局部复发。 结论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引流量少,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与I-VATS无明显差别,是前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4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中无中转开胸手术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获6~12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淋巴结结核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集的27例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7(30.23±10.72)岁,均行胸腔镜下纵隔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伤口愈合不良、气胸各1例。术后继续行抗结核治疗,随访6个月,全组27例均能从事正常体力活动。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淋巴结结核安全、可靠,手术前后均应注意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1995年6月~2002年12月对34例纵隔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6岁~74岁,平均43.9岁。胸腺瘤14例(良性胸腺瘤9例,恶性5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支气管源性囊肿5例,畸胎类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转移癌、淋巴瘤、蔓状血管瘤各1例。肿瘤最大径3.5cm~6cm,平均45cm。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健侧卧位,胸腔镜trocar位于腋中线6或7肋间,2个操作trocar根据肿瘤位置而定。结果34例纵隔肿瘤中,25例完成胸腔镜肿瘤切除,9例小切口辅助完成。3例仅行肿瘤活检。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中、后纵隔肿瘤,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取健侧卧位前倾30°,于患侧腋中线第6肋间做1 cm长切口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4肋间做一3 cm长操作切口。经操作口置入电凝钩及吸引器,切开纵隔肿瘤外膜后使用圆头吸引器于包膜内钝性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35~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5.5 ml(30~110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2.5 d(1~4 d),术后平均住院4.5 d(3~7 d)。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8例,神经鞘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淋巴结结核2例,脂肪瘤1例。20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R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2年8月同一术者完成的75例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RATS组37例,肿瘤直径(4.34±1.25)cm; VATS组38例,肿瘤直径(4.33±1.58)cm。术前均使用MRI或增强CT定位评估肿瘤。比较2组手术指标。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与VATS组相比,RATS组总手术时间短[(72.3±17.2)min vs.(81.7±14.5)min,t=-2.567,P=0.012],术中出血量少[(49.6±20.8)ml vs.(71.1±13.1)ml,t=-5.355,P=0.000],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68.9±28.1)ml vs.(82.4±21.3)ml,t=-2.340,P=0.022],术后住院时间短[(3.2±1...  相似文献   

20.
电视胸腔镜手术34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34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包括自发性气胸16例,纵隔良性肿瘤7例,肺结节、球形病灶7例,胸膜疾病2例,外伤血气胸、食管平滑肌瘤各1例。手术时间25~130分钟,平均57.7分钟。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24~48小时,平均住院9.2天,术后并发症3例,但均非胸腔镜特发性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