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总结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5例行健康体检的同种血型志愿者血标本,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观察抗凝剂配置比例、血标本存储时间及温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抗凝剂配置比例不恰当血标本中RBC、WBC、HGB及PLT检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变(P〈0.05),相同温度下,放置30min、3h、6h的血标本RDW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实践中应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做好输血实验室血液标本检测前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安全,从根源上避免血型鉴定及输血等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实施一系列整改措施后对2021年标本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临床输血相关血液标本检测前质量控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020年临床科室送检的用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标本14271例,不合格195例,占1.37%;2021年输血相关标本19 354例,不合格35例,占0.18%,结论:加强临床输血实验室血液标本检测前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手段,但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而有文献提到,检验分析前误差中有65%出自临床护理工作。因此,护理人员能否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待检标本,是能否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护理人员在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究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后,对其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检验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生化、临检、免疫及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检验标本56294例,分别给予所选患者行检验期间施以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和施以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探究两种护理模式对于检验标本结果影响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干后检验标本总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后,获得良好的临床检验质量及临床护理效果,不仅使得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降低,而且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该检查及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宋洪艳  樊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62-862,855
目的:提高大批次采血检验的正确率。方法:采血前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控制的培训。保证试管、检验单、体检表编号一致。多向检验科人员了解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共同探讨在抽取标本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按检验要求规范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50000例体检者检验标本无溶血,检验正确率达98%。结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大批次采血的操作方法,操作的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以为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使临床医学检验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的100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临床医学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诸多因素对血液标本质量造成影响,100份血液标本中发生结果误差的共28份,所占比例为28.0%。检验前、中、后均有对血液标本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如血液标本采集时未做到一针见血,血液标本的采集血管和输血血管未分开,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未空腹或者服用过禁忌药物,血液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或未合理规范留置,血液标本检验时和检验后质量控制不过关等。结论要进一步强化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力度,保证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检验科人员对门诊抽血室护士进行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的宣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时沟通及门诊抽血室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反馈等交流协作方式,比较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沟通前、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双方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后,护士采集血标本技术更加正确规范、标本保存与运送更加安全合理,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强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标本的规范采集和运送,有助于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张静华 《大家健康》2014,(9):158-158
临床诊断依据病史、查体外,检验也是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践证明,医学检验实行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检验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标准有了依据,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会更加信赖,从而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对检验测定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我国较为普及,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分析前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问题则常被忽视。临床检验的质量保证应贯穿于检验的全过程,其包括医师申请、病人准备、编号、采样、保管、运送以及实验室管理,操作等一系列程序。本文着重对标本采集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方法进行讨论。
  1临床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标本本身误差有以下几方面:
  1.1电解质测定标本:在临床治疗中,给病人输入的液体内含有大量电解质。如果在输液的同时或在输液血管内直接抽血进行电解质测定,则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笔者曾发现一例输入氯化钾的患者,在输液血管上端取血化验,使血钾测定结果高出正常值几倍。  相似文献   

9.
正确采集血标本的临床体会李红张英(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枣庄市277102)关键词:血标本;采集;溶血采集血标本是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操作时的技巧、所用的器皿及患者的体位等均可影响检验结果。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  相似文献   

10.
刘凤霞  郑春荣  赵晖 《吉林医学》2007,28(4):526-526
目的:分析各种因素导致的血培养结果异常与临床抽血的关系。方法:对血培养分析前标本的抽取方法、时间、数量、储存及运输对血培养结果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结果:血培养分析前的护理质控可提高标本检测的准确性。结论:血培养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检验及患者生理因素等因素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血标本的采集方法、采血部位、保存、检验及患者的生理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精确度。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按规程操作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检验是保障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临床上往往只注重检验人员在分析时的质量控制,而忽视了对标本质量的严格要求。分析时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但分析前的标本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标本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检验人员,也涉及到医护人员的参与和病人的配合。为进一步引起临床对标本质量的重视,现将有关标本采取及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提高采集血标本正确率的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00例住院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12月直至2015年6月,并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采集血标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住院患者的采集血标本正确率、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正确率96.00%高于对照组采集血标本正确率78.00%(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采集血标本正确率,还能减少护理纠纷事件,保障患者安全,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用常规检测方法,对工作中的不合格标本,有误差反馈的生化检测结果,重新采取标本检测或对标本复测,查找引起误差的原因。结果:标本采集不当6例,标本溶血16例,采血前病人准备不当者3例,采血试管使用不当者2例,血清标本在样品杯中凝集者3例,血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1例。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需要医护人员、病人共同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王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95-3896
目的通过对300例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和判定,总结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收集300例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其原因。结果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溶血、脂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有关。结论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标本处理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真实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影响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标本的分析是临床实验诊断中必不可少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的保证工作是保证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治疗时利用此信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的偏差会给临床疾病的诊治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治过程和疗效。因此,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采集、保存、送检等这些影响实验室结果分析的过程成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这些环节加以了控制,提高了实验室诊断的正确率和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微生物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东港市中医院检验科所接收的115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共计350例,对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分布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痰液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探讨该方法对于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作用。结果与呼吸科沟通前痰液标本不合格率为5.6%,而沟通后的不合格率降至了3.2%,将与呼吸科沟通前后的痰液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P0.05,沟通后的不合格率显著降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需要不断提升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与临床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做好微生物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血培养标本的送检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对精准抗感染治疗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至关重要。目前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不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的具体数据和具体措施为例,阐述六西格玛理论在血培养标本送检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及意义,通过六西格玛理论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实施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规范临床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对血培养送检关键环节进行有效质量控制,能够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金花  耿莉 《包头医学》2015,(4):235-236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和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心内科护理单元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实施"三优"服务: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有效提高标本质量.标本采集及时准确,无1例不合格标本,检验结果报告及时精准,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辅助保障.结论:标本采集"三优"服务,能有效保证标本质量,而标本质量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技能,将优质服务实施于标本采集中,保证标本采集正确、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方法:2013年7月我院检验科加强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将其分为对照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和观察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分别选取1536份标本,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合格率与失真率。结果:检验科加强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前的标本合格率为93.1%,明显低于加强控制后的97.8%,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可有效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真实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