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患者拔除术后应用可塑形 β-磷酸三钙的效果.方法:按抽签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科81例需行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均行超声骨刀术,观察组41例于拔牙牙窝内予以可塑形β-磷酸三钙植入,对照组40例自然愈合,对比两组术后1周复诊结果、影像学中远期指标及新生骨情况.结果: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羊膜植入临床拔牙创后对牙槽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来本院需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正畸治疗的患者20例,右侧拔牙创植入人羊膜作为试验组,左侧拔牙创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2、3个月拍口腔全景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及牙槽嵴吸收评价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周牙龈愈合及术后1、2、3个月拔牙创新骨形成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2、3个月牙槽嵴吸收高度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每月牙槽嵴吸收量第1、2个月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第3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临床拔牙创植入人羊膜能促进拔牙创的早期愈合,保存牙槽嵴高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拔牙创内植入可降解止血纱,探索其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50例下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完成阻生牙拔除术后拔牙创内即刻植入可降解止血纱,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开口困难、感染以及干槽症发生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阻生牙拔除术后出血及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对于预防术后肿胀、张口受限、感染及干槽症发生无明显效果。结论可降解止血纱止血可靠,同时缓解拔牙术后疼痛,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型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新型的、可注射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成骨特性及其临床可操作性.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4 mm、深6 mm的洞造成骨缺损,每只大白兔左右两侧股骨分别注入实验材料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材料--α-磷酸三钙骨水泥(α-tricalcium phosphate cement,α-TCP),术后第3天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充填情况.实验动物分成3个时点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第8、16、24周取实验侧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植入处标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骨水泥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再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水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第8周时有少量降解,第16周时降解吸收较多,壳聚糖微球降解后在骨水泥内部原位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孔隙.24周时材料大量降解,仅存少量大粒径壳聚糖微球,降解同时有大量新骨生成.α-TCP骨水泥较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降解较少,骨水泥内部致密少孔.结论:壳聚糖微球/磷酸三钙骨水泥在骨组织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能力.在骨修复过程中,较对照材料α-TCP骨水泥降解速度快,并可引导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拔牙创愈合的生理过程对邻近微种植体-骨界面骨质改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只健康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4组,拔除每只Beagle犬下颌第3和第4双尖牙(P3、P4)。实验组微种植体邻近拔牙创区域(P3、P4区域),对照组微种植体位于第2双尖牙(P2)和第1磨牙(M1)区域。分别在植入微种植体后愈合的第1、3、8、12周处死动物。制备去除微种植体脱钙组织切片,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种植体-骨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第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明显的炎症性反应。第3周,实验组主要表现为骨吸收,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骨重建。第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骨界面基质钙化,骨界面的网状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第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种植体-骨界面出现钙化的层状骨。结论拔牙创对微种植体周围骨改建进程会产生影响,在植入早期,邻近拔牙创的微种植体-骨界面炎症反应和骨吸收效应明显重于对照组,此期即刻加载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成骨特点及其降解物在成骨中的作用。方法在兔颅骨上制造贯通缺损,植入α-磷酸三钙骨水泥。于术后4周、8周、12周作组织学和X线照片观察。同时使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与不同浓度的α-磷酸三钙骨水泥水降解物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结果12周后见人工骨明显降解,新生骨形成,人工骨颗粒间出现成骨现象。细胞学检测见明显的诱导成骨现象。结论α-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和可降解性,是口腔骨重建的理想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及其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后修复牙槽骨拔牙创缺损的效果。方法:临床中将ACPC/BMP即刻植入患者拔牙创,通过临床观察和CCD数字化摄片随访至术后12周。结果:临床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牙槽嵴骨量吸收少。外形维持较好。结论:ACPC/BMP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即刻植入合适患者的拔牙创有利于增加牙槽骨量,维持牙槽外形。  相似文献   

8.
宋立群  王伯钧 《广西医学》2005,27(2):194-195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植入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牙槽窝的愈合情况 ,为减少和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和保持牙槽高度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将下颌阻生牙患者分为实验组 (A)、对照组 (B)两组 ,两组 15 0人 ,30 0颗牙。A组拔牙后拔牙窝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 ,B组拔牙窝不放置任何药物。结果 A组无 1例干槽症发生 ,B组有 12例干槽症发生 ,发生率为 8%。两组间经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拔除下颌阻生牙后牙槽窝内植入珊瑚人工骨复合人胚骨能较好的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并能加速骨组织生长及维持牙槽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模型犬邻近拔牙创微种植体骨界面与骨重建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钙素(OC)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Cbfa1)等的表达,探讨拔牙创愈合对邻近微种植体骨界面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12只18月龄健康雄性比格犬,采取自身对照,建立邻近拔牙创植入微种植体实验动物模型(实验组),以非拔牙处植入微种植体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第1、3、8、12周依次处死,获得各带微种植体的组织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TNF-α、OC蛋白和\Cbfa1基因表达,并对其表达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TGF-β、TNF-α蛋白以及\Cbfa1基因表达在各检测时段均强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1周时TNF-α的表达,3周时TGF-β、TNF-α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Cbfa1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蛋白的表达两组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术后8周达高峰,术后3周时实验组表达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创邻近微种植体植入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但持续时间不长。骨界面骨改建进程随着愈合时间的增加持续活跃,过长的愈合时间会使骨形成相关因子表达削弱,在整个过程中种植体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窝内的成骨效果,同时评价其对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5例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需拔除的患者,拔牙同时随机选择在一侧拔牙窝内植入β-磷酸三钙(easy-graft TMCLASSIC)作为实验组,另一侧自然愈合作为对照组。在拔牙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并利用MCTIPS软件计算形成新生骨的体积分数,术后6个月进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记录远中颊侧探诊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测量试验组新生骨体积分数为63.3%±2.2%, 对照组为50.1%±1.9%,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为(5.53±0.39) mm, 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为(1.53±0.27) mm,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第二磨牙远中颊角探诊深度为(3.0±0.7) mm,对照组为(6.6±0.8)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β-磷酸三钙进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骨缺损修复可以显著增加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并能促进拔牙窝内新生骨的形成,降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探诊深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