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聂永胜  颜晓勇 《海南医学》2005,16(12):141-142,175
目的探讨尿内皮素-1(ET-1)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组(Ccr≥50ml/min),Ⅱ组(20ml/min≤Ccr<50ml/min),Ⅲ组(10ml/min≤Ccr<20ml/min),Ⅳ组(Ccr<10ml/min).Ⅰ组中根据尿蛋白量分为Ⅰ A与Ⅰ B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尿中ET-1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组尿ET-1显著性升高(P值均<0.01),各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F=66.17,P<0.01).在Ccr相似情况下,尿蛋白多者(Ⅰ B组),尿ET-1较高.尿ET-1与24小时尿蛋白量、S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58(P<0.005)、0.8046(P<0.001).结论检测尿ET-1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慢性肾炎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4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ADM,ET-1,同时检测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组血浆ADM显著升高(P<0.01),血浆ADM与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885 2,P<0.001;r=0.457 6,P<0.05),与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和醛固酮(ALD)呈负相关(r=-0.386 7,P<0.01,r=-0.581 3,P<0.001,r=-0.395 6,P<0.01).血浆ET-1与Scr、MAP、AngⅡ和ALD均呈正相关(r=0.766 0,P<0.001,r=0.305 7,P<0.05,r=0.284 6,P<0.05,r=0.623 5,P<0.001).血浆ADM与血浆ET-1呈正相关(r=0.608 6,P<0.001).结论:血浆ADM的升高可能是代偿ET-1升压和促进肾脏纤维化的结果,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DM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组(Ccr≥50ml/min),Ⅱ组(20ml/min≤Ccr<50ml/min),Ⅲ组(10ml/min≤Ccr<20ml/min),Ⅳ组(Ccr<10ml/min)。Ⅰ组中根据尿蛋白量分为ⅠA与ⅠB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尿中的AD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组尿ADM显著降低(P值均<0.01),各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F=55.06,P<0.01)。在Ccr相似情况下,尿蛋白多者(ⅠB组),尿ADM水平较低,尿ADM与Scr、24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22(P<0.001)-、0.2939(P<0.05)。结论检测尿ADM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慢性肾炎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4.
5.
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血浆水平及其相关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3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发作期18例,缓解期14例)的血浆水平,并以动脉血气分析作相关分析。结果 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比健康呈显著升高(P〈0.05);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浆ET-1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90.01)  相似文献   

6.
周翔宇  何延政  袁平  刘毅 《四川医学》2005,26(2):178-179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 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静脉曲张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 0例静脉曲张疾病患者 ,分别于手术前测定其肘静脉 (A组 )及下肢曲张静脉 (C组 )的血浆ET 1、CGRP以及术后测定肘静脉的血浆ET 1、CGRP(B组 )。同时以 3 0例健康者的肘静脉血浆ET 1、CGRP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组血浆ET 1、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组间存在B组 相似文献   

7.
胡佩莉 《浙江医学》2003,25(7):444-44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气道重建与哮喘症状的持续存在、严重程度以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内皮素 (ET)是一种有血管收缩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多肽 ,除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外 ,气道上皮含量最丰富[1]。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ET -1可能与哮喘患者气道的高反应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ET-1水平进行了监测 ,以探讨ET -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哮喘组计30例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16例 ;年龄38~70岁 ,平均 (52.0±8.5)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 2 4h以内有绞痛发作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14例 (SAP组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16例 (UAP组 ) ;以发病在 2 4h以内的 35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及 2 0例正常人 (NC组 )作对比 ,血浆ET 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SAP组与UAP组患者血浆ET 1浓度 (1.76± 0 .5 7pg/ml与 1.87± 0 .40pg/ml)与NC组 (1.6 0± 0 .43pg/ml)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而AMI组患者血浆ET 1浓度 (2 .77± 0 .45pg/ml)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结论 心绞痛患者在发病 2 4h以内血浆ET 1浓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正>内皮素(Endotheline,ET)是Yanagisawa等首先在培养的猪主动脉的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它是迄今所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对不同部位的动脉、静脉和微血管都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作用,在调节肾血管张力和肾脏功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报告28例慢性肾衰(CRF)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浆ET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1)患者组:慢性肾衰2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50.6岁),男18例,女10例。其中血液透析14例,非透析治疗14例。原发病:慢性肾炎2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4例,痛风肾病2例,多囊肾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例,失代偿期5例,肾功能衰竭期6例,尿毒症期14例。其中慢性肾衰伴高血压18例,血压正常10例;(2)正常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11例,女9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高压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测定ET-1和NO,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1水平为(108.04±21.11)ng.L-1,对照组为(52.52±16.00)ng.L-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NO水平分别为(88.26±25.28)μmol.L-1和(128.16±38.36)μmol.L-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ET-1和NO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增高,NO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检测了正常人、80例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局部ET-1、血浆ET-1和24h尿ET-1排泄量,以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Pro)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局部,血、尿ET-1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尿ET-1与BUN、Scr、Pro明显正相关,与Ccr明显负相关。结论:内皮素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及疾病进展,且血尿ET-1可作为肾活动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 ADM)、内皮素 - 1 ( ET- 1 )与原发性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 1 5例 ,慢性肾炎 38例 ,根据 Ccr将患者分为 4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与尿中的 ADM、ET- 1 ,同时检测血管紧张素 ( Ang )与醛固酮 ( AL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 、 、 、 组血浆 ADM显著升高 ,尿 ADM显著降低。血浆 ET- 1和尿 ET- 1显著性升高。血浆ADM与血清肌酐 ( Scr) ,2 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 ,而与平均动脉压 ( MAP)、血浆 Ang 和 AL D呈负相关。血浆 ET- 1与 Scr、MAP、Ang 和ALD均呈正相关。血浆 ADM与血浆 ET- 1呈正相关。尿 ADM与 Scr、2 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尿 ET- 1与 2 4 h尿蛋白量、Scr呈正相关。尿 ADM与尿 ET- 1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ADM的升高可能是代偿 ET- 1升压和促进肾脏纤维化的结果 ,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ADM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可能有重要的前景。检测尿 ADM和 (或 )尿 ET- 1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慢性肾炎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浓度的变化及意义,并观察氯沙坦治疗对TIMP-1浓度的影响。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5例慢性肾炎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IMP-1浓度,分析其与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并将慢性肾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对照组20例,单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IMP-1浓度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IMP-1浓度较正常显著增高;血清TIMP-1浓度与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氯沙坦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及血清TIMP-1浓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血清TIMP-1浓度可反映慢性肾炎患者肾脏纤维化程度,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IMP-1浓度,提示氯沙坦可通过调节金属蛋白酶活性,从而减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MCP-1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中浸润的单核细胞(MC)数、肾小管病理损伤、尿蛋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例正常及31例原发性肾炎肾组织中MCP-1、CD68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有极少量MCP-1表达及MC浸润;膜性肾小球肾炎(MN)组肾小球内未见MCP-1、CD68表达;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衰竭患者经2周常规治疗导入期后随机分为3组:前列地尔组(n=20,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d,2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
列素钠序贯治疗组(n=21,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d,2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次,每次20 μg,12周),序贯治疗强化组(n=22 ,
前列地尔注射液20 μg/d,2 周,贝前列素钠口服,每天3 次,每次40 μg,12 周)。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Cys
C)、血尿素氮、血肌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的变化。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血肌酐改变
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结果(1)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变率下降明显(P<
0.01);(2)与前列地尔组对比,序贯治疗组、序贯治疗强化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率明显上升(P<0.01),序贯治疗强化组改变更加
明显,与序贯治疗组对比(P<0.01);(3)与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对比,序贯治疗强化组血肌酐改变上升率明显减小(P<0.01);
(4)经14周治疗后,各治疗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但各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5)经14
周治疗后,各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可减
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上升速率,同时可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从而延缓慢性肾小
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与剂量相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 PCX)排泄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3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和常规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尿液中PCX水平,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2周尿PCX水平的变化,并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 UTP)、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来氟米特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尿PC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前尿PCX水平与UTP无相关性,治疗后尿PCX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来氟米特组较常规组治疗4周后PC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尿中PCX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多,与UTP无相关性。来氟米特可以减少肾脏足细胞的损伤,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起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部性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1]。CGN具有发病隐匿,病程迁延,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等特点,后期一般预后较差[2]。因此探究CGN的发病因素及与肾功能的关系,对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细胞黏附、趋化性和免疫细胞激活,已成为潜在的标志物[3-4]。胱抑素C(Cys-C)是大多数有核细胞分泌的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5],具有预测急性肾损伤(AKI)的潜在价值[6]。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观察黄葵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小牛血清白蛋白法建立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g·kg-1、1.0g·kg-1和2.0g·kg-1的黄葵胶囊灌胃。8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含量,白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对照组肾小球、系膜基质未出现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肾小球硬化、系膜基质增生,黄葵胶囊各剂量组肾脏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和U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黄葵胶囊各剂量组,随黄葵胶囊剂量的增加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L-6、ICAM-1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随黄葵胶囊剂量的增加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黄葵胶囊组,CD8高于对照组和黄葵胶囊组,随黄葵胶囊剂量的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趋于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可保护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脏组织,改善肾功能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