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婷婷 《内科》2008,3(3):400-402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反应,是肝脏对慢性损伤修复和愈合的结果,即纤维结缔组织广泛的增生和沉积。研究已证实,肝纤维化形成的本质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降解失衡,表现为ECM大量沉积。ECM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肝脏ECM的代谢主要由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调节,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ECM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纤维化,重者进而合并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然而,其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有潜在并发症,不易为患者接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肝脏异常病变,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自噬是细胞降解自身成分、参与维持器官功能及机体稳态的一种基本细胞过程,与NAFLD的进展存在密切联系。机体遭受的高脂、缺氧和压力等在肝脏内形成了细胞外微环境的异常改变,这些异常微环境可能通过诱导的肝脏细胞自噬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基于肝脏内的多种微环境特征,对肝细胞、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等肝脏细胞的自噬在NAFLD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激活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理过程,是肝脏受到各种慢性损伤时,肝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分泌并沉积的可逆性创伤修复过程.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共同病理学特征是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在肝脏内而引起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将导致肝脏正常结构破坏,肝小叶及血管的改建,中心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间隔、假小叶形成,即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1].……  相似文献   

5.
淀粉样蛋白被用来描述因蛋白质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纤维状聚集体,它与一系列淀粉样变性疾病有关。当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肝脏,就会导致肝淀粉样变性,从而诱发相关病理改变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但这一疾病少有报道且临床常常被忽视。本文主要讨论了淀粉样蛋白在肝脏中的生理病理作用及机制,以便于加深对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的理解并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与展望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430061)李瀚,盛国光,张建军肝纤维化指肝脏纤维性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是一种病理学诊断。特点为汇管区肝小叶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但尚未形成小叶内间隔。其病变有...  相似文献   

7.
胡平方  章新华  曾欣  谢渭芬 《肝脏》2008,13(3):250-252
肝纤维化(HF)是对肝脏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肝纤维化靶向调控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郁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使肝窦内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促使肝脏ECM沉积与组织结构重构。而HSCs活化和功能改变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对HSCs的干预无疑将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核心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甘草酸二铵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甘草酸二铵7mg/100g体重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4周,并以γ干扰素为对照药物。观察大鼠体重、肝脾重量等一般情况;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检测血清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脾  相似文献   

10.
核因子κB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ECM的合成大于降解所导致肝内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NF—κB参与调控肝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并调节局部各种介质释放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时促发KC产生各种炎性因子扩大肝脏炎症,最终使HSC活化,产生大量胶原纤维。本文简要概述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NF-κB对肝细胞、枯否细胞及肝星状细胞有关基因转录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以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生沉积及分布异常为特征的病理性纤维增生过程。当致病因子损伤肝脏时,枯否细胞首先活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静息状态的肝星状细胞(liver stellate cell,LSC),LSC活化增殖,大量分泌ECM,同时还通过自分泌机制加速自身合成ECM,沉积于肝脏内引起肝细胞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后激活更多枯否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肝内ECM过度沉积,致使肝纤维维发生。干扰素是一类异源性细胞因子,分为α、β、γ三种,由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和抗增生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肝  相似文献   

12.
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点是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窦周间隙沉积。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丰要来源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HSC活化已成为肝纤维化基础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肝脏长期受到各种急、慢性损伤导致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生成与降解失衡并在肝脏沉积的一种病理学过程,受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一系列细胞信息分子网络共同控制。如未行有效的治疗干预,随着病情的发展形成肝纤维结节并破坏正常的肝脏结构与功能,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肝功能的衰退,甚至演变为肝癌。本文着重介绍目前研究较明确和相对热点的肝纤维化信号通路、受体、非编码RNA及其对应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分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与肝纤维化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慢性损伤的愈合反应。其特点是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大量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沉积,其结果导致肝脏结构变形,从而引起或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近年来,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肝纤维化与免疫关系密切。应用中医药,通过调整免疫抗肝纤维化,已经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酸乙酰肝素(HS)对形成中的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脂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HS,用以干预形成中的家兔实验性AS,酶法测定血清中各脂蛋白含量,制作石蜡,冰冻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测,RT-PCR观察肝脏组织脂蛋白代谢相关受体的mRNA的表达。结果 HS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升高,加速动脉壁脂质沉积,促进AS的发展;促进肝脏对脂蛋白颗粒的蓄积,并增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结论 外源性HS对AS形成及其脂蛋白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合致病因子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脏层粘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取大鼠80只,应用复合致病因子复制实验性肝硬化大鼠模型,于实验第二、四、六、八周肝硬化形成不同时期处死动物,测定肝脏胶原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观察肝脏层粘连蛋白分布及结蛋白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早期肝细胞坏死区域层粘连蛋白即呈阳性染色,沿坏死区域形成间隔样分布,并随肝硬化的形成其在纤维间隔内的沉积呈进行性增加,且肝窦壁亦出现连续强染。肝纤维化形成时期(实验第四周末)肝内层粘连蛋白的分布面积和结蛋白阳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955,P<0.01)。结论复合致病因子所致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内层粘连蛋白分布呈进行性增加,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 β_1)表达的影响,研究雌激素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立模型组、治疗对照组、雌二醇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雌二醇组在四氯化碳应用的同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mg/kg,2次/wk,共8wk。大鼠肝脏HE染色与Masson染色,分级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并观察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表达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对TGF β_1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四氯化碳模型大鼠出现典型的肝纤维化表现,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广泛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Ⅰ,Ⅲ型胶原(0.58±0.26vs 6.34±2.24,1.07±0.49 vs 5.28±1.28,P值均<0.001)及TGF β_1基因表达明显增多;雌二醇应用可以明显减轻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P<0.05),抑制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2.47±0.76 vs 6.34±2.24,3.02±1.20 vs5.28±1.28,P值均<0.05)及TGF β_1的合成表达。结论:雌二醇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GF β_1的合成表达,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代表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肝组织的损伤一修复反应,这个过程包括肝小叶塌陷,纤维间隔的形成和肝细胞再生结节的形成。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外间质(ECM)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而导致ECM过度沉积而导致的结果。ECM在肝脏堆积的弥散过程可以最终发展到肝硬化。传统认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不可逆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如能积极消除致病原因,可延缓或逆转肝硬化的发展。对纤维形成和消退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抗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常规生化和血清学检测对评估纤维化形成诊断的价值有限,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是评估肝病不同阶段的金标准,然而,肝活检由于是创伤性操作,取样样本量小,存在抽样误差及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差异,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6,(1)
<正>肝纤维化由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引起,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SCs)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与特征,包括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铁沉积,酒精性肝病和胆汁淤积等。目前认为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其在肝内过度沉积是肝纤维化发展的主要机制。肝损伤导致HSCs活化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的结果。大多数慢性肝病共有的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纤维形成,这些共同特征由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控制。肝星形细胞和Kupffer细胞等炎症细胞参与了慢性肝脏疾病的发展。严重的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肝功能丧失以及门静脉高压,最终必须进行肝移植才能治疗。microRNAs(miRNAs,miR)作为一类细胞内分子,被证实在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miRNAs与肝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慢性肝脏疾病潜在的治疗新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