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任脉及其腧穴的主治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归纳。结果:得到文献2394条,涉及症名284个,总计6454症次。结论:任脉穴的常用功效共17项,可归纳为两类:其一为治疗任脉循行部位的疾患,包括调腹、宽胸利膈、治阴疗疝、壮肾利尿、调经引产、健脾和胃、宁心宣肺、健口利齿、安神、镇痉苏厥、消肿止血;其二为辨证施治,包括治气、补虚、散寒、清热。  相似文献   

2.
十四经穴常用功效标准化的参考方案(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十四经穴常用功效的标准化方案,以供广大学者和专家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十四经361个腧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再对其内容进行统计、归纳和整理。结果得到各经穴的常用功效及其症次。如足三里穴的13项常用功效为:健脾和胃,调腹,疏通下肢,补虚,消肿,宣肺,祛风,调气,安神,清热,宽胸,散寒,明目。合谷穴的16项常用功效为:明目,健口强齿,祛风,清头健脑,清热,消肿,疏面理颊,理汗,镇痉苏厥,调经引产,疏通上肢,散寒,通鼻止衄,安神,聪耳,利咽。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肝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肝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1 257条,涉及症名257个,总计3 347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肝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 7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调腹322,治阴疗疝306,疏理下肢288,健脾和胃261,消肿242,壮肾利尿164,安神138,疏肝理胁136,散寒115,调经引产112,治气107,宣肺92,清热92,镇痉苏厥90,补虚80,宽胸利膈76,止血74.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献中膀胱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膀胱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膀胱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2958条.涉及症名310个,总计8500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膀胱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9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健脾和胃663,疏理下肢622,安神493,疏腰理臀423,明目401,补虚383,清头健脑361,调腹354,宣肺351,疏背理脊329,散寒326,清热323,壮肾利尿297,祛风291,消肿255,止血214,镇痉苏厥213,疏肝理胁194,治阴疗疝178。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献中胃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胃经及其腧穴 (本文简称为“胃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2 0 86条 ,涉及症名 2 94个 ,总计 5 610症次。再用计算机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胃经穴的常用功效共 19项 ,其症次分别为 :健脾和胃 5 69,疏理下肢45 1,调治腹疾 42 4,安神 3 3 0 ,消肿 3 2 6,散寒 2 2 8,宣肺 2 2 7,健口强齿 2 12 ,清热 192 ,祛风 187,补虚 184,调气 174,疏面理颊 171,清头健脑 15 8,明目 15 5 ,宽胸 13 4,治阴疗疝 113 ,化痰利湿 112 ,镇痉苏厥 10 3。这 19项功效可归纳为两大类 ,其…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献中心包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心包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心包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917条,涉及症名225个,总计2302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心包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5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安神280、健脾和胃187,宁心16l,清热149,宽胸利膈148,疏理上肢118,调腹散积107,补虚67,止血67,疏胁利胆64,祛风64,镇痉苏厥64,宣肺63,治气62,散寒62。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献中督脉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督脉及其腧穴的主治特点。方法: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相关内容进行检索、统计、归纳。结果:得到文献2394条,涉及症名263个,总计6454症次。结论:督脉穴的常用功效共162项,分为两类:其一为治疗督脉循行部位的疾患,包括疏腰理臀、疏背理脊、清头健脑、通鼻、健口强齿、明目、健脾和胃、宣肺、安神、镇痉苏厥、止血、消肿;其二为辨证施治,包括祛风、清热、补虚、散寒。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献中肺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肺经及其腧穴主治的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993条 ,总计 2 6 5 5症次。再用计算机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肺经及其腧穴共涉及功效 4 4项。根据症次多少 ,可确定其中常用功效为 16项 ,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 :宣肺 2 76 ,安神除烦 179,舒通上肢 178,健脾和胃 174 ,清热 15 2 ,利咽 119,宽胸 10 6 ,散寒 10 2 ,祛风 93,清头健脑 77,健口强齿 77,消肿77,调腹 75 ,止血 6 2 ,镇痉苏厥 6 0 ,调汗 6 0。这 16项功效可归纳为 4类 ,其一为治疗肺经循行部位的疾患 (包括肺、胸、咽、上…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献中胆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胆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胆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1762条,涉及症名280个,总计4814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胆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6项,其名称及其症次分别为:疏理下肢603,祛风284,清头健脑273,明目261,消肿240,安神210,散寒196,疏肝理胁177,疏腰理臀175,清热168,除痹150,疏颈理项145,聪耳139,健脾和胃138,健口强齿115,镇痉苏厥113。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献中三焦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三焦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三焦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921条,涉及症名228个,总计2268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三焦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7项,其名称及其症次分别为:疏理上肢209,安神131,明目128,清头健脑120,聪耳119,消肿119,疏颈理项117,健口强齿103,祛风89,健脾和胃82,清热75,疏肩理腋74,镇痉苏厥62,疏胁理肋60,利咽55,宁心51,疏背理脊48.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献中大肠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大肠经及其腧穴主治的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1388条 ,总计 3348症次。再用计算机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大肠经及其腧穴的常用功效共 18项 ,这些功效及其症次分别为 :疏理上肢 2 5 2 ,祛风 2 0 1,健口强齿 197,安神193,明目 176 ,清热 176 ,消肿 16 2 ,清头健脑 138,通鼻止衄12 3,疏面理颊 115 ,散寒 110 ,舒肩 96 ,利咽 95 ,健脾和胃 94 ,宣肺 91,疏颈理项 85 ,镇痉苏厥 84 ,除痹 77。这 18项功效可归纳为 3类 ,其一为治疗大肠经在体表循行部位的疾患 (包括上肢、肩、颈…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献中脾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脾经及其腧穴 (本文简称为“脾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12 61条 ,涉及症名 2 46个 ,总计 3 2 2 1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脾经穴的常用功效共 17项 ,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 ,健脾和胃 496,调治腹疾3 2 4,疏理下肢 2 3 6,安神 197,调经引产 194,治阴疗疝 164 ,消肿 161,利尿 144 ,散寒 13 3 ,止血 10 1,理气 99,清热 98,宽胸利膈 94,补虚 87,疏肝利胁 77,宁心 62 ,宣肺 61。这 17项功效可归纳为三类 ,其一为治疗脾经循行部位的疾患 ,脾经行于下肢内侧 ,“…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小肠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小肠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768条,涉及症名213个,总计2013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小肠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7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安神195,疏理上肢174,疏颈理项140,明目108,消肿100,清头健脑89,清热83,聪耳78,疏肩理腋76,散寒58,利咽57,宣肺57,祛风56,健脾和胃55,健口强齿50,截疟46,疏胁消疸44。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心经及其腧穴 (本文简称为“心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5 1 6条 ,涉及症名1 87个 ,总计 1 382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心经穴的常用功效共 9项 ,其名称与症次分别为 :安神 2 5 9,疏理上肢 1 2 4 ,宁心 1 0 9,清热 74,健脾和胃 5 4 ,散寒 43,镇痉苏厥 43,止血 41 ,疏肩理腋 39。这 9项功效可归纳为两类 ,第一类为治疗心经循行部位的疾患 ,心经“起于心中 ,出属心系 ,下膈络小肠”,“下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 ,故心经穴可治疗心神疾病 (即有安神宁心 ,…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张彩荣 《陕西中医》2012,33(5):584-585
目的:介绍江苏省名老中医周玉艳教授擅用足三里,重视扶正补益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分析周玉艳主任的临床医案,总结其学术思想。结论:周玉艳主任临床运用足三里固护正气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健脾消导、调理肠胃;温化寒湿、通络止痛;健脾化痰、和胃安神;清热消痈、和血止痛;调理肝脾、补益中气;调和经气,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16.
调理中气法论治胃脘痛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多缘中气变动,故对其调治当首重中气,以扶偏救逆、通调气机为主,同时兼顾其他脏腑。其法包括:益气温阳调中法、养阴益胃调中法、辛开苦降调中法、运脾导滞调中法、祛痰理气调中法、健脾除湿调中法、温胃散寒调中法、清热和胃调中法、疏肝和胃调中法、清肝泄热调中法、宣达肺气调中法、调和气血以助中气法等。  相似文献   

17.
刘世红  张红 《江西中医药》2011,42(12):63-64
足三里穴,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既能补虚泻实,又能清热温寒;为胃肠病之要穴,调气血之主穴,降血压之良穴;既有健脾和胃、调理大肠、补益气血、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效,又有镇痛退热、醒神开窍、回阳固脱之功;对临床多种胃肠疾病,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与膜相连,脾胃同为后天之本。脾以健运为常,胃以通调为顺。治宜健脾益气,疏肝清热,滋养胃阴,散瘀通络,以逐胃腑痛腹之性。柴平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3例,显效3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4例。  相似文献   

19.
纪青山教授运用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经验效穴配合治疗便秘:大肠经募穴天枢,大肠经背俞穴大肠俞,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三穴配合以疏通调畅大肠腹气,理肠通便;"大小肠皆属于胃",取足三里调理胃肠,宣通阳明腑气以通便;支沟宣通三焦,行气导滞。以上特殊穴相互配合治疗便秘,临床收到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南宁市第一医院(530011)卢惠萍报道:近年来运用养心安神,滋补肝肾,佐以清热豁痰,健脾和胃之中药治疗梦游症患者6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6例均为门诊病人。6~10岁2例,11~22岁3例,26岁1例。女性2例,男性4例。基本方药: 酸枣仁10g 龙齿15g 茯神15g 太子参10g 菟丝子15g 白术10g 鸡内金10g 天竺黄10g 橘络10g 灯芯草2g 栀子10g 钩藤10g(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