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42 d婴儿体格发育调查,探讨喂养方式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为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576名42 d婴儿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问卷调查了解出生情况、喂养方式及相关因素。【结果】42 d婴儿的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体重增加1.00~1.99 kg占80.8%,体重达中位数占92%,胸围≥头围占56.6%。纯母乳喂养率48.78%,部分母乳喂率46.01%,人工喂养率5.21%。【结论】42 d婴儿体格发育良好,不同性别的生长模式差异从婴儿开始。应加强纯母乳喂养指导,孕期要注意控制胎儿出生体重,降低婴儿超重率对儿童远期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42天婴儿身长体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指导婴儿合理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全年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 376例42天婴儿,调查其生后喂养方式,按照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测量身长、体重,采用身长的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42天婴儿母乳喂养率为66.5%。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42天时体重增长分别为1.75 kg、1.61 kg和1.69 kg,身长增长分别为6.46 cm、6.24 cm和6.47 cm。母乳喂养组42天时的身长增长值和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42天时混合喂养组有偏瘦倾向的婴儿所占比例最高(14.9%),母乳喂养组最低(10.4%)。母乳喂养组有偏胖倾向的婴儿所占比例最高(14.8%),人工喂养组最低(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2天母乳喂养率尚有待提高。母乳喂养可以很好地促进婴儿身长体重的增长,但并没有使42天婴儿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混合喂养婴儿42天时生长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纯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在南宁市纳入125名纯母乳喂养和200名人工喂养的婴儿进行随访观察,分别在出生、28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发育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以及疾病率情况。比较两种喂养方式在不同时期对体重、身长、头围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两种喂养方式的婴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发展。结果:母乳喂养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发育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P<0.05);男婴至3月龄时,体重达出生时1.94倍,身长增至1.26倍;至12月龄时体重达出生时2.87倍,而身长增至1.54倍。女婴跟男婴生长发育规律相似。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比较,在28天时,人工喂养组的身高、体重、头围均高于母乳喂养喂养组(P<0.05),在其他时期未见差异。母乳喂养组出现独坐、爬行、扶站等运动情况要早于人工喂养组(P<0.05)。在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婴儿肺炎患病率为14.4%,腹泻患病率为3.2%;人工喂养组,肺炎患病率为31.5%,腹泻患病率为15.5%(P<0.05)。结论: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生长发育影响无差别,但在运动发育方面,母乳喂养要优于人工喂养;并且在6个月内,母乳喂养能降低婴儿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建议在婴儿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生长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42 d、9个月时有完整的体重、身长数据,且生后~9个月喂养方式单一的婴儿304例,随访到18个月时有243例婴儿。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组。计算18个月婴儿BMI对年龄Z评分(BAZ)并绘图。对不同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及其增长量,BAZ分布进行比较。结果3组出生时体重、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d 时母乳喂养组体重[(5.0±0.5)kg]高于配方奶喂养组[(4.9±0.6)kg];出生~42 d母乳喂养组体重增长量[(1.7±0.4)kg]高于混合喂养组[(1.5±0.4)kg]和配方奶喂养组[(1.4±0.4)kg];42 d~9个月母乳喂养组体重增长量[(4.5±1.0)kg]低于混合喂养组[(4.8±0.8)kg]和配方奶喂养组[(5.1±1.1)kg];18个月时配方奶喂养组体重[(12.1±1.5)kg]高于母乳喂养组[(11.2±1.4)kg];9~18个月配方奶喂养组体重增长量[(2.3±0.8)kg]高于母乳喂养组[(1.8±0.7)kg]和混合喂养组[(1.9±0.5)kg];42 d~9个月配方奶喂养组身长增长量[(17.1±2.0)cm]高于母乳喂养组[(16.1±1.9)cm];18个月时配方奶喂养组身长[(83.1±3.7)cm]大于母乳喂养组[(81.5±2.9)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月时配方奶喂养婴儿中超重(即Z评分大于2)的比例最高,为11.11%。结论3种喂养方式婴儿体重增长模式不同。早期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配方奶喂养后期体重增长较快。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的身长增长无影响,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后期身长增长较快。配方奶喂养的婴儿18个月超重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了解喂养方式与民族、性别差异,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对544例足月婴儿进行0~4个月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和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0~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69.30%;其中,朝鲜族母乳喂养率为66.96%,汉族为69.93%。0~4个月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月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组小儿身高有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560名婴儿喂养情况的调查,了解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与婴儿体重、身高、患佝偻病和营养性贫血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除身高以外,其它各项指标均与喂养方式有关.即:母乳喂养优于混合喂养,混合喂养又优于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婴儿304例,根据出生后前4个月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测量4月龄时的体重、身长和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3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婴儿佝偻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佝偻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4月龄婴儿体重、身长影响差异不大;母乳喂养婴儿补充维生素D不合理,佝偻病发生率会增加,倡导母乳喂养的同时需要合理添加维生素D。  相似文献   

8.
289名纺织女工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及发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企业以青年女工多,工作劳动强度大,长年三班运转为其特点.为了解纺织女工婴儿喂养情况及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生长发育关系,作者对本院1993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出生,母亲是纺织女工的289名4个月婴儿喂养方式及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57人占19.7%,混合喂养113人占39.1%,人工喂养119人占41.2%.(2)体重、身长月增长是衡量婴儿生长发育重要而灵敏指标,本次调查体重平均月增长母乳喂养、混合、人工喂养依次为0.88、0.82、0.83,身长平均月增长依次3.32、3.16、3.24,经统计学处理三种喂养方式体重平均月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身长平均月增长母乳喂养高于混合喂养差异显著(P<0.05).(3)贫血患病率依次为12.6%、16.8%、19.0%;佝偻病患病率为9.8%、17.8%、26.7%.母乳喂养明显低于混合、人工喂养差  相似文献   

9.
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格生长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市婴儿喂养方式及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 3 84名 4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 ,并测量婴儿身长、体重、头围 ,计算Kaup指数。  结果  4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为 45 .83 % ,人工喂养率为 2 8.64 % ,混合喂养率为 2 5 .5 2 %。母乳喂养婴儿平均身长、体重、头围均大于人工和混合喂养的婴儿 (P <0 .0 1)。母乳喂养的婴儿Kaup指数为 15~ 19者 ( 82 .3 8% )多于人工 ( 5 8.10 % )和混合混养 ( 4 8.9% ) (P <0 .0 1) ,Kaup指数为 19~ 2 2者 ( 17.0 4% )则少于人工 ( 4 1.81% )和混合喂养 ( 5 1.0 2 % ) (P <0 .0 1)。 结论  4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比人工和混合喂养更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2004年4月在阜阳市某县进行婴儿营养状况普查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中选取200名婴儿,依据其出生后前4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并测量了其身长、体重,并随访了其3岁左右时的体格发育情况,根据2006年WHO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0~5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进行年龄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AZ)、年龄别身长(高)标准差评分(HAZ)、身(长)高别体重标准差评分(WHZ),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有效调查178人,男婴115人,女婴63人,其中纯母乳喂养60人,占33.7%,混合喂养64人,占36%,人工喂养54人,占30.3%,不同性别间喂养方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78名婴儿的WAZ、WHZ均值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其中婴、幼儿期均无慢性严重营养不良者,婴儿低体重者7人,占3.9%,生长迟缓者40人,占22.5%,3岁左右时低体重者有12人,占6.7%,生长迟缓者27人,占15.2%,以人工喂养组婴、幼儿低体重、发育迟缓率及消瘦率最高;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婴儿期与幼儿期的体格发育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母乳喂养更适合婴幼儿的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不同喂养方式对0~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0~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婴儿650名依据其生后前4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自生后30 d起进行前瞻性的纵向观察,并在生后的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龄时观测其体重和身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三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在3月、6月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9~24月龄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长母乳喂养组低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母乳喂养组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长介于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结论]与人工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幼儿6月龄以后生长速度减缓,两者的生长模式可能存在差异,但三组儿童均在正常生长发育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和纯人工喂养对足月儿及早产儿在6个月体格发育、智力、运动发育、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得分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论证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为推进0~6个月纯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方法 本课题选取足月儿97例和早产儿67例。即共分为四组A组为足月母乳喂养组(54例)、B组为足月人工喂养组(43例)、C组为早产母乳喂养组(38例)、D组为早产人工喂养组(29例)。测量A、B、C、D四组在出生、42 d、2、3、6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计算其净增值。测试6个月时(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生长发育方面,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三个时间段体重净增值大于人工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足月儿来说,母乳喂养分别在2~3个月、3~6个月两个时间段和出生~42 d、2~3个月两个时间段,对应的身长和头围净增值较人工喂养多,对于早产儿来说,母乳喂养分别在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3~4个月四个时间段和42 d~2个月、2~3个月两个时间段,对应的身长和头围净增值较人工喂养多。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6个月测量的智力、运动发育指数较人工喂养的高。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在小儿气质形成上无差异。结论 纯母乳喂养不论对足月儿还是早产儿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较纯人工喂养高,而体格发育优势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前3个月,而足月及早产婴儿在6个月时的气质类型与是否母乳喂养无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6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其与婴儿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中全部6月内婴儿为研究对象,对母乳喂养信息和身长、体重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1)4月内母乳喂养率87.6%,纯母乳喂养率57.4%,部分母乳喂养率30.3%,人工喂养率12.3%,4~6月分别为76.4%、13.5%、62.9%和23.6%;喂养方式城郊差异仍然存在;纯母乳喂养率较10年前下降。2)纯母乳喂养组1~4月婴儿的年龄别体重大于部分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纯母乳喂养是北京市4月内婴儿喂养的主要方式,4~6月内婴儿多数采取了部分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养方式与儿童早期体重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妇产医院出生的10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出生前后7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组,每组各50例。在生后9、12个月对婴儿的身长、体重、血红蛋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的婴儿在出生后9、12个月的身长、体重明显的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婴儿的血红蛋白水平高达(120.1±7.2)g/L,而其贫血率仅为7.8%,远远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母乳喂养组与婴儿智力水平相关的各项参数也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显著提高婴儿12个月以前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水平,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婴儿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对2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专人负责,统一表格、标准和要求,进行统一规定的儿童体格检查和母亲喂养方式的1人1表问卷调查。【结果】小于4月龄儿童母乳喂养率为66.69蹦,纯母乳喂养率为46.5%,混合喂养为12.4%。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产妇的营养状况,哺乳方式,习惯,哺乳时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有无缺乳家族史。母乳喂养组的~6月龄婴儿体重以及女婴身长均明显大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0.05或0.01),母乳喂养婴儿独坐,叫爸妈的发育时间明显早于人工喂养儿(P均〈0.01);母乳喂养组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而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数,婴儿独走发育时间,婴儿感冒、腹泻、佝偻病的发病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早期的体重身长、运动和语言发育优于人工喂养,且有利于婴儿肺炎和支气管炎的防治,应大力提倡科学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270例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母乳喂养组94例,人工喂养组80例,混合喂养组96例。从出生开始随访各组新生儿至6个月,分别测量出生、42d、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体重、身长和头围;测试各组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收集各组新生儿出生、42 d、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静脉血3 ml进行维生素A的测量。结果三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 d、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体重均处于稳定增长;在42 d、3个月及6个月时,人工喂养组新生儿体重略低,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 d、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身长均处于稳定增长;在42 d、3个月及6个月时,人工喂养组新生儿身长略低,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新生儿出生、42 d、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头围均处于稳定增长,在42 d时人工喂养组新生儿头围略高,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低于另外两组新生儿,人工喂养组MDI、PDI指数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个月前给予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可在新生儿生长方面具有优势,母乳及混合喂养的新生儿MDI、PDI指数更高,而至6个月左右应给予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适当添加营养,以满足新生儿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婴幼儿喂养方式,建立前瞻性队列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纵向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2009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出生的婴儿593例,监测婴幼儿0~24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喂养情况、家庭基本信息等。测量次数:共测查20次,包括出生3 d内、1岁内每月1次、1~2岁每3月1次。结果 59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293例(49.41%),女性300例(50.59%);男、女婴在社会人口学特征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267例(45.03%),混合喂养组132例(22.26%),人工喂养组194例(32.71%)。方差分析显示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对0~24月龄婴幼儿体重、身长、头围有不同影响。1月时体重均值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7~24月龄体重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3组均值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24月龄时身长有影响,7~24月龄体重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龄时头围均值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龄、9~24月龄时头围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是婴幼儿生命早期最佳的天然食品,为婴幼儿提供了生命所需的必要营养物质,对婴幼儿生长速率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1~<2月龄婴儿身长体重发育状况及不同喂养方式间婴儿体格发育的差异,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在北京市某城区医院出生、并于2017年8月-2019年7月来医院进行出生后1~<2月龄健康检查的婴儿体检资料,对婴儿的体重和身长,以及喂养方式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喂养方式间婴儿体重身长的差异。结果在323名婴儿中,完全母乳喂养率为59.4%,男女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1,P=0.190)。男孩1~<2月龄时的体重身长,以及生后至1~<2月龄的体重身长增长值均明显高于女孩相应的体重身长和体重身长的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组1~<2月龄时的体重及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非完全母乳喂养组的体重和体重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发育,母乳喂养率尚低。应进一步加强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并分析早产儿母乳喂养和宫外生长发育状况,以期为早产儿的喂养方式选择和宫外生长发育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出生且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愈出院存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电话随访1年,调查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和宫外生长发育情况,比较不同喂养方式的早产儿身长、头围、体质量及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分析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对EUGR发生的影响。结果 120例早产儿中,39例(32.50%)早产儿采取纯母乳喂养,57例(47.50%)早产儿采取混合喂养,24例(20.00%)早产儿采取人工喂养。出生时,不同喂养方式的早产儿身长、头围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胎龄40周时,不同喂养方式的早产儿身长、头围及体质量均高于出生时,且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身长、头围及体质量高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身长、头围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母乳喂养校正胎龄40周、随访1年时的EUGR发生率均低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胎龄40周、随访1年时,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的EU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是校正胎龄40周早产儿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纯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宫外生长发育,降低EUGR发生率,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减少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促进早产儿的宫外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42 d婴儿胫骨超声骨密度值与体格喂养、喂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健康42 d婴儿595例作为调查对象,男309例,女286例.测量其身长、体重、胫骨超声骨密度声速值(spced of sound,SOS)和Z值,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扬州地区42 d婴儿的骨矿物质含量正常、轻度缺乏和中度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4.1%(84例)、71.9%(428例)、13.9%(83例),且不存在性别差异;2)控制性别因素后,体重越重、BMI值越大,骨密度缺乏程度越明显;身长对骨密度水平无影响;3)不同骨密度组婴儿的喂养方式不同;母乳喂养与部分母乳喂养组之间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组的婴儿骨密度值均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扬州地区42 d婴儿骨密度轻度缺乏;骨密度与婴儿肥胖水平密切相关;纯母乳喂养或增加母乳喂养比例,可增强婴儿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