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传统切口手术与小切口胃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术前准备以及术中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相同,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切口胃大部分切除术,小切口组患者实施小切口胃大部分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小切口组(P〈0.05);传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高于小切口组(P〈0.05);传统组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多于小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胃大部分切除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并比较Pringle肝血流阻断和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肝切除术的肝癌病患168例,其中82例行半肝血流阻断法(HVC)切除肝脏,86例行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法切除肝脏。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比、肝硬化程度、肿块大小和位置等无显著差异(P〉0.05)。与HCV组比,Pringle组的阻断次数较多(P〈0.05),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个组别术前的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HVC组术前比,术后1~4d的血清白蛋白(Bumin)、血清胆红素(Bilimbin)和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无显著差异(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增高(P〈0.05);与Pringle组术前比,术后1~4d的Bumin和Cholinesterase显著降低(P〈O.05),Bilirubin、ALT和ALP显著增高(P〈0.05);与HVC组术后比,Pringle组术后l~4d的Bumin和Cholinesterase显著降低(P〈0.05),Bilirubin、ALT和ALP显著增高(P〈0.05)。2个组别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VC和Pringle相比,HVC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略优于Pfingle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6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7例患者手术成功45例,2例转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取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在手术过程中须操作熟练,把握时机,以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周锋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79-138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AC)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本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124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60例行常规开腹手术(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置引流例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AC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切除术式,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子宫良性病变有单纯子宫切除手术指征,年龄在40—45岁非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子宫切除术式(研究组)及传统子宫切除术式(对照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生殖激素水平测定及术后更年期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激素水平测定略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激素水平测定有显著差异(P〈0.05及〈0.01);两组更年期发病率也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改良子宫切除术式,可降低因手术损伤造成的卵巢功能早衰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辅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手辅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左半肝切除术的24例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手辅式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手辅式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辅式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快、排气快,下床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手辅式腹腔镜技术能集中开放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完成复杂的手术,手辅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体现出微创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比较,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子宫切除的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TVH组和CISH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残端感染病变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医疗满意度、术后性生活恢复的时间和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下腹部手术史、子宫增大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残端感染病变率、术后并发症、医疗满意度、术后性生活恢复的时间和性生活质量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ISH较TVH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低、医疗满意度高、术后性生活恢复的时间早和对性生活质量满意度高的优点,疗效满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施文武  游红勇  李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191-1192,1194
目的:探讨比较解剖式和非解剖式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将78例HC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解剖式和非解剖式肝切除术组,每组各39例,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指标,并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解剖组和非解剖组的总体有效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解剖组平均出血量、禁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解剖组,而手术时间则明显高于非解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组生存率优于非解剖组,且与肿瘤大小、门静脉浸润、切缘和乙肝显著相关(P<0.05)。结论解剖式肝切除术虽操作复杂,但治疗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非解剖式切除术,且能更好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令人关注,供肝切取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而移植中减少出血量和副损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过程中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自2006-05/2010-10应用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开展的26例活体肝移植,其中13例使用右半肝,9例使用左半肝,4例使用双供肝。活体供者年龄22~63岁。通过对供肝切取过程中的失血情况及供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进行供肝切除的优势。结果与结论:无供者死亡,且无供者因出血等原因而二次手术,仅有1例供者移植后出现胆瘘,充分引流后痊愈。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683mL,输血820mL,切除肝质量平均为530g。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不仅可以缩短移植时间,减少移植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联合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供肝切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癌择期行肝切除术是否需要常规胃肠减压.方法:将2008年1月到2011年10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380例随机分为胃肠减压组和无胃肠减压组各19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无胃肠减压组1例于术中放置鼻胃管,术后即拔除,两组均无术后需置鼻胃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在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择期行肝切除术无需常规胃肠减压,常规胃肠减压既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也不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治疗小肝癌(病灶直径≤3 cm)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共收治原发性小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84例。184例患者均联合行脾切除术,根据术中对肝癌的处理方式不同,将184例患者分为两组:肝癌切除组89例,射频消融组95例。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射频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再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联合脾切除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合于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实验组患者将加速康复外科这一理念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65例,其中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为A组,采用T管引流术32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住院费用少、发热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61、3.78、3.29、3.02,P均<0.05);A组并发胆漏、胆管狭窄、腹腔感染、结石残余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58、2.61、4.27、3.88、3.51,P均>0.05)。结论与术后采用T管引流术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龚艳萍  ;雷文章 《华西医学》2009,(7):1658-1660
目的:探讨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调查206例腹股沟马鞍疝患者,其中行巴德网塞充填式修补术57例,普里灵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修补术149例,观察两种修补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要点、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日及复发率。结果:两种方式修补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手术时间、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两种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分别为(2.3±0.5)和(2.2±0.7)年,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普里灵疝装置修补组的费用较巴德网塞组低。57例巴德网塞修补术后有2例复发,149例普里灵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马鞍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何艳新  刘超 《中国临床康复》2012,(12):2180-2182
背景:生物蛋白胶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对富含小血管创面渗血的处理。目的:通过在肝部分切除中应用组织可吸收性医用生物蛋白胶,分析其对手术时间及肝部分切除后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2例肝部分切除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肝部分切除后,缺损处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并以明胶海绵剪成多块小片段混合医用生物蛋白胶以覆盖断面来代替常规缝合断面。对照组仅缝合收拢肝组织缺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使用的生物蛋白胶可迅速附着于创面,实验组患者肝部分切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肝部分切除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在不增加患者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肝部分切除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与颈白线入路手术方式的比较。方法选择甲状腺疾病再手术的患者共108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8),研究组采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对照组采用颈白线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总时间、显露甲状腺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显露甲状腺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甲状腺再手术的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可获得相对较清晰的解剖层次,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 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