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 ,女19例。年龄5~13岁 ,平均10.4岁。均因晕厥就诊。发生过1次晕厥5例 ,2次以上25例 ,均在直立或坐位时发生 ,平卧后几秒或几分钟意识即完全恢复。1.2方法全部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脑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无异常 ,心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及器质性心脏疾病。基础倾斜试验方法 :采用北京DT-I型自动倾斜床 ,试验前3天停用一切可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实验前12小时禁食 ;病人仰卧5分钟 ,记录血压、心率、Ⅱ导联心电图 ,然后倾斜60…  相似文献   

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 ,约占不明原因晕厥的70 % [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与周围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寻找有效的防治途径是国内外医务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不断有治疗VVS的经验报道而逐渐得到重视 ,对此作者在治疗方法上作一综述 ,为临床选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防治依据。治疗VVS首先应在生活上给予患者一定的指导。提醒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过热的环境、脱水、劳累后突然直立等) ,避免或停止使用可引起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S)被认为与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国内外众多学者应用心率变异性(hearratevariability,HRV)这一非侵入性技术,分析评估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其防治。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HRV研究的基本方法HRV分析是应用微机对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电信号回放处理,测量QRS波群周期之间的变化,从而揭示植物神经调节心脏的规律和趋势。它包括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三种,前二者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时域法常用指标有平均间期(MRR)、标准差(SD)、差值均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  相似文献   

4.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晕厥 (syncope)是指一过性的、常能自行恢复的意识丧失。晕厥时常伴有位置觉的丧失。引起晕厥的病因很多 ,在不明原因的晕厥中 ,最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VVS)。近年来 ,不少学者提出各种不同的对VVS的治疗方案 ,多属于经验性治疗。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综述。1 VVS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VVS是指自主神经对心血管调节异常引起的突然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和 (或 )心动过缓 ,从而导致意识丧失。过去亦称为神经心源性晕厥、神经介导的晕厥或血管减压性晕厥。发作诱因有 :疲劳、长时间站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心电生理学相关指标即心率变异性和核素脑血流显像的研究,了解自主神经系统所起的作用,及对血管性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和定性与定量的情况.方法分别选取有晕厥病史的65例实验组,无晕厥病史30例对照组.检测静息状态下核素脑血流显像,然后分别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试验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试验后,立即进行核素脑血流定量分析和断层显像,以测定左、右大脑半球平均脑血流量.将心率变异性与倾斜试验对比,脑血流量前后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倾斜前三组低频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倾斜后三组低频段进行性升高,阳性组出现显著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反应或结束前低频段开始下降,且阳性组明显下降,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倾斜前三组高频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倾斜后高频段进行性下降,阳性组下降明显,与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在晕厥前显著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频段与高频段之比较试验前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倾斜后阳性组明显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反应或结束前,阳性组明显降低,与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最大心率变化阳性组明显升高,与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同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倾斜试验阴性组中有5例心率变异性与阳性组类似,与其他阴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倾斜前三组平均脑血流量无差异性,阳性组晕厥时脑血流量较阴性组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晕厥前后脑血流量对比阳性组与阴性组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中5例心率变异性与其他阴性组有差异者,脑血流测定结束与其他阴性者同样有显著性差著(P<0.05).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时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相对迷走神经活动增加,表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调节障碍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LPF/HPF比值能确切地反映两者在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相互作用,早期最大心率变化可预测试验结果,有利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晕厥时脑血流量下降,在脑额叶血液灌注不足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积荣  李晓茹  高青萍  陈鹏 《临床荟萃》2001,16(17):F002-F002
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因晕厥就诊者占急诊人数的5 % ,但 40 %~ 6 0 %患者经各方面检查不能明确病因 [1 ] ,可能属于神经介导的反射性的、短暂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所致。神经介导的晕厥中常见的为血管迷走性晕厥。1 发病机制导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理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中心血容量减少和心脏肾上腺素能神经张力的上升有关。正常人突然改变体位时 ,由于重力的原因使静脉容量增加 30 0~ 80 0 ml,导致心室前负荷和心搏量减少 [2 ]。此时通过主动脉、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感受的张力减弱 ,迷走神经张力消失 ,交感神…  相似文献   

7.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家族遗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男性晕厥发病几率增加18.6%,女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发生晕厥比率女性>男性。③UPS患者21.7%(83/383)、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39.1%(9/23)晕厥发作时存在诱因。④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混合型比率高于全体HUTT阳性患者(34.8%vs27.7%)。⑤HUTT阳性患者有无晕厥家族史在性别及年龄组间(<18岁与≥1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存在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晕厥史者后代晕厥发生几率明显增高,外界因素可促进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cosyncope ,VVS)又称单纯性晕厥或血管抑制性晕厥 ,是常见的一种晕厥类型 ,约占晕厥的 70 %。患者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伴全身肌张力低下。清醒后虽不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但部分患者可导致骨折、颅脑外伤等 ,对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行业人员的危害甚大。晕厥的反复发作 ,还可对部分患者产生心理影响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疗效。我们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与阿替洛尔进行对比观察治疗了血管迷走性晕厥。现将资料及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49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9例 ) ,年…  相似文献   

9.
1 病例简介例 1,女 ,30岁。因被打伤 ,伴头痛、头晕 ,诊断为复合性外伤收入院。次日 ,患者拍胸片时突然站立不稳 ,出现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 ,血压 10 /6kPa,心电图示心率 5 0次 /min。例 2 ,女 ,18岁。因跌落致皮肤裂伤。同日下午在等待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193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的VVS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诱因、晕厥先兆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资料。提取HUTT检查阴性的晕厥患者的HRV数据。结果:193例VVS患者中女性多见,共114例(59.1%)。常见反应类型为血管抑制型(VD)101例(52.3%),其次为混合型(MX)77例(39.9%),心脏抑制型(CI)仅15例(7.8%)。153例(79.3%)患者晕厥前有诱因。156例(80.8%)患者有先兆症状,其中胸闷79例(50.6%)、头晕54例(34.6%)和全身出汗52例(33.3%)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VVS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种不同反应类型组间比较时,CI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低于VD组和MX组,除r MSSD的CI组与VD组以及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CI组与VD组比较外,差异均有显著性;VD组和MX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认识VVS的诱因和晕厥先兆表现,结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VVS患者。  相似文献   

11.
循环系统症状为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器质性疾病患者循环系统症状的原因。方法 对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 47例患者进行倾斜试验。结果 在试验中 36例呈现阳性结果 ,占 76 .6 % ,均伴随其主诉症状的发生。结论 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客观证据的患者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12.
13.
14.
侯红梅 《当代护士》2014,(7):112-113
总结了1例采血导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抢救体会,主要包括强化健康宣教、加强安全管理等措施。认为医务人员应了解其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与处理措施以减少采血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因与先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无进行比较。结果74.55%和96.36%的VVS儿童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诱固有长久站立(43.64%)、体位改变(20.00%)等;常见先兆症状为头晕(78.18%)、乏力(29.09%)、面色苍白(27.27%)、大汗(27.27%)、心慌(25.45%)、黑朦(23.64%)、胸闷(21.82%)、头痛(21.82%)等。晕厥诱因和先兆的有无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倾斜试验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熟悉儿童VVS诱固和先兆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直立倾斜试验,并进行1.5~2年随访,观察防治效果。结果 22例患者2周后复查直立倾斜试验,21例转为阴性,随访1例再发,1例失随访,其余20例均未再发作。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口服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7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寻找病因,消除易患因素,预见性自我护理,晕厥时的皖外处理等,通过l-6年的电话随访,仅有2例患复发,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方法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儿童45例(研究组),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通过体表叠加方法检测VLP。匹配健康儿童45例(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高频低幅时限(LAS40)明显延长(P〈0.05),心率、总QRS时间(TQRS)、均方根值(RMS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儿童心肌电活动异常,存在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gncope,VVS)又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是最常见的一种晕厥,可发生于患者,也可发生于正常人。此类疾病以发病急、病情重、确诊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等特点而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51例VV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此类疾病的一般护理及防范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基础状态下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者40例(研究组),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7.5~35岁,平均年龄(13.23±4.23)岁.匹配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研究租和对照组均用西门子SONOLINEG 20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房(LA)、左室(LV)和肺动脉内径(PA)稍增加(P>0.05),主动脉内径(AO)、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LVPW)厚度、射血分数(EF)和左室内径缩短率(FS)稍减小(P>0.05),两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VS患者在基础状态下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