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HT炎病毒(HBV)感染已极大的威协着人们的健康.据悉全世界有3亿多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带毒中我国约占1/3。尤其病毒在孕妇产前产时或产后传播给婴儿的机会更大,由此对乙肝的预防必须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以哲  赵媛  王秀娟 《武警医学》2002,13(3):173-174
1999年全世界 34 30万成人HIV 1感染者中 45 .77%是妇女 ,每天 16 0 0 0名新感染者中妇女占 5 0 %。 1999年 5 7万 14岁以下感染者中 90 %是感染HIV 1的母亲所生的婴儿 ,他们在出生或哺乳时感染了HIV 1,提醒我们对感染HIV 1的育龄女性引发的母婴传播问题应高度重视。1 HIV 1母婴传播概率在发展中国家 ,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 ,母婴传播HIV - 1的危险性是 2 0 % 35 %[1] 。研究证明 ,母婴传播的概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如母亲HIV 1RNA滴度和免疫状况 ,HIV 1RNA滴度越高 ,发生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 ,CD4…  相似文献   

3.
由于艾滋病病毒(HIV)在全球蔓延,我国HIV感染者伎滋病(AIDS)患者越来越多,HIV在妇女中的流行率持续上升。AIDS在我国流行20多年,近年AIDS进入快速增长期的同时大量HIV感染者面临发病期,尤其有生育能力HIV感染者,母婴传播机会也逐年上升,在血清抗-HIV阳性的孕妇中,可引起30%-60%的新生儿感染,宫内HIV传播率为14%,产程中HIV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产前检测到有HBV感染的孕妇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结果经积极保护所有213例患者所产婴儿抗体产生率77.93%,其中e(+)组76.31%,e(-)组69.69%;总感染率3.75%,其中e(+)组4.39%,e(-)组3.03%。结论 HBIG联合乙肝疫苗的方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有明显的效果,哺乳没有影响新生儿感染率及抗体产生率,还应支持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5.
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随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女性增多,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感染HIV的人数迅速增加,带来一系列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就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现状与研究进展做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6.
输血相关病毒母婴传播的分子病毒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输血相关病毒在我国绩婴传播 可能及分子病毒学依据,应用半巢式PCR调查我院1998年1-12月间住院的87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的TTV感染情况,用克隆后序列分析测定两对母婴同时阳性者TTV基因序列。结果发现,在87例产妇中有12例用半套式PCR可检测出TTV,检出率为13.8%,其中4例产妇与新生儿同时阳性;  相似文献   

7.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HBV的围产期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但是其确切的传播规律和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我们通过对HBV阳性孕妇配对检测其胎儿脐血HBV标志物,探讨孕妇HBV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的一位战友被确诊患了乙型肝炎,但不知是怎样感染的。请问: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由于这一传播方式不仅感染率极高,而且被感染的婴儿又甚易转为HBV携带者,甚至长期或终生带毒,因而很值得重视。 乙肝传播途径 临床和流行病观察,最早查明的乙肝传播途径是口外传播,例如通过输注带毒全血、血浆、以及其他血制品。甚至仅0.00005ml血进入体内亦有引起发病可能,因而带毒血液污染各种医疗器械,若消毒不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价在孕妇学校中增设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专题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干预效果,为在全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专题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市有产科资质医院的孕妇学校中,增设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对建册孕妇进行艾滋病科普知识及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从中选取12个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培训前后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结合全部孕妇学校培训后孕妇主动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艾滋病阳性确诊孕妇接受规范治疗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对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600名孕妇的培训前后知识知晓率调查统计分析,干预后孕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及艾滋病的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通过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3年来孕妇自觉接受艾滋病的检测率〉90%,47例阳性者自觉接受规范治疗,母婴垂直传播率〈2%。结论通过孕妇学校对孕妇系统地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了孕妇对艾滋病科普知识及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使孕妇在孕期能主动地接受艾滋病检测,阳性者能主动地接受规范治疗,能达到有效地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实效,因此,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范,使开展"孕妇学校"式的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常规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对其中的46例多重耐药HBV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体外表型耐药分析法检测核苷类与核苷酸类联合处理对多重耐药HBV的抑制效果。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在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的作用。结果在11 80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3658例(31.0%)检出核苷(酸)类耐药相关突变,其中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592例(70.9%),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突变665例(18.2%),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293例(8.0%),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62例(1.7%),同时针对核苷类和核苷酸类的多重耐药(MDR)突变46例(1.3%)。对46例多重耐药感染样本的克隆测序显示,40例样本在同一病毒基因组上检出MDR突变,其他6例样本的MDR突变则存在于不同的HBV基因组中。基因型分析显示共有15种病毒变异形式,同时耐LAM(或LdT)和ADV,以及同时耐ETV和ADV的MDR株分别为10种和5种。体外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ETV(或LAM)和ADV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内MDR HBV的复制,但对野生株无类似效果。临床用药方案分析显示,多重耐药HBV感染常出现在LAM(或)LdT、ADV、ETV序贯治疗的患者,以LAM→ADV(22例)和LAM→ADV→ETV(10例)最多见,发生多重耐药后大多出现病毒学和(或)生化学突破。LAM+ADV或ETV+ADV联合挽救治疗可成功将大多数多重耐药HBV的DNA复制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我国MDR HBV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表型分析和临床观察均证实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MDR HBV复制。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与临床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有关,密切监测病毒应答及耐药突变对于临床尽早制定最优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serological markers (hepatitis B virus (HBV) superficial antigen (HBsAg)) and risk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 among Lithuanian Army soldier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Lithuanian military subunits in 2003. Serum samples were draw from 1,830 soldiers (average age, 21.6 (0.707) years) and tested for hepatitis B infection markers (HBsAg).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BV infection. A total of 1.97% of soldiers was seropositive for HBsAg.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BV infection was related to military subunit (p > 0.05). Most of the HBsAg-positive soldiers (53.8%) served 4 to 6 months. Among soldiers who were offered to use drugs, the prevalence of HBsAg was 4.3%; in the remaining group, the prevalence was 1.9%.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ther risk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e hepatitis B marker. Study data proved the need for health promotion,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at the Lithuanian Armed Forc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疫苗接种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30名新兵,进行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M,对HBV-M全阴者接种乙肝疫苗,按0、2程序,剂量20μg,接种2月后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该部队新兵中HBsAg阳性3人(0.5%);抗HBs阳性390人(61.9%),抗HBs阴性240人(38.1%),抗HBe和(或)抗HBc阳性28人(4.4%),60名接种乙肝疫苗的新兵中,57人检测HBV-M,抗HBs阳性49人(85.96%)。结论该部队新兵HBV现症感染率远远低于我国普通人群平均感染率,对HBV-M阴性新兵接种乙肝疫苗,按0、2程序,剂量20μg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新兵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为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散选点、整群抽样的原则,确定某部的调查对象,通过专人询问并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 ml,分离置于-20℃保存备用,统一采用SPRI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sAg、抗-HBs、抗-HBc,EL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eAg、抗-HBe。结果所有受检人员HBsAg总阳性率为0.48%,抗HBs总阳性率为61.90%;城市新兵与农村新兵HBsAg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新兵HBsAg、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部队预防HBV,应同等对待不同入伍年限和兵源地的入伍新兵,有近40%的新兵抗HBs阴性,故有必要广泛对新兵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调查本院术前和产前患者的HBV感染现状,以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医源性传播的风险.方法 对本院2010年8月就诊的1916例术前、产前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本院1916例调查对象的HBV血清标志物携带率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其5种血清标志物的总体携带率分别为:HBsAg6.25%,HBsAb 37.42%,HBeAg 1.2%,HBeAb 18.27%,HBcAb 25.37%;50.1%的调查对象5种标志物均为阴性.共发现9种不同的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类型分布模式,未发现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的模式.结论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计划免疫措施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因医源性感染而导致的乙型肝炎传播问题仍相当严峻,医院管理者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尽早采取更严格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代谢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感染的关键是病毒复制环节中形成的闭合环状DNA,现有治疗措施难以将其彻底清除.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NK)在HBV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表型和功能变化不同于急性感染,提示NK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机体能否清除HBV有关.NK细胞作为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其发育、分化和活化依赖于代谢活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类与细胞代谢活性高度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磷酸化水平决定着NK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功能.本文从HBV的慢性持续性感染、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NK细胞发育分化与mTOR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益阳市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艾滋病、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益阳市无偿献血人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3年间益阳市地区梅毒、艾滋病、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变化。结果益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艾滋病、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均有一定感染率,有高危接触者感染风险更高。丙型肝炎感染率呈降低趋势,梅毒、艾滋病及乙型肝炎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以梅毒感染率增加最明显,其逐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仍然存在较高梅毒、艾滋病、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感染率,且梅毒等部分疾病感染率增加,应加强对献血人群血样的检测,警惕高危接触人群.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性,避免医源性感染及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