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讨论在社区中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婴儿家长参加儿童保健工作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居住的120位婴儿家长,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宣传,而观察组则实施现代化健康教育宣传。结果:两组中的婴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后,观察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91.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56.5%;同时观察组婴儿家长主动带婴儿接种相关疫苗以及带婴儿进行体检的主动性为96.5%、89.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60.5%、38.0%,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对婴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既可以使婴儿家长更加充分的儿童健康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还可以使接种疫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婴幼儿喂养现状和影响家长喂养行为的因素,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对婴幼儿发放营养包以进行营养综合干预。经过8个月的营养综合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和干预组与对照组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家长辅食添加知识的差异,以评价营养综合干预的有效性、可行性,探讨营养综合干预指导模式在农村儿保指导体系中的应用前景,为提高我国农村儿童保健质量、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促进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陕西省商南县,应用自编问卷对2个乡镇的504名儿童及家长进行现况调查;并对所有参与项目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及对儿童发放营养包。结果经过8个月干预研究,干预组家长的婴幼儿辅食添加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添加辅食时间、要求及婴幼儿进食频率等,干预组婴儿的辅食添加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基线组贫血率为18.2%、干预组贫血率为8.7%、对照组贫血率为22.8%,干预组婴幼儿的贫血率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目前商南农村婴幼儿辅食添加存在诸多问题,采用综合营养干预指导模式,能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喂养指导,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行为,促进婴幼儿的营养和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婴儿合理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对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龄为4~12个月婴儿共300例,所有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均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患者。对照组婴儿未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观察组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实施护理宣传教育,添加辅食3~6个月后比较两组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结果:通过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对照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合理辅食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儿童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为12.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儿家长实施护理宣传教育能够有效的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促进婴儿健康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高台寺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的6个居民小区按其所处地理位置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取发放宣传小册子、电话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社区常规工作制度向其介绍儿童保健相关知识.6个月后就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社区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定期健康体检的参与率、Ⅰ类疫苗和Ⅱ类疫苗的按时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婴儿家长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社区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其参与社区儿童保健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婴儿辅食添加喂养状况及家长对辅食添加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410名婴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定期进行各类辅食的现场制作示范并作喂养指导。结果婴儿辅食添加的好坏与父母文化程度、喂养知识的强化培训、家庭的经济收入呈正相关。通过干预可使儿童家长能按正确方法添加和制作辅食,干预组与对照组辅食添加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婴儿辅食添加现场制作示范及喂养指导能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减少营养不良儿的发生,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婴儿辅食添加喂养状况及家长对辅食添加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410名婴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定期进行各类辅食的现场制作示范并作喂养指导.结果 婴儿辅食添加的好坏与父母文化程度、喂养知识的强化培训、家庭的经济收入呈正相关.通过干预可使儿童家长能按正确方法添加和制作辅食,干预组与对照组辅食添加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实施婴儿辅食添加现场制作示范及喂养指导能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减少营养不良儿的发生,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赵丽芳 《中国医疗前沿》2012,(17):96+92-96,9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中的作用,为更好开展社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合肥市新站区七里塘街道的4个社居委,按地理位置随机将2个社居委分为一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选择选择2012年1月之前出生的居住在该区域的婴儿家长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对婴儿家长采取发放健康宣传单、提供电话咨询、婴儿健康教育集训讲座等形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采用社区服务保障的常规工作制度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为期6个月健康教育后,实验组社区婴儿家长对于婴儿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定期健康检查的参与率、疫苗按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中的作用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社区婴儿家长对婴儿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促进儿童保健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吕惠萍  白利萍 《中原医刊》2006,33(13):32-33
目的了解婴儿辅食添加喂养状况及婴儿家长对辅食添加的认识、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27名婴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学习班,进行各类辅食的现场制作及搭配,指导家长采用正确有效的辅食添加和制作方法。结果婴儿辅食添加与家庭经济收入有直接关系,收入越高,对婴儿辅食添加的重视程度也越高。结论婴儿辅食现场制作及喂养指导,能有效加强婴儿家长对辅食添加认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水平,降低婴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熊桂英 《当代医学》2010,16(26):114-114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婴儿辅食添加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添加辅食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采取系统健康的教育方法。结果强化组存在问题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1);添加辅食三个阶段的不及时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减少营养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10.
婴儿辅食添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辅食添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目前辅食添加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添加时间过早或过晚,辅食添加的种类少、质量差,社区卫生资源不能满足婴幼儿家长获取相关知识的需求。该文主要探讨婴儿辅食添加时间、辅食添加原则、辅食添加的影响因素及不合理的辅食添加与小儿生长发育及疾病的关系,以促进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卓贵椰 《吉林医学》2014,(15):152-153
目的:讨论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后在婴幼儿肺炎排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肺炎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家长心理压力评分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家长健康教育后,护理质量显著提升,缩短治疗过程,并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母婴床旁护理对提升产妇及家属育儿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7月在我科住院的421对母婴作为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在床旁进行,并发放相关宣教资料;2011年6~7月在我科住院的410对母婴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满意度为89.7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各项育儿技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产妇和家属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艳玲 《湖南医学》2014,(10):1988-1990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升镇辖区婴幼儿贫血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013年1~12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200例6~36月龄婴幼儿末梢血血常规,分析各年龄段贫血患病率。根据贫血情况分为贫血组( n =410)与非贫血组( n =790),收集2组幼儿的儿保资料,包括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孕晚期孕母贫血史及严重程度、6个月内婴幼儿的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辅食添加种类、婴幼儿断乳时间以及断乳后食品种类、婴幼儿既往贫血及治疗史等。分析影响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辖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的总发生率为34.2%(410/1200)。其中轻度贫血为27.1%(325/1200),中度贫血为7.1%(85/1200),无重度贫血。6~12月龄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6个月内喂养方式以及是否适时合理添加辅食是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本辖区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仍较高,提高婴幼儿父母育儿知识、指导合理喂养并适时添加辅食是今后改善婴幼儿贫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脑瘫高危儿饮食进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有饮食行为问题的脑瘫高危儿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对喂养人行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干预组结合口腔按摩进行干预;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1个月、2个月的效果。结果:1个月后干预组饮食行为改善有效率77.5%,对照组25.0%;2个月后干预组有效率87.5%,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喂养人行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并结合患儿口腔按摩可改善脑瘫高危儿饮食行为,干预时间长短影响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的影响(34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采用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方法 将68名早产儿分为两组,一组参加有关早期干预措施(干预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另以34名足月健康儿作为正常组。3组小儿及家长均参加定期的常规儿童保健门诊检查和指导,并均于1岁和1.5岁时评定发育商(DQ)。结果 干预组和正常组的DQ无差别(P〉0.05),两组DQ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早产儿1.5岁时的DQ均较1岁时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6.
张小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3):139-140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指导在高热惊厥患儿家属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传统随机性教育,护士凭经验对不同患儿家长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观察组采用个体及示范性指导形式进行入院阶段、发热持续阶段及出院阶段的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5.56%、住院时间(5.76±2.87)d。低于对照组的20.00%、(7.23±2.89)d(P〈0.05);家长健康教育内容掌握92.22%、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的51.11%、88.89%(P〈0.05)。随访(15.34±11.12)个月,观察组高热惊厥复发7.77%,低于对照组的21.11%(P〈0.05)。结论临床阶段性健康指导在高热惊厥患儿中可减少患儿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126例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为实验组(126例,12.7±2.3月)和对照组(112例,12.8±1.1月),实验组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教育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两组小儿均于1岁进行智力发育测验,用盖泽尔婴幼儿发育量表测出两组小儿的发育年龄(DA)和智能发育商(DQ)。结果:两组小儿体重和身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智能发育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儿童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个人与社交等四个方面发育年龄较对照组儿童超前、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提高发育商。  相似文献   

18.
古旗  高铭云 《广西医学》2010,32(7):774-776
目的了解城市农民工家长喂养行为及其婴幼儿子女贫血状况的关系。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将来诊的城市农民工婴幼儿按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干预组进行科学喂养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现场制作示范、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干预措施;对照组为传统方法喂养,不施加干预。干预前、后测定两组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值,由两组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对照组比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家长添加辅食的喂养行为正确率较对照组家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市农民工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与其家长添加辅食的喂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辅食营养包对海南省农村婴幼儿营养状况以及患病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该类地区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 抽取4个市县作为干预组,选取4个人口、经济、社会文化、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工作基础、身体营养与健康状况与干预组相匹配的市县作为对照组。采用监测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2020年6月1日起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婴幼儿进行研究,经补充辅食营养包干预12个月。干预前后对抽取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婴幼儿6~24月龄进行营养与健康调查,评价海南省农村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包的营养与健康效果。结果 共调查999名婴幼儿,其中干预组427名,对照组572名。营养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身长别体重Z评分 (WH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长Z评分(HA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的消瘦率(1.64%)低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81%、3.32%)、低体重率(分别为0.47%、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近两周呼吸道感染率、腹泻率(分别为9.13%、1.17%)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25%、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17.24 g/L和114.51 g/L,贫血率分别为11.11%和2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省农村地区营养包干预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补充辅食营养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婴幼儿营养不良、近两周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以及贫血的发生。应高度重视适龄儿童补充营养包等辅食的情况,通过补充辅食营养包促进农村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持续全面提升海南省儿童营养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孕妇孕期健康指导的对照研究,深入了解健康指导对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230名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系统正规的孕期健康指导,随机选取同期住院而未进行健康指导的190名孕产妇为对照组,就孕妇健康状况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进行比较,从高危妊娠发生率、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方面对健康指导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动态高危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晚期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巨大儿和足月低体质量出生儿发生,对照组发生率各为3.2%(6/190)、4.2%(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5,P<0.05)。结论孕期健康指导在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高危妊娠、保障母婴健康等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