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CD4蛋白在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DC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P <0.05)。随着PDCD4表达水平的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可能也随之增加(P <0.05)。PDCD4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PDCD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CASP1)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0~2014年确诊为NSCLC患者的肺癌及癌旁组织25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CASP1基因在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正常和肿瘤组织表达数据库(GENT)提供的数据,分析CASP1在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AS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021±0.004)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083±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554,P =0.000)。进一步对GENT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在U133plus2提供的数据中,CASP1在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137±42.17),高于其在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844±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7.037,P =0.000)。同样的结果出现在U113A提供的数据中,CASP1在肺正常组织的表达(467±11.19)高于其在肺肿瘤组织(423±8.44)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898,P =0.004)。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ASP1的表达水平在高分化(0.027±0.006)、中分化(0.017±0.003)、低分化(0.007±0.002)肺癌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653,P =0.006)。组间比较显示,CASP1在高分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与中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6)。笔者未发现CASP1在肺腺癌(0.019±0.003)和鳞癌(0.012±0.004)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82,P =0.180)。结论  CAS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表明其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认知障碍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肝脏和骨骼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关系,为糖代谢的神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Aβ1-42大鼠海马内注射构建认知障碍模型,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肝脏与骨骼肌GSK-3β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与骨骼肌GSK-3β的表达。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FPG为(7.99±0.15)mmol/L,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②实验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GSK-3β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7±0.03)和(0.26±0.02),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 < 0.05)。③实验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GSK-3β表达水平分别为(0.47±0.04)和(0.26±0.03),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P <0.05)。结论  大鼠认知障碍可引起血糖水平的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认知障碍大鼠肝脏和骨骼肌GSK-3β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钙黏附蛋白E(E-cad)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58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AEG1和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58例食管癌组织中AEG1表达的阳性率82.7%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51.7%(P <0.05),且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在58例食管癌组织中钙黏附蛋白E的阳性率为31%,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的94.8%(P <0.05),且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食管癌中AEG1与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 =-0.483,P <0.05)。结论  AEG1和钙黏附蛋白E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分别表现为高表达和表达缺失,且两者与食管癌的侵润、转移密切相关,AEG1可能介导食管癌中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icroRNA-219-5p(miR-219-5p)靶向E-钙黏蛋白(E-Cadherin)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与E-Cadherin结合特异性最好、稳定性强的miRNAs。在30例肝癌组织和20例癌旁肝组织中,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RT-PCR)miR-219-5p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高转移和低转移的肝癌细胞株中,qRT-PCR检测miR-219-5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219-5p 模拟子(mimic)、抑制子(inhibitor)、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al)转染到肝癌HepG2细胞系,qRT-PCR检测miR-219-5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Transwell方法检测miR-219-5p表达改变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发现miR-219-5p与E-Cadherin结合最稳定,且特异性最好。肝癌组织中miR-219-5p低表达、E-Cadherin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miR-219-5p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高转移细胞株中miR-219-5p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而N-cadherin高表达,在低转移细胞株中miR-219-5p低表达、E-Cadherin高表达而N-cadherin低表达(P <0.05)。miR-219-5p水平表达增高,引起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高表达;miR-219-5p表达下调,可引起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低表达(P <0.05);HepG2-miR-219-5p 模拟子细胞株中侵袭细胞计数为(24±3)个/高倍镜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株(P <0.05)。结论  miRNA-219-5p可通过靶向结合E-Cadherin,调控EM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分布。方法:选取正常甲状腺组织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3例,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IS的表达,并分开提取甲状腺乳头状癌胞浆、胞膜蛋白,分析NI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NIS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乳头状癌中,21例表达于胞浆,仅10例在胞膜上检测到,阳性率分别为91.3%和4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胞浆、胞膜均阳性者胞浆组NIS表达高于胞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NIS表达增高,但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IS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而非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在人肝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下调后对增殖生存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肝细胞癌细胞株中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表达,并采用小干扰RNA转染Hep3B细胞株对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表达进行下调,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转染效率、增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甲基噻唑基四唑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蛋白及mRNA在肝癌细胞株Hep3B、Huh7、HepG2、MHCC97H中均有表达,在Hep3B细胞株中表达量最高(F=5.742,P <0.01;F=3.452,P <0.05);与空白对照(siNC)组比较,si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组中P-P21及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蛋白表达下调(t =8.462,P <0.01;t =9.742,P <0.01),P21、蛋白激酶B及Cleaved Capase-9蛋白表达上调(t =12.247,P < 0.001;t =6.452,P <0.01;t =11.634,P <0.001;t =12.273,P < 0.001);与siNC组比较,在72 h和96 h,si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表达下调后Hep3B细胞增殖能力下降(t =8.176,P <0.01;t =2.246,P <0.05),Hep3B停留在G1期比例增高,G2及S期比例减少(t =4.23,P <0.05;t =2.13,P <0.05;t =5.72,P <0.05),凋亡率升高(t =8.633,P <0.01)。结论  下调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表达通过P21磷酸化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增值及生存,可作为肝细胞癌治疗的靶向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mRNA的表达,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2014年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54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直肠标本中PDCD4 mRNA水平;分析PDCD4 mRNA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①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表达降低甚至不表达,表达降低率为64.8%(35/54),△Ct值为(4.50±0.60);正常组织中PDCD4高表达,△Ct值为(3.54±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 mRNA水平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结转移,浸润越深,则PDCD4 mRNA表达更低。结论  结直肠癌中PDCD4 mRNA表达下降,PDCD4 mRNA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亚群与肿瘤细胞转移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9例,所有患者行结肠癌切除术,收集术中肿瘤标本,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分析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关系。结果  随着TNM分期的增加,CD4+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增加,CD8+ T细胞降低(P <0.05)。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患者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6.59±1.87)%、(7.27±1.81)%和(8.12±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CD4+ T细胞增高,CD8+ T细胞降低,调节性T细胞升高(P <0.05)。腺癌、黏液癌期未分化癌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6.82±1.88)%、(7.28±1.82)%和(8.22±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亚群失衡与肿瘤细胞的转移相关,调节微环境中T细胞水平或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癌症发展具体的机制。方法  经结肠镜活检取20例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的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Twist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脂质转染法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T-26细胞进行RNA干扰,采用CCK-8法及transwell法观察干扰Twist后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了CT-26细胞中MMP-9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Twis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以及对照组(P <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Twis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 <0.05);与转染对照组比较,Twist siRNA转染的CT-26细胞增殖水平及迁徙能力均显著降低(P <0.05);干扰Twist的CT-26细胞能够显著降低金属蛋白酶MMP-9 mRNA及蛋白的水平。结论  Twist蛋白能够增加结直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及迁徙能力,其影响机制可能与金属蛋白酶MMP-9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MUCI黏蛋白、β-连锁蛋白(cateni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生长、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甲状腺标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和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MUCI黏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根据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年龄、性别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分成亚组,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NIS-Elements BR 2.3测定MUC1表达的灰度值来显示表达量,光学显微镜下MUCI和β-catenin免疫组化染色判定来显示异常表达率.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MUC1表达量(134±10,灰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99±6,灰度值)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01±7,灰度值)(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MUCI异常表达率(56.6%)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71.7%)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分别为15.0%和40.0%)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为5.0%和20.0%)(P<0.05或P<0.01).肿瘤直径≥1 cm组的MUC1表达量显著高于肿瘤直径<1 cm组(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UC1表达量和MUC1异常表达率均显著增高(P<0.01).二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显著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因素有MUC1的异常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MUC1的表达有显著相关的因素为有无淋巴结转移、β-catenin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 MUC1的异常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MUC1的表达和β-catenin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启动子高甲基化抑癌基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甲状腺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共4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17例。经提取DNA,设计并合成BSP引物,PCR扩增,采用亚硫酸氢盐法克隆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和Sequenom Mass 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TIMP3基因启动子CpG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结果 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高甲基化克隆百分比为70%,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0%(P〈0.05)。TIMP3基因启动子区5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有呈较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Sequenom Mass ARRAY提供的单一CpG位点甲基化定量数据显示TIMP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甲基化率均值(0.28)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基化率均值(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3基因启动子3个CpG位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均值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P3基因CpG-16及CpG-17位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的关键位点,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有关的因子c-Jun激活区域结合蛋白-1(Jab1)、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Jab1、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Jab1、Sk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86.9℅、82.6℅)和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83.3℅、66.7℅)均分别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者(26.3℅、0℅)和桥本甲状腺炎者(23.8℅、4.8℅)(P<0.01).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39.1℅)和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者(45.6℅)均分别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者(89.5℅)和桥本甲状腺炎者(10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癌组织?>1 cm者Ja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组织?≤1 cm者(P<0.01);Jab1和Skp2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性(rs=-0.344,P=0.028;rs=-0.421,P=0.006);Jab1蛋白表达与Sk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s=0.43,P=0.005);肿瘤侵袭区域Jab1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61.22±8.99)℅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区域(42.61±9.46)℅(P<0.01).结论 Jab1、Skp2和p27蛋白表达可能参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癌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过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Jab1、Skp2和p27蛋白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Jab1蛋白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周期增殖指标MCM7和Ki-67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进行MCM7、Ki-6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MCM7、Ki-67蛋白在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40/40)、80.00%(32/4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中的表达率( P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阳性表达率高于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乳头状癌中MCM7、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P均>0.05)。癌症组织中MCM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甲状腺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状态下出现的MCM7、Ki-67蛋白高表达在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项参考指标。MCM7在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上优于Ki-67,对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探讨Skp2和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1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Skp2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组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组中Skp2蛋白的过度表达(82.6%,66.7%)和p27蛋白的低表达(39.1%,61.1%)相比结节性甲状腺肿(0%,89.5%)和桥本氏甲状腺炎(4.8%,100%)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Skp2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癌组织大小均无关(P〉0.0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kp2与p2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21,P〈0.01)。结论 (1)Skp2和p27可能参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癌变过程。(2)Skp2和p27可能成为良恶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指标。(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可能为Skp2的下游基因,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及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1(p-4EBP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乳头状癌(经典型乳头状癌37例,滤泡型乳头状癌29例)、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上述病例的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IF4E与p-4EBP1的表达.结果 在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乳头状癌中,eIF4E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50.0%(10/20)和84.8%(56/66)(P<0.01);p-4EBP1的阳性率分别为8.1%(7/86)、40.0%(8/20)和66.7%(44/66)(P<0.01),并且p-4EBP1在滤泡型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经典型乳头状癌中的表达(P<0.01).eIF4E在有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29/30)和100.0%(29/29),分别高于无腺外侵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后者阳性率分别为75.0%(27/36)和73.0%(27/37)(P<0.05).而p-4EBP1在这两组病例中的表达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和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eIF4E和p-4EBP1在乳头状癌中存在过表达;eIF4E的过表达与乳头状癌的侵袭与转移关系密切,在乳头状癌的进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的表达情况,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6例PTC患者、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18名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研究对象甲状腺肿瘤组织(正常人为甲状腺组织)和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为2.74±1.53和0.21±0.08,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0.92±0.81和0.08±0.05)和正常人(0.86±0.39和0.07±0.03) (P<0.05)。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的表达与腺外侵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不同TNM分期有关联(P<0.05),与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联。结论:miR-21在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联;PTC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的检测可能用于PTC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2018年首次接受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共367例,将其分为多灶组和单灶组,对2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单灶组相比,多灶组男性病人比例、含有≥ 1 cm癌灶的非单纯微小癌病例比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发生腺外组织侵犯的比例较高(P < 0.05~P < 0.01),单纯性微小癌的病例比例较低(P < 0.01),≥ 45岁以及有无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其较单发病灶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外侵犯,更具有侵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