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对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临床明确诊为癌症患者在均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均给予蒽环类药物进行治疗,A组:右丙亚胺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基础上单独加用右丙亚胺静脉滴注,B组:参麦组则对该组患者加用参麦注射液50mg/日,C组即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组,上述三组均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开始即对应应用,连续应用12天,并记录观察三组患者中出现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比率。结果:比较三组患者心电图变化、心脏彩超变化、心肌酶学化验及发生其他心源性损害的比例,其中C组发生心脏毒性的概率低于A、B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癌症患者,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可减少蒽环类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右丙亚胺注射液单用,参麦注射液单用及右丙亚胺参麦注射液联合使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5例已明确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每组患者均应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A组:右丙亚胺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30 min将右丙亚胺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 B组:参麦注射液组,对化疗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保护心脏治疗,用法为50 mg/d静脉滴注。 C组:联合用药组,化疗同时联合应用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保护心脏。每组药物均在化疗期间使用,化疗结束后停止使用。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心肌酶数值变化,心电图改变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比较3组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观察其心脏损害的程度及比例。结果表明C组患者各种心脏损害的指标均低于A,B两组。结论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对于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可明显减轻其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nae,DEX)对女性早/中期乳腺癌术后接受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2例女性早/中期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6周期,DEX组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右丙亚胺:表柔比星=10:1).在第1次应用蒽环类药物时即给予右丙亚胺.通过监测各时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V),统计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来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ECOG评分和分期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表柔比星(EPI)治疗第1个周期开始cTnI明显上升,到治疗结束时达到最高,直到治疗后2年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加用DEX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cTnI水平都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VEF在两组的各个治疗阶段水平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非心脏副反应没有差异.两组生存及无进展生存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PI从第1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加用DEX可以降低这种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右丙亚胺注射液单用,参麦注射液单用及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105例已明确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右丙亚胺组、参麦注射液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5例。每组患者均应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右丙亚胺组患者在化疗前30 min将右丙亚胺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组患者用50 mg/d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患者联合应用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并记录3组患者心肌酶数值变化,心电图改变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各项心脏损害的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其效果优于单纯右丙亚胺或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用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的11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1例,患者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加右丙亚胺(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比值为10:1);化疗组56例,常规接受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治疗.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两组采用心肌钙蛋白、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完成、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时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 与仅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接受右丙亚胺治疗的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蒽环类药物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右丙亚胺对其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渝疗组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给药;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X线心胸比、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状态、X线心胸比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44-247
蒽环类药物已普遍应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唯一获批的预防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药物为右雷佐生,但其临床使用仍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探究能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药物是肿瘤心脏病学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研究认为极具应用前景的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表达在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时心脏毒性中的意义,并进一步阐明右丙亚胺预处理对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AC-T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d1;表阿霉素100 mg/m2,d1;多西他赛75 mg/m2,d1)化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研究组蒽环类药物化疗前行右丙亚胺预处理。在化疗第1周期的前1 d、化疗第4周期后第1天、化疗第4周期后第7天,分别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oBNP)、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水平,以ELISA法测定血清MDA水平,并检测化疗前后心脏功能状态。结果:在4个周期AC化疗后第1天和第7天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NT-poBNP和GPB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4个周期AC化疗后第1天和第7天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SOD和M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4个周期AC方案化疗后第1天、第7天,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LV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DA在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中异常高表达,SOD在化疗中持续降低,且均与患者心脏损害密切相关。右丙亚胺预处理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右丙亚胺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水平,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任红军  崔秀洁 《中外医疗》2012,31(15):106+108-106,10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将76例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联合化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人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预防和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模型大鼠的心脏保护效应以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右丙亚胺低剂量组12.5mg/kg、右丙亚胺中剂量组25mg/kg、右丙亚胺高剂量组37.5mg/kg,每组10只。每周给药一次,观察一般生命体征,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I(cTnI),并进行心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MDA与cTnI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右丙亚胺各剂量组,而SOD表达量则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右丙亚胺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右丙亚胺各剂量组MDA与cTnI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右丙亚胺中、高剂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各剂量组SOD表达量则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右丙亚胺中、高剂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病理损伤。结论:大鼠注射阿霉素后,可致心脏毒性,引起MDA与cTnI表达升高,SOD水平降低;右丙亚胺可升高SOD水平,降低MDA与cTnI表达量,对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与减轻对于心肌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孙杰  王雅杰 《医学综述》2008,14(3):359-361
在乳腺癌治疗中,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曲妥单抗均具有心脏毒性,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风险,放疗也会引起心脏毒性。尤其以蒽环类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化疗方案的心脏毒性最为突出。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损害至关重要,心脏毒性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如心电图、心肌活检、超声心动图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方法,超声心动图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对心脏毒性的检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41-45
目的以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研究阿司咪唑的心脏毒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受精后24 h(24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的AB系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阿司咪唑培养液中,处理24 h后,统计其死亡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脏形态的改变,记录心率变化,利用RT-q PCR技术检测心脏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随着阿司咪唑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胚胎逐渐出现死亡、心囊水肿、心脏畸形、心率下降等情况;7种心脏功能相关基因(CAV1.3a、CAV1.3b、HCN2、HCN4、KCNH2a、KCNQ1和KCNE4)的表达均有所下调。结论阿司咪唑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该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首先干扰心脏中各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干扰离子通道的正常功能,最终引发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乳腺癌患者中,观察黄花蒿提取液抗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从本院普外科的9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同时给予黄花蒿提取液口服,对照组单用化疗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仅1例出现急性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17%,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率为13.04%,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无明显差异,化疗后对照组较治疗组下降29.9%,P〈0.01。对照组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在各个时段均高于治疗组(P〈0.05),并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黄花蒿提取液在蒽环类药物化疗过程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是较好的心肌细胞保护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全身肝素化,常规插管,在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及低温心脏停搏状态下分别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各20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最低鼻咽温度,术后4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体温(T)以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心包,纵隔引流量等。结果 不停搏组体外循环时间较停搏组明显缩短,转流期间最低灌注压和最低鼻咽温度明显高于停搏组;不停搏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停搏组入室后2h时SBP较入室时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升压药物使用例数,输血例数及心率失常发生例数均较不停搏组多;入室24h时停搏组体温较不停搏组升高(P<0.05),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较不停搏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浅低温不停搏心脏手术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位患者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前后心电图、胸片、心肌酶的变化及所致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分析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发生率4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现心脏毒性组中年龄、肿瘤患者人数、马利兰(Bu)和环磷酰胺使用人数均大于或多于未出现心脏毒性组(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Bu的使用是增加心脏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ATG致心脏毒性的发生较为普遍;年龄和Bu的使用是增加心脏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弘炜  范健 《现代医学》2000,28(6):362-364
目的对比研究阿霉素和脂质体阿霉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脂质体阿霉素与阿霉素分为几个不同的剂量组,观察静脉给药后两种剂型的急性LD50、小鼠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变化及两药物组动物心、肝、肾、胃肠道等脏器的病理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脂质体载药可将药物LD50提高60%,动物毒性死亡率降低,动物血白细胞和血液生化改变明显减轻。病理检查提示脂质体组动物心、肾、胃肠道病理损害减轻,而肝、脾病理改变两药物组相仿。结论脂质体载药后可降低阿霉素对动物心、肾、胃肠道等重要脏器及全身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阿奇霉素诱导斑马鱼幼鱼心脏毒性的模型,为后续抗菌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受精后2 d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处理斑马鱼胚胎3 d后,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形态并计算其心率和心搏量以评价斑马鱼胚胎心脏的功能。结果 0.3和1 mm浓度的阿奇霉素作用3 d后,可见斑马鱼胎心明显毒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胎心肿大,心率减慢和心搏量减小。结论阿奇霉素对斑马鱼胎心有明显毒性作用,且与阿奇霉素的浓度正相关,该模型可以用于后续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并比较不同蒽环类药物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血清脑钠肽(BNP)水平,评价血清BNP水平在化学治疗药物对心脏毒性方面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初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环磷酰胺(C)+多柔比星(H)+长春新碱(O)+泼尼松(P)(CHOP)治疗组和环磷酰胺(C)+表柔比星(E)+长春新碱(O)+泼尼松(P)(CEOP)治疗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6个周期后血清BNP水平。结果CHOP治疗组有效率为70.0%,CEOP治疗组有效率为75.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个周期后,2组间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6个周期后血清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蒽环类药物剂量的蓄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BNP水平逐渐升高,提示血清BNP水平在评价心脏毒性的危险分层、指导临床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system review,SR)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七氟醚(sevoflurane)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为心脏手术临床麻醉决策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截至2008年10月Medlin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CPB下七氟醚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 control trail,RCT)的相关公开发表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筛选,采用RevMan4.2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14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包括七氟醚麻醉616例、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61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1)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麻醉可有效增加术后心脏指数(WMD=0.20,95%CI 0.08~0.32;P<0.01)和心排量(WMD=0.79,95%CI 0.59~0.99;P<0.01);(2)七氟醚麻醉术后24 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较全凭静脉麻醉明显降低(WMD=0.20,95%CI 0.08~0.32;P<0.01);(3)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麻醉可有效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WMD=-0.68,95%CI -1.19~-0.17;P<0.01)和术后ICU留观时间(WMD=-15.83,95%CI -30.89~-0.78;P<0.01),但术后住院时间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4)七氟醚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RR=0.57,95%CI 0.42~0.76;P<0.01),但术后房颤发生率、心肌梗死率及病死率与全凭静脉麻醉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PB下心脏手术中采用七氟醚麻醉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