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XCL1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L14蛋白阳性率(20.83%)较结节性甲状腺肿(85.00%)、正常甲状腺组织(7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XCL1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823±0.143),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211±0.012)和正常甲状腺组织(1.219±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XCL14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有关(P <0.05)。CXCL14高表达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CXCL14低表达组(P <0.05)。结论  CXCL14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恶化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钙黏附蛋白E(E-cad)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58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AEG1和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58例食管癌组织中AEG1表达的阳性率82.7%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的51.7%(P <0.05),且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在58例食管癌组织中钙黏附蛋白E的阳性率为31%,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的94.8%(P <0.05),且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食管癌中AEG1与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 =-0.483,P <0.05)。结论  AEG1和钙黏附蛋白E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分别表现为高表达和表达缺失,且两者与食管癌的侵润、转移密切相关,AEG1可能介导食管癌中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CD4蛋白在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DC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P <0.05)。随着PDCD4表达水平的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可能也随之增加(P <0.05)。PDCD4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PDCD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第5家族8(SLC5A8)基因甲基化现象。方法  采集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SLC5A8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结直肠癌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C5A8的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成负相关(r =-0.682)。结论  SLC5A8基因的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与其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icroRNA-195(miR-195)在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来该院体检的3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以及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miR-195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195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miR-19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19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195的低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肿瘤部位均无相关(P >0.05)。结论  miR-195在胃癌患者中的低表达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49例为直肠癌组,取其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血清学检测IL-6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L-6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L-6蛋白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直肠癌组术前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Ⅲ、Ⅳ期直肠癌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6的高表达与直肠癌病程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Akt在预测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01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2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术后转移复发组(114例)和术后未转移复发组(14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Akt的表达,并分析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与乳腺癌组织间p-Akt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与未转移复发患者的乳腺癌组织p-Akt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相关性(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43,RR=1.638,95%Cl为1.337-1.955)。结论  p-Akt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以指导IPF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于武警总医院住院的IPF患者40例,肺癌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40例,收集3组患者的血清骨胶素(CYFRA211)、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抗原125(CA125)、抗原72-4(CA72-4)等肿瘤标志物。结果  IPF患者CYFRA211、NSE、SCC、CEA及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而CA72-4水平相当(P >0.05)。与肺癌患者比较,IPF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P <0.05),NSE水平显著降低(P <0.05),而其他肿瘤标志物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PF患者血清SCC、NSE的阳性率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与肺癌的分型比较中,IPF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鳞癌组(P <0.05),SCC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 <0.05),血清NSE水平/阳性率均显著低于3个肺癌亚组(P <0.05);其他肿瘤标志物与3个肺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PF患者血清CYFRA211、NSE、SCC、CEA、CA125明显升高。IPF患者血清CA125、SCC可作为IPF的早期诊断指标,而血清NSE水平可作为区分IPF与早期肺癌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croRNA-10b(miR-10b)表达与临床指标及预后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5例中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iR-10b表达,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miR-10b表达在不同临床指标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0b、年龄、淋巴结、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无瘤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miR-10b不同表达组间无瘤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0b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和复发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月经状态、临床分期、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10b阳性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10b表达阴性中位无瘤生存时间较miR-10b表达阳性时间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阴性时miR-10b阴性表达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较阳性表达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反,miR-10b表达在淋巴结阳性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R-10b表达水平与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复发转移相关,特别在无淋巴结转移且miR-10b阳性表达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短,预后差。miR-10b阳性表达是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再生基因Ⅳ(Reg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Survivin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组织芯片法检测结直肠正常黏膜(150例)、腺瘤(77例)、结直肠癌(150例)RegⅣ、EGFR及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egⅣ、EGFR、Survivin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egⅣ、Survivin与结直肠腺瘤大小及分级相关,EGFR仅与腺瘤的分级相关;RegⅣ、EGFR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Survivin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 <0.05),而3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 >0.05)。结直肠腺瘤组织内RegⅣ、EGFR、Survivin 3者无相关性(P >0.05);结直肠癌组织内RegⅣ与EGFR、RegⅣ与Survivin、EGFR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  RegⅣ、EGFR及Survivin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逐渐升高,提示3者共同参与结直肠腺瘤癌变的发生,且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对结直肠癌的预后进行评估,并为研发靶向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microRNA-539(miR-539)的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探究miR-539与膜相关的鸟苷酸激酶蛋白1(CARMA1)在甲状腺癌中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构建miR-539与CARMA1高表达及低表达的细胞模型后通过transwell及MTT法检测两种不同的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细胞中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miR-539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通过荧光素酶报告检测发现miR-539通过靶向CARMA1的3’-UTR端从而起到抑制甲状腺癌中CARMA1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证实,CARMA1可显著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而调节CARMA1的表达,miR-539随之变化。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癌中miR-539的表达量降低而CARMA1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miR-539靶向CARMA1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7月在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FNA组45例,DHS组4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14个月,平均8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上优于DHS组(P <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治疗。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牙周炎(PD)和心血管疾病(CVD)是现阶段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PD与CVD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就PD与CVD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干预研究、动物模型研究、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及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活动期UC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31例、中度25例和重度29例,选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IL-6和IL-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个UC组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IL-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随着严重程度增加,TNF-α和IL-6增高,IL-2降低,治疗后,UC组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IL-6及IL-2水平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周血TNF-α分别与IL-6和IL-2呈正相关(r =0.733,P=0.009)和负相关(r =-0.674,P =0.017),IL-6和IL-2呈负相关(r =-0.615,P =0.032),结肠黏膜的TNF-α分别与IL-6和IL-2呈正相关(r = 0.755,P =0.005)和负相关(r =-0.584,P =0.042),IL-6和IL-2呈负相关(r =-0.533,P =0.049),外周血TNF-α和IL-6分别与Geboes呈正相关(r =0.684,P =0.012;r =0.722,P =0.0011),IL-2与Geboes呈负相关(r =-0.631,P =0.021)。所有患者随访3、6、12和24个月,UC复发者分别为1、3、3和4例,合计11例,失访者分别为1、2、1和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1/84)、3.66%(3/82)、3.70%(3/81)和5.06%(4/79),合计复发率为13.90%。结论  UC患者外周血及结肠黏膜TNF-a、IL-6和IL-2与UC严重程度相关,评估TNF-α、IL-6和IL-2有助于判断UC治疗的“黏膜愈合”,对预后有较准确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延长,且治疗后30 d时间较治疗后15 d延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30 d水平低于治疗后15 d;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15 d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延长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钠肽(A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抗感染、重症监护、呼吸辅助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患者尿液样本中ANP和KIM-1含量及血液样本中CYS含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ANP水平逐渐增加,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3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在治疗3 d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91及8.59,P <0.05);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KIM-1及血液样本中CYS水平逐渐递增,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5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7天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3及35.89,P <0.05);此外,两组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其尿液样本中ANP、KIM-1及血液样本中CYC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 7.32、10.16、5.89及19.74、21.05、11.63,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t =16.04及35.49,P <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18.80,P <0.05),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P >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ANP、KIM-1以及CYS水平,对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18岁以上在业人员8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77人参加调查,男性386人(49.7%),女性391(50.3%)人;平均年龄(36.74±10.02)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为51.5%;66.8%的人居住在城市;民族以汉族为主,为95.7%;应急知识平均分为(0.73±0.16)分,其中火灾相关知识掌握最好,得分为(0.91±0.19)分,急救相关知识得分最低,为(0.19±0.32)分。不同性别之间,女性在各个部分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在不同职业类型之间,除火灾相关知识外,卫生技术人员在其他部分的得分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女性、30~39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口之家、卫生技术人员、高层有电梯、城市居民、受过培训/宣传和演练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具备率较高,分别为44.5%、40.1%、44.2%、39.1%、72.0%、41.7%、39.2%、48.8%和5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和参加应急演练是应急知识和技能具备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职业人群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急救知识,今后在进行应急教育安排时,除在社区开展宣传/培训外,将集体单位纳入培训范畴,同时有侧重点的针对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及少数民族人群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股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  收集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所得AS斑块标本47例,正常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组织标本2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术前彩超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稳定斑块组(2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5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标本中CX-43和MMP-9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X-43和MMP-9蛋白在对照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中的表达均有差异(FCX-43=662.971,FMMP-9=39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比较,斑块组CX-43和MMP-9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CX-43和MMP-9表达明显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CX-43和MMP-9在AS组表达呈正相关(r稳定斑块组=0.640,P <0.05;r不稳定斑块= 0.715,P <0.05),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CX-43与MMP-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X-43和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促进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组织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两版基药目录与“新农合”目录的变化,分析两类目录的联系和差异,为促进云南省“新农合”药物目录的完善及与基药目录的对接提供参考。方法  对两类目录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药物分类、数量及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类目录存在归类不同、细分类别不同和品种增减变化等差异。结论  12版基药目录在分类依据、收载药品及疾病覆盖等方面更为科学化,但两类目录重合率偏低,不利于医保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