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 block)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超声引导下以0.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机阻滞,每侧20ml;B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 相同,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术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8、12、24h 的VAS 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4、8、12h 镇痛效果优于B组( P<0.05) ;A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B 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蔡强  陈彪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68-136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芬太尼PCIA镇痛用量的影响及效果的观察。方法:将60例ASA 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其中A组麻醉诱导前不给药物,B组于诱导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清醒,拔出喉罩后接芬太尼PCIA泵(100 ml溶液含芬太尼1 mg)。观察A、B两组病人24 h内VAS评分,PCA次数及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头晕情况。结果:B组24 h内VAS评分,PCA次数及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恶心呕吐、头晕低于A组。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显著提高芬太尼PCIA质量,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少。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辅助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为耳穴压豆的围术期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压豆组、安慰组,每组20例。耳穴压豆组取双耳穴神门、胃、贲门、交感,皮质下,于麻醉开始前30分钟、术毕清醒、术后2、6、24h给以耳豆每个穴位压一分钟,安慰组在相应穴位上黏贴外观相同的胶布。分别记录术毕清醒、术后2、6、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按压次数,术后24h恶心呕吐程度视觉模拟量表(NVAS)评分及PONV发生率、胃复安使用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耳穴压豆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及PCIA按压次数均低于安慰组(P<0.05),术后NVAS评分、PONV发生率及胃复安使用率均低于安慰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 耳穴压豆辅助全麻可显著减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缓解疼痛、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周颖  秦树国  刘森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3):196-197,20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观察术后4、12、24、48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12、24hS组的VAS明显低于F组,术后4h、12h的镇静评分S组明显高于F组(P〈0.05),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脉镇痛更为舒适有效,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曲马多用于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曲马多镇痛组(A组)和芬太尼镇痛组(B组)。A组患者术后给予曲马多8mg/ml+昂丹司琼8mg,总量100ml,行静脉持续泵注+患者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后给予芬太尼8μg/ml+昂丹司琼8mg,总量100ml,同样行静脉持续泵注+患者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2h、4h、8h、12h、16h、24h观察患者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24h内满意度评分及恶心、呕吐、寒战、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点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在术后2h、4h、8h镇静评分高于A组;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瘙痒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相同效价强度的芬太尼相比,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与芬太尼相似,但能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 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阻滞组),每组30例。阻滞组麻醉诱导前在双侧T8横突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行阻滞,然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毕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T0)、术后3?h(T1)、6?h(T2)、12?h(T3)、24?h(T4)、36?h(T5)和48?h(T6)时静态VAS评分,记录T4~T6时动态VAS评分(患者在病床上翻身和坐起时)。统计术后0~24?h和>24~48?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需要补救性镇痛的比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48?h评估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在T0~T6时静态VAS评分和T4~T6时动态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延长,术后24和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需要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而两组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均缩短(P?<0.05);阻滞组患者术后48?h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8±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0.7)分(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7.
冯金华  李卡  冯缓  廖永慧  许瑞华 《重庆医学》2018,(15):2027-203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12月该院胆道外科收治的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超前镇痛的206例胆囊结石患者(新型镇痛组)和2015年6-12月收治的198例应用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的胆囊结石患者(传统镇痛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方案一致,术后采用相同的疼痛解救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解救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新型镇痛组患者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传统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的解救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传统镇痛组(14.56% vs.44.95,P<0.05),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的使用率均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少(2.43% vs.36.36%,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其余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满意度高于传统镇痛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减少解救镇痛药物的使用频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术毕使用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后方穿刺入路腰方肌阻滞(QL3),B组术毕使用行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每组30例。术后均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别记录A组与B组操作完成时间,术后6?h(T1)、8?h(T2)、12?h(T3)、24?h(T4)患者的静息状态及被动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累计量;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24?h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T1、T2、T3、T4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总体满意度高于B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可行,能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邵安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39-1040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超前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60例择期行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术前不予任何药物;B组为地佐辛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1mg/kg;C组为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切皮前以0.4%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于3个切口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并静注地佐辛0.1mg/kg。结果:与A组比较,术后3h、6h时点B组和C组的VAS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术后3h、6h时点C组的VAS值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在术后6h内有12例(占60%)需要使用镇痛药,且镇痛药物的使用率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汪飞燕  张卫花  邵雪泉  郑洪荣  占卫庆  王君 《浙江医学》2018,40(23):2568-2570,2577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的疼痛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研究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全麻。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40mg及术毕进行PCIA。观察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和48h(T6)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详细记录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病例数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T1~T4时点静态VAS评分和T1~T5时点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6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0~12h补救镇痛率和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均P<0.05);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术后12~24h和24~48h的补救镇痛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P阻滞复合PCIA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镇痛效果,且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30例)。术中监测BP、HR、SpO2,观察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B组下降明显(P<0.01)。B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A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均较B组明显(P<0.05~P<0.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HH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和C组(对照组)。麻醉前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乳酸林格液6~8ml/kg,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待硬膜外阻滞起效后,AHH组开始血液稀释,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20ml/kg,速率50ml/min,对照组常规输液。同时硬膜外注入1.33%利多卡因+0.167%地卡因10ml初始剂量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维持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稳定于1.2%左右,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分别记录术前(T0)、稀释后15min(T1)、术毕(T2)的MAP、HR、CVP、电解质值和血糖值,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d(T3)Hb、Hct。记录术中总出血量、输血量等。结果:AHH组血液稀释后CVP有所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的MAP、HR较平稳。AHH组在血液稀释后的Hct、Hb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1d基本恢复正常。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尿量明显增多,异体输血量降低。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T1、T2增高(P<0.05),各时点血清K+、Na+、C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的骨科手术中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多聚明胶肽用于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麻醉开始时输注多聚明胶肽在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 epidural and spinal anesthesia,CESA)中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CESA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麻醉开始时分别输注多聚明胶肽(F组)和乳酸钠林格液(L组)。观察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情况。结果: L组在麻醉后SBP下降幅度明显高于F组(P<0.05~P<0.001),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例数均高于F组(P<0.05)。而HR的变化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麻醉开始时输注多聚明胶肽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213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患儿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试验2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舒适麻醉技术指导后在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进行麻醉诱导.结果 患儿年龄偏大、有手术经历及其父母不焦虑、心理控制类型为内控型者与对照组比较麻醉诱导期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家长进行麻醉诱导指导与不进行指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陪伴舒适麻醉诱导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年龄偏大、有手术经历、其父母不焦虑且心理控制类型为内控型患儿麻醉诱导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2例剖宫产产妇,应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产妇麻醉起效快,肌松满意;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术后硬膜外镇痛满意,无头痛并发症。结论: 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很有价值,但具体实施和管理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复合全麻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60岁以上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A组),每组15例,连续监测ECG、BP、SpO2,并记录入室后10min安静状态下基础值(T1)、插管后1min (T2)、5min (T3)、手术开始后1min (T4)、60min (T5)、拔管即刻(T6)6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并记录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GA组患者HR与基础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BP在T2、T4和T6均高于T1点(P<0.05~P<0.01),而EGA组患者HR除T6外,其余各时点HR均低于基础值(P<0.05~P<0.01),SBP在各时点与T1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A组HR、SBP、DBP在T2~T6各时点均高于EGA组(P<0.05~P<0.01)。EGA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1)。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保持老年患者在开胸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并能缩短术毕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瘢痕子宫剖宫产66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33例,观察2种方法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SEA组麻醉后10 min无创动脉血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CEA组麻醉后20 min无创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CSEA组麻醉后10~30 min心率均明显升高(P<0.01),CEA组20~30 min心率也明显升高(P<0.01)。CSEA组的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少于CEA组(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100.0%,高于CEA组的84.9%(P<0.05)。结论:CSEA具有CEA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对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能达到很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评价局部浸润麻醉加静脉强化麻醉用于急症剖宫产术的可行性。②方法 选择46例需行剖宫产术而又存在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产妇为研究组,以同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③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所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652~1.992,P〉0.05);而肠蠕动的恢复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2.384,P〈0.05)。④结论 局部浸润麻醉加静脉强化麻醉用于急症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快速、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3~5 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2~4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异氟烷。于麻醉前、插管后、切皮后、手术后1 h、拔管后,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记录循环指标、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全麻药用量。结果: 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在手术后1 h和拔管后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手术后1 h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皮后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3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探索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行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8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24例。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 min(T2)、二氧化碳气腹后10 min(T3)、放气后5 min(T4)取静脉血测定血糖(Glu)和血浆皮质醇(Cor)含量。结果Ⅱ组在T3时MAP、HR、Glu和Cor均明显高于Ⅰ组(t=2.97~3.21,P〈0.05),Ⅰ组和Ⅱ组在T3时的PETCO2均高于T1和T2(F=19.08~20.06,q=3.90~4.20,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生命体征更平稳,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