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血乳酸(LAC)、乳酸清除率(LCR)在新生儿窒息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1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2例和重度窒息组39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1例和死亡组10例。记录一般资料、aEEG异常率,入院时及治疗6 h后LAC水平及6 h LCR。记录不同aEEG分度与窒息新生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EEG及LAC、LCR对窒息新生儿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窒息组血pH值、6 h LCR均低于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aEEG异常率、入院及6 h LAC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死亡组血pH值、6 h LCR均低于存活组。死亡组aEEG异常率、入院及6 h LAC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轻度窒息组aEEG情况优于重度窒息组,存活组aEEG情况优于死亡组(P<0.05);aEEG、LAC、LCR预测窒息新生儿病情的AUC分别为0.682、0.72...  相似文献   

4.
王宝凤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20-1622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新生儿窒息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101例.检测抢救前和抢救后1 h、2 h、6 h血清乳酸水平以及抢救后1 h、2 h、6 h的乳酸清除率.绘制血清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估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抢救前及抢救后1 h、2 h、6 h血清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435,P=0.027;F时间=4.378,P=0.012);其中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抢救后1 h、2 h、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348,P=0.018;F时间=7.946,P=0.035);其中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前、抢救后1 h、2 h和6 h血清乳酸清水平评估预后的AUC分别为75.37%、87.29%、92.88%和99.95%.抢救后1 h、2 h和6 h乳酸清除率评估预后的AUC分别为82.15%、94.27%和97.04%.结论 抢救后6 h的血清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于新生儿窒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脏器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判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初始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分组方法:①按新生儿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分组,0~3分为重度窒息组,4~7分为轻度窒息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初始水平和治疗6 h后水平;②按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乳酸高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乳酸低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观察2组患儿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发生多脏器损伤的不良预后情况,分析评价早期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结果 动脉血乳酸初始浓度、治疗6 h后浓度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高清除率组中发生多脏器损伤26例,未发生65例,发生率为28.6%;乳酸低清除率组中发生多脏器损伤29例,未发生14例,发生率为67.4%;2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3,P<0.001)。 结论 窒息新生儿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窒息程度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反映出窒息新生儿的窒息程度越严重。早期(6 h)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发生多脏器损害的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意义,早期(6 h)乳酸清除率越高,发生多脏器损害的可能性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对血乳酸及血气分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生儿1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新新生儿窒息状况划分为A组、B组与对照组。A组为轻度窒息患者76例,B组为重度窒息患者64例,对照组为健康新生儿40例。采用血乳酸以及血气分析方式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动脉血气测定以及常规性检查,比较三组新生儿血液乳酸浓度、pH值、1 min Apgar评分、碱剩余(BE)各指标水平。结果:A组、B组血液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血液乳酸水平高于A组。A组、B组pH值、BE值低于对照组,B组pH值、BE值低于A组。三组间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器官损坏新生儿血乳酸水平要高于单器官损坏患儿。而pH值、1 min Apgar评分以及BE状况明显比单器官损坏新生儿,相互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进行血乳酸和血气分析,其能动态地监测新生儿窒息程度,为积极地采取措施预防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血乳酸和血气分析变化值得临床上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乳酸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分娩的窒息新生儿70例纳入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并另取同期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进行检测,并对脐动脉血pH、乳酸与脏器损伤及Agpar评分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BE负值、Lac及PaCO2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而HCO3-、PaO2及pH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指标方面,重度窒息患儿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乳酸、BE负值、pH及1 min Apgar评分方面,单器官损伤组与多器官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体重及胎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脐动脉pH<7.00及低Apgar评分能够对新生儿窒息进行诊断,血乳酸水平可反映患儿病情程度,结合血乳酸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渗透压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8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52例,重度窒息36例,并以32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检测两组受检儿的血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等,推算血渗透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1)重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儿的血渗透压、血钠均值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尿素氮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2)轻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儿的血渗透压、血钠、血尿素氮、血糖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血渗透压>300 mOsm/L组患儿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渗透压<300 mOsm/L组,预后差.结 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血渗透压越高,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G值在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近期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将14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依据Apgar评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窒息程度与AG值的关系,以及不同AG值与第14、28dNBNA评分的关系。结果轻度与重度窒息组AG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AG值组与正常AG值组在第14、28dNBN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G值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9例ICU危重患者入住ICU时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h和24h再次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h和24h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年龄和初始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45.25±12.52)%VS(8.53±11.21)%和(78.27+21.53)%VS(-10.63±8.2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0.0%VS 51.0%,P<0.01).结论 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吴起武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75-107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值变化及其与血清电解质、肾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测定68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的血电解质、肾功能,计算AG值,32例同时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AG值增高32例(47.06%),AG值正常33例(48.53%),AG值降低3例(4.41%)。AG增高与血Na^+、Scr浓度成正比,与HCO3^-呈反比,与血Cl^-和BUN无明显相关。结论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新生儿增高AG代酸发生率高,应常规测定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气,计算AG值以指导治疗,以免盲目用碱纠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0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24例,重度窒息组26例)和4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脐带血及生后3d静脉血中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4)及总甲状腺素(TSH)水平进行测定,对各组问及组内脐血、静脉血T3、T4、TSH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轻、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生后3d静脉血T3、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脐血及生后3d静脉血TS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重度窒息组生后3d静脉血TSH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2)生后3d静脉血和脐血自身前后对比,对照组T3、T4水平明显升高,TSH无明显改变,轻、重度窒息组T3、T4水平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SH水平则下降明显(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血清甲状腺激素可作为窒息新生儿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酸碱平衡紊乱及阴离子间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酸碱失调的类型和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治疗。方法:检测32例重度窒息患儿血气分析及电解质,计算AG及应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三重酸碱失调(TABD),并复查17例经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后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32例中AG增高22例,正常8例,降低2例。所有患儿均有酸中毒,但单纯性酸碱失调仅7例,而以混合性酸中毒(22/32)为主,TABD高达14例。经HFOV治疗后酸碱失调得以纠正。结论:窒息缺氧乳酸堆积而非HCO3^-丢失可导致AG增高,TABD发生率高,预后差,治疗时宜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供氧、改善微循环,慎用碱性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产期窒息新生儿一氧化碳(CO)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33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以及30例健康新生儿血浆CO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围产期窒息组的CO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和NO水平与围产期窒息后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密切相关,围产期窒息后HIE组的CO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围产期窒息后无HIE组和对照组(P<0.05)。而围产期窒息后无HIE组和对照组之间的CO和N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O作为NO之外的又一个新的内源性介质在围产期窒息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和血乳酸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58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分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分为CPB时间小于2 h组(A组)和大于2 h组(B组)。观察围术期血糖值和乳酸值的变化趋势,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59~315 min,平均(126.07±50.74)min,阻断时间35~161 min,平均(67.61±22.95)min,自动复跳率52%,术中血糖及血乳酸从麻醉诱导后呈逐渐升高趋势,Pearson检验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39,P=0.018),手术结束时血糖升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结论体外循环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的影响更明显,控制围术期血糖有助于降低血乳酸。提高CPB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术中及术后血糖及乳酸值的改善,从而降低术后相关合并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脐血中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脐血中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变化。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将新生儿分为围产期窒息组和对照组。在新生儿娩出后,胎盘未娩出前从近胎盘侧抽取脐动脉血约0.5ml,采用美国I-STAT公司生产的血气分析仪,在抽取脐血3min之内检测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围产期窒息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PO2明显降低,而PCO2则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此同时两组相比K、Na、Ca^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合Apgar是判断胎儿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敏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入住ICU时、入院后6 h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乳酸清除率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率为30.0%(30/100);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为(4.12±3.20)mmol/L,阳性率为52.86%,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为(8.86±5.60)mmol/L,阳性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平均值≥10.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高为95.45%,血乳酸平均值≤2.4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低为3.84%。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8.73±2.22)%]明显高于死亡组[(16.21±2.30)%];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7.19±6.30)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4±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清除率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血乳酸是评价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时血钙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并发低钙血症发生的状况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钙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对窒息组 (分为轻度、重度及宫内窘迫组 )和正常组的血液中总钙和游离钙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窒息组与正常组总钙、游离钙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窒息组低钙血症者占 6 0 .9%。不同程度窒息组和正常组之间的总钙、游离钙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用Dunnett法做各窒息程度组与正常组的总钙、游离钙的两者比较 (除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的游离钙比较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外 )差异有显著性。 15 6例窒息患儿中合并HIE 112例 ,随访 6~ 12个月 ,治愈 10 2例 ,后遗症 8例 ,死亡 2例。不同程度窒息合并HIE组和未合并HIE组四组之间总钙、游离钙的比较 ,用S -N -K法做各组的总钙、游离钙的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窒息程度愈重 ,血钙降低愈明显 ;血钙浓度愈低 ,组织器官损伤愈重 ,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