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原发性肝细胞癌(D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经导管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癌最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之一,所用的化疗药物均存在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及耐药性问题。放射免疫治疗是近年治疗晚期肝癌的新方法,其利用具有特异导向能力的单克隆抗体(mAb)为载体,耦联放射性核素来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肝细胞肝癌(HCC)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3例证实为中晚期HCC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2天行双源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全肝脏灌注扫描,术后3-5天及术后一个月行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全肝脏灌注扫描。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帕醇370mg I/m L)50m L,随后追加生理盐水50m L,流速均为5m L/s,获得25个动态扫描;利用灌注软件处理分别产生术前及术后一个月病灶灌注伪彩图,分别测量其前后灌注参数:血容量(BV)、开始时间(TTS)、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灌注指数(HPI),评估TACE术后疗效。结果 23例HCC中5例HCC术后完全被碘油栓塞,18例术后部分被碘油栓塞,对碘油完全栓塞的病灶,灌注参数较术前原发病灶,BV、ALP、HPI明显降低(P0.05),TTS、PVP明显升高(P0.05);对比碘油栓塞不完全病灶的碘油沉积区与术前原发病灶的灌注参数值,TTS、PVP值明显增加(P0.05),ALP、HPI值明显减小(P0.05);对比残余病灶区与术前原发性病灶的灌注参数值,HPI明显增加(P0.05),ALP轻度增加,PVP值明显减小(P=0.021);对比碘油栓塞不完全病灶的碘油沉积区与残余病灶区灌注参数,TTS、PVP值明显减低(P0.05),ALP、HPI明显增加(P=0.00)。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HCC TACE术治疗疗效的评估及术后残余病灶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RI对原发性肝癌(HCC)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的随访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一周及术后一月行MRI和DSA检查,比较MRI和DSA对于TACE术前肝癌病灶显示及TACE术后肝癌病灶的残留及复发情况. 结果 TACE术前肝癌病灶检出数DSA与MR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对1cm以下富血供肝癌二者比较有差异.一次及多次TACE术后残留病灶及新发病灶检出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能够较敏感地显示肝癌病灶及TACE术后肝癌残留病灶,使TACE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评价TACE栓塞效果完全可行,可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已成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这种介入疗法的局限性,术后常出现肿瘤病灶的残存或复发,因此准确地评价TACE术后疗效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DSA在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影像学对肝细胞癌TACE术后疗效的评价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联合腹腔灌注、中药辅助治疗及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21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104例,单纯行TACE;B组112例,TACE+腹腔灌注化疗+中药辅助治疗+免疫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A组为28.84%,B组为34.82%;4年生存率A组1.92%,B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B组的近期疗效和4年生存率均优于A组、两组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的血供改变.材料和方法 原发性肝癌病例33例,分别于TACE术前1~7天及术后40天~57天行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 结果 33例病例肝癌组织的HAP值、HPP值及HPI均值均与瘤旁正常肝组织有明显差异,TLP值与瘤旁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差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33例病例肿瘤残留区的HAP、HPI及TLP值均较治疗前减少,HPP无明显变化;肿瘤残留区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均与治疗前相似.肿瘤组织内碘油完全沉积区及完全坏死区无血流灌注;瘤旁正常肝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及HAP、HPP、TLP、HPI值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瘤旁正常肝组织的血流灌注无明显影响,是准确、安全的治疗方法;CT灌注成像可以初步推断TACE术后病灶区仍有肿瘤残留,为原发性肝癌新的介入治疗模式--TACE术联合消融治疗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方法。由于这两种介入疗法的局限性,术后常出现肿瘤病灶的残存或复发。因此准确地评价TACE及RFA术后疗效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CT及MR对肝细胞癌TACE及RFA术后的评价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灌注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1~3月行上腹部灌注扫描,并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对照。以 CT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全肝灌注参数,将DSA结果作为标准,评估其对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的发现情况。对320排容积CT灌注扫描行辐射剂量分析。结果:36例TACE术后患者扫描36次,评估病灶43个,CT灌注发现活性病灶34个,诊断正确率约为95.35%,灵敏度100.00%,特异度约81.80%,阳性预测值约94.12%,阴性预测值100.00%,阳性似然比5.5,阴性似然比约为0,约登指数约81.80%。TACE术后活性灶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对比发现低参数(100 kV、100 mA)灌注扫描较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辐射剂量低,稍高参数灌注扫描方案(100 kV、200 mA)辐射剂量仅轻度增高。结论:320排容积CT灌注扫描可很好显示TACE术后活性病灶,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TACE术后的195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DWI检查,以DSA诊断作为“金标准”。记录DSA、MRI-DWI检查结果,分析MRI-DWI诊断方法的效能。结果 195例TACE术后的HCC患者中89例(45.64%)经DSA诊断为术后复发微小癌灶,87例(44.61%)经MRI-DWI诊断为术后复发微小癌灶。MRI-DWI诊断显示术后复发微小癌灶患者癌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30±0.21)×10-3mm2/s]大于未发现异常者癌灶ADC值[(1.81±0.30)×10-3mm2/s](P <0.05)。MRI-DWI诊断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敏感性为97.75%(95%CI:0.914,0.996),特异性为100.00%(95%CI:0.956,0.100)。MRI-DWI、DSA诊断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中晚期肝癌经动脉热灌注化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通过术前制订护理计划,作好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严密监测热灌注时的温度及流速;术后积极实施护理措施,回顾性总结我科2007年~2008年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动脉热灌注化疗的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明显降低了患者不愉快的心理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水平的提高可加速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后的康复、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7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肝动脉中灌注奥沙利铂、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每例完成2~3次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79例中完全有效(CR)3例(3.8%),部分有效(PR)54例(68.4%),稳定(SD)16例(20.2%),进展(PD)6例(7.6%),总有效率(CR PR)为72.2%(57/79).甲胎蛋白下降幅度为73.3%(33/45).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含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DSA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并探讨其造影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3月至2001年6月期间的7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资料。结果: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22例,右支癌栓12例,左支癌栓10例,主干和右支受累者14例,主干和左支受累6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8例。DSA表现有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结论:动脉性门脉造影的DSA检查对显示和诊断门静脉癌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DSA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每次复查AFP、血常规、肝功能与CT,1个疗程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分析两组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个疗程后复查结果A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14例,B组CR 0例、PR 7例、SD 5例、PD 17例;至随访结束A组失访8例,B组失访5例,共失访13例;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A组依次为80.09%、58.06%、32.25%、22.27%,B组则分别为78.87%、52.39%、44.65%、37.0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和晚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对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免疫栓塞(TAIE)或化学栓塞(TACE)治疗的增效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对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HCC分别行TAIE或TACE后,予以索拉非尼口服,每次400mg,bid。4~6周后根据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应答的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本组小癌型、结节型、巨块型及弥散型肝癌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CR1例,PR3例。毒副反应除发热、肝痛、恶心、纳减等栓塞后综合征外,服用索拉非尼后2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综合征,予以中药煎剂浸泡后缓解。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IE或TACE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不同型期HCC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癌栓缩小;5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液回流受阻患者,经内支架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原发性肝癌,其中45例(综合组)采用TA-CE联合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或粒子植入等综合治疗,36例(单纯组)仅应用TACE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结果综合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的生存率和单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以TACE为基础的微创综合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效而安全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arbon dioxid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CO2-DSA)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Both CO2-DSA and conventional DSA were performed in all 47 patients with HCC, and the ang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CO2-DS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DSA in the same patients. Results: Peripheral arterial and capillary imaging by CO2-DSA was inferior to that by conventional DSA, although blood pools were well visualized with CO2. Improved visualization of arterioportal shunting (APS) was obtained with CO2-DSA compared with that by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APS was observed in 33 cases by CO2-DSA and in 12 cases by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P<0. 001). Retrograde visualiz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PV) trunk and its large branches was demonstrated in 16 cases by CO2-DSA and in 1 case by conventional DSA (P<0. 001). The manifestation of lipiodol retention in the tumors was consistent wit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