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时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IL-2 、IFN-γ和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52、11.84、6.57),IL-4、IL-5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8、15.87、1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Th1/Th2型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10.52、8.1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t=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Th1、Th2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19、3.25、4.01、2.15、1.81,均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53、3.06、1.98,均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琼  王艳  荣潇  焦树平  张戬 《中外医疗》2012,31(9):113-114
目的观察哮喘清合剂联合小剂量西药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口服哮喘清合剂加用小剂量西药;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止咳、平喘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在发作期及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儿免疫指标的变化,进行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检测、观察1个疗程结束后的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较发作期升高;IgM,IgA,IgE、IFN-γ、IL-4、IL-6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2水平比升高,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清合剂联合小剂量西药可以快速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控制病情、改善免疫指标,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儿童慢性鼻窦炎(CRS)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IL-6在 CRS 患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 CRS 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95例(CRS 组),变应性鼻炎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70例(变应性鼻炎组),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51例(对照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3组患儿外周血中 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组患儿腺样体组织中 IL-6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血 IL-6的水平为(33.6±6.9) pg/mL ,变应性鼻炎组为(35.9±5.6) pg/mL ,CRS 组(49.8±8.3) pg/mL ,CRS 组与变应性鼻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 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组织中 IL-6主要分布在浸润的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少量分布在间质,CRS 组与变应性鼻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S 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 CRS 外周血中及局部组织中 IL-6表达均明显高于不伴 CRS 的儿童,提示 IL-6可能在儿童 CRS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龙四子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龙四子汤口服,比较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后2组CD4+、CD8+、γ干扰素(IFN-γ)、嗜酸性粒细胞数(EOS)、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D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S、TSL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龙四子汤能提高变应性哮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清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表达状况。方法收集ITP患儿51例及对照组(健康儿童)40例,空腹取静脉血抗凝。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急性组与慢性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Treg细胞百分率(3.67±1.23)%显著低于对照组(5.16±2.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组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急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及TGF-β1结果病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组显著低于急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Treg细胞减少,其分泌的IL-10、TGF-β1等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降低,这些改变在慢性病例尤其明显。上述变化表明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降低是ITP患儿发病的机制之一,也是慢性病例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情况。方法:收治支原体肺炎患者100例,同时收集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100例,两组人员均进行免疫功能检查。结果:观察组T细胞群测CD3、CD4、CD8和CD56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IgE、IgA和IgM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IL-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功能的检查有助于诊断和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蓉  鹿道温 《当代医学》2010,16(36):54-55
目的探讨IL-2、IL-4、IgE在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哮喘)、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合并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IL-4、IgE。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哮喘组的病人血清中IL-4和IgE呈高水平,IL-2呈低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最为突出,其中IgE与哮喘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IL-2的水平与变应性鼻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IL-4的水平也最高,但三组分别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病人血清中IL-4、IgE呈高水平,IL-2呈低水平,说明存在Th1/Th2失衡现象,提示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失衡是发展为哮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全血血小板CD41和CD6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川崎病患儿,分为治疗前(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对照组为16例体检正常儿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41、CD61的表达水平。用超声心电图观察KD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的变化并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D41和CD61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D急性期CD4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D急性期CD6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KD的早期诊断及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并检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苏黄止咳胶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止咳起效和咳嗽消失时间、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咳嗽症状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治疗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 <0.01);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儿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组患儿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ⅹ2=5.289,P < 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A制剂辅助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维生素A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哮喘症状、血清IL 17、IL 10及TGF β1水平变化以及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体液免疫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 17、IL 10及TGF β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 17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 10及TGF β1均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维生素A辅助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有效的缓解患儿症状,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安全性可靠,可作为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白三烯B4(LTB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哮喘患儿为急性发作组,经治疗缓解后复查患儿37例为缓解组,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PMN计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计数Th17细胞,ELISA法测定各组儿童血清中IL-17及LTB4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中IL-17、LTB4、Th17细胞、淋巴细胞及PMN与健康对照组与缓解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而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外周血WBC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与LTB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34,P<0.05),且二者与PMN及Th17细胞比例亦呈正相关(r=0.398,P<0.05;r=0.391,P<0.05;r=0.856,P<0.05;r=0.759,P<0.05)。结论 IL-17、LTB4、Th17、PMN均为参与哮喘发病发展过程的关键炎性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CD4+IL-17+细胞的百分比和Foxp3、白介素-17(IL-17)、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取23例哮喘缓解期患者、2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采用Foxp3、IL-17胞内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以及CD4+IL-17+细胞的百分比,应用RT-PCR检测Foxp3、IL-17、RORγt mRNA水平。结果: 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纯度达90%以上。急性发作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百分比以及Foxp3 mRNA水平较对照组和缓解组明显降低(P<0.01),而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CD4+IL-17+细胞比例以及IL-17、RORγt m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缓解组明显增高(P<0.01),而缓解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reg/Th17失衡可能和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甲基化CG的寡脱核苷酸链(CPG OD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HBV携带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来源DCs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的表面分子HLA-DR,CD80和CD86的表达,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并在电镜下观察DCs的改变.结果:体外培养第6天的DCs,加入CpG ODN继续培养24 h后,透射电镜下观察,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DCs相比,其表面的空起丰富、增粗,粗面内质网增多,空泡减少甚至消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CpG ODN刺激组CD80,CD86及HLA-DR在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DCs上的表达阳性率均较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DCs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时,CHB患者及HBV携带者DCs上的HLA-DR,CD86和CD80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CHB患者和HBV携带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DCs均用CpG ODN刺激时,CHB患者DCs上的HLA-DR和CD86表达阳性率较HBV携带者及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HBV携带者和正常人之间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CHB患者和HBV携带者DCs的CD80表达阳性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CHB患者和HBV携带者之间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发现CpG ODN刺激组DCs分泌IL-12的水平无论在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均较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无论是完全培养基培养还是CpG ODN刺激,CHB患者及HBV携带者DCs分泌IL-12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CHB患者和HBV携带者之间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pG ODN能够明显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s成熟,为CpG ODN治疗CHB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永兰  刘志勤 《海南医学》2014,(13):1913-1915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CVA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间段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诱导痰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随访观察1年。评估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9、12个月后的PD20-FEV。值,诱导痰中IL-5、IL-10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诱导痰中的IL-5含量和嗜酸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PD20-FE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极轻度水平,但仅有53.3%(16/30)的气道高发应性转阴率;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观察组患者诱导痰中IL-5、IL-10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显著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但是气道炎症的完全消退和气道高反应性的转阴需要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哮喘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50例)、临床缓解期组(50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50例),另选择5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缓解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缓解期组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哮喘的严重程度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带血70 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3组进行培养。阴性对照组(N组):只加rhGM-CSF 50 ng/ml和rhIL-4 10 ng/ml培养10 d;阳性对照组(P组):在加入rhGM-CSF、rhIL-4培养的同时加入rhTNF-α50 ng/ml培养10 d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药物组(S组):加入rhGM-CSF、rhIL-4的同时加入舒芬太尼其浓度分别为(0.2、0.5、1.0)ng/ml(S_(0.2)、S_(0.5)、S_(1.0)培养10 d。培养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免疫表型CD80、CD86、CD83、HLA-DR分子的表达;ELISA法测定其分泌IL-12的水平;MTT法检测DCs刺激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N组比较,S组和P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的表达增加(P<0.05),促进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P<0.05),IL-12表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细胞随舒芬太尼药物浓度增加树突状伪足逐渐不明显,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表达以及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典型的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P<0.05),IL-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可在舒芬太尼的刺激下诱导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舒芬太尼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初步阐明DC是否为ATO治疗SLE的作用靶点。方法: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加入不同浓度ATO培养。培养第9d收集D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混和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上清IL-10和IFN-γ水平。结果:1.ATO处理后的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随ATO浓度的增加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降低;2.ATO处理后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浓度增加降低越明显。3.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无ATO处理的DC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TO在体外可抑制SLE患者外周血DC的成熟,未成熟DC能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细胞转化,从而纠正SLE患者的部分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9.
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白介素16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及对白介素16(IL-16)、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各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旨在阐明其对哮喘患儿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诊断为哮喘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匹多莫德)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5例,两组疗程均为60 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后2个月患儿IL-16、IL-4、INF-γ及血清IgA、IgG、IgM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哮喘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哮喘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哮喘患儿的FEV1(L)、FEV1/FVC(%)、FEV1占预计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4)观察组治疗后的IgG、IgA、IgM等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6、IL-4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治疗后INF-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次数,降低IL-16水平,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不良反应少,考虑可能通过调节其免疫机制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轻中度哮喘病儿(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857-8.379,P〈0.01)。哮喘病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高于健康对照组(F=32.825,q=16.05~35.68,P〈0.01);发作期血清IL-17水平及EOS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781、79.471,q=3.56~8.35,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哮喘病儿血清IL-17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846,P〈0.01),IL-17、EOS计数与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哮喘急性发作时IL-17与IgE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IL-17可能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联合检测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