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涉弓手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进行弓部手术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31例,发生率26.72%,其中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7例,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24例;发生脑部并发症组住院期间死亡6例,无并发症组死亡5例,总住院死亡率为9.48%。单因素分析显示,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脑卒中史、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急诊手术、术前肾功能不全、低血压、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低氧血症、低心排综合征、输血浆>800 mL、输红细胞悬液>6 u。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 min、输血浆>800 mL、输红细胞悬液>6 u、脑卒中史及颈动脉斑块或狭窄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弓部手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低温停循环术后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549例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TND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有83例(15.1%)发生TND,TND组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马凡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史、术前白细胞(WBC)、血清肌酐、急诊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流量时间、术中峰值血糖、术中峰值乳酸和TND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WBC、血清肌酐、低流量时间及术中峰值血糖是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高的WBC、血清肌酐预示着术后TND的发生,通过术中控制低流量时间及血糖水平有可能降低T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及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共24例(28.2%),其中TND 16例(18.8%),PND 8例(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影响术后TND的发生(P<0.05);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时间影响术后PND的发生(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1.568,P=0.007)是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TND的危险因素,选择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OR=9.338,P=0.045)和体外循环时间(OR=1.019,P=0.047)是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PND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可能会减少术后TND的发生,避免选择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及术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可能会减少术后P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胫骨远端骨折在该院骨科行MIPO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切口感染、内植物突出、畸形愈合、切口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纳入切口并发症,根据是否发生切口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骨折相关资料(病因、骨折类型)、手术相关因素(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变量进行评估,分析切口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中,16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体重指数≥30 kg/m2、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开放性骨折是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1.197、3.408、9.472、8.102和19.805,P =0.018、0.074、0.005、0.006和0.003)。性别、是否为多发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因素与切口并发症无关。结论  年龄>50岁、糖尿病及吸烟史、开放性骨折是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对该类患者应做好围术期软组织管理,预防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危险因素,防止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年龄60~79岁,Fisher分级>1。将患者分为DCI组和非DCI组。分析患者的相关指标(性别、吸烟史、局部脑氧饱和度等),找出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69例患者伴有DCI。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CI组患者中,有吸烟史、低钠、局部脑氧饱和度<50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钠离子浓度(■=3.011,95%CI:1.123,8.070)与局部脑氧饱和度(■=3.324,95%CI:1.734,6.372)是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局部脑氧饱和度预测性能更佳。结论  局部脑氧饱和度是老年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喝茶对不吸烟饮酒人群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34例(病例组)及同期到该院接受体格检查的健康者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选者的人口学特征,观察加入不同协变量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化。结果  两组入选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居住地、合并其他口腔疾病、饮茶、饮茶时间、月饮茶量以及饮茶类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未校正)结果显示,饮茶、饮茶时间和月饮茶量与口腔恶性肿瘤发病具有一定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结果显示,饮茶(■=0.504)、饮茶时间(■=0.511)、月饮茶量(■=0.249)和饮茶类型(■=0.541)是不吸烟饮酒人群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结论  饮茶、饮茶时间、月饮茶量和饮茶类型是影响不吸烟饮酒人群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坚持饮茶能够有效预防口腔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成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外伤史及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手术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白细胞计数及术前血肌酐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均长于无并发症组(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合并症、有心血管手术史、术前有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前白细胞计数高及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强化监控管理,尽可能减少脑神经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诊断时间为起始点,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发生任何一种并发症为终点,分析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8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00例出现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有20例患者未出现慢性并发症,占16.7%。随着时间延长,每年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等。单因素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存在相关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北京市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S)的发生与红细胞比容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资料来自北京小汤山医院和北京电力医院体检中心2007~2012年参加体检≥3次的人群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MetS与红细胞比容的相关性。结果  2007~2012年,参加体检并符合研究要求的对象共7 489例,追踪5年期间378例发生代谢综合征。男性人群中,与红细胞比容的第1四分位数比较,第2四分位数的■=1.3816,95%CI(1.0055,1.8985);第3四分位数的■=1.5690,95%CI(1.1433,2.1531);第4四分位数的■=2.2700,95%CI(1.6479,3.1270)。女性人群中,与红细胞比容的第1四分位数比较,第2四分位数的■=1.6154,95%CI(1.0726, 2.4328),第4四分位数的■=3.6679,95%CI(2.4467,5.4987)。结论  北京市成年人群中MetS的发生与红细胞比容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颅骨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头皮下积液、癫痫发作、自发性脑出血及术后切口感染。方法  回顾分析21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患者,男性154例,女性57例,均采用二维钛合金网板修补材料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常规护理治疗,对出现相关并发症按诊疗常规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与患者相关因素行χ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6%(12/211)。颅骨修补术后出现术侧头皮下积液4例,癫痫发作5例,自发性脑出血1例,颅骨修补处切口感染2例。相关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头皮下积液与术前存在脑积水(P =0.028)及术中硬膜破损(P =0.006)相关。切口感染与手术部位相关(P =0.003)。癫痫发作及自发性脑出血无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因病例数少,无相关独立因素。结论  颅骨缺损修补术中严密缝合硬膜,如合并脑积水,可同期行脑积水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头皮下积液的发生。术前注意额窦大小,避免内固定与额窦相通污染,且术中持续碘伏冲洗,可能有利于减少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术后癫痫发作及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生,考虑与原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与心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MHD≥3个月的非住院患者60例,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腹部侧位平片检测腹主动脉钙化(AAC)情况,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瓣膜钙化情况,通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分)对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进行评估,把其分为轻度(MIS≤4)、中度(5≤MIS≤8)及重度组(MIS≥9)。结果  营养不良炎症状态发生率为100%,其中轻度19例(31.7%)、中度27例(45%)、重度14例(23.3%)。心血管钙化发生率为68.3%,AAC发生率为48.3%,瓣膜钙化发生率为51.7%。年龄、血Ca及MIS评分在有、无心血管钙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MIS评分的增高,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也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S评分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MICS),MICS越严重其心脏瓣膜越容易发生钙化,而且MICS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中、高危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疗效优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AAA患者共6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OSR)组29例和腔内修复手术(EVAR)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变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 >0.05)。在手术治疗方面,EVAR组术中输血量和失血量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患者较少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高于OSR组。在随访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VSR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SR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VSR治疗中、高危AAA患者近期手术疗效优于OSR,有助于中、高危AAA患者的微创治疗,但其远期疗效优势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右室流出道狭窄或右室双腔心10例。瘤破口和室缺均采用Dcron补片修补,主动脉瓣整形15例,主动脉瓣置换28例。余合并症均同期予以处理。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4例。再次手术3例,其中急诊二次手术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室缺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减轻,临床效果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少见的心脏疾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心腔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个体化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94例高危前列腺癌中70例用3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筋膜前脂肪垫、前列腺、双侧神经血管束整块切除,对淋巴管造影提示可疑淋巴结转移49例给予扩大淋巴清扫,其余患者按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Walsh)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对≥pT3a、Gleason分级≥8、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者给予6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比较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和3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3年、5年总生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的个体化处理,有望使部分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达到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多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98例HCC、75例肝硬化(LC)、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以及80例健康者血清各2ml,以血清BVES、APC、RASSF1A、TIMP3、GSTP1和HOXA9基因作为候选靶标。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清DNA,MethyLight法检测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检测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血清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HCC患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RASSF1A(52.04%)、APC(36.73%)、BVES(29.59%)、HOXA9(20.41%)、GSTP1(17.35%)和TIMP3(11.22%),其中APC甲基化阳性完全与RASSF1A重叠。血清RASSF1A甲基化从慢性HBV感染患者中诊断HCC的效能最高[敏感性=0.520,特异性=0.915,曲线下面积(AUC)=0.718],优于血清AFP(敏感性=0.480,特异性=0.739,AUC=0.609);血清6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使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分别为0.806、0.855和0.845。结论  血清BVES、APC、RASSF1A、TIMP3、GSTP1及HOXA9基因启动甲基化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高危人群中HCC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中的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07~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患者10例,其中存在血尿表现的患者2例,存在尿频症状的患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偶然发现的患者7例。行B超、CT等相关辅助检查,10例患者影像学提示膀胱内病灶生长。行膀胱镜检查,9例患者镜下可见膀胱内局部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完整。1例患者镜下未提示明显异常。其中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术+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10例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例回报均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在膀胱肿瘤中,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率较低,是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好。目前对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确诊则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通常情况下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博来霉素(BLM)制作硬皮病动物模型的最适浓度。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实验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200、700和1 000μg/ml浓度的BLM,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4周后处死小鼠,取注射部位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Masson染色、真皮羟脯氨酸含量检测及真皮厚度检测。结果  700和1 000μg/ml浓度的BLM成功建模,但1 000μg/ml的浓度可导致小鼠皮肤浅表溃疡。结论  硬皮病动物模型成功与否与BLM药物浓度高低关系密切,700μg/ml博莱霉素浓度具有较好的建模效果,且不会出现皮肤溃疡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指导抗生素策略在脓毒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disc、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PCT指导抗生素治疗脓毒症患者有效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3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个RCT,共1 6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CT指导组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MD1=-1.41,(95%CI1:-2.15,-0.68),P 1=0.000;MD2=-2.98,(95%CI2:-4.92,-1.05),P 2=0.002],而在院内病死率、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8,(95%CI1:0.72,1.33),P 1=0.090;RR2=1.03,(95%CI2:0.85,1.24),P 2=0.770;MD3=-0.01,(95%CI3:-0.27,0.25),P 3=0.930]。结论  PCT指导抗生素策略能够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而对院内病死率和28 d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验证。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for symptomatic severe aortic stenosis (AS). For the past 10 years,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has been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high surgic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isk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our TAVI patien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MethodsTe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severe AS, for AVR, were referred and accepted for TAVI in the 6 month period from May 2010 to October 2010. The patient age, logistic EuroSCORE, femoral arterial diameter, aorta annulus size, aorta valve area (AVA), mean aortic pressure gradient (MPG), as well as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were all collected. Six patients were treated via the transapical approach in March 2010, whereas the other four were treated with the transfemoral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ir femoral artery diameter and arterial qualit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mediate, 1 month, 3 month, and 1 year results of TAVI.ResultsThe average age of the 10 patients receiving TAVI was 81.5 years. The mean calculated EuroSCORE was 28.3 ± 7.9%. The mean AVA was 0.61 ± 0.19 cm2. The MPG was 48 ± 16 mmHg. The surgical technical success achieved 100%. There was no reported moderate to severe postoperative paravalvular aortic regurgitation, permanent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major access site complication, or embolic stroke. Chronic renal failure, which necessitated permanent hemodialysis, developed in 10% of the patients. On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one case of pneumonia developed postoperatively. The AVA was increased by 251%, whereas the MPG was decreased by 80% at the 3 month follow-up. The 30-day mortality rate was 10%. The all-cause 1-year mortality rate was 20%.ConclusionThis new technique and device requires greater caution and needs more practice to accumulate sufficient experience. The studied patients were very fragile, due to old age and multiple comorbidities. Our results are similar to findings of multicenter trials. With careful patient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TAVI can be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high-risk severe AS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同期选取74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sTREM-1和尿液sTREM-1浓度的变化。通过Person法分析sTREM-1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血清CRP、PCT、sTREM-1和尿液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30 d内有22例死亡,病死率29.7%;观察患者组血清CRP、PCT浓度在术后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尿sTREM-1浓度在术前、术后1 h、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sTREM-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浓度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血、尿sTREM-1的检测有助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血、尿sTREM-1的浓度水平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