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炎性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超敏C-反应蛋白值、P选择素值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利于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炎性反应,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STEMI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STEMI患者97例,氯吡格雷负荷量口服24 h后,血小板抑制率<30%为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30%正常对照组。两组出院2周后复查ADP抑制率,观察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严重出血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入院后替格瑞洛组经TEG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24.5±5.1)%,正常对照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2.5±7.1)%。出院2周门诊复查,替格瑞洛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7.3±11.7)%,与入院后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月内,两组均未发生MACE、严重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提高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STEMI患者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合抑制率,不增加大出血,MACE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用药低反应性患者的疗效、预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4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28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氯吡格雷组56例,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尿酸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3 d、7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都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心力衰竭以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出血以及卒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 d、30 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痛风发生率(3.51%)低于氯吡格雷组(18.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出现低反应性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婧  卢周舟  谷阳 《中外医疗》2023,(7):1-4+14
目的 评估针对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采用替格瑞洛对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氯吡格雷抵抗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随机把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后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后执行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3.88±10.05)%、(21.36±7.46)%,低于对照组的(42.18±12.67)%、(35.78±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1、6.063,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7、8.674,P<0.05)。治疗后两组预后状况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时,采用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PCI术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短期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PCI术后经光学血小板聚集(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ation,LTA)法检出的CLR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50例)和替格瑞洛组(50例)。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 mg/d;后者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bid,强化1个月后改为氯吡格雷75 mg/d;两组患者均联合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1个月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机治疗前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achidonic acid?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A)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1个月时,替格瑞洛组PLADP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21.27 ± 12.81)% vs.(48.72 ± 10.92)%,P < 0.01],两组患者PLAA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个月时随访,替格瑞洛组心源性再入院患者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6% vs. 20%,P < 0.05),但轻微出血增加(24% vs. 8%,P < 0.05)。结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优于氯吡格雷,对CLR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强化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可能减少心源性住院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用药种类的不同上述患者均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变化。并在PCI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在血小板聚集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 h、24 h、48 h,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1年,替格瑞洛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同时替格瑞洛组的LVEF及LVEDD水平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替格瑞洛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8%,氯吡格雷组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上,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9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8)PCI术前加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术后以高剂量维持,观察组术前加服替格瑞洛,术后常规剂量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肝肾功能、不良反应以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AST、血肌酐水平、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半年的MAC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符合氯吡格雷抵抗标准的AMI疗效确切,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反应率,减少肝功损伤与MACCE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49-52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本院心内科2018 年6 月~2019 年9 月收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出155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用药方案分成替格瑞洛组(n=77,心内科综合治疗+替格瑞洛治疗)和氯吡格雷组(n=78,心内科综合治疗+氯吡格雷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0%)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9%)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7.79%)略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7.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出血事件均较轻微,未影响疗程。结论 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应用疗效优于氯吡格雷,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常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1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5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组(85例,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连续治疗2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用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4.8±5.2)%与(47.6±4.9)%,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60.4±5.8)%、(62.1±6.5)%]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替普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期间,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1%(23/85)与12.9%(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53%(3/85),替格瑞洛组为5.88%(5/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具有比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氯吡格雷抵抗的13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参照组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替格瑞洛片,同时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持续3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一用药长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NIHSS评分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血小板聚集率,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 =62),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小板聚集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V)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BV)、血浆粘度(PV)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SPV),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DPV),冠脉血流储备(CFVR)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有效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免疫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性ACS(不稳定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死)病例17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5例)和强化治疗组(85例)。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5 000 U、降脂药),常规治疗组仅加服阿司匹林;强化治疗组联合使用负荷量氯吡格雷和负荷量阿司匹林。总疗程3个月。结果强化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绞痛、心肌梗死(含复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李子渊  王翔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8):1004-1006,1037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武钢第二职工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确诊的86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纤溶酶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毒副作用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改善,但治疗组( 13.98±1.02)明显优于对照组(17.11±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2.50%、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2%、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毒副作用和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共入选1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作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氯吡格雷组(葛根素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比较第3天和第7天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葛根素组在第3天和第7天均可明显改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P〈0.01),在第3天可以更好地抑制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葛根素组同样可以显著降低TXA2代谢相关产物水平(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的血小板高反应性,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血小板抑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卫亚丽  赵玉英  丁超  于敏 《海南医学》2016,(21):3467-347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且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7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150例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梗的累积发生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主要安全重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23±4.21)%和(55.26±3.9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7.63±23.92)×109/L和(220.76±20.82)×109/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4/150)和0(0/1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出血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150)和1.9%(3/1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致命出血累计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较氯吡格雷能够发挥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致命出血累积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对2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两周后,分别使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论以ADP还是AA作为诱导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使29例阿司匹林非敏感患者中23例转为阿司匹林敏感(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治疗非ST抬高(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果、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药物副作用。方法: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83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9例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54例,分入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9例,治疗组在给予阿司匹林标准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则用阿司匹林加噻氯匹定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周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和止血功能,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总结两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8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止血和血栓功能相似;治疗后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似;噻氯匹定与氯吡格雷的副作用中性粒细胞减少(3.4%比0)、胃肠道反应(11.2%比6.3%)、皮疹(9.0%比3.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均无需要停药病。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噻氯匹定同等有效,而副作用的发生率较噻氯匹定减少,其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皮疹,但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8.
徐岩鹰  周恕敏  吴军 《河北医学》2016,(12):1937-1939
目的::探讨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响,以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二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配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药物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184例心梗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基线资料相似的184例接受氯比格雷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疗效跟踪评价,考察两组治疗期间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梗死区心肌灌注(TMP)、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等指标以及血小板水平的改变。结果:研究组治疗1、3、6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优于对照组,3、6个月时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个月内的急性血栓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周、1、3、6个月时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方面与氯比格雷相似,且在改善血小板水平和降低急性血栓形成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 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该院接受PCI 治疗的90 例AC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血 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 配体(sCD40L)、P2Y12 反应单位(PRU)、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经 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组MPAR、sCD40L、PRU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hs-CRP、MMP-9、 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CI 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未出现支架 血栓、心源性死亡及严重脏器出血;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为6.67%(3/45),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S 患者PCI 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小 板聚集程度,减轻血管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