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IL-35、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4%。治疗前观察组IL-35[(189.34±25.46)ng/L]与对照组[(398.35±24.2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TnI、CK-MB和IL-17水平[(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4)pg/ml]与对照组[(0.03±0.01)μg/L、(8.57±1.26)u/L和(183.34±13.2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35水平[(366.35± 22.43)ng/L]与治疗前[(189.34±25.4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TnI、CK-MB和IL-17水平[(0.07±0.02)μg/L、(11.35±1.65)u/L和(276.48±17.46)pg/ml]与治疗前[(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IL-3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cTnI、CK-MB、IL-17呈负相关(P <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下降,经治疗后血清IL-35水平升高,IL-35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方法  纳入人群分为3组:A组为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组,B组为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人群泪液、血清中IL-6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之间比较。并对泪液、血清IL-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和C组泪液IL-6含量分别为:(12.90±8.30)pg/ml、(22.43±12.97)pg/ml和(4.69±3.29)pg/ml,血清IL-6含量分别为(144.85±57.52)pg/ml、(256.26±117.96)pg/ml和(97.01±51.60)pg/ml。其中A组与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均较C组高,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较A组高(P <0.01);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73,P <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含量均较正常健康人群增高,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泪液、血清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的发生有关。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提示泪液IL-6水平监测对于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平肝益肾汤治疗。评价比较组间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ET-1、CGRP水平。结果  疗效评价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 vs 86.7%,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33.7±4.5)cm/s vs (28.5±4.3)cm/s,(34.3±5.6)cm/s vs (29.2±5.1)cm/s,(36.9±6.7)cm/s vs (30.5±5.8)cm/s,P <0.05],ET-1水平下降[(122.5±9.7)ng/L vs (142.3±10.6)ng/L,P <0.05],CGRP水平升高[(32.2±3.8)ng/L vs (26.9±3.4)ng/L,P <0.05]。结论  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机体ET-1和CGRP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16)和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初次就诊收集所有患儿及A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A组患儿治疗前后和B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6和IL-18水平。结果  A组患儿血清IL-16为(140.04±28.26)ng/L,高于B组患儿为(75.41±17.56)ng/L(t =10.928,P =0.000);A组患儿血清IL-18为(274.18±36.29)ng/L,高于B组患儿(145.54±33.56)ng/L(t =13.764,P =0.000)。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血清IL-16和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IL-16和IL-18可能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展,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IL-16和IL-18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剂量、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治疗后1、2及4周末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帕利哌酮血药浓度;于基线期、治疗后1、2及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于基线期和治疗后4周末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泌乳素检查。结果  治疗后1、2及4周末的服药剂量分别为(7.24±1.50),(8.89±1.29)和(9.63±1.77),与相应时间的血药浓度(18.64±7.93),(25.44±10.71)和(27.65±13.89)呈正相关(P <0.05);帕利哌酮血药浓度(30.91±17.99)与女性患者的血清泌乳素(117.9±50.66)相关(P <0.05);未发现帕利哌酮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TESS量表以及体重增加值相关(P >0.05);有效组与无效组间、出现锥外系反应组患者与未出现锥外系反应组间血药浓度比较差异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可能与服药剂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与女性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膜性肾病(MN)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193例,根据肾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组)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MN组),选取同期到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PLA2R抗体浓度及阳性率。分析实验室指标与PLA2R抗体的相关性,并计算PLA2R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IMN组和SMN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IMN组和SMN组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MN组、SMN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LA2R抗体水平分别为(12.149±5.207)μg/ml、(8.492±3.218)μg/ml及(0.003±0.001)μg/ml,阳性率分别为68.99%、18.75%及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MN患者血清PLA2R抗体呈负相关(r =-0.625,P =0.023),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MN患者血清PLA2R抗体呈正相关(r =0.796,P = 0.015)。ELISA法PLA2R抗体检测的特异度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9.01%。结论  血清PLA2R抗体水平与膜性肾病病情有明显相关性,其阳性表达与肾组织活检结果符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 =40,76眼)和观察组(n =40,74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依帕司他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DR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于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80.0%,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9.28±2.04) vs (12.17±2.13)nmol/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升高[(93.18±10.02) vs (82.53±9.27)u/ml],[(20.52±3.84) vs (18.28±3.55)u/ml],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降低[(11.51±2.12) vs (16.36±2.45)ng/L],[(70.48±12.14)vs (82.56±11.37)ng/L],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64.52±8.97) vs (57.38±8.47)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早期DR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检测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方法  本研究是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均在20岁及以上,发病时间从24h~30d,经脑CT/头部MRI扫描证实。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血清叶酸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  病例组中45例(75%)为男性,15例(25%)为女性,年龄均值为(58.42±11.47)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例(71.7%)和17例(28.3%)。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分别为(6.26±4.06)和(8.07±4.70)。观察到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阶段,血清叶酸水平不足。结论  低血清叶酸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存在显著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以指导IPF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于武警总医院住院的IPF患者40例,肺癌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40例,收集3组患者的血清骨胶素(CYFRA211)、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抗原125(CA125)、抗原72-4(CA72-4)等肿瘤标志物。结果  IPF患者CYFRA211、NSE、SCC、CEA及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而CA72-4水平相当(P >0.05)。与肺癌患者比较,IPF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P <0.05),NSE水平显著降低(P <0.05),而其他肿瘤标志物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PF患者血清SCC、NSE的阳性率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与肺癌的分型比较中,IPF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鳞癌组(P <0.05),SCC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 <0.05),血清NSE水平/阳性率均显著低于3个肺癌亚组(P <0.05);其他肿瘤标志物与3个肺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PF患者血清CYFRA211、NSE、SCC、CEA、CA125明显升高。IPF患者血清CA125、SCC可作为IPF的早期诊断指标,而血清NSE水平可作为区分IPF与早期肺癌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探讨血清β2-MG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筛选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纳入研究。选择30例乙肝病毒(HBV)阴性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血清β2-MG的因素。结果  HBV阳性组血清β2-MG水平为(65.64±10.18)μg/ml,较HBV阴性组(44.90±12.81)μg/ml显著升高(P <0.0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β2-MG水平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B=-0.001,P =0.015),与HBV感染、透析龄及谷丙转氨酶呈正相关(B=14.127,P =0.000;B=0.421,P =0.001;B=0.077,P =0.032)。结论  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β2-MG水平较HBV阴性的血液透析患者显著升高,且与血清清蛋白、谷丙转氨酶、HBV感染及透析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和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抗原CA19-9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4例胆管癌术后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5例非肿瘤胆管组织中Annexin A1和CA19-9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4例健康志愿者、24例胆管结石患者、24例胆管癌患者血清中Annexin A1和CA19-9的表达情况。结果  胆管癌组织中Annexin A1和CA19-9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非肿瘤胆管组织(P <0.05)。Annexin A1的表达状态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而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 >0.05);CA19-9的表达与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而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 >0.05)。Annexin A1和CA19-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56,P <0.05)。ELISA结果表明,胆管癌患者组血清中Annexin A1和CA19-9表达含量高于胆管结石患者组及健康人组(P <0.05)。Annexin A1和CA19-9在胆管癌术前与术后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nnexin A1和CA19-9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为胆管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第5家族8(SLC5A8)基因甲基化现象。方法  采集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SLC5A8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结直肠癌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C5A8的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成负相关(r =-0.682)。结论  SLC5A8基因的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与其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慢病毒介导构建磷酸二酯酶7A(PDE7A)基因沉默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株,并分析沉默细胞株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PDE7A基因为靶点,设计合成3段shRNA片段,与慢病毒载体PmiRzip连接,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后进行病毒包装,感染THP-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干扰片段。嘌呤霉素筛选得到PDE7A基因沉默稳转细胞株。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所构建的细胞株,将其诱导成为泡沫细胞后鉴定ABCA1基因的表达。结果  转染shRNA1、shRNA2、shRNA3细胞的PDE7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0.028)、(0.561±0.016)和(0.377±0.013),故选择shRNA3作为干扰PDE7A基因的最佳片段。采用1.4 g/L嘌呤霉素成功筛选出PDE7A沉默细胞株,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E7A基因的干扰效率,其抑制效率>70%。将其诱导成巨噬泡沫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BCA1的表达量增加40%。结论  成功构建PDE7A 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并筛选出PDE7A基因沉默的THP-1细胞株,且ABCA1的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脂氧素A4(LX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按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S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LXA4和VEGF浓度,并研究LXA4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  ①NDR、SDR和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NC组;SDR、PDR组血清LXA4水平低于NDR组;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NDR组血清VEGF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R、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NDR组、NC组;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血清LXA4和VEGF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清LXA4水平下降、VEGF水平上升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蒜素体外抗猴甲型轮状病毒(SA11)的作用。方法  通过病毒滴度测定来确定大蒜素能否抗SA11以及最佳浓度。结果  大蒜素对MA104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为100 mg/ml,病毒滴度测定可以得出,50 mg/ml的大蒜素可以抑制SA11感染的MA104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结论  一定浓度的大蒜素在体外有抗SA1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例难治性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诊疗体会。方法  以1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善相关检验检查以及肾脏病理、SLC12A3基因分析。结果  该患者青年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心悸、发作性四肢抽搐、乏力,检查提示低钾、低镁、代谢性碱中毒,肾穿病理提示肾小球旁器增生,基因分析提示SLC12A3的复合杂合突变。治疗上予补钾、补镁及保钾,病情可缓解但易反复。结论  本例患者低钾更难纠正,极易复发,临床症状明显,值得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203(miR-20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miR-203在正常成骨细胞hFOB及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将MG-63细胞系分成miR-203组、Scramble组、RAB22A组、NC组,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miR-203 mimics、Scrambles、pcDNA3.1-RAB22A、空白对照质粒;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测定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通过Target Scan和双荧光素酶实验预测及验证miR-203与RAB22A基因的靶向调节关系;RT-PCR测定RAB22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203在骨肉瘤细胞系SAOS-2、SOSP-9607、U2OS及MG-63中较hFOB细胞系表达降低。MTT显示,在培养48和72 h后,miR-203组相对细胞数少于Scramble组(P <0.05);培养24 h后,Scramble组细胞相对划痕面积小于miR-203组(P <0.05);双荧光素酶实验示,miR-203与RAB22A基因存在靶向调节关系。RAB22A组相对划痕面积小于NC组(P <0.05);MTT显示,在培养24、48和72 h后,RAB22A组相对细胞数多于NC组(P <0.05);RAB22A组与NC组比较,E-cadherin下调表达,N-cadherin上调表达,Vimentin上调表达。结论  miR-203通过下调RAB22A基因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进而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缺氧对细胞膜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降解的影响及其与钙蛋白酶的相关机制。方法  肝X受体激动剂TO-901317刺激RAW264.7细胞24 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BCA1 mRNA表达水平。生物素标记法提取细胞膜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在放线菌酮存在或不存在条件下,TO-901317干预的RAW264.7细胞经过12 h缺氧(1%氧气O2)处理后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Suc-LLVY-氨基虫荧光素法检测缺氧细胞内钙蛋白酶活性。RAW264.7细胞给予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干预,检测细胞膜ABCA1蛋白表达及钙蛋白酶活性。结果  TO-901317上调ABCA1 mRNA及细胞膜蛋白水平表达。无论放线菌酮存在或不存在情况下,缺氧均能降低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升高钙蛋白酶活性。钙蛋白酶抑制剂ALLN能部分逆转缺氧诱导细胞膜ABCA1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缺氧可能通过增加钙蛋白酶活性,从而加速细胞膜ABCA1蛋白降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格林模式健康教育(PRECEDE)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脂肪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其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604例T2DM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PRECEDE健康教育(PHPE)组和常规健康促进教育(CHPE)组,并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主要临床终点为24个月后随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脂肪水平、血压及BMI。结果  PHPE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SBP)明显降低。PHPE组患者舒张压、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但是与CHP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期间BMI无明显改善。结论  PHPE是T2DM患者综合诊治的有效方法,有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SBP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缺氧对肺腺癌A549细胞中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分析靶基因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和通路。方法  基于miRNA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缺氧条件和正常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预测该miRNA的靶基因,分析靶基因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和通路。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14个差异表达miRNA,包括9个在缺氧细胞中上调miRNA和5个下调miRNA。上调和下调miRNA的靶基因都参与DNA转录、核染色质修饰等功能,并且都参与Wnt信号、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结论  缺氧的肺腺癌A549细胞中miRNA表达谱发生显著改变,一些差异表达miRNA对某些基因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