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腹下神经(IHN)-髂腹股沟神经(IIN)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全麻。观察手术切皮时患儿MAP、HR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B组手术切皮时MAP、HR变化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多于A组(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氯胺酮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84例行腹股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儿人手术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及苏醒时(T2)三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HR、SpO2和MAP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HR、MAP在T1和T2时点明显高于T0(P<0.05);观察组HR、MAP在T1和T2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不仅能更好地保证患儿心率、呼吸、循环的稳定,且患儿苏醒快、静脉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喉罩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和静脉麻醉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苏醒所需时间、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入室时(T1)、麻醉诱导或神经阻滞结束时(T2)、切皮时(T3)、牵拉疝囊时(T4)、手术结束时(T5)、苏醒时(T6)患儿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T6)、术后2 h(TT)、4 h(T8)、6 h(T9)、12 h(T10)和24 h(T11)患儿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苏醒期躁动、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应用镇静镇痛药的情况.结果 A组、B组的苏醒所需时间短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多于B组、C组(P<0.05);3组的HR及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T3、T4时点,B组HR及MAP均低于A组及C组;3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同时间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评分低于A组.B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使用镇静镇痛药比例最低(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160例,依据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围术期HR、Sp0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应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儿科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方案及效果。方法:将近3年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斜疝患儿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为C组患儿进行非插管全麻,为B组患儿进行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为A组患儿在采用基础麻醉的基础上应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比3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A、B组患儿出现呕吐、呛咳、喉痉挛、呼吸抑制的几率均明显低于C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患儿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手动功能恢复及清醒时间均短于C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B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的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斜疝患儿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基础麻醉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法可显著减少全麻药的用量,降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保护患儿的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值得在儿科斜疝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择期行单侧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参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麻醉后10 min、缝皮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缝皮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疝囊时,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吴艳  马启刚  高贵 《安徽医学》2023,44(8):956-95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及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六安市中医院麻醉科诊治的105例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予以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B组(超声引导下予以TAPB)、C组(超声引导下予以QLB),各35例。对比手术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牵拉疝囊时(T2)、缝皮时(T3)、术毕(T4)时点3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对比3组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中Ramsay评分量表及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3组HR、MAP存在时间、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存在时间、组间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C组T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采用全麻复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分为IINB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记录术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10min(T3)、手术结束(T4)、苏醒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丙泊酚和氯胺酮总量、手术时间、术后开始清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间段进行MAP、HR、SpO2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IN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丙泊酚和氯胺酮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恶心、呕吐,但是IINB组术中术后躁动仅2例,远少于对照组的27例,恶心呕吐并发症9例,少于对照组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INB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不仅操作简单,心率、呼吸、循环稳定,而且并发症少,静脉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小,患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武建洪  罗晓波  高国一 《海南医学》2014,(11):1603-160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6例小儿斜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基础麻醉后实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对照组仅予基础麻醉不予TAP阻滞,观察两组患儿切皮反应、术中KLS合剂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切皮前后MAP及H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儿切皮后MAP、HR均较切皮前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KLS合剂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能取得更加有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文佩  高国一 《吉林医学》2012,33(4):704-705
目的:观察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NB)在婴幼儿单侧腹股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INB组和骶管阻滞组,基础麻醉后分别行INB和骶管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切皮前、切皮时、术毕HR、SpO2、R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疼痛刺激评分,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NB组局麻药用量少于骶管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B应用于婴幼儿单侧腹股沟区手术麻醉效果与骶管阻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方法简单、易于实施、用药剂量较小,有利于患儿术中管理和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斜疝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斜疝手术患者60例,年龄58-70岁,ASAⅠ ~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组Ⅰ采用超声引导法,组Ⅱ采用体表标志法实施骼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采用盲法即未告知术者麻醉采用何种方法,由同一位手术医生完成手术.两组术中均泵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必要时予局麻药浸润.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瑞芬太尼及利多卡因用量;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及局部麻醉部位有无血肿等并发症,结果 采用超声引导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需加用利多卡因的次数和总量较体表标志法少(P<0.01),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4小时曲马多用量组Ⅰ较组Ⅱ少(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斜疝手术时,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并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 T...  相似文献   

13.
兰宣鹤 《四川医学》2011,32(11):1756-1758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T组和Y组,各40例。分别予1.72%碳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1%盐酸罗派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T组),2%盐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1%盐酸罗派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Y组)。两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者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和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HR、MAP、SpO2及呼吸频率(f)。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及MAP、HR、呼吸频率(f)、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T组低于Y组(P〈0.05),BCS评分T组高于Y组(P〈0.05)。T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Y组(P〈0.05)。切皮前T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Y组(P〈0.05)。T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Y组(P〈0.05)。T组术者满意度优于Y组(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盐酸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为芬太尼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每组各35例。B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术中当患者VAS评分〉3或出现体动反应时,A组追加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B组增加瑞芬太尼泵入剂量0.01μg/(kg.min)观察并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麻醉镇痛效果及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麻醉效果良好,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吴述轩  田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01-102,104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组在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术前15 min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前(T0)、麻醉后切皮(T1)、术中探查(T2)及缝合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MAP、HR、Cor、IL-6及VAS较T0时均有升高,(P〈0.05);C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MAP、HR、Cor、IL-6及VAS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并通过抑制促炎因子IL-6及皮质醇的产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6.
胡啸玲  周志刚  周忠群 《吉林医学》2011,(18):3624-3626
目的:观察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60例FBSS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组(A组,n=20)、连续交感神经阻滞(B组,n=20)、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组(C组,n=20),A组给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3.6 U/d;B组在C型臂下行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接上硬膜外镇痛泵(100 ml内含1%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和90 ml生理盐水),平均3 d换一次药;C组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麻木程度的改善。结果:B组和C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VAS评分降低要高于B组,A和C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是治疗FBSS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比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腹股沟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行腹股沟疝高龄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min(T4)及术毕(T5)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试验组HR、MAP、SPO2注药前后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R、MAP在注药后T1、T2与T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注药前后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起效、完善时间对照组优于试验组,维持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优良率均100%,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3例恶心、呕吐,6例术后尿潴留。结论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具备了完善的麻醉镇痛效果,在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在高龄患者腹股沟疝的手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