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采用颈动脉高分辨MRI评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左右侧颈动脉分叉几何形态的差异。方法 对92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集颈动脉管壁高分辨MRI,观察双侧颈动脉管壁厚度及斑块分型,计算并比较左右侧颈动脉分叉几何参数的差异。结果 左侧颈动脉管壁厚度[1.24(1.09,1.46)mm]与右侧[1.29(1.10,1.5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P=0.26);左右侧斑块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左侧颈内动脉(ICA)平面角(Z=-2.69)、近端面积比(Z=-3.43)、颈总动脉(CCA)扩张面积比(Z=-2.87)、ICA5~CCA3弯曲度(Z=-3.17)及二维CCA弯曲度(Z=-2.14)均大于右侧(P均<0.05);左右侧颈动脉分叉角(Z=-1.23)、ICA角(Z=-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左右侧颈动脉分叉几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左右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定量磁敏感成像(QSM)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的磁化率变化。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ACI患者行常规头颅MR和QSM扫描,通过工作站QSM软件行图像后处理,根据有无脑微出血灶(CMBs),将ACI分为CMBs组和无CMBs组。以DWI图为参考,于磁敏感图病灶处手工勾画ROI,包括皮层灰质(CGM)、皮层下白质(SWM)、尾状核(CA)、苍白球(GP)、壳核(PU)、丘脑(TH)、黑质(SN)、齿状核(DN)、桥脑(PO),获得病灶磁化率,并通过镜像方式获得对侧镜像区磁化率。对不同组别和ROIs分别与对侧镜像区的磁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MBs组和无CMBs组病灶磁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97,P=0.001)。CMBs组病灶侧与对侧的磁化率差异有统计意义(Z=-3.296,P=0.001),无CMBs组病灶侧与对侧的磁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7,P=0.875)。根据ROI的位置,仅PO和CGM磁化率与对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3.130,P=0.043、0.002)。结论 QSM可定量分析ACI磁化率,发现CMBs,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HRCT评估成人永存岩鳞窦(PSS)发生率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薄层HRCT检查且双侧颞骨未见异常的708例成年患者资料。基于0.67 mm层厚的标准化重建轴位、冠状位图像,评估有无PSS及其HRCT征象,包括管径、走行位置、有无局部团状扩张、有无周围骨壁缺失、有无盂后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间PSS发生率差异。结果 本组708例(1 416侧)中,PSS发生率为10.59%(150/1 416),平均管径为(1.29±0.58)mm。女性PSS发生率为12.64%(92/728),男性为8.43%(58/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同一性别不同侧别间P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P=0.583,女性:P=0.372)。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组间P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0岁组较其他年龄组发生率降低(P均<0.05)。150侧PSS中,24.67%(37/150)走行于岩鳞隔内,75.33%(113/150)走行于岩鳞隔外侧骨沟;47.33%(71/150)可见盂后孔形成,36.67%(55/150)水平向外走行至皮下,10.67%(16/150)垂直向下至颞下颌关节窝;2.67%(4/150)与周围颞骨气房间骨壁缺失;4.67%(7/150)局部呈血管团状扩张。结论 HRCT可显示成人岩鳞窦;颅底或耳部术前需仔细观察,以避免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颞骨HRCT图像统计我国3岁以上人群中上半规管裂的发生率,观察上半规管裂的HR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颞骨HRCT检查的3 904例(7 216侧)受检者的CT图像,以64排螺旋CT行颞骨容积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斜矢状位重建图像中评估有无上半规管裂,并记录上半规管裂的发生部位及宽度。结果 3 904例中,共发现上半规管裂16例(18侧),总发生率为4.10‰(16/3 904),其中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分别约3.69‰(7/1 897)和4.48‰(9/2 007),不同年龄组间和同一年龄组男女性别间上半规管裂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半规管裂多发生于上半规管顶壁中部(n=13),其次为后部(n=2)和前部(n=1);裂隙宽度为0.4~4.8 mm,平均(2.79±1.37)mm。结论 在我国上半规管裂的总发生率约为4.10‰,其发生率与年龄及性别无关,裂隙较窄,且多位于上半规管顶壁中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骨HRCT表现。方法:分析54例66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颞骨HRCT影像,观察颞骨各部的异常表现。结果:64耳(97.0%)有骨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51耳(77.3%)鼓室狭窄或闭锁;58耳(87.9%)听骨链发育畸形或缺如;11耳(16.7%)卵圆窗缺如或部分缺如;3耳(4.5%)圆窗缺如;6耳(9.1%)内耳畸形;9耳(13.6%)面神经鼓室段走向异常;36耳(54.5%)面神经乳突段前移;20耳(30.3%)为高位颈静脉球;10耳(15.2%)表现为乙状窦前位;23耳(34.8%)中颅窝低位。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骨HRCT多表现为骨性外耳道及鼓室的狭窄或闭锁、听骨链发育畸形或缺如、面神经乳突段前移,此外卵圆窗缺如或部分缺如、面神经鼓室段走向异常、高位颈静脉球、乙状窦前位、中颅窝低位亦不少见,而内耳畸形、圆窗闭锁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正常婴幼儿耳蜗导水管(CA)的HRCT表现特点,观察其径线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的差异。方法 收集无听力异常的婴幼儿颞骨HRCT资料129例(258耳)作为正常组,以58例(116耳)经临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SNHL)、内耳结构正常的儿童颞骨CT资料作为SNHL组,并将2组均分为1岁、2岁、3岁亚组,分别测量2组CA长径及外口宽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CA长径及外口宽径无侧别和性别间差异(P均>0.05)。2组同年龄亚组CA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0、0.979、0.432,P均> 0.05)。SNHL组各亚组CA外口宽径均小于正常组对应年龄亚组(t=3.722、3.101、3.336,P均<0.01)。结论 正常婴幼儿CA长径和外口宽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CA外口宽径偏小可能与SNH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S技术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为非海马硬化的单侧颞叶癫痫患者23例(病例组),选取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平扫及MRS检查,分析颞叶癫痫患者患侧海马、健侧海马及对照组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的差异;同时评价病例组中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病理及手术结果。结果 病例组患侧海马NAA/Cr值较健侧海马(t=-7.97,P<0.001)及对照组海马降低(t=-9.96,P<0.001),病例组健侧海马NAA/C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12)。病例组患侧海马Cho/Cr与健侧(t=0.50,P=0.31)及对照组海马(t=-0.59,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行致痫侧颞叶切除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小范围少量的神经元损伤,神经胶质增生不明显。结论 MRS有助于临床对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的致痫灶进行定侧及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颅MSCT血管造影(MSCTA)对颞浅动脉(STA)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头颅MSCTA原始图像数据分别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MIP及CPR,观察STA是否有明显分支,记录血管杈的位置,测量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的管径,并评价3种重建图像的质量。结果 88例中,80例左侧STA(LSTA)及77例右侧STA(RSTA)可见明显额支及顶支,血管杈均位于颧弓上或颧弓水平;8例LSTA及11例RSTA未见明显额支或顶支。L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26±0.39)mm、(1.71±0.25)mm及(1.74±0.26)mm;R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32±0.46)mm、(1.81±0.25)mm及(1.81±0.19)mm。SVR与MIP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1,P>0.05),且均高于CPR(Z=-7.94、-7.48,P均<0.01)。2名诊断医师对SVR及MIP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92、0.85),对CPR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1)。结论 头颅MSCTA可清晰、准确地显示STA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胃癌超声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DFI及SM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DFI与SMI显示血流信号阳性率、有血流信号的胃癌病灶厚度、血流信号分级的差异。结果 CDFI显示血流信号的阳性率为75.36%(52/69),SMI阳性率为95.65%(6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1,P=0.001)。CDFI测量有血流信号的胃癌病灶厚度为(19.92±4.54)mm,SMI所测为(16.92±5.7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8,P=0.043)。CDFI与SMI显示血流信号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54,P<0.001)。结论 SMI技术对胃癌病灶低流速微小血管血流信号较CDFI更敏感,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婴幼儿尼曼-皮克病肺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基因检测/骨髓穿刺活检/酶学活性检测确诊尼曼-皮克病患儿的胸部HRCT表现,包括气道病变征象、间质病变征象、肺泡病变征象及其他肺或肺外改变。对双肺主动脉弓层面、气管隆嵴层面及膈面上层面的HRCT异常及累及范围分别进行评分。比较不同种类病变及累及范围的差异。结果 气道病变和间质病变发生率均为100%(11/11),肺泡受累为81.82%(9/11);上述3类病变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57,P<0.01),而左、右肺野病变累及范围相近(U=27.5,P=0.64)气道病变所致各种异常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1,P=0.03),以支气管壁增厚和树芽征范围最广。肺间质病变所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线及小叶中心阴影累及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67,P=0.06)。9例患儿肺部见磨玻璃影,累及范围相近。结论 尼曼-皮克病肺部病变HRCT表现以肺间质和肺泡受累为主,间质病变多见于上肺野和下肺野,气道病变多见于上肺野,而肺泡病变分布较广泛、均匀。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王建国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641-642
近几年来,在总后卫生部的坚强领导和保健局的大力帮助下,全军疗养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的理念在变,建设的思路在变,技术能力在变,疗养条件在变。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还很大,来自内部的矛盾还很多,更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继续转变观念,继续创新变革。而要实现这些,作为疗养院的领导,既是变革的责任人,又是变革的实施者。本文仅就疗养院领导者的变革素质、变革能力和变革方法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眶下神经管多层螺旋CT图像重组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组技术显示并测量眶下神经管,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105例成年人头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以显示眶下神经管;测量眶下神经孔至眶下缘距离、眶下神经至正中平面距离、眶下神经管长度和中段直径;观察眶下神经管的CT表现.结果 眶下神经孔至眼眶下缘垂直距离平均(8.3±2.7)mm;眶下神经管长度和中段平均直径分别为(24.6±3.0)mm、(2.1±1.0)mm;眶下神经孔至正中线距离平均为(27.0±1.7)mm;双侧眶下神经孔基本对称.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三维重组技术可多方位显示眶下神经管,并可进行形态学测量,熟悉其正常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诊断和术前评价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适应护理模式 改革临床教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冀护生毕业后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方法:自1999年开始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即每天下午护理小查房1次,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护生的实际工作、分析问题、书写护理病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结论:护生实习期间多安排护理查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技术在诊断可疑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中差异,探讨MPR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胆道扩张的患者行MSCT扫描.两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以手术或胆道造影为标准,比较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差异,评价了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上三者对不同类型结石的诊断差异.结果 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2.1%和89.3%,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8.9%,准确性分别为80.4%和89.1%.在结石诊断中,增强后MPR图像的价值显著高于增强后横断面扫描图像(P<0.05).增强前后横断面扫描图像和增强后MPR对软组织密度结石(6/8例,8/8例,8/8例)和胆汁密度结石(0/4例,2/4例,4/4例)的检出不同.结论 增强后MPR提高了低位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能力,有利于常规平扫或增强横断面扫描图像难以发现的胆汁密度结石及小结石的检出,且能直观显示胆道内结石的数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 对36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重建,采用GE Prospeed Ai型螺旋CT机,层厚2mm一3mm,螺距1.0。结果 寰椎骨折3例,寰枢椎脱位6例,枢椎骨折伴寰枢椎脱位22例,寰枢椎骨折伴脱位5例。轴位图像显示83%,MPR图像显示97.22%。结论 螺旋CT扫描MPR重建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好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谈高职护理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护理人才极度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高职护理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现代护理事业、培养护理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护理人才,必须对现行高职护理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护理教育在学习方式、教与学的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学习风格、课程安排、信息素质培养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及改革的优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住院流程改革用于肾活检手术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住院流程改革用于。肾活检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评价。方法将临床路径组(200例)与传统对照组(200例)就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表明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下降,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调查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住院流程进行改革可以明显缩短肾活检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使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