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多层螺旋CT检查35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由3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采用MIP、VR、C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方法分别对颈脉动狭窄程度、斑块位置分布、构成成分等进行评价.结果 颈动脉病变与脑缺血症状具有明显相关性(x2=13.41,P=0.002),狭窄程度>30%时脑梗死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动脉狭窄<30%溃疡型斑块率3.13%,而>30%溃疡型斑块率19.41%,经Fisher精确概率法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256层螺旋CT不仅能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而且可对导致动脉狭窄的粥样斑块形态进行准确预测,可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部位、形状、大小、回声强度.结果: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多见,其中硬斑较多见.结论:彩超检测的各项参数指标有助于对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动态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我们对 5 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经CT确诊为脑梗死患者 5 8例 ,男 4 1例 ,女 17例 ,年龄4 2~ 70岁 ,平均 5 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及一过性脑缺血 (TIA)发作 ,病史 3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本文对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秀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07-170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86例患者中,61例患者被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约为70.93%。扁平斑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颈动脉分叉部位(BIF),且右侧发生率略低于左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受阻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临床比较探讨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将样本分为CT组与MR组,每组25例。分别开展相应的临床检查措施,并通过效果比较判定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病例检查后颈动脉狭窄均获良好表现,组间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斑块异常表现共52处,MR组共37处,CT组检查效果优于MR组。结论:针对颈动脉狭窄CT与MR均能有效表现,但粥样硬化斑块异常情况中CT扫描的表现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MRI与CT在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CT及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MRI与CT诊断价值。结果 96例患者共384个血管节段,经DS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81例,颈动脉狭窄血管节段134个,其中1级41例,2级59例,3级25例,4级9例。MRI与CT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与CT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在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MRI在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诊断中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然后行颈部血管MRI及CT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粥样硬化斑块108处,MRI检出97处,CT发现48处钙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MEI、CT影像检查能有效的分析斑块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狭窄程度,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永珉  王艳  赵斌 《海南医学》2013,24(22):3399-3400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5例经超声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283例,占65.05%,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2例,占28.04%,颈总动脉主干30例,占6.90%,其中,软斑144例(33.10%),硬斑157例(36.09%),混合斑134例(30.80%).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可准确确定病变位置,观察血管形态和血流速度,有助于临床判定适当和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谭德英任桂凤袁立威【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内溃疡出血,或脱落,常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脑梗塞和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我们用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血管内膜中 PCNA 的表达。方法:我院2006年8月~2013年6月 CEA 术后血管内膜8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骨肿瘤截肢正常动脉血管内膜标本10例,对两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对阳性细胞数、着色强弱等指标的观察,对比两组间 PCNA 表达的阳性分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 PCNA 阳性分级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CNA 的表达增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颈动脉体瘤术中处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CT及CTA结果与术中所见的吻合情况。结果11例中单侧8例,双侧3例,共14个肿块,术前CT显示7侧肿块仅推移颈内、外动脉,术中完成单纯瘤体剥除;7侧颈内动脉完全被肿块包裹,3侧合并管腔不规则狭窄者术中均行血管重建,1侧管腔闭塞者切除肿块及颈动脉分叉,3侧管径正常者行瘤体剥除术,术后恢复良好。CT表现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预测颈动脉体瘤术中风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5例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Min IP、VR及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并比较其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25例患儿均获得清晰的CT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对异物显示较佳,显示率为100%(25/25),容积再现(VR)能明确异物的位置及与气管的关系,显示率为97%(24/25),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对异物的测量较精确,显示率为97%(24/25),及仿真内窥镜(VE)能准确显示异物在气管内的位置及对气管的堵塞情况。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阴影显示(SSD)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64例经X线平片检查证实骨折和可疑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横断位薄层扫描,再经MPR,SSD,VRT重建观察。结果  64例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 MPR、SSD和VRT技术可清晰显示四肢骨关节不同程度的骨折,骨折线的走形,碎骨片大小,移位情况。结论  MSCT MPR,SSD及VRT对四肢骨关节骨折及可疑的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准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详细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9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7例,肝肺综合征2例,结缔组织病2例,嗜酸性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1例,纤维性纵隔炎1例。在CT上观察肺实质变化,如磨玻璃样改变、“马赛克”征、小叶间隔增厚等,及纵隔、肺血管、右室扩大和室间隔移位等。结果CT肺动脉造影诊断了95%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不全,9例显示为肺动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马赛克”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0.034)。结论CT肺动脉造影可准确诊断肺动脉高压,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来评估氟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疗效,并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9例氟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用16层螺旋CT复查其斑块变化情况;并检测其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89例患者血脂4项中TC、LDL-C和T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LDL-C下降最明显;而HDL-C略有增加(差异无显著性)。224个4种不同的粥样斑块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脂质宽块缩小最明显;而钙化斑块略有缩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多层螺旋CT具有无创和多角度显示等优点,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实用而重要的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是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的极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牙种植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对拟种植区域牙槽骨形态和质地评估的意义。方法在牙种植术前通过普通牙片及颌骨全景片筛选出17例不能明确牙槽骨的条件能否接受种植的患者,取牙模型,在拟种植区制作带有钛管的放射导板,戴入患者口腔,进行颌骨多排螺旋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牙槽突的高度、宽度和密度,判断是否具备种植条件,对于符合种植条件者采用ITI种植系统进行牙种植术。结果15例患者成功接受牙种植治疗,2例分别因牙槽骨宽度不足5.3mm和牙槽嵴顶距上颌窦距离不足3mm被判定其骨组织条件不能直接接受牙种植手术。结论三维重建能为种植术前颌骨非安全区及牙槽骨缺损区提供可靠且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常规平扫后,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模式行增强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血管生长”技术容积再现进行血管重建。其中箩例完成MSCTA后行DSA检查。结景19例患者CT平扫均显示不同部位脑出血,部分伴有脑萎缩或脑梗塞。MSCTA均清晰显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闭塞,双侧病变者13例(68.4%),单侧病变者6例(31.6%);脑底部见纤细迂曲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大多可显示1支以上侧支动脉;1例显示右侧豆纹动脉囊状动脉瘤。5例同时行MSCTA与DSA者,均很好显示了上述血管病变。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异常血管,是诊断烟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5例中ACS组46例,软斑块37个,中等密度斑块22个,钙化斑块12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8个,钙化斑块22个,非钙化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16处,重度狭窄42处;而钙化斑块:轻度狭窄18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6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CAG相比冠状动脉CTA可出现假性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无创、方便快捷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能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选的一种优良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