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确定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全凭吸入麻醉时拔除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全凭吸入全麻下行眼科手术的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29例,ASA分级Ⅱ级.吸入6%七氟烷进行全麻诱导,手术过程中全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将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拔除喉罩.根据Dixon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4%,拔除喉罩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拔除喉罩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将无体动反应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到体动反应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 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拔除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17±0.19)%.结论 矫正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拔除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17±0.19)%,低于足月儿童的参考值,这可能是归因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全凭吸入诱导时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 择期行全凭吸入全身麻醉的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21例,ASA分级Ⅰ~Ⅱ级.吸入6%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至患儿意识消失后,将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置入喉罩.根据Dixon's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置入喉罩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置入喉罩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将体动反应到无体动反应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为1.71%.结论 矫正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置入喉罩无体动反应的七氟烷MAC值低于健康儿童的参考值,这可能是归因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3.
陶文辉  丁盼盼  涂茂勇  张庆 《广东医学》2020,41(17):1811-1817
目的探讨亚临床剂量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对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和拔管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小儿手术24例,年龄1~3岁,体质指数15~20 kg/m2。使用8%七氟烷吸入,意识消失后静脉穿刺,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不使用肌肉松弛药,下颌稍松弛后气管插管。设定第1例患儿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为2.0%,根据是否发生切皮反应,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下一例七氟烷呼气末浓度(七氟烷浓度稳定在目标浓度10 min),相邻浓度梯度为0.1%,根据切皮反应直至确定七氟烷MAC。术中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调整七氟烷浓度,符合拔管指针时拔管。第1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设定为1.0%,根据拔管反应确定下一例患儿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方法同前。结果 0.3 mg/kg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七氟烷MAC为1.19%,95%可信区间(95%CI)是1.15%~1.22%。抑制气管导管拔出反应的EC50是0.82%,95%CI是0.78%~0.86%。结论在小儿麻醉中,0.3 mg/kg的氯胺酮静脉使用,相较于单纯使用七氟烷的经验,MAC和EC50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烷不同吸入浓度在小儿全麻诱导过程中静脉穿刺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方法全麻患儿90例,均为ASAⅠ级,根据呼气末七氟烷浓度随机分为A组(2MAC,30例),B组(2.5MAC,30例),C组(3MAC,30例)。观察三组患儿麻醉诱导时的BIS值及静脉穿刺时体动反应。结果三组患儿静脉穿刺时体动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最低。三组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深度与BIS有相关性(r=-0.954 9,P<0.000 1),但在C组观察到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2.7MAC时BIS值存在一过性升高。结论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3MAC时最宜静脉穿刺,且在七氟烷吸入诱导的整个过程中其与BIS有相关性。BIS与小儿七氟烷全麻诱导深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定量测定50%和95%小儿平稳拔除喉罩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方法 25 例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高流量吸入七氟烷和50%氧化亚氮诱导并维持麻醉,不使用肌肉松弛剂及静脉麻醉药物,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氧化亚氮,并维持设定的七氟烷浓度15 min后拔除喉罩.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喉罩拔除时的七氟烷浓度,每0.1%七氟烷为1个增减单位.患儿未出现咳嗽、牙关紧闭、体动、屏气及喉痉挛则认为拔除喉罩平稳.结果50%及95%小儿平稳拔除喉罩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即EC50及EC95)分别为1.49%及1.70%(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37%~1.59%,1.59%~2.84%).结论 3~6岁患儿喉罩满意拔除时呼气末七氟烷EC50和EC95值分别为1.49%和1.7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g/kg,维持量0.5 g.kg-1.h-1)对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24例)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24例)。D组开放静脉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g/kg(输注时间10 min),随后以0.5 μg.kg-1.h-1维持;C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负荷量输注完毕后采用全凭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预定值并至少稳定15min,开始切皮。呼气末七氟烷预定浓度根据序贯法确定,初始浓度设为2.0%,若体动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七氟烷预定浓度增加0.2%;若体动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者七氟烷预定浓度降低0.2%。将每次切皮时体动反应阴性到阳性的中点定义为一个平衡点,所有平衡点的七氟烷浓度的均数即为MAC,用序贯法公式计算ED50。结果 C组七氟烷MAC为(2.45±0.16)%,ED50为2.43%(95%的可信区间为2.29%~2.57%);D组七氟烷MAC为(2.02±0.14)%,ED50为2.0%(95%的可信区间为1.87%~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七氟烷MAC。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国产七氟烷与进口七氟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评价国产七氟烷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全麻下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国产七氟烷组使用国产七氟烷维持麻醉,进口七氟烷组使用进口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吸入麻醉药浓度变化[包括诱导期麻醉药的吸入浓度与挥发罐设定浓度比值达到1/2的时间、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与挥发罐设定浓度比值达到1/2的时间以及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与吸入浓度比值达到1/2的时间、诱导期麻醉药呼气末浓度达到0.8 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的时间以及苏醒期麻醉药呼气末浓度与肺泡内麻醉药浓度比值达到1/2的时间],术毕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内导管时间、应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诱导期和苏醒期麻醉药吸入浓度、呼气末浓度及肺泡最小有效浓度值的变化趋势以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七氟烷与进口七氟烷相比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用于妇科开腹手术麻醉,且可有效降低麻醉药品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七氟烷预处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8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经中心静脉放置肺动脉导管,应用热稀释法检测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①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咪达唑仑0.31 mg/kg、芬太尼5.1μg/kg和罗库溴铵0.8 mg/kg静脉注射进行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介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必要时可增加罗库溴铵来保证患者肌松的状态。②术中麻醉维持:对照组泵入异丙酚1.1~2.1 mg/(kg·h),采用瑞芬太尼2.0~3.1μg/(kg·h)进行静脉输注;诱导插管完成后,研究组患者吸入1.5%~2.0%七氟烷,进行七氟烷麻醉,同时采用瑞芬太尼2.0~3.1μg/(kg·h)进行静脉输注,保证两组患者的麻醉深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在缝合开始前进行洗脱,保证缝合完成后七氟烷吸入浓度为0。比较两组患者的CK-MB、cTnl、炎性因子含量以及应激反应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K-MB、hs-cTnI、TNF-α、CRP、IL-8、ACTH、Cor、E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有助于减少心肌损害,缓解炎症和应激反应,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熵指数用于判断七氟烷麻醉时的体动反应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2例,按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9例)和非体动组(13例)。入室后常规监测,采用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0MAC,15min后开始手术,切皮前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如果发生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每例患者同时行两种脑电监测于以下时点记录数据:入室、切皮前60s、前30s、切皮后45s、后120s。结果熵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频谱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应熵和状态熵判断切皮有体动的截断值是76、75,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是89%/91%、88%/92%;反应熵和状态熵判断切皮无体动的截断值是65、64,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是88%/90%、89%/91%。结论熵指数可以用于七氟烷麻醉时体动反应有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亚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吸入麻醉七氟烷呼气末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2~12岁的患儿70例,随机分成艾司氯胺酮研究组(S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3μg/kg(>60 s)进行麻醉诱导,无肌松完成气管插管后,S组患儿给予亚剂量艾司氯胺酮0.5 mg/kg静脉负荷剂量后给予0.5 mg/(kg·h)静脉泵注,C组做盐水空白处理,两组患儿分别给予初始七氟烷目标浓度2.5%进行麻醉维持,待七氟烷MAC稳定15 min后进行手术切皮,观察患儿有无体动反应,下一例手术患儿的七氟烷浓度根据序贯法试验原则进行上下增减给药。记录两组患儿切皮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七氟烷MAC为1.54%,C组七氟烷MAC为2.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切皮前后HR、MA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出现术后躁动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个体化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94例高危前列腺癌中70例用3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筋膜前脂肪垫、前列腺、双侧神经血管束整块切除,对淋巴管造影提示可疑淋巴结转移49例给予扩大淋巴清扫,其余患者按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Walsh)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对≥pT3a、Gleason分级≥8、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者给予6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比较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和3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3年、5年总生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的个体化处理,有望使部分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达到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两版基药目录与“新农合”目录的变化,分析两类目录的联系和差异,为促进云南省“新农合”药物目录的完善及与基药目录的对接提供参考。方法  对两类目录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药物分类、数量及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类目录存在归类不同、细分类别不同和品种增减变化等差异。结论  12版基药目录在分类依据、收载药品及疾病覆盖等方面更为科学化,但两类目录重合率偏低,不利于医保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7月在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FNA组45例,DHS组4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14个月,平均8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上优于DHS组(P <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钠肽(A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抗感染、重症监护、呼吸辅助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患者尿液样本中ANP和KIM-1含量及血液样本中CYS含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ANP水平逐渐增加,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3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在治疗3 d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91及8.59,P <0.05);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KIM-1及血液样本中CYS水平逐渐递增,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5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7天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3及35.89,P <0.05);此外,两组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其尿液样本中ANP、KIM-1及血液样本中CYC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 7.32、10.16、5.89及19.74、21.05、11.63,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t =16.04及35.49,P <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18.80,P <0.05),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P >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ANP、KIM-1以及CYS水平,对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多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98例HCC、75例肝硬化(LC)、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以及80例健康者血清各2ml,以血清BVES、APC、RASSF1A、TIMP3、GSTP1和HOXA9基因作为候选靶标。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清DNA,MethyLight法检测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检测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血清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HCC患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RASSF1A(52.04%)、APC(36.73%)、BVES(29.59%)、HOXA9(20.41%)、GSTP1(17.35%)和TIMP3(11.22%),其中APC甲基化阳性完全与RASSF1A重叠。血清RASSF1A甲基化从慢性HBV感染患者中诊断HCC的效能最高[敏感性=0.520,特异性=0.915,曲线下面积(AUC)=0.718],优于血清AFP(敏感性=0.480,特异性=0.739,AUC=0.609);血清6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使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分别为0.806、0.855和0.845。结论  血清BVES、APC、RASSF1A、TIMP3、GSTP1及HOXA9基因启动甲基化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高危人群中HCC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延长,且治疗后30 d时间较治疗后15 d延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30 d水平低于治疗后15 d;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15 d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延长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牙周炎(PD)和心血管疾病(CVD)是现阶段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PD与CVD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就PD与CVD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干预研究、动物模型研究、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行LC的132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7 d及术后3 d停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出血率、输血率、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贫血、输血、再手术、血栓并发症等。结论  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的择期行LC患者而言,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宜欣可)对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生长影响及诱导自噬的发生,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40、50及10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不同时间(24、48及72 h)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Raji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雷帕霉素处理前后对Raji 细胞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结果  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1或P <0.05)。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依赖关系。雷帕霉素明显抑制Raji细胞周期发展(P <0.05),但没有发生明显的凋亡(P >0.05)。透射电镜观察到经100 nmol/L雷帕霉处理72 h后的Raji细胞胞质内有大量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0、1、10及100 nmol/L雷帕霉处理72 h后Beclin1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发展抑制Raji细胞增殖,诱导Raji细胞发生自噬但不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在子宫颈癌发病过程中与纤维蛋白原(Fg)β448 G/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12月初次就诊的汉族子宫颈癌患者141例标本与同期收集的健康汉族女性体检者141例标本的Fgβ448 G/A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病例组Fgβ448 G/A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 <0.05);②A等位基因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③子宫颈癌GG、GA及AA基因型的血浆Fg水平分别是(3.09±0.22)、(3.11±0.26)和(3.31±0.5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gβ448 G/A基因多态性变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