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硬膜外和静脉术后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组(N组),硬膜外术后镇痛组(E组),静脉术后镇痛组(Ⅴ组),每组25例.于术后各时点记录3组患者的VAS评分、HR、MAP和呼吸频率(RR),以及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与运动时VAS评分、HR、MAP和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早于E组和V组(P<0.05);Ⅴ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N组和E组(P<0.05).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可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48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LPB组在术后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便携式弹性输液系统经腰丛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并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于术后8(T1)、16(T2)、24(T3)、32(T4)、40(T5)和48 h(T6)各时点,采用疼痛VAS评分法评估患者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的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下肢肌力程度,并记录术后镇痛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小于3分,且低于对照组( P<0.05);改良Bromage 下肢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副作用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和24 h疼痛水平和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发挥积极作用,其可降低患者疼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和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行全息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观察组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分别于术后6、12、24 h进行疼痛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 h术区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华  刘海生  缪叶  黄敏  罗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38-1640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各37例.记录术后4、8、16、32 h静息时及术后16、32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对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10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术后4、8、16、32 h静息时VAS评分及术后16、32 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P<0.05~P<0.01);2组术后2周与术后1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率37.84%,高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的16.2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明显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舒芬太尼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使用舒芬太尼,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两组均加昂丹司琼4 mg,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VAS在术后48h内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较研究组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术毕使用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后方穿刺入路腰方肌阻滞(QL3),B组术毕使用行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每组30例。术后均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别记录A组与B组操作完成时间,术后6?h(T1)、8?h(T2)、12?h(T3)、24?h(T4)患者的静息状态及被动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累计量;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24?h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T1、T2、T3、T4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总体满意度高于B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可行,能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围术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连续周围神经阻滞的多元化镇痛方案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PCA)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联合应用围术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术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的多元化镇痛组(联合组,n=20),另一组术后单独应用静脉PCA(PCA组,n=20)。联合组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刻及其后每6小时经留置的腰丛神经阻滞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PcA组只连接PCA装置,芬太尼10μg/ml,无背景输注,每次PCA 2ml,锁定时间5min。两组均在术后6、24、48h内观察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患肢运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并记录病人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6、24、48h联合组病人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CA组(P〈0.01),48h时运动和静止状态下,联合组病人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CA组。联合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3±1.6)d,PCA组(10.3±1.6)d,联合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A组(P〈0.01)。联合组病人摄入的阿片类药物的量明显少于PCA组。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剂量罗哌卡因持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圆手术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的术后多元化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 Dex)在高龄患者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效果。方法:对39例进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采用常规麻醉及维持麻醉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Dex静滴。观察两组患者T0(术后30min)、T1(2h)、T2(4h)、T3(12h)、T4(24h)、T5(48h)段内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VAS除术后48h外,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各时间点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8.89%( P<0.05)。结论:Dex在高龄患者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显著的止痛疗效,且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复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的喉罩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THA病人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基础上,A组将喉罩全麻时BIS值维持于55~65,B组将BIS值维持于40~50。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6、12、24、48 h静息痛与运动疼痛评分(VAS)、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自控镇痛情况(术后首次应用时间、使用次数、有效按压率、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3、7 d认知功能(MMSE)评分、肺部感染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疼痛及自控镇痛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 h、12 h、24 h、48 h 2组静息VAS、运动VAS评分均降低(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静脉自控镇痛术后首次应用时间、术后0~24 h、24~48 h使用次数、有效按压率、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应激:T1、T2、T3、T4时刻2组RR、HR、MAP水平均低于T0时刻(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术后统计结果显示,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 < 0.01)。认知功能:与术前比较,术后1 d 2组MMSE评分降低(P < 0.05),术后1 d、3 d、7 d A组MMSE评分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及麻醉不良反应:术后观察统计发现,2组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叶草”法B超引导腰丛阻滞的同时复合实施BIS监测浅度喉罩全麻可达到与深度喉罩全麻等同的麻醉镇痛效果,不增加认知功能损伤、肺部感染、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 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CPLB组气管插管前行腰丛阻滞,术后行CLPB镇痛;PCIA组 术后行PCIA。记录术后12,24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1 d(D0)以及术后1(D1),3(D3), 7(D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记录POCD发生情况;D0, D1,D3及D7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浓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LPB组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明显低与PCIA组(P<0.05);与PCIA组相比,CLPB组于D1,D3时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5),POCD的发生 率降低(P<0.05)。CLPB组D1,D3时组S-100β浓度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CLPB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 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抑制S-100β的产生,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和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A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静脉持续芬太尼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通过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镇痛,Ⅱ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功能锻炼时视觉摸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结果Ⅰ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时和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Ⅱ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嚣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氢吗啡酮在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THA/KTA)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THA/KTA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术后对照组予以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4 h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24、48 h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氢吗啡酮应用于老年THA/KTA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可降低术后VAS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氢吗啡酮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疼痛程度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前,2组病人IgG、IgM、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观察组IgG、IgM、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24 h,观察组病人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2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55%(8/55),低于对照组的34.55%(19/5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负面影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髋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5)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4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硫酸镁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颈浅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人8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R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2 mL 0.9%氯化钠溶液行颈浅丛阻滞;RD组(29例):0.25%罗哌卡因13 mL+0.75 μg/k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RM组(30例):0.25%罗哌卡因13 mL+4 mg/kg硫酸镁稀释至2 mL颈浅丛阻滞。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3组病人术后1、6、12、18及24 h病人疼痛评分(VAS评分);拔管时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度评价。结果VAS评分方面,3组病人术后1 h、6 h和24 h各组间无差异;术后12 h RM组和RD组较R组低,术后18 h RD组较RM组和R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管时Ricker躁动评分,R组>RD组>RM组;首次镇痛所需时间,RD组和RM组均较R组延长;补充镇痛药量,R组>RD组>RM组;病人满意度评分,R组低于RD组和R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后3组呕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率RD组发生率高于R组和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硫酸镁和右美托咪定作为辅剂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用于人工耳蜗手术病人都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静脉镇痛药物使用,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右美托咪定可能作用时间更久,但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心动过缓发生率较硫酸镁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外侧路阻滞联合少阿片类药物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神经损伤因子、疼痛程度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外侧路阻滞。对照组联合传统阿片类药物麻醉,研究组联合少量阿片类药物麻醉。记录两组静态与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与术后恢复指标;比较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与术后7 d(T3)]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神经损伤因子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2、24和48 h的静息VAS评分、活动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