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血液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液中NET、WBC和CRP水平。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和3天的NET水平分别为(79.65±6.56)、(74.56±6.32)和(61.51±7.89)×109/L,CRP分别为(65.25±21.15)、(54.86±9.09)和(38.46±9.27)mg/L,WBC为(13.49±3.27)、(11.87±4.23)和(8.46±4.14)×109/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的NET和WBC水平为(57.41±6.98)和(6.21±2.03)×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的CRP水平为(12.38±3.78)mg/L,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病情好转,NET、CRP和WBC水平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敏感性(86.0%)高于NET(56.0%)和WBC(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ET、CRP和WBC水平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病情变化,且CRP对病情发展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同期选取74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sTREM-1和尿液sTREM-1浓度的变化。通过Person法分析sTREM-1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血清CRP、PCT、sTREM-1和尿液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30 d内有22例死亡,病死率29.7%;观察患者组血清CRP、PCT浓度在术后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尿sTREM-1浓度在术前、术后1 h、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sTREM-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浓度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血、尿sTREM-1的检测有助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血、尿sTREM-1的浓度水平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方法  纳入人群分为3组:A组为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组,B组为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人群泪液、血清中IL-6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之间比较。并对泪液、血清IL-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和C组泪液IL-6含量分别为:(12.90±8.30)pg/ml、(22.43±12.97)pg/ml和(4.69±3.29)pg/ml,血清IL-6含量分别为(144.85±57.52)pg/ml、(256.26±117.96)pg/ml和(97.01±51.60)pg/ml。其中A组与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均较C组高,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较A组高(P <0.01);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73,P <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含量均较正常健康人群增高,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泪液、血清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的发生有关。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提示泪液IL-6水平监测对于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IL-35、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4%。治疗前观察组IL-35[(189.34±25.46)ng/L]与对照组[(398.35±24.2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TnI、CK-MB和IL-17水平[(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4)pg/ml]与对照组[(0.03±0.01)μg/L、(8.57±1.26)u/L和(183.34±13.2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35水平[(366.35± 22.43)ng/L]与治疗前[(189.34±25.4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TnI、CK-MB和IL-17水平[(0.07±0.02)μg/L、(11.35±1.65)u/L和(276.48±17.46)pg/ml]与治疗前[(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IL-3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cTnI、CK-MB、IL-17呈负相关(P <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下降,经治疗后血清IL-35水平升高,IL-35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持续性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脓毒症脑病(SA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区组法,将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011年4月-2014月4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为脑病患者分为脓毒症脑病组(SAE)及非脓毒症脑病组(非SAE),比较两组BIS、PCT、S100β蛋白、GCS分数及APACHE-II分数差异,并就BIS与GCS分数及APACHE-II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同时对以上指标在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SAE组PCT值(8.453±3.442)μg/L及S100β蛋白值(0.775±0.356)μg/L均高于非SAE组(4.775±2.874)μg/L、(0.146±0.09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脓毒症脑病患者BIS与GCS及APACHE-I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及-0.657,而脓毒症患者则无明显相关性,此外,两组患者不同治疗结局下各项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脓毒症患者实施持续BIS监测有利于早期确诊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脑病,并对治疗预后起到一定的预判作用,同时BIS与GCS及APACHE-I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若配合PCT及S100β表达水平,则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16)和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初次就诊收集所有患儿及A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A组患儿治疗前后和B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6和IL-18水平。结果  A组患儿血清IL-16为(140.04±28.26)ng/L,高于B组患儿为(75.41±17.56)ng/L(t =10.928,P =0.000);A组患儿血清IL-18为(274.18±36.29)ng/L,高于B组患儿(145.54±33.56)ng/L(t =13.764,P =0.000)。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血清IL-16和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IL-16和IL-18可能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展,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IL-16和IL-18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检测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方法  本研究是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均在20岁及以上,发病时间从24h~30d,经脑CT/头部MRI扫描证实。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血清叶酸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  病例组中45例(75%)为男性,15例(25%)为女性,年龄均值为(58.42±11.47)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例(71.7%)和17例(28.3%)。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分别为(6.26±4.06)和(8.07±4.70)。观察到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阶段,血清叶酸水平不足。结论  低血清叶酸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存在显著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研究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与开腹脾脏切除术在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手术治疗的46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行开腹脾脏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结果  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疼痛程度、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1.38±26.25)min对比(76.14±15.36)min,(156.42±36.43)ml对比(180.50±48.19)ml,(2.50±0.79)切口疼痛程度对比(4.31±1.28)切口疼痛程度,(4.77±1.52)d对比(6.76±2.41)d,(7.79±1.28)d对比(11.03±2.73)d](t =3.349~5.153,P <0.05);肝功能:术后1 d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2±4.52)u/L对比(46.365±5.36)u/L,(60.56±7.21)u/L对比(73.45±8.36)u/L,(27.52±3.42)μmol/L对比(34.28±4.25)μmol/L,(8.16±1.02)μmol/L对比(12.12±1.24)μmol/L](t = 3.928~10.354,P <0.05);术后7 d时,观察组ALT、AST、Dbil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41.56±5.12)u/L对比(47.56±5.24)u/L,(37.75±4.52)u/L对比(54.42±6.25)u/L,(7.28±1.12)μmol/L对比(9.52±1.14)μmol/L](t =3.928~10.354,P <0.05);炎症反应免疫功能:术后1 d和3 d,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18±2.31)×109/L对比(16.85±3.42)×109/L,(56.65±6.85)mg/L对比(74.25±8.35)mg/L,(24.12±3.24)%对比(26.14±3.45)%;(11.42±3.24)×109/L对比(15.32±3.36)×109/L,(38.64±4.35)mg/L对比(53.12±5.54)mg/L,(20.14±3.23)%对比(22.54±3.52)%],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26.24±3.25)%对比(24.82±3.24)%,(1.46±0.32)%对比(1.34±0.28)%;(32.82±4.46)%对比(29.31±3.42)%,(1.65±0.28)%对比(1.50±0.31)%](t =2.021~10.256,P <0.05)。结论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有助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对肝功能的影响,降低炎症反应,保护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评价造影剂肾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于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755例,并进行12个月随访。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造影剂肾病组和非造影剂肾病组,并对其临床特点及12个月随访临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755例患者中,男性466例,女性289例,发生造影剂肾病51例(6.8%);与非造影剂组患者比较,造影剂肾病组有更多的高龄患者、吸烟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平均Syntax积分在造影剂肾病组为(33.6±10.6)分,非造影剂肾病组为(22.1±6.8)分;造影剂肾病组患者LVEF为(38.5±8.87)%,非造影剂肾病组患者为(42.76±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2个月随访的主要不良事件率在造影剂组患者中明显高于非造影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肾病是冠心病患者12个月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可应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浆白细胞介素-33(IL-33)在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5年4月该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器官功能、感染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6例)和感染性休克组(48例),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检查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ICU各时间的APACHE Ⅱ评分、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的变化;比较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ICU各时间的IL-33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延长,且感染性休克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IL-1β、TNF-α、sST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L-1β、TNF-α、sST2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P >0.05)。入ICU 30 d后有9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111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下降,死亡组患者入ICU 3 h内IL-33水平较存活组低,入ICU 24 h和5 d时IL-33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IL-33水平升高,而后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且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因此血浆IL-33水平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个体化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94例高危前列腺癌中70例用3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筋膜前脂肪垫、前列腺、双侧神经血管束整块切除,对淋巴管造影提示可疑淋巴结转移49例给予扩大淋巴清扫,其余患者按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Walsh)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对≥pT3a、Gleason分级≥8、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者给予6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比较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和3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3年、5年总生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的个体化处理,有望使部分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达到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两版基药目录与“新农合”目录的变化,分析两类目录的联系和差异,为促进云南省“新农合”药物目录的完善及与基药目录的对接提供参考。方法  对两类目录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药物分类、数量及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类目录存在归类不同、细分类别不同和品种增减变化等差异。结论  12版基药目录在分类依据、收载药品及疾病覆盖等方面更为科学化,但两类目录重合率偏低,不利于医保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7月在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FNA组45例,DHS组4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14个月,平均8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上优于DHS组(P <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钠肽(A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抗感染、重症监护、呼吸辅助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患者尿液样本中ANP和KIM-1含量及血液样本中CYS含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ANP水平逐渐增加,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3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在治疗3 d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91及8.59,P <0.05);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KIM-1及血液样本中CYS水平逐渐递增,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5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7天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3及35.89,P <0.05);此外,两组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其尿液样本中ANP、KIM-1及血液样本中CYC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 7.32、10.16、5.89及19.74、21.05、11.63,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t =16.04及35.49,P <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18.80,P <0.05),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P >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ANP、KIM-1以及CYS水平,对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多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98例HCC、75例肝硬化(LC)、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以及80例健康者血清各2ml,以血清BVES、APC、RASSF1A、TIMP3、GSTP1和HOXA9基因作为候选靶标。采用磁珠法提取血清DNA,MethyLight法检测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检测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血清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HCC患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RASSF1A(52.04%)、APC(36.73%)、BVES(29.59%)、HOXA9(20.41%)、GSTP1(17.35%)和TIMP3(11.22%),其中APC甲基化阳性完全与RASSF1A重叠。血清RASSF1A甲基化从慢性HBV感染患者中诊断HCC的效能最高[敏感性=0.520,特异性=0.915,曲线下面积(AUC)=0.718],优于血清AFP(敏感性=0.480,特异性=0.739,AUC=0.609);血清6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使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分别为0.806、0.855和0.845。结论  血清BVES、APC、RASSF1A、TIMP3、GSTP1及HOXA9基因启动甲基化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高危人群中HCC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延长,且治疗后30 d时间较治疗后15 d延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30 d水平低于治疗后15 d;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15 d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延长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牙周炎(PD)和心血管疾病(CVD)是现阶段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PD与CVD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就PD与CVD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干预研究、动物模型研究、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行LC的132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7 d及术后3 d停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出血率、输血率、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贫血、输血、再手术、血栓并发症等。结论  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的择期行LC患者而言,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宜欣可)对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生长影响及诱导自噬的发生,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40、50及10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不同时间(24、48及72 h)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Raji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雷帕霉素处理前后对Raji 细胞自噬蛋白Beclin1的影响。结果  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1或P <0.05)。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依赖关系。雷帕霉素明显抑制Raji细胞周期发展(P <0.05),但没有发生明显的凋亡(P >0.05)。透射电镜观察到经100 nmol/L雷帕霉处理72 h后的Raji细胞胞质内有大量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0、1、10及100 nmol/L雷帕霉处理72 h后Beclin1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发展抑制Raji细胞增殖,诱导Raji细胞发生自噬但不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在子宫颈癌发病过程中与纤维蛋白原(Fg)β448 G/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12月初次就诊的汉族子宫颈癌患者141例标本与同期收集的健康汉族女性体检者141例标本的Fgβ448 G/A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病例组Fgβ448 G/A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 <0.05);②A等位基因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③子宫颈癌GG、GA及AA基因型的血浆Fg水平分别是(3.09±0.22)、(3.11±0.26)和(3.31±0.5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gβ448 G/A基因多态性变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