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假阴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义增  杨京京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33-1133
应用FNAC对乳腺肿物定性诊断是临床广泛采用的方法。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假阴性,对64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假阴性病例8例(14.3%)。出现的原因有三:①抽吸技术欠佳,取材定位不准或取材局限。②诊断医生经验不足或过于谨慎。③涂片质量差,涂片过厚,固定不及时,染色不清晰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 NBC )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 T NBC )进行比较。方法选择1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 NBC组,41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N T NBC组,109例),分析并比较病灶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两组乳腺摄影及M R检查中乳腺密度、病灶钙化、形态、边缘、T2信号、内部强化等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12.%,N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32例(78.0%),N 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102例(9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NBC组乳腺摄影最常见表现为边缘清晰(18/41,43.9%)、圆形或类圆形(19/41,46.3%)、少钙化单纯肿块(34/41,82.9%)。TNBC组MRI特征性征象表现为形状不规则(22/41,53.7%)、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20/41,48.8%)、环状强化(28/41,68.0%)、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上升型强化曲线(28/41,68.3%)。T NBC组与NTNBC组乳腺摄影肿块钙化、肿块形态及边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MRI检查 T2信号及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摄影、M 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T NB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超声、M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经术后免疫组化染色,TNBC 38例,NTNBC 107例,分析病灶的超声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①145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38例(26.2%),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20例(52.6%),较NTNBC组高.②TNBC在B超上常表现为边界清晰(28/38,73.7%),少钙化单纯肿块(33/38,86.8%),呈明显的低回声区( 30/38,78.9%),较少后方伴声影(6/38,15.8%);三阴性乳腺癌在MRI特征性征象表现为形状不规则( 19/38,50%)、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17/38,44.7%),环状强化(25/38,65.8%)、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上升型强化曲线(25/38,65.8%).③浸润性导管癌(34/38,89.5%)是三阴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结论:超声及M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TNBC.  相似文献   

4.
5.
电脑近红外线扫描仪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总有一部分病例常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图像、导致诊断困难。本文着重从病理角度讨论假阳性假阴性图像的成因,力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钼靶X线假阴性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钼靶X线诊断假阴性病例与真阳性病例之间的差异,了解X线假阴性病人的特点。方法:通过分析1988~198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治疗、均经病理证实431例女性原发乳腺癌,比较96例钼靶X线假阴性病例与335例真阳性病例之间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与真阳性组相比(1)假阴性组发病年龄低(43.2±1.66)岁对(49.1±1.10)岁。(2)肿块小(3.1±0.36)cm对(3.7±0.20)cm。(3)浸润性导管癌比例多(29.6%对16.8%)。(4)单纯癌比例少(58.0%对68.6%)。(5)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低(63.3%对84.9%)。(6)假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以下者多(60.4%对40.6%)。(7)假阴性组雌激素受体阳性者10年生存率比真阳性组低(53.5%对69.7%)。结论:钼靶假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年轻、乳腺致密、肿瘤较小且缺乏细胞成分,虽然其临床表现较早,但预后差。临床有可疑之处时,应当积极诊治,以免病程延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揭示TNB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癌病例543例,比较TNBC与Non-TNBC在发病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身高、体质量、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等的差异。结果 TBNC发病年龄为(49±10)岁,Non-TNBC发病年龄为(47±9)岁。TNBC组与Non-TNBC组发病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BMI、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对于Non-TNBC,TNBC具有肿块更大、淋巴结转移更多、分期更晚等特点,根据其临床病理学特性,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每个TNBC病例,以降低TNBC的复发率、转移率,提高TNBC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是临床治疗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吴定滨 《微创医学》2007,2(2):152-152
我院于1990年3月至2006年3月共行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2136例,有202例乳腺恶性肿瘤获得组织病理学核对,其中发生假阴性7例(3.4%),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个亚型,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乳腺癌的一大热点。而超声具有价廉、重复性高、易获得性、易于患者接受、无辐射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乳腺癌检查的首选以及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比较TNBC的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超声造影图像、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光散射图像特征,提高TNBC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提高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乳腺癌发病年龄、早期诊断方法、病理组织类型和手术方法。结果:162例早期乳腺癌均临床治愈出院,159例患者获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5%。结论: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医师检出≤2cm的乳块,辅以彩超和钼靶联合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CAL-51和非三阴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杀伤敏感性差异,探讨CAL-51对多西他赛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不同剂量多西他赛对CAL-51和T47D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瑞氏-吉姆萨染色分析多西他赛作用后对两种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多西他赛对细胞周期的分布及凋亡情况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多个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差异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蛋白在两种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T47D细胞经多西他赛处理后,形态出现显著变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多西他赛能明显诱导非三阴乳腺癌细胞系T47D凋亡,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CAL-5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定量PCR结果显示,CAL-51中抗凋亡基因Bcl-2高表达,与T47D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加药后两种细胞皆能活化内源性凋亡途径,但下游效应caspase的活化途径有所不同。结论多西他赛诱导2种细胞产生凋亡的内源性途径有所不同,Bcl-2的高表达可能是CAL-51细胞对多西他赛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既往接受过蒽环或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以此方案一线治疗晚期TNBC 22例,其中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治疗17例,NVB+卡铂(CBP)治疗5例,全组共化疗86个周期,中位化疗4个周期(2~8个周期)。结果 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4.5%),部分缓解(PR)9例(40.9%),稳定(SD)8例(36.4%),进展(PD)4例(18.1%),总有效率(CR+PR)为45.5%,全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8.2个月。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36.4%(8/22)、22.7%(5/22),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0%(1/2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既往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晚期TNBC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是晚期TNBC一线治疗的有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乳腺癌易感癌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tity genel,BRCAI)相关性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对TNBC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976~1983年应用B型超声探查乳腺2850例(包括1979年报告中曾检查的479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简称乳癌)345例,超声诊断率92.46%,其中早期乳癌65例诊断率87.69%。对早期乳癌声象图特点,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中p53和Ki67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233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4例(18.88%),非三阴性乳腺癌189例(71.1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中p53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和68.2%,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20.6%和47.1%)(P<0.05).p53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浸润有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00);在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p53与Ki67表达不相关(r =0.134,P>0.05).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p53表达阳性者总体生存率低于p53表达阴性者(P =0.000),Ki67表达阳性者总体生存率低于Ki67表达阴性者(P=0.000);在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p53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以及Ki67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总体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水平均上调,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53和Ki67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但尚不能指导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研究Siemens Acuson S2000的ETE弹性成像技术(eSie Touch Elasiticity Imaging)对二维灰阶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的乳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包括癌前病变)而二维灰阶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的44个病灶,根据声像图特点分4组:实性肿块型、无肿块型、导管扩张伴管腔内实性回声型、囊实性复合肿块型,以US-BI-RADS分类≥4B类拟诊为恶性,≤4A类拟诊为良性。以通过ETE弹性成像技术测得弹性面积和二维面积之比≥1.2作为疑似恶性的界值,比较其与二维灰阶超声对此类乳腺癌(包括癌前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ETE弹性成像技术对4组病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62.50%、50.00%、0%;二维灰阶超声对4组病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5.00%、25.00%、33.33%、0%。结论 ETE弹性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协助二维灰阶超声诊断那些灰阶声像图不典型的乳腺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从贝伐珠单抗特点及其在各种乳腺癌治疗中应用现状出发,探讨贝伐珠单抗应用于特定乳腺癌人群(如TNBC)或乳腺癌特定治疗阶段(如新辅助化疗)的获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P5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TNBC及3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中P53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P53在TNB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NTNBC(P〈0.05);TNBC中的组织学高级别者明显多于NTNBC(P〈0.01);P53在高级别乳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者(P〈0.01)。结论 P53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细胞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侵袭性强、预后差,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TNBC的临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展。临床病理学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包括TNBC与Basal-like乳腺癌、乳腺癌1号基因(breast cancer 1,BRCA1)、p53等基因间的关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新辅助化学治疗、高剂量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深入研究TNBC的特征可为其治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