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师椿黄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4-115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6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随访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评分为优,22例良,2例可,优良率高达96.87%。随访期间未发现假体松动、脱位及下沉等情况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假体松动、脱位及下沉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根据Evans分型,Ⅱ_A型8例,Ⅱ_B型17例,Ⅲ型11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术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23例,良11例,可2例。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及下沉现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该手术具有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可早期下地锻炼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65~83岁,均取后外侧入路,术中尽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复位,用钢丝固定,置换人工股骨头。结果:本组21例均获6~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Harris评分,优11例,良9例,中1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降低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谌业光  王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32-133
目的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出血量20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91分,无切口感染、血肿,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研究主要就骨质疏松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过程中的有限元应力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对患者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0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人院后均行双下肢薄层CT扫描。然后经过图像以及数据处理建立起股骨三维模型,对患者的股骨与假肢柄之间进行布尔运算。结果在对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关节受力方式,患者在术后的假肢稳定性较好,当患者处于正常负荷时,其人工关节十分稳定。结论在对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时,通过对人体力学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人体关节功能的认识,以便于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6.
黄凯  刘展亮 《海南医学》2009,20(11):87-89
目的探讨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25例。结果2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2min,平均出血量400ml。术后3d下地5例,7d下地12例,14d下地8例。术后并发电解质代谢紊乱2例,低蛋白血症3例,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肺炎、褥疮、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6-40个月,术后6个月行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4%,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下沉发生。结论用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标准人工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结果36例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输血400ml。术后36例第2天都可坐起,3d下地10例,7d下地15例,14d下地6例,1月下地5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6例,低蛋白血症7例。随访3—48个月,按Ham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4%,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下沉,无晚期感染病例。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2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与PFN组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我科54例平均年龄在83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合并疾患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高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均能借助拐杖或助行器行走。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危险性高,只要护理措施切实有效,也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76.2%。术后3个月大转子处见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远期疗效,以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9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 PFNA 内固定,观察组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治疗后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失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总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 Harris 评分疼痛、功能、活动范围、总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上,两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近远期疗效满意,但在临床上具体用哪个方式要结合骨折类型和患者要求等进行针对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双喜  殷状  刘泉鼎 《四川医学》2012,33(1):130-132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我科2005年2月~2010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24例,对获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2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获11 ~56个月随访,平均37.1个月,全部能生活自理,无1例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优良率86.4%.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使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最大限度的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和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来我院的78例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均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5年,优良72例,一般6例.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以及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髓内装置治疗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08例,其中A2型63例,A3型45例,分别行Gamma 3髓内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等手术治疗,并分别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离床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活动情况经随访1年,无一例骨不连或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尚可。每组病人均于术后4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Gamma 3组、PFN组与PFN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2%、94.8%与97.1%,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PFNA和Gamma 3均可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安全可靠的内固定,且并发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6.
和尧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33-3334
目的:探讨加长柄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 min~135 min,1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2个月。术后发生老年应激性精神障碍2例,低钠低钾血症2例,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双下肢不等长1例,跛行步态,行走疼痛,2个月后缓解,无假体脱位、下沉、松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 d~10 d 下地扶助行器部分负重行走。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加长柄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损伤较小,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0例,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结果:20例均顺利通过手术,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为90%。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人(年龄71~89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32例存在一种以上的合并症。结果:术中无死亡,切口无感染。38例均于术后1周开始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下肢长度不等长。术后1年Harris评定优20例,良15例,优良率为92%;2例死于其他病症。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70~86岁,平均78.5岁。按Evans分型:Ⅲ19例,Ⅳ型11例,Ⅴ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2.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350mL,平均170mL。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且大部分患者已完全负重行走(28例,占94%),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3.9周。按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4例。[结论]PFNA操作简单,适合微创操作,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类型的,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李成  张振宇  赵硕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4+26-24,26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9-3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7 d离床活动。平均手术时间为88 min、平均出血量为380 mL、关节功能优良率83.7%,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