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探讨新冠肺炎病机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8例经胸部CT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观察从早期至恢复期的舌象变化,分析各个时期、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之间舌象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舌象主要表现为舌红(61.5%),苔薄白/略腻(60.3%);中期主要表现为舌红(41.0%)或暗红(35.9%),苔白(厚)腻(29.5%)或黄(厚)腻(23.1%)、薄黄/略腻(23.1%);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舌暗红(53.8%),苔薄白略腻(66.7%)。不同年龄段之间,青年患者整体舌质偏红(53.6%),苔偏薄(82.1%);中老年患者舌质偏暗红(44.0%),苔偏薄(70.0%)。不同性别之间,男性舌质偏红(46.3%),苔偏腻(95.2%);女性舌质偏暗红(43.2%),苔偏腻(94.6%)。结论:从新冠肺炎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舌象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早期病机以寒湿犯肺、湿郁化热为特征,中期病机以疫毒闭肺、里热炽盛为特征,恢复期偏于虚、瘀,毒邪未尽;青年患者以实邪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男性患者以湿热多见,女性患者湿中多夹瘀。湿、热、瘀、毒是新冠肺炎主要致病因素,湿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舌象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COVID-19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舌象进行分析。结果(1)舌象表现:40例患者中,舌质红者40例(100%),其中舌质暗红者19例(47.5%);少苔者5例(12.5%),苔白腻者27例(67.5%),苔黄腻者8例(20.0%)。(2)临床表现:40例患者中,发热27例(67.5%),其中低热(37.3~37.9℃)18例(45.0%)、中热(38~38.9℃)8例(20.0%)、高热(≥39℃)1例(2.5%);咳嗽25例(62.5%),乏力13例(32.5%),咽痛6例(15.0%),肌肉酸痛12例(30.0%),腹泻2例(5.0%)。舌红少苔者症状多轻微,仅有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咽痛症状较舌苔厚腻者更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白腻、黄腻者则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其中舌苔白腻者以低热为主,舌苔黄腻者发热多为38℃以上的中热或高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片提示,40例患者中双侧肺部炎症患者13例(32.5%);单侧肺部炎症患者18例(45.0%),其中左肺炎症患者7例(17.5%),右肺炎症患者11例(27.5%);其余9例(22.5%)患者胸部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舌红少苔者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胸部X片提示肺部炎症多为舌苔厚腻者,其中双肺炎症多见于舌红苔黄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40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为(5.17±1.5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3例(7.5%);淋巴细胞计数为(1.39±0.7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8例(20.0%),随着舌苔逐渐厚腻的变化,血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舌红少苔多见于疾病早期病程较短者(1~2d),症状多轻微;伴随病程进展(病程≥3d),部分患者舌苔逐渐增多,表现为厚腻苔,症状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反映了感染逐渐进展的情况,由此及时总结出COVID-19宜采用清热宣肺利湿、不可过用苦寒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归属中医“疫病”的范畴,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时邪疫毒。古人有云“时病重舌,杂病重脉”,中医舌象特征的变化体现了新冠肺炎在不同阶段的传变,对临床诊疗和判断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梳理舌象在新冠肺炎诊疗中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断病情进退的应用价值,并举例如何应用舌象变化指导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以期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人群舌象特征,探讨中医药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DS01-G手持式舌象仪记录并导出舌象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及临床分型康复人群的舌象特点。结果 整体舌象以淡红舌,薄、白、润苔为主。病态舌象中红舌、暗红舌、裂纹舌、齿痕舌、点刺舌、黄白相兼苔、腻苔检出率较高。随年龄增大,紫暗舌、裂纹舌、瘀斑舌有增加趋势(P<0.017)。女性老舌、点刺舌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淡紫舌、嫩舌、裂纹舌、腐苔较女性多(P<0.05)。重症组厚苔多于轻症组(P=0.018)。结论 新冠康复者仍存在正虚邪恋、余邪未尽的病理特点,女性多邪实,男性多正虚,老年人则多虚多瘀,治疗上当以驱余邪、复正气为目标,并根据虚实性质多少的不同,合理选用健脾、益气、养阴、清热、化湿之法。  相似文献   

5.
陈波  周星  肖斌  许钦  林恩珍  刘俐芳  陈腾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7):64-67,后插9-后插10
目的 分析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舌象分布规律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在特殊防护下从舌象特征探讨其病机特点,并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综合病区收治确诊为普通型COVID-19患者120例,收集患者舌象并进行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疫病中舌象的特征及其在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采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患者的舌象及其临床证候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了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患者,男39例(60.0%,39/65)、女26例(40.0%,26/65),平均年龄(78.3±9.0)岁。常见舌象表现:(1)舌色以暗红舌(43.0%)为主,部分患者可见淡红舌(26.1%);(2)舌形常见肿胀舌(36.9%)、裂纹舌(35.3%),部分可见胖大舌(20.0%);(3)舌苔颜色以黄苔(49.2%)、白苔(47.6%)为主;(4)苔质多为腻苔(49.2%)及薄苔(33.8%),部分患者可见剥落苔(12.3%);(5)综合苔质和苔色,以黄腻苔(35.3%)、薄白苔(27.6%)为多。根据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象分析,总体以湿邪为主,同时可见瘀、热、虚等证素,临床证候也多表现为痰湿中阻、湿热壅肺、气阴亏虚且三证之间证候信息互有夹杂。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舌色变化与基础疾病呈高度相关,舌苔变化则与中医证候类型高度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患者多为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腹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舌象资料。结果: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2例,以腹泻为唯一临床表现者1例,起病后第2~5天出现腹泻者3例,起病后第6~10天出现腹泻者2例,起病后第10天之后出现腹泻者3例,平均腹泻次数为(3.0±0.8)次,腹泻持续时间约2~12天,大便性状以不成形软便和水样便为主。3例患者在腹泻前未使用任何药物,6例在出现腹泻前曾使用1种抗生素治疗,1例在出现腹泻前使用2种抗生素联合治疗。结合舌象,10例患者中医辨证归结于寒湿、湿热、脾虚夹湿三种证型。结论: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善用治泻九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有利于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与舌象及胸部CT的关系。方法 收集177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首发症状(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舌象、胸部CT等信息共同构建数据库。结果 伴有消化道症状者55例,无消化道症状者122例。舌色主要表现为红舌和青紫舌;舌形主要表现为胖大舌、齿痕舌;舌苔主要表现为苔黄、苔薄、苔腻。伴有消化道症状者中齿痕舌、苔黄、苔厚苔腻的占比高于无消化道症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消化道症状者比较,有消化道症状者出现双肺片状磨玻璃影较多,出现右肺磨玻璃影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CT与舌象关系中,单肺磨玻璃影、双肺磨玻璃影的患者红舌占比相对最高,伴有实变的患者青紫舌占比相对较高;双肺散在磨玻璃影及双肺片状磨玻璃影患者主要表现为齿痕舌、胖大舌;各种不同的CT表现,均多数表现为薄黄腻苔。结论 COVID-19的病位在肺、脾;病理特点为毒、湿、热、瘀、虚,湿热贯穿病程始终。有消化道症状者湿、热的病理表现更明显,并迅速出现双肺的病理改变,病程进展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探讨其病机发展规律,为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泸州市及甘孜州定点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证候等,并由5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其舌象进行分析。结果:27例新冠肺炎患者,男女比例为0.93∶1,平均年龄为(42.1±11.7)岁,15例(55.55%)有湖北地区旅居史,12例(44.45%)患者有明确接触史;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治疗,在观察周期,呼吸道症状如咳嗽(25~55.56)%、咯痰(29.17~39.04)%为最主要表现,少数患者(6例,22.22%)入院24 h伴消化系统症状;在第3 d,消化道症状呈明显上升趋势,如腹泻7例(25.93%),同时,7例(25.93%)患者出现失眠;发展到第7 d,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少数患者存在口干(4例,16%)、口苦(3例,12%)等;第14 d时,部分症状已完全消失,部分患者存在咳嗽(6例,25%)、咯痰(7例,29.17%)等。舌质:入院24 h、3 d及7 d以舌红为主,分别为55.56%,70.37%,59.26%,到第14 d转为淡红色(11例,61.10%)。舌苔:入院24 h以薄白苔(10例,37.04%)为主,第3 d以薄黄苔10例(37.04%),到第7 d时薄黄苔和黄后苔均为9例(33.33%),第14 d时以薄白苔(8例,44.44%)为主;舌苔厚薄:厚度呈"低-高-低"的变化发展规律,最高达14例(53.85%)。结论:四川地区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方面存在一定演变规律,这有助于把握疾病发展趋势,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112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舌象与症状表现,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2年3月15日-4月7日吉林省长春通源方舱医院无症状及轻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1 112例,观察舌色、舌苔、舌形,总结舌象特点与疾病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舌色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淡红舌352例(31.65%)、绛舌255例(22.93%)、淡白舌215例(19.33%)、青紫舌187例(16.82%)、红(边尖、全舌)舌113例(10.16%)、其他8例(0.72%);舌形中由高到低分布为齿痕舌374例(33.63%)、胖大舌339例(30.49%)、瘦薄舌182例(16.37%)、质嫩舌108例(9.71%)、裂纹舌107例(9.62%)、其他舌59例(5.31%);舌苔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白腻苔443例(39.84%)、薄白苔262例(23.56%)、白滑苔152例(13.67%)、黄腻苔87例(7.82%)、少苔78例(7.01%)、薄黄苔60例(5.40%),燥苔48例(4.32%),其他17例(1.53%)。结论 结合舌象及症状分析,本次奥密克戎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中风患者治疗中的舌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丽辉 《光明中医》2006,21(6):18-20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舌象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记录127例脑中风患者全病程舌象,根据舌象变化选用"开窍熄风胶囊"、"通腑汤"、"羚蝎胶囊"、"化瘀汤"、"益阴汤"、"益气活血糖浆"进行辨证治疗.结果:黄、白垢腻苔,厚腻苔,黄腻苔,黄糙苔,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红绛或暗红,舌体卷缩,多为危重之症.通过结合证、舌、脉的辨证施治,127例中基本恢复39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31例,稍进步11例,恶化4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88.2%.结论:风火痰热是中风的主要病机,脑卒中患者舌象观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92例SARS患者舌苔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c,SARS)患者的舌苔变化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记录92例确诊SARS患者不同阶段的舌苔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病情、激素用量等关系。[结果]SARS病人以腻苔为主,腻苔为本病的主要舌象。早期出现腻苔,易发展为重型,腻苔越明显,病程越长,激素用量较大,预后较差。[结论]观察SARS患者的舌苔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变化,指导中药治疗以及激素使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蒙  孙勤国 《中草药》2020,51(6):1450-145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减少COVID-19患者的病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期间所有COVID-19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合并症、核酸检测结果、入院时间、出院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VID-19疫情期间,本院COVID-19患者的在院人数逐渐增多,最高峰期曾同时收治904名COVID-19患者。在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期间本院共收治1305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632例,女性673例,男女比例1∶1.06。年龄分布在7~101岁,中位数为63(51,70)岁。不同性别之间,患者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及尿毒症)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均可影响患者的病亡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以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COVID-19患者病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危重症的发生,控制基础疾病,稳定血压血糖,积极改善心脑血管条件及稳定肾功能等是提高COVID-19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并且早期应用中药治疗对减少COVID-19病亡率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的特殊舌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早期出现一种特殊的舌象改变,即在香前部出现红色的椭圆形或三角形或长方形,平坦而不高出舌面,其上少苔,面积大约2cm×2.5cm左右,较周围舌面干燥少津,边界分明,此种舌象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率高达43.48%。随着病程延长,出现率逐渐减少,该合象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期通过冠状病毒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体内实验验证,热炎宁合剂对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本次研究进一步评价热炎宁合剂治疗COVID-19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2日在西安市第八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普通型患者54例,其中5例不符合方案规定,未予分析,治疗组26例,在化学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热炎宁合剂,对照组23例,给予化学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咽干咽痛、咳嗽、发热、乏力、胸闷、流涕、鼻塞、头痛)评分,完全退热时间(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及胸部CT缓解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除咳嗽、乏力外,其余症状均消失,咽干咽痛、咳嗽、乏力、胸闷、头痛等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中位完全退热时间为3 d,较对照组缩短2 d;胸部CT缓解率,治疗组为88. 46%(23/26),高于对照组的73. 91%(17/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率,治疗组为96. 15%(25/26),对照组为60. 87%(14/2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热炎宁合剂能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胸部CT好转,缩短患者发热时间,提高核酸转阴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姜智浩  诸凯 《天津中医药》2008,25(6):456-45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舌象特征的客观衡量指标与证候的关联性,与舌诊客观指标的临床辨证意义.[方法]以先进技术手段获取不同舌象舌体的图像与热图、表面津液和舌体血液血流灌注率,分析与证候的关系.比较分析了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舌象对应的舌色度、津液、血流量、红外热图特征,探索分析客观反映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舌象特征性因素间的关系.气虚血瘀组舌体血流灌注率低于其他两组.[结果]阴虚血瘀组舌色红(R)比最高.气虚血瘀组次之,各组舌体温度分布各不相同.舌津液比较中,以对照组舌表面津液量最大,阴虚血瘀组最小,对照组最高.[结论]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舌体色度、温度与分布、血流灌注率及舌表面津液量具有不同表现规律.是舌象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参数.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舌象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辨证治疗中舌象变化的趋势.[方法]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心阴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两组,在采用中药汤剂结合西医常规用药辨证治疗1周后,观察舌体、舌象特征变化.[结果]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取效后,构成舌象的可量化因素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患者舌尖部血流灌注率均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舌体色度比均发生改变,气虚血瘀组舌津液水平降低,心阴不足组舌津液水平升高,组间差距缩小(P<0.01).[结论] 舌体、舌象信息,能反映出疾病的不同病理性质、病理阶段,并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位病机、治法方药。方法:采用中医的传统思路,进行审证候求病因,审证候求病位,审证候求病机,按证候病机推演治法治则和忌法忌则,然后根据治法治则初步遣药组方,按忌法忌则回避某些药物。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因为疫戾,该疫戾一体兼三性。病位为上焦肺系,中焦脾胃,后危及上焦心包下焦肾元。病机,疫戾先分二路客于肺系和脾胃;由表入里,逐渐化火,生痰;在正不敌邪后,上凝心宫,下熄元阳;最后邪退正虚。证型分类治则方药提出了"上燥中湿夹凉初成型""上燥中湿夹凉化火型""阳气衰竭阴邪凝闭型"和"邪退而肺脾肾虚兼痰湿型"四个类型应对方案。结论:上述结果是理论推演的出来,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上述结论仍需要临床实践的进一步验证修正。  相似文献   

19.
230例舌象图谱中舌色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10名中医师对230例舌图中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探讨并分析不同中医师对观察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让10名中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舌色较为典型、印刷质量较高的230副舌图进行观察并填写舌色观察表,判断结果一致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从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看出:1)舌诊具体内容丰富,观察结果离散性较大,舌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使传统的望舌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某一舌象.2)不同的中医师因为其视觉生理、知识水平,经验以及语言习惯等因素影响,对同一舌图有不同的判断结果,这样难以准确地判断舌象.[结论]中医需要寻求更客观的方式来诠释舌色的内容,从而减少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舌色判别结果的不一致性.所以在传统辨舌的基础上,建立标准舌色样本库以及自动识别系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特征舌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舌面中线前中部裂纹 (沟状舌 )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 16 0例该病患者观察其舌象。结果 :118例患者存在沟状舌 ,与无症状健康者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0 5 ) ,且对照组存在沟状舌的 6例中有 4例 EPSRt提示有慢性前列腺炎。结论 :沟状舌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