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23-25+29
目的 比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和康复新液外用在肛门区域手术后难愈合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12 月我院肛肠科肛门直肠良性疾病手术后难愈合创面患者45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自愿选择分配到rhEGF 组或康复新组。观察指标为用药前、用药后3 d、7 d 及14 d 的创面面积、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毛细血管含量,以及有无创面过敏红肿、周围皮肤发生湿疹、糜烂、渗出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前、用药3 d 和7 d 时,两组创面面积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14天rhEGF 组创面毛细血管含量增多,创面面积小于康复新组(P<0.05),愈合时间短于康复新组,创面分泌物评分高于康复新组(P<0.05)。手术4 周后统计rhEGF 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4.30±2.74)d,短于康复新组的(17.21±3.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新组有2 例出现创面周围皮肤湿疹、瘙痒,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 康复新液和rhEGF 均含有生长因子,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但在机制、时机和效果上存在差异。rhEGF 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上皮的再上皮化及促进中期或后期愈合伤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超微病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c-myc 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建立全层皮肤难愈合创面。空白对照组建立创面后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外敷0.9%氯化钠溶液,湿润烧伤膏组外敷MEBO,康复新液组外喷康复新液。在用药后第3、6、12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肤创面细胞超微结构|用药后第12天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后第3、6、12天,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细胞结构逐步改善,各细胞器形态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较空白对照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降低,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较模型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T/MEBO能够改善细胞超微病理结构,提高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双组分交联封闭聚合物水凝胶对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背部皮肤打孔法构建SD大鼠创面模型,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凝胶组、硫酸庆大霉素组、对照组,每组6只。水凝胶组每天在创面处涂抹植物纤维素衍生物水溶液25μL,同时喷涂氧化淀粉水溶液25μL;硫酸庆大霉素组每天在创面处涂抹硫酸庆大霉素50μL;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药物干预期间记录每天创面愈合情况并测量创面面积;药物干预10d后麻醉大鼠,取创面组织测量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并检测组织中IL-6、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从药物干预第4天起,水凝胶组和硫酸庆大霉素组大鼠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水凝胶组与硫酸庆大霉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水凝胶组、硫酸庆大霉素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中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水凝胶组与硫酸庆大霉素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以及组织中IL-6、TNF-α、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双组分交联封闭聚合物水凝胶可加速大鼠创面愈合,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创面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复黄膏治疗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治疗组给予复黄膏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第3天和第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中TGF-β1与smad3、smad7 mRNA含量变化。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治疗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11天,治疗组TGF-β1、smad3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3天时,smad7含量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第11天时,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虽然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药物干预组smad7 mRNA含量高于正常组。结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动态调节smad3、smad7及TGF—β1 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烧伤膏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取28只SD大白鼠,制作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烧伤膏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14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分别在伤后第1、3、5、7、10、14、20天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数。以CD34一抗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记数微血管密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创面表皮细胞周期分布。结果中药烧伤膏组烫伤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TGF-β1表达主要在炎症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伤后第3、第5天,中药烧伤膏组TGF-β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烧伤膏组TGF-β1表达的高峰早于且强于对照组。第5天微血管密度记数中药烧伤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创面经中药烧伤膏处理后,较对照组比较,出现细胞增殖活跃的时间明显提前。结论中药烧伤膏能促进烫伤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早期提高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后治疗组31例采用象皮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Ⅰ组30例采用湿润烧伤膏纱条换药,对照Ⅱ组31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分泌物评分方面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Ⅰ组在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率及术后分泌物评分方面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术后VAS评分、第10天水肿评分方面与对照Ⅰ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14天水肿评分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当,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胡蓉  姜润松 《浙江医学》2020,42(1):36-38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4只SD大鼠进行深Ⅱ度烫伤建模;采取同体对照处理,右侧创面外敷积雪草苷(积雪草苷组),外覆盖凡士林油纱;左侧创面直接覆盖凡士林油纱(对照组)。烫伤后第3、7、14、21天,每次随机取6只大鼠,评估创面愈合情况;取左右侧创面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SP47表达量。结果烫伤后观察大鼠21d,积雪草苷组创面全部愈合,对照组创面仅4个愈合。大鼠烫伤后第7、14天,积雪草苷组创面HSP47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第14天后开始缓慢下降,第21天两组创面HSP47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雪草苷可能通过影响HSP47的表达来促进胶原成熟和创面愈合,从而减轻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TGF-β1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TGF-β1干预组(用药组),每组各6只。糖尿病组和用药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用药组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创面下局部皮内注射TGF-β1。烫伤后1、3、5、7、14、21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TGF-β1表达。结果从烫伤后5 d起,对照组和用药组创面愈合率较糖尿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局部TGF-β1含量较糖尿病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较正常大鼠烫伤创面愈合速度慢,与创面局部TGF-β1含量减少有关。创面局部应用TGF-β1有利于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中药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7 d。术后1、7 d,对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和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3、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水平。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TGF-β、EGF、COL-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吕长遥  伍静  龚翰林 《西部医学》2017,29(11):1492-1497
【摘要】〓目的〓探讨六合丹对家兔创伤感染创面愈合过程中P物质(SP)、金属基质蛋白酶 1(MMP 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揭示六合丹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麻醉满意后对40只兔子造模,每只兔子背部做5个直径2cm的圆形感染性创面,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六合丹)、西药组(藻酸钙敷料)、中药组(紫草油),术后第1d起开始每天换药。结果〓换药后第7、14和21d治疗组、西药组和空白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模型组和中药组(均P<005)。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优于模型组、中药组(均P<005);治疗组的P物质(SP)在换药后3、7、14和21d有较强的表达,与模型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西药组的MMP 1在换药后7、14和21d均有较强的表达,与模型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bFGF在换药后3、7和14d表达均强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六合丹能显著促进家兔感染性创面中SP、MMP 1、bFGF的分泌,刺激和诱导家兔感染性创面更快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