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收治的90例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利用Harris评分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前患者Harris评分为(48.98±4.67)分,治疗后Harris评分为(86.95±2.31)分,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Ganz入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PipkinⅣ型骨折患者,均行Ganz入路手术治疗,进行近远期疗效观察,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标准分别评价髋关节功能与解剖复位情况。结果:56例Pipkin Ⅳ型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Ganz入路手术治疗,复查X线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为(55.17±5.36)分和(89.01±6.28)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hompson-Epstein分级显示优良率为89.3%,解剖复位满意。结论:Ganz入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Pipkin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雷志强  曾平  罗钧 《广西医学》2020,(4):474-476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核心是预防和纠正股骨头塌陷,促进坏死组织修复。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式主要包括髓芯减压植骨术、游离血管腓骨植入术、多孔坦棒植入术、截骨术、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和干细胞治疗等,在股骨头坏死塌陷前的治疗中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股骨头坏死塌陷后的保髋治疗仍是难点。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是保髋治疗的新术式,能够360°全方位观察股骨头,极大地提高了术中对清除死骨、充分植骨、纠正塌陷的操作空间,对股骨头坏死塌陷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建  刘建  李庭  何维栋  王敏 《重庆医学》2017,(36):5149-5152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直视下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早中期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23髋FicatⅠ~Ⅲ期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资料.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支撑固定治疗,术后观察股骨头塌陷,大粗隆截骨愈合情况,感染,异位骨化,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8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52.68±6.86)分提高至术后(81.35±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6,P<0.01).术后疗效评定:优14例18髋;良3例4髋;差1例1髋.1例(1髋)术后18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小于2 m m,无疼痛且关节活动范围良好;大粗隆截骨无1例不愈合;1例(1髋)患者术后7 d出现切口周围轻度红肿伴积液,给予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治愈;1例(1髋)术后出现大腿前方麻木,无运动障碍,予以营养神经,6个月完全恢复.未出现异位骨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直视下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早中期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小儿多见,多数患者进行一定的治疗后得以治愈,少数未经治疗者,随着年龄增长可发展为股骨头坏死,假髋臼严重骨性关节炎.对此类严重病理改变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改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其护理难度较大.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科收治了15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改良的髋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健侧卧位,从髂前上棘外下4cm通过大转子外侧,转向股骨上段外侧,长约15cm。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分离,在大转子部骨膜下剥离臀中、小肌,显露小转子及股骨颈基底部。牵开臀小肌即可显露髋关节囊,将其十字形切开,撬开股骨头,用板状拉钩置于股骨颈前后侧,即可使股骨头颈及粗隆部充分显露,完成 股骨颈截骨、扩髓吸置入股骨假体。髋臼侧手术的完成是将股部伸直,于髋臼前后缘用髋臼拉钩牵开,即可完成去除臼唇、白软骨及固定臼杯等操作。结果:1年以上随访者,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85.1%,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80.0%,未发生与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改良髋外侧切口术中出血少,显露快,手术创伤小,适用于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6例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脱位患者,根据Pikpin分型,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3例,Ⅳ型2例,应用手法复位及可吸收钉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院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69%。术后随访1~3年效果满意。结论股骨头骨折应早期诊断并力争做到早期解剖复位,手术应用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9.
<正>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等重要手段,术后假体脱位是其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30天之内。据美国Mayo医院报道首次手术后的脱位率是2.4%[1],顾龙殿等[2]报道146例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6例(4.1%);我院骨科2005年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晚期并发症与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213例患儿,234例髋进行总结性回顾.结果:总优良率83.3%;1~6月新生儿,优良率94.1%;8~12岁儿童,优良率45.4%.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治疗因素不大,就诊年龄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治疗随访1997~2008年收治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病人。据Pipkin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据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法。闭合复位2例,取出游离小骨块3例,普通拉力螺钉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5例。结果:随访11个月~9年,疗效优4例,良4例,可2例,1例失访,优良率72.7%。结论: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适当扩大手术指征,据个体化原则选用手术切口及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是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2004年手术的65例老年人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病例,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8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7例,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股骨头置换组44例关节功能优良,全髋关节置换组15例优良;发生并发症6例分别为:股骨头置换组并发髋部疼痛2例,两组各有1例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两组各有1例发生感染,按Harris评分此6例关节功能均差。结论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主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和术者技术熟练程度做出合理选择,要正确掌握手术技术和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3.
李伟 《西部医学》2009,21(11):1929-1930,1932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髋关节疾病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3-82岁,平均73.5岁,术前Harris评分39.6分。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例的切口长度、术中髋关节囊处理、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的位置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小于10cm,手术过程中均未行关节囊切除,对关节囊行缝合修整,围手术期出血量312±113.6ml,假体的安放和固定较常规手术未因手术切口的改变而改变,术后扶拐下床时间5.3±2.2天,术后6周均脱拐行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4.3分。术后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一例出现关节脱位、感染。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于多数病例能替代传统手术,但手术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医师需具有丰富的关节置换经验,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和关节囊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侃  齐新文  周伟民  陈军平 《西部医学》2009,21(8):1279-1281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住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例髋关节后脱住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按照Pipkin分型:I型4例,Ⅱ型1例,Ⅳ型1例;髋关节脱住全部急诊6小时内闭合复位,股骨头骨折后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对于损伤的坐骨神经行神经探查修复术,l例Ⅳ型髋臼后壁骨折的应用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2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1周,平均16周;随访期内未见股骨头坏死出现,髋关节评分按照Epstein标准:优5例,良1例。神经恢复按照MCRR标准:优4例,良1例,一般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住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应急诊超早期行髋关节复位,早期明确诊断及选择合适入路内固定,早期探查松解坐骨神经对其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愈合评价。方法分析1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的分型、治疗时间及治疗方式。随访时间3~8年(平均4年)。以影像学检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其愈后。结果1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按Pipkin分类法分型,Ⅰ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中央凹尾端的骨折,12例(占75.0%);Ⅱ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中央凹头端的骨折,3例(占18.8%);Ⅲ型:Ⅰ型或Ⅱ型骨折伴股骨颈骨折,0例(占0%),Ⅳ型:Ⅰ型、Ⅱ型或Ⅲ型骨折伴髋臼骨折,1例(占6.3%)。对16例获得随访者按HHS(HarrisHipScore)功能评价标准,Ⅰ型中效果优为9例,良2例,差1例,Ⅱ型中效果优为1例,良1例,差1例,Ⅳ型中效果可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损伤机制、骨折脱位类型确定,其中对于PipkinⅠ型骨折可予以闭合复位后牵引治疗,而对于PipkinⅡ型或Ⅲ型骨折手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手术耐受力及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方法 :选取119例股骨粗隆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手术耐受力评价结果 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手术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并以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组病人手术耐受力评分为(78.6±12.2)分,明显优于非手术组的(61.8±10.1)分(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时间长、非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低、术后恢复不佳、术后有并发症、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有合并症和术前ASA分级高的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时间长、非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低、术后恢复不佳和术前有合并症均为影响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髋部骨折手术前应对老年病人进行必要的手术耐受力综合评估,并针对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优秀率为49.30%,优良率为91.55%,对照组优秀率为28.17%,优良率为77.4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相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治疗效果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人(年龄71~89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32例存在一种以上的合并症。结果:术中无死亡,切口无感染。38例均于术后1周开始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下肢长度不等长。术后1年Harris评定优20例,良15例,优良率为92%;2例死于其他病症。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FHR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FHR治疗21例,DHS治疗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随访6~20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方面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功能恢复满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