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二、三级医院临床用血量情况,为医院血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收集浦东新区医院2009~2014年的基本业务、临床各成分血用量情况,统计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浦东新区医院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临床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依次是1.91%、2.74%、9.74%和11.83%,均次用血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三级医院各成分血的每床位年用血量、每千人住院人次用血量和每千人住院手术人次用血量均高于二级医院。结论  浦东新区医院用血总量呈增长趋势,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均次临床用血量有明显差异,建议医院加强血液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行LC的132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7 d及术后3 d停用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出血率、输血率、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贫血、输血、再手术、血栓并发症等。结论  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的择期行LC患者而言,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内镜联合术式与传统开放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40例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开腹术式治疗的7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微创内镜联合术式治疗的68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开放术式,微创内镜联合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钙化在乳腺癌不同阶段X线征像。方法  收集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出现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277例,回顾性分析钙化X线征像,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乳腺癌钙化形态、分布、数目及伴随情况在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钙化X线征像初步鉴别不同阶段乳腺癌,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静脉动脉化在肝门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对6例侵犯肝动脉的围肝门区恶性肿瘤,均行联合肝叶切除的根治性手术,并联合对受侵的肝动脉切除,并行门静脉与肝动脉近端合适部位的吻合,完成门静脉动脉化处理。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为100%。术后观察6个月以上,未见门脉高压和肝损害的出现。结论  在肝动脉受肿瘤侵犯被迫切除时,根据剩余肝体积的多少,选择合适的肝动脉口径行门静脉动脉化,不失是一种保留肝动脉血供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而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策略认为异体红细胞输注的阈值可放宽至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Hb)<7~8 g/dl。限制性输血不仅有助于节约库存血,也可减少感染、免疫、容量负荷等方面的输血不良反应。从病生理角度,由于机体存在增加心输出量、调节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扩张肺血管等代偿机制,故一定范围内Hb的下降未必导致缺氧。在接受髋关节手术、感染性休克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限制性输血可使其获益;而在合并冠心病或接受心脏手术患者中,限制性输血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多个学会发布的指南从不同角度推荐了限制性红细胞输注的适用范围,其中多将Hb<7 g/dl作为异体红细胞输注的指征之一,对Hb 7~10 g/dl者需依据预期出血量、患者代偿能力和代谢率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0月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的37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级并作统计学分析。将所有肾结石患者按肾脏解剖学结构、结石复杂程度及是否伴随基础疾病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对分级结果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377例行MPCNL的肾结石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85例(22.5%),其中Ⅰ级并发症23例(6.1%),Ⅱ级38例(10.1%),Ⅲa级14例(3.7%),Ⅲb级5例(1.3%),Ⅳa级2例(0.5%),Ⅳb级2例(0.5%),Ⅴ级1例(0.3%)。在肾脏解剖结构组分析发现,解剖结构异常组Ⅰ~Ⅳ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 <0.05);在结石复杂程度组分析发现,复杂结石组Ⅱ、Ⅲ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简单结石组(P <0.05);在是否伴基础疾病组分析发现,伴基础疾病组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P <0.05)。结论  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能够标准化评价MPCNL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可应用于手术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POTTS)指导的输血方案是否可安全应用于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为6~10 g/dL的患者。方法将围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Hb可能低于10g/dL的择期手术患者21例,按照序贯法随机分为3组:POTTS指导组(A组,n=7)、10 g组(B组,n=7)及7~10 g指南组(C组,n=7)。A组按照POTTS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决定启动患者输血的Hb水平;B组将患者围手术期Hb维持在≥10 g/dL;C组根据麻醉医师和/或外科医师的经验和患者的病情,决定启动患者输血的Hb水平(7~10 g/dL)。研究比较:①3组患者围术期红细胞悬液的输注率;②输入红细胞悬液总量;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④死亡率。结果 A、B、C3组患者的围术期红细胞悬液输注率分别为42.9%、100%、71.4%;输血总量为0.86±0.40(U)、4.14±0.88(U)、3.14±0.96(U);各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各实验组均无患者死亡。结论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能安全有效用于临床工作,且不增加术后围手术期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妊娠期铁缺乏对新生仔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周龄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低铁饲料和含铁饲料喂养4周,检测雌鼠血红蛋白(Hb)浓度,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血液学相关参数。将雌鼠与正常雄鼠合笼,孕末期检测血液学相关参数并行骨髓铁染色。观察仔鼠存活率及体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新生仔鼠垂体生长激素(GH)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量。结果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低铁干预4周后孕鼠孕末期Hb、HCT、MCV、MCH及MCHC等水平降低(P <0.05),RDW水平升高(P <0.05);实验组大鼠骨髓细胞内铁及外铁减少;实验组新生仔鼠体重及仔鼠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垂体GH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肝脏IGF-1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妊娠期铁缺乏下调子代GH和IGF-1 mRNA表达造成子代低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能否有助于肝胆外科精准手术的规划及术中引导。方法  对肝癌患者,利用3D打印模型引导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肿瘤无复发。结论  3D打印模型可以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的规划及术中引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应用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妇科贫血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11月于本院行妇科择期手术的子宫肌瘤贫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70~100~L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用药,实验组术前以及手术当日皮下注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各5000iU,同时静脉注射蔗糖铁。根据围术期患者Hb水平确定是否输注少量白、红细胞悬液,严密观察用药反应,记录患者术前4d、手术当天、术后第1、3、5天(记为-4,0,+1,+3,+5)的实验室检查f包括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V)]、红细胞输入量及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并记录复查的血红蛋白值。结果围术期实验组Hb、Hct、RET%在0、+1、+3、+5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俨〈0.01),实验组术后的铁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实验组仅有2例接受异体输血,且每人1U,平均为0.07u/例;对照组10例输血,共20U,平均为0.67U/例,实验组异体输血率显著降低俨〈0.01)。结论围术期妇科贫血患者静脉联合应用蔗糖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减少贫血并能减少异体血输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It)、凝血活酶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m)、术后24小时引流量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所有的回收血经过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共获得洗涤后浓缩红细胞为36400ml。手术前后患者RBC、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低于术前(P〈0.05),但也都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It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WBC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引流量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方法 选取2015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湘雅医院行红细胞输注的4 148 例患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24 h 内复 查血红蛋白(Hb),与输血前比较,若Hb 未达到预期值,则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并对调查结果及相关因素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总无效输血率为12.01%,血液内科无效输血率最高为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红细胞输注效果与性别、年龄、输血次数有关,女性患者无效输血率高于男性患者(P <0.05); 输血次数越多,无效输血率越高(P <0.05);患者年龄越大,无效输血率越高(P <0.05);血液病患者发生无 效输血率高于非血液病患者(P <0.05)。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 保临床输血疗效,做到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前后静脉血的红细胞数量和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肝脾破裂出血等突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7例,A组输入自体血,B组输入异体血,分别检测血液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r)。结果①未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前,两组患者的Hb、RBC、Hct、PLT、FIB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②回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后,A,B两组患者的RBC、Hct有一定增高(P〈0.05),PT、APTT、TT进一步延长,PLT和FIB进一步降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的效果相似,两者均能提高RBC和Hct,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接受滤除白细胞输血。对 2 0 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并对患者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 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比过滤前显著减低 ,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 ( 6 .16± 1.4 4 )× 10 9/L与 ( 0 .12± 0 .10 )×10 9/L(P <0 .0 1) ,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分别为 ( 16 1.5 8± 2 3.31)g/L与 ( 15 7.84± 2 2 .35 )g/L(P >0 .0 5 )。 80例接受少白细胞血的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 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 ,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6.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仁南  黄晓静  李玺 《吉林医学》2006,27(5):493-494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杜丽  赖巍  郑剑桥  罗朝志 《四川医学》2010,31(1):113-115
目的分析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1日行手术治疗的汶川地震危重伤员(ASA3~5)的围术期容量治疗,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以后可能实施的大规模伤员手术救活中容量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所有危重地震伤员术中输液、输血记录及血液学检查指标,观察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我院共对危重伤员行手术治疗244台次,术中输注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制品行容量治疗,其中输血治疗167台次,共计用血液制品118500ml,其中RBC80200ml(67.68%),FFP38300ml(32.32%)。术后有55例次(32.8%)的伤员的Hb、Hot、Ph均较术前下降,Hb从78~142g/L降至56~108g/L,Het从25%~38%降至15%~25%、Pit从(186—256)×10^9/L降至(73—129)×10^9/L;有61.1%(102例)伤员术后Hb、Hct、Plt上升,Hb从47~97g/L升至88—145g/L,Hot从18%-29%升至26%-41%,Pit从(66~123)×10^9/L升至(118—263)×10^9/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输血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在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常使用晶体液、胶体液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后,再根据可靠的血液指标,输注血液制品(RBC、FFP以2:1的比例输注,按需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琥珀酰明胶预扩容下结合监测Hb/Hct在手术麻醉中指导用血的效果。方法:手术病人10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A、B两组,每组病人50例,两组病人麻醉前琥珀酰明胶10mL.kg-1.h-1预扩容。A组麻醉前测Hb/Hct、术中输血前测、输血后30min测Hb/Hct,根据Hb/Hct确定是否输浓缩红细胞(PRBC)及PRBC量,术后复查Hb/Hct。B组术中根据经验判断是否输PRBC及输入量,同时测定输血前、输血后30min Hb/Hct作比较分析,术后复查Hb/Hct。结果:A组与B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A组用PRBC的病例数比B组少(P〈0.05),A组用PRBC量比B组少(P〈0.05),两组病人输PRBC后Hb/Hct对比无差异。结论:琥珀酰明胶预扩容下结合监测Hb/Hct在手术麻醉中能很好地指导用血,可以节约术中的用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案在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案不同分为甲组(n=30)、乙组(n=32)和丙组(n=34)。甲组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乙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丙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浆置换。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Re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丙组Hb、RBC水平均明显高于甲、乙组,Ret和TBiL水平均低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Hb、Ret、RBC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分别高于甲组的76.67%(23/30)和乙组的78.12%(2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住院时间分别短于甲、乙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