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 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 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2.
刘永瑞  刘向群 《西部医学》2013,25(9):1323-1325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三级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徐州地区三级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97株,予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予PCR方法检测金属酶耐药基因及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经PCR方法检测所有受试菌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blaIMP、blaVIM、blaSIM和OXA-24碳青霉烯基因,其中85株检测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为87.6%(85/97株)。结论徐州地区三级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可能是导致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表型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84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随机选取8株,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筛查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耐药菌株的KPC酶、碳青霉烯酶和ESBLs基因,并测序分析.提取外膜蛋白行SDS-PAGE.结果 PAβN抑制试验显示亚胺培南MIC值下降均≤4倍,而美罗培南MIC值下降≥4倍者占50%(4/8).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阴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8株耐药菌结果阳性.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实8株耐药菌中7株有blaOXA-23基因,5株含blaTEM-1基因,8株耐药菌均含有KPC-2酶基因;耐药菌株的外膜蛋白电泳条带在25 ku处出现明显缺失.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KPC-2酶、blaOXA-23酶,外膜蛋白25 ku表达的缺失所致,外排泵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美罗培南的耐药.  相似文献   

4.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表型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84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随机选取8株,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筛查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耐药菌株的KPC酶、碳青霉烯酶和ESBLs基因,并测序分析。提取外膜蛋白行SDS-PAGE。结果 PAβN抑制试验显示亚胺培南MIC值下降均≤4倍,而美罗培南MIC值下降≥4倍者占50%(4/8)。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阴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8株耐药菌结果阳性。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实8株耐药菌中7株有blaOXA-23基因,5株含blaTEM-1基因,8株耐药菌均含有KPC-2酶基因;耐药菌株的外膜蛋白电泳条带在25 ku处出现明显缺失。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KPC-2酶、blaOXA-23酶,外膜蛋白25 ku表达的缺失所致,外排泵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美罗培南的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黑龙江地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 carbopenems antibiotics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表型检测及同源性分析,了解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株的克隆动向。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多底物-多抑制剂协同法分类检测碳青霉烯酶(carbapenem-hydrolyzing β-lactamases,CHBLs);应用PCR扩增OXA-23、OXA-24、OXA-58、OXA-51等对收集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耐药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关系。结果319株CRAB的临床分离株中,286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即产碳青霉烯酶,其中187株CRAB产丝氨酸类碳青霉烯酶(SCHBLs),无金属类碳青霉烯酶( MCHBLs)。187株CRAB碳青霉烯类酶基因扩增显示OXA-51为阳性扩增,OXA-23基因阳性率为98%,OXA-24和OXA-58基因未扩增出特异条带。结论 OXA-23基因是在黑龙江地区流行的CRAB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特点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和16S rRNA甲基化酶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临床分离出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54株,经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测定;基因扩增仪(PCR)扩增碳青霉烯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及其克隆测序.结果 54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表型,全部都携带OXA-66基因,其中53株携带有OXA-23基因,全部53株菌都检测到OXA-23基因上游插入序列ISAbal,41株菌检测到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阳性.结论 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最主要原因,其上游插入序列ISAbal 在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菌株的检验来对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在临床中要先对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选用KB纸片法与药敏上机板条相结合,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检验方法检测耐药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基因库的比对可以发现,所选的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是多重耐药菌株,在三维试验中,此类菌株均产生了ESBLs,有4株菌株产生了AmpC酶.在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检测中发现有4株AmpC酶阳性,6株均为TEM阳性,4株为PER阳性,4株为OXA-24、VIM、IMP和VEB型等均为阴性,6株OXA-23型均阳性.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有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38-42
目的研究感染性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与耐药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药物敏感性变迁,留取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测青霉烯酶与外排泵表型,并统计比较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与20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差异。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峻,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在35.8%~78.9%。其中在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检出携带OXA-51基因108株,携带OXA-23基因46株,同时携带OXA-51和OXA-23 26株,其余碳青霉烯酶基因均未检测到;外排泵表型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菌阳性株为17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阳性株为115株,χ~2检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与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1,P=0.000)。结论近六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以OXA-51,OXA-23起主要作用,外排泵机制可能在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琳  许小敏  蔡挺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17-817,819,F0002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泛耐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医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17株.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荫浓度值;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 117株鲍曼小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耐药,其中有22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敏.菌株均产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泛耐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类型.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介或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22株及敏感菌3株,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析其耐药基因.结果:22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PCR检出22株耐药菌株中18株携带OXA-23基因,未能检出OXA-24摹因.3株敏感株均未检出OXA-23及OXA-24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高,其编码基因为blaOXA-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安市青少年结核病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情况,为制定青少年群体结核病防治模式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在西安市胸科医院及雁塔区、长安区结核门诊进行治疗的556名34岁以下耐药结核病患者资料,分析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及青少年耐药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农民和家政服务、家务、待业人员依然是耐药结核病高发群体,学生患病比例由5.41%上升到11.06%,干部职员的患病比例由10.81%上升到12.98%。结核病耐药患者中,青少年所占比例由2016年的63.68%降为2018年的46.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少年耐药群体中原发性结核病耐药患者比例逐渐升高,由54.05%上升到6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中耐药比例占前3位的分别为HRS、HERS和HR,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耐HRS比例为49.86%和49.74%,耐HERS比例分别为36.01%和37.44%,耐HR比例为9.14%和7.18%。结论 西安市2015—2018年青少年结核病耐药比例持续下降,但原发性耐药比例不断上升,达到获得性耐药2倍水平。青少年耐药类别以HRS为主,占耐药类别一半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现状,为预防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住院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耐药性检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6月共检出病原菌6 992株,其中多重耐药细菌2 458株,多重耐药率为35.15%。CRPA、CRABA、ESBLs、CRE、MRSA、VRE的检出率分别为44.5%(550/1 236)、70.5%(418/593)、33.9%(914/2 696)、3.4%(93/2 696)、61.7%(476/772)、1.2%(7/568)。ESBLs和VRE以中段尿标本检出为主,CRPA、CRABA、CRE和MRSA以痰标本检出为主。多重耐药细菌检出科室主要集中在ICU、神经外科、老年科、康复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60岁患者1 662例(占67.6%)。MRSA和MSSA、 VRE和VSE、 CRE和CSE、ESBLs+和ESBLs-、 CRPA和CSPA、CRABA和CSABA 对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分别为58.8%(10/17)和5.9%(1/17)、84.6%(11/13)和30.8%(4/13)、 95.5%(21/22)和9.1%(2/22)、40.9%(9/22)和4.5%(1/22)、25.0%(3/12)和0%(0/12)、93.3%(14/15)和0%(0/15) (均 P<0.01)。结论 多重耐药细菌检出情况较严峻,为减少多重耐药细菌的产生,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ICU和老年患者居多的科室,应注意手卫生,减少医疗侵袭性操作,减少多重耐药细菌的产生,从而减少患者和医院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类鼻疽菌的耐药谱调查及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鼻疽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导致的热带医学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也有“似百样病”之称,其病原已被美国CDC列为生物恐怖剂.类鼻疽在中国的海南、广西以及福建等地都有过报道,但由于其误诊率高,也未被列为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对类鼻疽的研究并未得以重视.类鼻疽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的耐药性,同时其基因组变异迅速,能产生新的耐药特性,造成的感染极易复发,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对类鼻疽的耐药检测还未建立统一的检测指标和判断标准,国内也还没有规范的类鼻疽抗生素用药指南.我们总结了中国2006-2014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类鼻疽临床用药及耐药结果,结合本室的类鼻疽临床资源库数据,对中国类鼻疽菌的耐药谱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用药规律,以期寻找合适的用药方案;同时,还分析了类鼻疽菌的可能耐药机制,探讨了类鼻疽耐药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后续类鼻疽的治疗及用药指南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7年本院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007年我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1502株细菌,革兰阴性菌(G^-)887株,革兰阳性菌(G^+)402株,真菌213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菌,检出率分别为16.5%、13.5%、6.3%、5.8%、5.5%、4.4%、3。9%。MRSA和MRSE的比例分别为57.9%、86.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8%,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3.6%。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好;在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为24.0%,对头孢他啶敏感性最好;在血培养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1株,占血液标本阳性率19.3%。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推动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3—2020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的数据,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痰液、中段尿、血液、肺泡灌洗液、腹腔积液、伤口脓液和胸腔积液等送检标本中分离、鉴定细菌和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0年临床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中段尿和血液,共分离细菌65 92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5%,革兰阳性球菌占23.5%。CTX/CRO-R-ECO、CTX/CRO-R-KPN、QN-R-ECO、CR-ECO和CR-KPN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CR-ABA呈缓慢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但呈明显下降势头;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呈明显上升势头;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且基本保持平稳的态势;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摩根摩根菌和普罗威登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低;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6.2%,MRSA、PRSP和VREM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2013—2020年临床分离菌株重要耐药菌检出率高,但呈现逐渐下降态势。应加强对重要耐药菌的检出率、多粘菌素B耐药率和假性耐药率等数据的监测和复核,为临床提供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流行病学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临床送检的细菌检验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依据CLSI颁布标准,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470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107株(66.2%),革兰氏阳性球菌1184株(25.2%),真菌405株(8.6%)。检出的病原菌前七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于肠杆菌科细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最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是葡萄球菌属敏感性最高的药物。非发酵菌中,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40%的药物仅有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80%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美洛培南及头孢他啶等。另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52.1%和53.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9.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66.9%。结论目前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状况13趋严重,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的药物监测,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明确致病菌的耐药特性是指导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常规药敏试验需要从标本中分离出菌株,操作烦琐、费时。近年来,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临床应用方面还有待改善。本文重点介绍几种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新进展,为临床实现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临床分离菌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吴清  卢亚陵  徐光英 《重庆医学》2003,32(12):1652-1654
目的 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疾病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 对1999~2001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用Microscan A/S-4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45种,位居前10位的细菌依次是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志贺氏菌、落菲不动杆菌、阴沟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已普遍耐药,耐药率大于93%,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坦啶高度敏感,耐药率小于13%,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美洛培南敏感,耐药率小于30%。革兰氏阴性杆菌(落菲不动杆菌除外)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大于79%。结论 病原菌种类多,球杆菌比逐年下降。条件致病菌和人体正常菌分离率越来越高。头孢类药物耐药率存在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依次下降和逐年增加的趋势。阴沟杆菌等多种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9.
赣州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趋势.方法:应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赣州地区患62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阳性301例(48.2%).其中UU251例(40.2%),MH33例(5.3%),UU MHl7例(2.7%).1999年支原体检出率为44.1%(82/186),2000年46.4%(110/237),2001年54.0%(109/202).对支原体耐药性较高的药物为四环素(TET)、红霉素(ERY),分别为57.5%,52.5%.支原体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交沙霉素(JOS)、美满霉素(MIN)、阿奇霉素(AzI)、左氧氟沙星(LEV),分别为82.7%,80.1%,76.7%和76.1%.UU十MH感染耐药性较高的药物为TET、乙酰螺旋霉素(ASP)、ERY、罗红霉素(R0x),分别为82.4%、76.5%、64.7%和58.8%.耐药率上升较明显的药物为R0x、AzI,耐药率明显下降的药物为TET.结论:支原体感染呈现上升趋势,耐药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UU MH感染增强了耐药性.目前本地区首选JOS,MIN,AzI和LEV.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1953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结果19530例送检样本中,支原体阳性11178例,阳性率为57.24%,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Uu+Mh 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4.63%、0.44%和12.17%;女性支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08~2014年支原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8.57%、84.32%、76.09%、71.5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Uu、Mh 和 Uu+Mh 3类感染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种数递增。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以 Uu 感染为主,Mh 感染多以混合感染方式出现;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是该地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临床可参考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支原体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