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剂量氨溴索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贵  张春林  曹良海 《四川医学》2011,32(9):1378-1380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15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年龄、呼吸频率(次/min)、PaO2/FiO2以及PaCO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比对照组慢([19.5±5.6)VS(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2/FiO2明显比对照组高([356.0±36.7)VS(290.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PaC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28d病死率虽比对照组低(23.3%VS 3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提供新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3+、CD4+和CD4+/CD8+)、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第1秒钟最大呼气容积(FEV1)以及平均最大呼气流量(MMEF)和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标(PaO2/FiO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降低,而CD8+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老年患者免疫细胞(CD3+、CD4+和CD4+/CD8+)、肺功能指标(FVC、PEF、FEV1及MMEF)和血气指标(PaO2、SpO2、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而CD8+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左氧氟沙星与盐酸氨溴索的联合治疗提高了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呼吸状况、增加了患者血氧水平.  相似文献   

3.
黄永婵  庞晓军  曾红  赵志梅 《广西医学》2011,33(9):1124-1126
目的 观察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ARDS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加甲强龙静脉注射.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PaO2、SaO2、PaO2/ FiO2.方法 治疗1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PaO2、SaO2和PaO2/ Fi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疗效好,可缩短住院时间,对提高诊疗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鼠尾草酚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转化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6(TRPM6)、TRPM7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制备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模型,造模1h后鼠尾草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股静脉给予1ml鼠尾草酚,剂量依次为5mg/kg、10mg/kg、2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股静脉给予1ml生理盐水,24 h后检测PaO2、PaCO2、PaO2/FiO2,计算W/D、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肺组织中MPO和SOD活性及TRPM6和TRPM7 mRNA表达水平,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IL-6和TNF-ɑ含量。结果:对照组肺泡结构清楚,无炎性细胞浸润痕迹;模型组肺间室增大,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肺间隔发生断裂,肺毛细血管充血伴血外;各鼠尾草酚剂量组肺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各鼠尾草酚剂量组大鼠PaO2、PaO2/FiO2和SOD降低,PaCO2、W/D、MPO、蛋白、IL-6、TNF-ɑ、TRPM6和TRPM7 mRNA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鼠尾草酚剂量组大鼠PaO2、PaO2/FiO2和SOD升高,PaCO2、W/D、MPO、蛋白、IL-6、TNF-ɑ、TRPM6和TRPM7 mRNA水平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鼠尾草酚可能通过降低TRPM6和TRPM7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乌司他丁在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二氧化碳结合力、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九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对急性肺损伤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丁秀秀  黄琳惠  蔡兴俊  黄奕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16-1318, 132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注射液对肺癌病人术后肺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纳入9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胸腔镜根治手术,对照组手术前1 d与术后5 d给予常规剂量(60 mg/d)氨溴索静滴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500 mg/d)氨溴索静滴治疗。比较2组病人住院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5 d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咳痰难易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0.01)。观察组术后5 d PEF25明显高于对照组,咳痰难易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5)。2组术后1 d血清IL-6、IL-8、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术后5 d IL-6、IL-8、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低于术后1 d,观察组术后1 d、5 d组IL-6、IL-8、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氨溴索能降低肺癌根治术病人肺损伤,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对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NRDS患儿6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30mg/(kg·d),分3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1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7.5mg/(kg·d),分2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10ml稀释后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后24、48h呼吸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气指标变化.比较PaO2、PaCO2及PaO2/FiO2等参数的改变和差异。结果:治疗组32例,经治疗24、48h后,呼吸困难及呻吟明显减轻或消失,血PaO2升高,PaCO2下降,PaO2/FiO2明显增加。治疗组有效率为65.6%,而对照组为32.2%。两组疗效及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NRDS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防治NRDS;早期应用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肺表面活性物(PS)应用。  相似文献   

8.
曾柏伦 《广西医学》2014,(3):382-384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4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120 mg/d)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的盐酸氨溴索(30 mg/次,2次/d)联合振动排痰仪行排痰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和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并且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提高或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呼吸机带机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好,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马亚军  吴宝恩  任可一  高秋芳 《西部医学》2021,33(11):1660-1664
目的 分析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对早期重度烧伤患者临床疗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动脉氧分压(PaO2)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5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43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d及12d后炎症因子水平、呼吸功能含量,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2.50%)(P<0.05)。治疗后3d 研究组IL-6、IL-8及TNF-α均较治疗前上升,但于治疗12d后达到最低值;同时,治疗后任意时间点研究组IL-6、IL-8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呼吸功能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3d 研究组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a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12d后达到最低值(峰值);同时,治疗后任意时间点研究组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aO2及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IgA、IgG和IgM水平比较无差异,治疗3d后各组IgA、IgG和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于12d升高达到峰值,同时研究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5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改善早期重度烧伤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呼吸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疗效佳、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溴索在集束化治疗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入院的重症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氨溴索治疗,实验组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抗感染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住ICU时间(12.2±1.6)d、使用呼吸机时间(10.8±1.4)d、PaO2(95.3±0.3)mmHg、SPO2(96.7±1.2)%、PaO2/FiO2(314.7±5.3)mmHg、降钙素(0.51±0.36)、C反应蛋白(30.87±0.7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大剂量氨溴索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pH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均上升,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CD3与cD4上升、CD8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机械通气在治疗外科术后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气道阻力以及肺功能等影响。方法:将44例外科术后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咪唑安定静脉注射10~20mg;丙泊酚组:丙泊酚静脉注射泵持续输注0.5~2.0mg/(kg·h),比较治疗1/2、1h后,两组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PaO2、PaCO2变化,Pmax、Ppalt以及肺功能中PEF、FEVl/FV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在治疗后PaCO2显著降低,pH在治疗后1/2h回到正常范围内,恢复较迅速(P〈0.05~0.01);治疗后1/2h的PaO2、PaO2/FiO2也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丙泊酚组在治疗后的Pmax、Ppalt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EF、FEV1/FVC的提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0.01)。结论:丙泊酚进行镇静在外科术后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氧舍功能,减少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雾化方式结合振动排痰仪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基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使用振动排痰仪治疗,超声雾化仪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超声雾化仪治疗,氧气雾化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氧气雾化治疗,压力雾化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压力雾化治疗,治疗7 d,观察4组入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生理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24 h排痰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4组治疗7 d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较入组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4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4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较入组治疗前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PaO2均高于基础治疗组,PaCO2均低于基础治疗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PaO2均高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PaCO2低于超声雾化仪组,压力雾化组PaO2低于氧气雾化组,PaCO2高于氧气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4组 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钟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较入组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FEV1、FEV1/FVC和PEF均高于基础治疗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FEV1、FEV1/FVC和PEF均高于超声雾化仪组,压力雾化组FEV1、FEV1/FVC和PEF均低于氧气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4组排痰量较入组治疗前均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超声雾化仪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排痰量均多于基础治疗组,氧气雾化组、压力雾化组排痰量均多于超声雾化仪组,压力雾化组排痰量少于氧气雾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发生咽部不适、胃肠道反应、口干、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的是压力雾化组。 结论 氧气雾化治疗联合排痰仪治疗,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n=45例)及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乌司他丁治疗,n=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清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酶 A2 (PLA-2)]、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吸量(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 COX-2、PLA-2、PaO2、PaCO2、PH、FVC、FEV1、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X-2、PLA-2、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O2、PH、FVC、FEV1、MV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且治疗后联合组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明确,通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降低气管插管率,达到提高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的机理。方法100例AECOPD呼吸衰竭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查,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并同时检测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最大呼气流速(PEF)和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FVC、FEV1%、PEF、pH值、PaO2、PaCO2、PNCT及动作电位幅度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PNCT显著升高(P<0.01),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而FVC、pH值、动作电位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能改善AECOPD呼吸衰竭病人的膈神经传导速度,而常规医疗干预只能提高膈肌的动作电位幅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思力华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思力华联合舒利迭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H、PaO2、PaCO2、SaO2、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aO2、SaO2、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1),PaCO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力华联合舒利迭治疗可有效改善呼吸道通气状态,保护肺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玄参升麻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8例慢性咳嗽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玄参升麻汤.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指标(TNF-a、IL-6、IgE)及肺功能指标(FVC、PEF、TLC、FEV1)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NF-a、IL-6、IgE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TNF-a、IL-6、Ig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VC、PEF、TLC、FEV1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FVC、PEF、TLC、FEV1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玄参升麻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能显著减轻儿童慢性咳嗽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检索2012年5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BMdisk、CNKI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Manager4.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做Meta分析。疗效判定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CO2以及病死率。结果 Meta分析显示,经过7 d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的呼吸频率均数小于对照组(WMD=-5.74,P=0.003),而且前者的PaCO2均数(WMD=4.78,P〈0.000 01)、氧合指数均数(WMD=59.94,P〈0.000 01)都高于对照组;此外,乌司他丁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0.62,P=0.04)。结论乌司他丁在改善肺通气和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与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选取重度OSAHS患者60例,PSG正常对照组56例,均行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将重度OSAH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CPAP组和Auto-CPAP组各30例,分别接受CPAP和Auto-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PSG参数、呼吸机治疗所需压力、平均每晚呼吸机使用时间、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重度OSAH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出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1秒用力呼出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FEV1%)、FEV1/F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气道总阻力(airway resistance 5,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总量(closing capacity,CC)/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P=0.038)、50%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P=0.041)、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CPAP组和Auto-CPAP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nighttime mean pulse oxygen saturation,M 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nighttime the 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 SaO2)、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FVC、FEV1、FEV1%、FEV1/FVC、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CC/FRC%、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ES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uto-CPAP组觉醒次数(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及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期睡眠各占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的比例、呼吸机治疗所需压力、平均每晚呼吸机使用时间与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AHI、WASO、Ⅰ期+Ⅱ期比例、ESS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SaO2、L SaO2、Ⅲ期+Ⅳ期比例、REM比例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和SE指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EV1/FVC、TLC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DLCO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R5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CC/FRC%、PEF50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MMEF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度OSAHS患者早期肺功能受损病变主要发生在小气道且该病变呈不可逆趋势。CPAP和Auto-CPAP对于重度OSAHS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Auto-CPAP对患者睡眠结构改善更佳且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