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以指导IPF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于武警总医院住院的IPF患者40例,肺癌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40例,收集3组患者的血清骨胶素(CYFRA211)、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抗原125(CA125)、抗原72-4(CA72-4)等肿瘤标志物。结果  IPF患者CYFRA211、NSE、SCC、CEA及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而CA72-4水平相当(P >0.05)。与肺癌患者比较,IPF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P <0.05),NSE水平显著降低(P <0.05),而其他肿瘤标志物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PF患者血清SCC、NSE的阳性率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与肺癌的分型比较中,IPF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鳞癌组(P <0.05),SCC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 <0.05),血清NSE水平/阳性率均显著低于3个肺癌亚组(P <0.05);其他肿瘤标志物与3个肺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PF患者血清CYFRA211、NSE、SCC、CEA、CA125明显升高。IPF患者血清CA125、SCC可作为IPF的早期诊断指标,而血清NSE水平可作为区分IPF与早期肺癌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治疗前后矽肺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动脉血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矽肺合并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2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测量6MWT、动脉血气、肺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6MWT、动脉血气、肺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矽肺合并稳定期COPD,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动脉血气,延缓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M型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膈肌运动异常。方法  将67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病程分为两组,病程>10年为A组(32例),病程≤10年为B组(35例),正常对照组为C组(36例)。应用M型超声分别在平静呼吸,用鼻子用力深快呼吸,深呼吸时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同时获得肺功能相关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测值[FEV1(%) of predicted]、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预测值[FVC(%) of predicted]、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FEV1/FVC)和肺活量(VC),并分析膈肌运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平静呼吸时A、B、C组膈肌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鼻子用力深快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比较:A组<B、C组(P <0.05),B组<C组(P <0.05)。A组FEV1<B、C组(P <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FEV1(%) of predicted]、FVC、[FVC(%) of predicted]、FEV1/FVC(%)及V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在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均与FEV1、FVC及VC呈正相关(P <0.05)。结论  M型超声评价膈肌运动具有直接、便捷、非侵入性等优点,可以为糖尿病患者合并膈肌运动异常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GAT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构建的人LncRNA-GATS- shRNA1~4慢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qPCR筛选出干扰效率为50.0%和54.0%的sh1组和sh3组,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sh1组慢病毒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变化。结果  测序证实,LncRNA-GATS的shRNA寡聚核苷酸序列已被克隆到pLV-GATS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h1组和sh3组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降低(P <0.01),以sh1组更显著;sh1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P <0.01);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LncRNA-GATS可能下调乳腺癌细胞侵袭力,并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展降低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方法  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首次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脑卒中组)。急性期24h空腹抽血测定其急性期尿酸、总胆红素、三酰甘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固醇等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体重指数(BMI)、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病例组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 <0.01);尿酸与BMI、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尿酸与总胆红素和收缩压呈负相关(P <0.01);总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 <0.01),与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呈负相关(P <0.01);低密度脂蛋白与BMI、尿酸、血糖、ApoB/ApoA1、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 <0.01),与年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 <0.01);并且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的升高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这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相关因素协同作用,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的表达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构建实时定量PCR检测BCRP基因表达的技术,定量检测20例初治组AML患者、20例完全缓解组AML患者及20例难治复发组AML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ML患者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差异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BCR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1),初治组、完全缓解组、难治复发组的BCRP表达均存在差异(P <0.01),其中难治复发组表达最高,初治组次之,完全缓解组最低。结论  BCRP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增高,BCRP的表达水平可能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可能是A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态性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15例ESRD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MDR1基因多态性,分析MDR1基因型与CCB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MDR1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血压达标组中CT突变杂合子型与CC野生型、TT纯合子比较,Scr增加(P <0.05);且MDR1 C3435T基因型与CCB的降压疗效无关(P >0.05)。结论  MDR1 C3435T多态性与CCB的降压疗效无关,同时发现血压达标组中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Scr水平相关,是否提示CT型患者更容易进展至ESRD,尚需要在更大样本中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恢复期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8例AMI后6周左右[(41.76±4.28)d]心电图Ptfv1≤-40 mm/s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及同期86例心电图Ptfv1>-40 mm/s的A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直径(LVDd)、左室等容舒张时间(LVRT)、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水平心肌速率峰值(E'')、E/A及E/E''等。结果  观察组LVDd、LAD、LVRT增大(P <0.05),观察组LVEF减低(P <0.01),观察组中E/A值降低(P <0.025),观察组E及E''峰值减小(P <0.05),E/E''值増高(P <0.05),观察组E''<9 cm/s、E/E''>8及15的例数增多(P <0.05)。结论  在AMI恢复期患者中,Ptfv1值异常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测量Ptfv1是简单易行的初步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白蛋白(GA)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分为A、B两组。A组GA<17.0%,93例;B组GA≥17.0%,143例。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浆Hcy水平。结果  两组GA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GA和空腹血糖水平较A组升高。A组血浆Hcy水平为14.91(11.47,20.24)μmol/L,B组血浆Hcy水平为16.22(12.40,25.1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血浆Hcy水平较A组升高。血浆Hcy水平与GA、空腹血糖呈正相关,而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GA升高是血浆Hcy水平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高GA水平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性激素睾酮(T)、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泌乳素(PRL)的水平及其与PCa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各45例,另选取体检健康男性4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性激素六项(T、E2、P、FSH、LH及PRL)的水平。对PCa患者进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分析组间差异。评估各检测指标与PCa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PCa组患者血清T降低、FSH和LH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2、P、PR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0.05);而BPH组患者T、E2、P、FSH、LH及PR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血清T、E2、P、FSH、LH及PRL水平与PCa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 >0.05)。结论  血清T、FSH、LH水平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指导意义。PCa患者血清各项性激素水平与PCa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6-18+22
目的 探讨妊娠及妊娠期哮喘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26例健康妊娠女性作为研究一组,20例妊娠期哮喘患者作为研究二组,另选取2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一组,20例哮喘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二组,四组均对FeNO水平进行测定,对四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EF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EOS%)、FeNO进行分析,并对妊娠及妊娠期哮喘不同孕周FeNO水平进行分析,分析健康妊娠观察指标相关性及妊娠期哮喘观察指标相关性。结果 对EFV1%、PEF%分析,研究二组、对照二组低于对照一组、研究一组(P0.05);对EOS%、FeNO水平分析,研究二组、对照二组高于对照一组和研究一组(P0.05);对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不同孕周患者FeNO水平分析,早期、中期及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一组FeNO水平与EOS%呈正相关(r=0.671,P0.01);FeNO水平与EFV1%无相关性(P=0.352);FeNO水平与PEF%无相关性(P=0.262)。研究二组FeNO水平与EOS%呈正相关(r=0.670,P0.01);FeNO水平与EFV1%无相关性(P=0.517);FeNO水平与PEF%无相关性(P=0.301)。结论 正常妊娠不会对FeNO水平产生明显影响,而妊娠期哮喘将提高FeNO水平,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对于妊娠期哮喘患者可将FeNO作为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诊疗的应用价 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CO、哮喘及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COPD)患者共17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CO 患者41 例(ACO 组),哮喘患者44 例(哮喘 组),COPD 患者86 例(COPD 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45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 组临床特征、外周 血指标、FeNO 及肺功能指标[ 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 预计 值(FEV1%pred)及第1 秒最大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FEV1/FVC)] 的差异,以及FeNO 与肺功能及外周血指 标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年龄低于COPD 组及ACO 组(P <0.05)。ACO 组外周血EOS%、FeNO 水平低于 哮喘组,而高于COPD 组(P <0.05)。ACO 组和哮喘组FeNO 与外周血EOS%水平呈正相关(r s =0.383 和 0.316,P =0.044 和0.037)。COPD 组和ACO 组的FEV1、FVC、FEV1%pred 及FEV1/FVC 低于哮喘组(P <0.05)。 结论 FeNO 和外周血EOS% 对ACO 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肺功能联合应用有助于ACO 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及妊娠期哮喘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健康非妊娠女性(HNP组)19例、健康妊娠女性(HP组)18例和哮喘妊娠女性(AP组)17例,比较各组间FeNO水平的差异,并分析AP组FeNO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I%)、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HNP组相比,HP组的FeNO水平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NP组相比,AP组Fe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P组相比,AP组FeNO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相关关系分析示,AP组FeNO水平与FEVI%无相关关系(P〉0.05):FeNO水平与ACT评分间亦无相关关系(P〉0.05);FEVI%与ACT评分间无相关关系(P〉0.05),但在ACT评分〈20时,ACT评分值与FEVI%存在正性相关关系(r=0.555,P〈0.05)。结论:妊娠对FeNO水平并无显著影响,妊娠期哮喘患者FeNO明显升高,故FeNO是诊断妊娠期哮喘的重要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学龄前哮喘儿童不同控制阶段气道高反应性指标(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指标)、呼出一氧化氮(FeNO)与哮喘控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该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哮喘儿童74例,体检检查肺功能及FeNO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年龄3~5岁,根据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分为3组:控制组(n=26)、非控制组(n=48)及对照组(n=25),收集所有入组患儿FeNO及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指标呼吸道总阻力(R5)、中心呼吸道阻力(R20)、周边呼吸道阻力(R5-20)、电抗面积(AX)、周边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等数据,分析3组间FeNO、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1)非控制组FeNO检测值(34.00±18.17)明显高于控制组(20.23±11.07)及对照组(28.00±17.30)(P<0.05).非控制组AX检测值(37.29±15.27)明显高于控制组(30.17±9.50)(P<0.05).(2)控制组R20与FeNO呈弱负相关(P<0.05),非控制组、对照组R20与FeNO无相关性(P>0.05).非控制组、控制组及对照组FeNO与R5、R5-20、AX、X5、Fres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学龄前哮喘儿童FeNO可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控制,不能反映气道高反应性;FeNO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性指标AX等)联合使用更能精确判断哮喘是否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处于临床持续期哮喘患者呼出气中一氧化氮水平(FeNO)与肺功能FEV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16~65岁的临床持续期哮喘患者36例,分别测定其FeNO水平和肺功能,分析FeNO水平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肺功能与FeNO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气道炎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秩次FeNO大于FEV1。结论 FeNO水平和肺功能对气道炎症的监测无明显相关性,FeNO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检出优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哮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3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参考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将患儿分为哮喘发作组26例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106例。收集患儿入院时FeNO、EOS及肺功能指标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FeNO、EOS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eNO、EOS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预测效能。结果 哮喘发作组的FeNO、EOS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哮喘发作组的呼吸道总阻力、中心呼吸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及响应频率均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P <0.0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FeNO与呼吸道总阻力(r=0.801,P=0.001)、中心呼吸道阻力(r=0.648,P=0.001)、周边弹性阻力(r=0.723,P=0.001)及响应频率(r=0.651,P=0.001)均呈正相关;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EOS与呼吸道总阻力(r=...  相似文献   

17.
杨恂  岳光平  颜晓玉  陈侣林  徐小梅  胡蓉 《四川医学》2003,24(12):1300-1302
目的探讨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急性期、慢支炎临床控制(临床控制)、肺癌、支气管哮喘(哮喘)缓解期及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8(IL-8)的血清、痰、诱导痰的变化意义.方法对48例慢支炎急性期,30例临床控制,5例哮喘缓解期、11例肺癌患者及2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痰、诱导痰的IL-8浓度作定量测定.结果慢支炎急性期分别与临床控制组、对照组的的IL-8的血清、痰、诱导痰比较有差异(P<0.05).临床控制组与哮喘缓解期及肺癌的IL-8的血清、哮喘缓解期与对照组、肺癌与对照组的IL-8的血清及痰比较有差异(P<0.05).余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慢支炎急性期患者的IL-8的血清、痰、诱导痰浓度较高.IL-8有多重调节作用,IL-8在慢支炎不同阶段浓度不同.肺癌也具有一定水平的IL-8浓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索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白三烯B4(LTB4)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2种标记物对儿童哮喘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  收集64例哮喘患儿。其中,急性发作期33例,慢性持续期18例,缓解期13例,选同时期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采用R-Tube收集每个实验对象的EB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个标本中LTB4和CCL11。结果  ①EBC中LTB4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发作组(70.89±8.31)pg/ml、持续组(35.27±6.61)pg/ml、缓解组(24.58±4.90)pg/ml、对照组(15.53±3.24)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EBC中CCL11水平最高为哮喘发作组(3.38±0.65)pg/ml,其次为持续组(2.46±0.52)pg/ml、缓解组(0.90±0.36)pg/ml和对照组(0.71±0.26)pg/ml,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C中LTB4、CCL11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及其控制情况,对哮喘患儿病情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疾病中气道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113例不同慢性气道疾病和 2 3例非气道疾病患者 ,测定最大通气量 (MVV)运动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情况 ,分析不同疾病气道阻力的变化特征。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 3 5例 ,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78例 ,通过MVV运动前、后脉冲震荡 (IOS)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可见 :(1)哮喘急性发作组、非急性发作组及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响应频率 (RF)值在MVV后较MVV前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5) ;哮喘组的气道总阻抗百分率 (ZRS % )、5Hz粘性阻力百分率 /气道总阻力 (R5% )、2 0Hz粘性阻力百分率 /气道总阻力 (R2 0 % )在运动后均较平静时有显著增加 (P <0 0 1) ;而其余各组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在MVV后无显著变化 (P >0 0 5)。 (2 )有气道陷闭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R2 0 %在MVV后有显著减低 (P <0 0 1)外 ,ZRS %、R5%及周边气道阻力实测值 (R5 R2 0 )均在MVV运动后下降 ,RF无显著变化 (P >0 0 5) ;无气道陷闭征者 ,除R2 0 %变化无显著性外 ,RF、ZRS %、R5%及R5 R2 0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结论 不同气道疾病患者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发生不同的变化 ,采用最大通气量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对气道疾病具有诊断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0.
D L Hahn  R W Dodge  R Golubjatnikov 《JAMA》1991,266(2):225-230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piratory tract illness caused by Chlamydia pneumoniae. DESIGN.-Prospective clinical, bacteriologic, and serologic study. Secondarily, a matched 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evidence of C pneumoniae infection (serologic titer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64 and less than 1:16, respectively). SETTING.--Four primary care (family practice) clinics in Madison, Wis, and nearby towns. PATIENTS.--The study included 365 white males and females (mean age, 34.2 years). MAIN OUTCOME MEASURES.--Association of acute C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signs and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illn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 pneumoniae antibody titer with wheezing at the time of enrollment in the study, and with the diagnosis of asthmatic bronchitis. RESULTS.--Nine (47%) of 19 patients with acute C pneumoniae infection had bronchospasm during respiratory illness, and there was a strong quantitative association of C pneumoniae titer with wheezing at the time of enrollment in the study (P = .01). In the matched study, C pneumoniae antibod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sthmatic bronchitis after, but not before, respiratory illness (odds ratio, 7.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2 to 23.4). Four infected patients had newly diagnosed asthma after illness, and four others had exacerbation of previously diagnosed asthma. There was no serologic evidence of coexisting Mycoplasma pneumoniae, Chlamydia trachomatis, or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 in 96% of patients with asthmatic bronchitis and asthma. CONCLUSIONS.--Some C pneumoniae antibody titers, although not diagnostic of chlamydial infection by present criteria, probably represent acute reinfection or ongoing chronic infection. Repeated or prolonged exposure to C pneumoniae may have a causal association with wheezing, asthmatic bronchitis, and asth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