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在狼疮性肾炎(LN)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取在该院已确诊但未治疗的LN患者30例,正常对照18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IL-18BP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8BP水平,并对LN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IL-18BP表达和分泌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患者肾组织IL-18BP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N患者血清IL-18BP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8BP在LN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其血清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IL-18BP的高表达和高分泌可能对IL-18的过度分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从而对LN发展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白细胞介素 6(IL 6)依赖细胞株KD83 ,检测狼疮性肾炎 (LN)患者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和尿中IL 6的活性。结果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和尿中IL 6活性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稳定期组L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和尿中IL 6活性均与血沉 (ESR)呈正相关 (r =0 683 0和r =0 5 767,P <0 0 5 ) ,而与血清补体C3、抗核抗体(ANA)、抗ds DNA抗体均无相关关系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IL 6活性与血清IgG呈正相关 (r=0 83 5 0 ,P <0 0 1) ,与补体C4呈负相关 (r =- 0 5 980 ,P <0 0 5 )。结论 :活动期LN患者血和尿的IL 6活性均增高 ,提示IL 6在L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血和尿的IL 6活性可作为观察LN患者病情的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34、IL-10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AR组,60例非变应性鼻炎作为NAR组,并选取同期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取三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34(IL-3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R组与NAR组的血清IL-4、IL-34均高于对照组,IL-10均低于对照组(P<0.05);AR组的血清IL-4、IL-34高于NAR组,IL-10低于NAR组(P<0.05);Roc分析血清IL-4、IL-34和IL-10对AR患者具有诊断价值(P<0.05)AR患者血清IL-4与血清IL-34呈正相关(r=0.344,P<0.001),血清IL-10与血清IL-34呈负相关(r=-0.234,P=0.022)。结论 血清IL-4、IL-34以及IL-10水平异常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IL10、IL18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6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法分为3组:childpughA级组19例、childpughB级组23例和childpughC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3组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IL10、IL18的水平。结果childpughA、B、C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childpughA级组血清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hildpughB、C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腹水组、无腹水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腹水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组、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8水平呈负相关(r=-0.5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66,P<0.01),与血清IL8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1);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06,P<0.01),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463,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677,P<0.01),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IL10、IL18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该结果提示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sIL-2R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6、IL-8、IL-18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彬  邓俊  熊瑛 《四川医学》2005,26(10):1082-108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它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58例COP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6、IL-8、IL-18水平.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缓解组而低于非呼吸衰竭组;血清非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急性加重期血清IL-18明显低于缓解期.结论 IL-6、IL-8和IL-18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7.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泌乳素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泌乳素(PRL)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68例LN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RL水平。结果LN组血清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LN组PRL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LN组(P〈0.05);68例LN患者血清PRL水平与抗ds-DNA水平呈正相关(r=0.7183.P〈0.05)。结论LN患者血清PRL水平与病情活动有关,可将PRL作为判断LN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PRL在LN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循环IL-12,IFN-γ分泌水平的变化,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其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活动性LN患者和10例正常人,采集静脉血标本分空白组,LPS/PHA刺激组及LPS/PHA+DXM组作体外全血细胞培养,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IL-12,IFN-γ分泌水平,经扣除血浆基础细胞因子水平后作为该例标本的IL-12或IFN-γ分泌量。结果:LN患者的全分泌水平,经扣除血浆基础细胞因子水平后作为该例标本的IL-12或IFN-γ分泌量。结果:LN患者的全血培养细胞IL-12及IFN-γ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人(IL-12:P<0.005,IFN-γ:P<0.001);而且两者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IA)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DXM对IL-12及IFN-γ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P<0.01),而且在LN患者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IL-12及IFN-γ分泌上调在L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抑制IL-12及IFN-γ的产生可能是它治疗LN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6,(4):370-373
目的研究血清IL-8及IL-18水平在骨肉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例骨肉瘤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血清IL-8及IL-18水平,比较两组间IL-8、IL-18水平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清IL-8及IL-18水平与骨肉瘤发病及进展的关系。结果骨肉瘤患者组血清IL-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血清IL-1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在骨肉瘤患者组中,未发生远行转移的患者其血清IL-8水平低于已发生转移患者(P<0.05),未发生远行转移的患者其血清IL-18水平高于已发生转移患者(P<0.05)。AJCC分期中Ⅰ~Ⅱ期的低度恶性肿瘤相对于Ⅲ期同一骨断不连续的肿瘤、Ⅳ期伴有血源性肺转移以及远行转移肿瘤其血清IL-8水平均较低(P<0.01),Ⅲ期较Ⅳ期伴有血源性肺转移以及远行转移肿瘤其血清IL-8水平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较Ⅲ、Ⅳ期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较高(P<0.01),Ⅲ期较Ⅳ期伴有血源性肺转移以及远行转移肿瘤其血清IL-18水平较高(P<0.05)。结论血清IL-8水平升高、IL-18水平下降可能与骨肉瘤发生、进展、转移有关,其作用可能表现为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生和转移,两者有可能成为判断骨肉瘤的进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7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IL—6,sIL—2R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和细胞因子依赖细胞株方法测定SLE合并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IL-6和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其IL-6、sIL-2R含量皆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中IL-18进行测定.结果:活动期SLE血中IL-18明显增高,SLE伴尿常规明显异常者IL-18增高最明显,IL-18水平与尿蛋白的增加呈正相关,与SLE活动指标中抗ds-DNA呈正相关,与C3、C4变化呈负相关.结论:IL-18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些免疫过程参与SLE的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190例有轻度和明显肾损害的LN患者及90名正常人血清AC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N患者ACA阳性率(81.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肾损害明显的LN患者ACA阳性率(92.0%)亦明显高于肾损害轻者(70.0%)(P<0.01)。结论: 血清A CA检测为LN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并可作为监测LN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对于指导LN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6l例LN患者。使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ANCA阴性两组,分别为53例和20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标准数、狼疮活动度(SLE-DAI)评分、症状、体征、并发症和各种常规、生化、免疫学检查以及病理结果、随访结果。结果 ANCA阳性组中浆膜炎(75.5%)、急性肾衰(64.2%)、心肌炎(30.2%)、神经精神症状(26.4%)、肺出血(7.5%)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SLE-DAI评分、诊断标准数、血沉、血红蛋白(≤11g/dl)、抗Sm、补体C3、γ球蛋白、IgG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中病理以Ⅳ型LN(67.9%)为主,慢性指数(CI)、新月体形成、肾小管萎缩、微血栓与ANCA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ANCA阳性组死亡率高于ANCA阴性组(P〈0.05)。结论 ANCA的定性分析有助于判断LN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尿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在重症狼疮肾炎(SLN)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43例SLN患者经甲泼尼龙(MP)与环磷酰胺(CTX)双冲击治疗前后血、尿IL-6的水平;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补体C3、C4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 SLN患者治疗前血、尿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SLEDA1评分、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血沉、24 h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胱抑素C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补体C3、C4、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但血清IL-6与尿IL-6无相关关系(P>0.05).MP与CTX双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SLN患者血、尿IL-6的水平(P<0.01).结论 IL-6参与了SLN的发病过程,血、尿IL-6水平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SLN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病情轻重.动态观察SLN患者血、尿IL-6的水平有助于了解SLN的狼疮活动、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左巍  马东初  左伟  陈红  杜欣  赵红 《医学争鸣》2002,23(9):807-809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 (L 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状态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检测仪对 2 1例 L N进行了研究 .结果  1L N患者 CD3+ +CD4 + (0 .2 4± 0 .10 ) ,CD4 5 RA+ (0 .2 9± 0 .0 6 ) ,CD4 5 RO+ (0 .0 2± 0 .0 2 ) ,CD4 + +CD4 5 RA+ (0 .11± 0 .0 6 ) ,CD4 + CD4 5 RO+ (0 .0 5± 0 .0 4 )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 (0 .4 1± 0 .0 9,0 .4 5± 0 .11,0 .0 5± 0 .0 5 ,0 .2 1±0 .0 7,0 .0 8± 0 .0 2 )比较 P<0 .0 5 ,P<0 .0 1;2 L N患者 HL A-DR+ (0 .13± 0 .0 4 ) ,CD19+ +HL A- DR+ (0 .0 8± 0 .0 3) ,CD19+ +CD4 3+ (0 .0 3± 0 .0 2 ) ,CD19+ +CD5 + (0 .0 5± 0 .0 2 )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 (0 .0 6± 0 .0 4 ,0 .0 4± 0 .0 4 ,0 .0 1± 0 .0 0 4 ,0 .0 1± 0 .0 1)比较 P<0 .0 5 ,P<0 .0 1;3L N患者 Ig E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 (81± 4 0 ) k U· L- 1 相比 ,NS组 (46 7± 2 99) k U· L- 1 P<0 .0 1,非 NS组 (2 2 4± 15 1) k U·L- 1 P<0 .0 5 ,两组比较 P<0 .0 5 ;Ig M,NS组 (3.7± 2 .0 )g· L- 1 ,非 NS组 (3.6± 2 .9) g· L- 1 ;Ig A,NS组 (4.7±1.1) g· L- 1 ,非 NS组 (4.1± 2 .0 ) g· L- 1 水平也升高 (P<0  相似文献   

16.
对21例狼疮性肾炎(LN)、15例肾病综合征(NS)、14例慢性肾炎(CRF)和70例正常人血清Ig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①LN患者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NS患者和CRF患者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②LN活动期血清IgE含量与非活动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IgE参与了LN的发生发展,且与LN临床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尿液中 HMGB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 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肾组织中HMGB1及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及尿液的HMGB1水平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均升高(P<0.01),活动期SLE患者较稳定期SLE患者明显升高(P<0.05)。狼疮肾损害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狼疮非肾损害者(P<0.05)且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性( P<0.05),尿液中HMGB1水平与 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正常对照者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中等强度表达HMGB1和RAGE,肾小球未见表达;而在SLE患者可见肾小管中表达有所增强,肾小球中也明显表达,其肾内的HMGB1和RAGE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加( P<0.05);Ⅳ型、Ⅳ+Ⅴ型SLE患者肾内HMGB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Ⅱ型(P<0.05),Ⅳ型SLE患者肾内RAGE的表达量高于Ⅱ型(P<0.05)。结论 HMGB1和RAGE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与疾病的病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TIL)评分标准对 5 1例LN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分级 ,并结合临床资料观察不同L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活动指数(AI)、慢性指数 (CI)、病理分型、蛋白尿、肾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5 1例LN患者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者 4 9例 (96 % )。对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LN患者的AI、CI、TIL进行评分 ,Ⅱ级AI评分最高 ,与其他级别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I和TIL均以Ⅲ级评分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 <0 .0 5 )。病理类型为Ⅳ型的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相关分析显示 ,LN患者TIL与AI、CI、Scr及Ccr水平相关 ,r分别为 0 .373(P <0 .0 1)、0 .813(P <0 .0 1)、0 .396 (P <0 .0 5 )、- 0 .4 76 (P <0 .0 5 ) ,与 2 4h尿蛋白定量等无相关性。结论 :LN肾小管间质病变与病理类型、肾功能损害程度、活动指数及慢性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