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对肾脏保护作用的差异。 方法 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共连续纳入CKD Ⅲ期合并HUA的患者99例。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为非布司他组(n=42, 20~40 mg/d口服)和别嘌呤醇组(n=57, 100~300 mg/d口服)。 结果 与基线期比较,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组与别嘌呤醇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改变值及eGFR下降>10%患者比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改变值,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基线期比较,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别嘌呤醇组(P<0.001)。 结论 相比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对于治疗CKD合并HUA患者同样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并且可更好地降低尿酸。 相似文献
2.
章敏巧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
目的S观察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和治疗的70S例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S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嘌呤优质低蛋白饮食,并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非布司他片40 mg,口服,1S次/日; 对照组碳酸氢钠片1.0g,口服,3S次/日。两组均连续治疗16S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16S周检查生化指标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浆白蛋白(ALB)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结果S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U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U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ALB、WBC、HB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未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结论S对于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降血尿酸效果,同时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治疗4~5期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8例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5.51%(5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BUN和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4~5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别嘌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时应用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伴发高尿酸血症的轻中度慢性肾衰竭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非布司他,对照组加用别嘌呤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浓度(SUA)及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20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UA(351.54±29.59)μmol/L、Scr(233.48±23.49)μmol/L、BUN(16.08±2.73)μmol/L,各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9.6%较对照组的23.1%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时能够有效降低血高尿酸水平,同时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积雪益肾排毒方加味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A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6例CKD 2~4期合并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积雪益肾排毒方加味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ine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等肾功能指标和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等蛋白尿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cr水平较前下降(P<0.05),GFR较前升高(P<0.05),且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2组BUN及蛋白尿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雪益肾排毒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CKD合并AH能显著降低尿酸水平,控制CKD潜在的危险因素,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方法 连续纳入78例CKD Ⅲ期合并HUA患者,按照区组随机方式1:1分成非布司他治疗组和别嘌呤醇治疗组,持续治疗6月。评估6月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SUA)和24 h蛋白尿相对于基线期改变值及eGFR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 结果 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组的eGFR上升幅度高于别嘌呤醇组(P=0.012),且非布司他组的eGFR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也显著低于别嘌呤醇组(P=0.037)。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非布司他组的eGFR上升幅度仅在CKD Ⅲb期患者中高于别嘌呤醇组(P=0.023),而与CKD Ⅲa期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6)。非布司他治疗6月后,非布司他可以延缓Scr上升(P<0.05),促进SUA降低(P=0.019),但2 组间24 h蛋白尿水平相对于基线期改变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随访期均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 非布司他组皮疹发生率低于别嘌呤醇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CKD Ⅲb期合并HUA患者较别嘌呤醇可以延缓eGFR下降、控制Scr升高,对患者肾脏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5例.参照组应用别嘌醇片治疗,研究组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血清白介素(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水平、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和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UN、SUA和Scr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β、NAL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1β、NALP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χ2=7.4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正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不同地区、国家、种族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不同.在美国针对中年人群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8.4%,国内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2.5%~22.0%,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3].目前各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由于各种副作用,导致其尿酸达标率较低.非布司他(2-[氰基-4异丁氧基]苯基]-4甲基-5-噻唑羧酸)作为一种新型降尿酸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仍可以使用,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日益得到重视.但随着在临床的推广,其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也相继被报道,且由于其价格昂贵,使非布司他在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非布司他在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效学、药动学、作用机制,及其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 CKD)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CKD血透患者118例,根据其血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分为正常UA组和高UA组。患者入组时采集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研究时间从2013年1月1日CKD患者接受初次血透开始,追踪至患者死亡或2018年1月1日(最大观察期为6年),记录两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与正常UA组比较,高UA组患者有糖尿病者比例高,血清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更高(均P<0.05)。118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死亡71例(6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磷是CKD血液透析患者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血磷、HUA是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UA水平与CKD血液透析患者总生存率的降低显著相关(P<0.001)。结论:高UA水平的CKD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t C)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探讨Cyst 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KD病人82例,检测血清Cyst C、肌酐水平,通过菊粉清除率测定GFR菊粉,利用简化的MDRD和C-G方程计算GFRMDRD和GFRC-G.以GFR菊粉作为CKD病人GFR的标准值,比较CKD不同时期病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KD 1、2、3期,Cyst C水平与GFR菊粉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CKD 4~5期,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血清肌酐、GFRMDRD和GFRC-G均仅在CKD 3期与GFR菊粉具有相关性(P<0.01).CKD 1期,Cyst 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GFRMDRD和GFRC-G.结论:Cyst C可作为评价CKD病人GFR的指标,尤其是在早期CKD中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半剂量荧光素钠造影剂对轻中度慢性肾病(CKD 1-3期)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月住院的77例肾功能正常及轻中度异常的慢性肾病患者,应用半剂量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造影(FAG)检查。测定造影前3 d内和术后1、3、7、30±1 d的肝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分析造影剂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77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27例,年龄53.5±9.6岁,只有1例发生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为1.30%。FAG前后BUN、尿β2-MG、快速微量白蛋白/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在 FAG后1、7 d均无升高,3 d升高值24.6±2.3(P<0.01),30 d升高16.0±21.7(P=0.239)。尿NAG酶、尿渗透压在FAG术后1、3、7、30 d均明显降低(P<0.01)。eGFR在术后第3天显著下降,下降值为10.23±0.62,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尿白蛋白定量在FAG术后1、3、7、30 d均明显降低(P<0.01)。血β2-MG在FAG术后3 d升高0.314±0.121(P<0.01),术后7 d降低0.134±0.143(P=0.391),术后30 d升高0.119± 0.058(P=0.402)。造影前后的转氨酶在术后第3、7天下降(P<0.01)。结论 半剂量荧光素钠对轻中度慢性肾病患者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肾脏功能影响极小,可以安全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电子数据库(时间截止2015年2月)的检索,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关肾脏病进展指标。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共包括456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能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RR=0.98,95%CI:0.91-1.05),也不能降低肌酐翻倍风险(RR 1.43,95%CI 0.26 to 7.79),但是可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5%的风险(RR=0.91,95%CI:0.83=0.99以及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SMD=0.04,95%CI:0.02-0.07)。亚组分析显示,在中度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这一指标有疗效(SMD=0.09,95%CI:0.04=0.13)。阿托伐他汀(SMD=0.10,95%CI:0.03-0.17)及高强度降脂治疗(SMD=0.12,95%CI:0.02-0.21)对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这一指标有效。结论尽管他汀类药物对降低终末期肾病发及肌酐翻倍的发生率无明显效果,但可以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其疗效与肾脏病分期、药物种类及降脂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和上海8所大学附属医院年龄≥35岁且具有完整基线资料的ASCVD患者2810例,经过(57.6±23.2)个月的随访,2429例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进入最终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基线的HUA及CKD水平,将其分为4组: 非HUA/非CKD组、HUA组、CKD组和HUA/CKD组。结果 根据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四分位分组,第1~4组CKD的患病率分别为9.72%、20.59%、26.55%、44.52%(P<0.001);正常组、轻、中、重度CKD组HUA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34.99%、58.90%、64.62%(P<0.001)。以非HUA/非CKD组为对照,经Cox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协变量,HUA组、CKD组及HUA/CKD组发生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9(95%CI: 1.046~1.845)、1.476(95%CI: 1.165~1.870)、2.026(95%CI: 1.595~2.573);发生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0(95%CI: 1.003~2.067)、1.611(95%CI: 1.198~2.166)、2.206(95%CI: 1.634~2.978)。结论 在ASCVD患者中,CKD患病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KD病情的加重,HUA的患病率逐渐升高。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加ASCV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伴重度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2月CKD 3~5期患者174例。比较尿蛋白≥3.0 g/24 h的重度蛋白尿组(A组)及尿蛋白<3.0 g/24 h的轻、中度蛋白尿组(B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疗效及随访中肾存活率。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相比,肾活检时肾功能较差,进入CKD 4期及以上的比例更高(95.92% vs. 86.84%,P<0.05)。A组患者肾脏病理类型多样、复杂,但肾小管间质疾病及血管病变所致肾损伤少见。IgA肾病中,A组患者的肾脏病理活动性病变较B组更为严重。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A组患者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7±1.98)vs.(6.21±3.37)g/24 h,P<0.01],血白蛋白水平升高[(38.73±5.86)vs.(31.42±7.63)g/L,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34.69±26.35)vs.(20.25±6.87)mL·min-1·1.73 m-2,P<0.01],肾功能改善,但肾存活率低于B组(50.75% vs. 70.83%,P<0.05)。结论 CKD 3~5期伴重度蛋白尿患者与伴轻、中度蛋白尿患者相比,肾功能更差,病理上活动性病变更明显,肾存活率更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减少,改善肾功能。CKD 3~5期患者仍需行肾活检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尿酸排泄分数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搜集检测24h尿相关指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245例,根据尿酸排泄分数(fraction excretion of uric acid, FEUA)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FEUA 1~4),分析尿酸排泄分数与肾功能的关系。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FEUA与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随着FEUA的逐渐升高,eGFR逐渐降低;而且FEUA与eGFR负相关(r=-0.591, P<0.0001);FEUA与24h尿蛋白正相关(r=0.408,P<0.0001)。Logistic回归表明,FEUA与肾功能相关(OR=1.085,95%CI=1.008~1.167,P=0.035)。结论 在慢性肾脏病患者,FEUA是肾功能的危险因素;而且FEUA水平越高,肾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价公式评价芜湖市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以及CK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截取40337名(男性24164名、女性16213名)的芜湖市单个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测量体重、身高和血压,同时检测血常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及尿常规。结果采用日本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J-EPI)公式和中国改良MDRD公式(C-MDRD)公式评价芜湖市城区CKD患病率分别是3.9%和6.3%;与CK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结论采用J-EPI公式评价的CKD患病率低于采用C-MDRD公式评价的CKD患病率;年龄(≥60岁)、高尿酸血症及高血糖为影响CKD流行率的高度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