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浆白细胞介素-33(IL-33)在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5年4月该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器官功能、感染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6例)和感染性休克组(48例),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检查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ICU各时间的APACHE Ⅱ评分、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的变化;比较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ICU各时间的IL-33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延长,且感染性休克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IL-1β、TNF-α、sST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L-1β、TNF-α、sST2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P >0.05)。入ICU 30 d后有9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111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下降,死亡组患者入ICU 3 h内IL-33水平较存活组低,入ICU 24 h和5 d时IL-33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IL-33水平升高,而后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且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因此血浆IL-33水平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耳鼻喉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7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中西医结合组(85例),分别给予氯雷他定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积分、最大呼气流速(PEF)、PEF昼夜变异率、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 (IL-4)、IL-12水平及临床复发率等。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鼻部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PEF和PEF昼夜变异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IgE、TNF-α、IL-4及IL-12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鼻部通气功能,控制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联素(ADP)水平及其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IL-6、TNF-α和AD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研究上述指标与FBG(空腹血糖)、FINS(空腹胰岛素)、BMI(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IR)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产妇IL-6、TNF-α、ADP及I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6、TNF-α与FINS、BMI、IR呈正相关(P <0.05),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 >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IL-6、TNF- α明显高于正常妊娠产妇,ADP明显低于正常妊娠产妇,且IL-6、TNF-α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检测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观察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水平增高(P <0.05),TNF-α、IL-6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 vs 16.0%)(P < 0.05)。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显著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其效果优于标准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及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活动期UC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31例、中度25例和重度29例,选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IL-6和IL-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个UC组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IL-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随着严重程度增加,TNF-α和IL-6增高,IL-2降低,治疗后,UC组外周血和结肠黏膜TNF-α、IL-6及IL-2水平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周血TNF-α分别与IL-6和IL-2呈正相关(r =0.733,P=0.009)和负相关(r =-0.674,P =0.017),IL-6和IL-2呈负相关(r =-0.615,P =0.032),结肠黏膜的TNF-α分别与IL-6和IL-2呈正相关(r = 0.755,P =0.005)和负相关(r =-0.584,P =0.042),IL-6和IL-2呈负相关(r =-0.533,P =0.049),外周血TNF-α和IL-6分别与Geboes呈正相关(r =0.684,P =0.012;r =0.722,P =0.0011),IL-2与Geboes呈负相关(r =-0.631,P =0.021)。所有患者随访3、6、12和24个月,UC复发者分别为1、3、3和4例,合计11例,失访者分别为1、2、1和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1/84)、3.66%(3/82)、3.70%(3/81)和5.06%(4/79),合计复发率为13.90%。结论  UC患者外周血及结肠黏膜TNF-a、IL-6和IL-2与UC严重程度相关,评估TNF-α、IL-6和IL-2有助于判断UC治疗的“黏膜愈合”,对预后有较准确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础上联合应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AR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 vs 84.3%)(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4、IL-1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7.1% vs 20.0%)(P <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AR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TBI)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颅脑损伤程度、继发性颅脑损伤(SCI)的关系。方法  选取98例TBI患者,根据急性闭合性TBI的分型标准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TBI,分别为轻型组(29例)、中型组(41例)及重型组(28例),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TBI后1、3、5、7及12 d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患者的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TBI后1、3、5、7及12 d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先升高,再下降;但TBI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TBI后1、3及5 d脑出血量逐渐增多、脑水肿体积逐渐增大,TBI后7及12 d脑出血量逐渐减少、脑水肿体积逐渐减小;重型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型组及中型组(P < 0.05);中型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 <0.05);TBI后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与TBI程度、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P <0.05)。结论  TBI程度、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与血清TNF-α、IL-6及CRP表达水平呈单峰性升降密切相关,可作为TBI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的检测指标,为TBI采取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脂肪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T2DM合并NAFL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行肝脏CT检查,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及TNF-α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TNF-α均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MI、TG、TC、TNF-α降低,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肝脂肪变的程度与BMI、TG、TC、TNF-α呈正相关(P <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疗效明确,能降低TNF-α水平,减少肝脏脂肪变程度,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方法  将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除常规治疗方案外,同时接受胸腺肽α1及UTI免疫调理治疗。另选取2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并于治疗后1、3、7和14 d取血,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GF-β1]和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水平。结果  在治疗3、7和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液中IL-6、TNF-α、IL-10、TGF-β1水平升高,CD4+、CD8+、CD4+/CD8+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血液中IL-6、TNF-α水平降低,IL-10、TGF-β1水平升高;CD4+、CD8+和HLA-DR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CD4+/CD8+水平也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胸腺肽α1和UTI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性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23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自发性腹膜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190例),检测两组患者腹水中IL-18水平,并分析IL-18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水中IL-18水平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中IL-18水平升高是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1.32(95%CI:1.14,1.50)P =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腹水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清CD4+ T细胞、TNF-α、IL-6、IL-18水平是影响腹水中IL-18水平的因素(b=0.362、0.318、0.253、0.247、0.262和0.427)。结论  腹水中IL-18水平升高是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腹水中IL-6、TNF-α,以及血清CD4+ T细胞、TNF-α、IL-6、IL-18水平是腹水中IL-18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检测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方法  本研究是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均在20岁及以上,发病时间从24h~30d,经脑CT/头部MRI扫描证实。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血清叶酸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  病例组中45例(75%)为男性,15例(25%)为女性,年龄均值为(58.42±11.47)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例(71.7%)和17例(28.3%)。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分别为(6.26±4.06)和(8.07±4.70)。观察到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阶段,血清叶酸水平不足。结论  低血清叶酸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存在显著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Betatrophin是一种新发现的影响糖脂代谢的因子。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的Betatrophin水平,并探讨其与三酰甘油(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107例)及与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匹配的对照组(35例)的Betatrophin水平。根据HbA1c水平将冠心病组分为冠心病HbA1c正常组和冠心病HbA1c升高组。获取其他临床指标,并测定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肌酐(Scr)、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分析Betatrophin与其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Betatrophin水平比对照组降低26.6%(P =0.040)。冠心病HbA1c正常组比对照组降低33.0%(P =0.001),冠心病HbA1c升高组比冠心病HbA1c正常组Betatrophin水平升高22.6%(P =0.020)。冠心病组患者Betatrophin与HbA1c呈正相关(r =0.223,P =0.021)。冠心病组男性患者比女性Betatrophin水平更低[(0.149±0.068) vs (0.181±0.078)ng/ml,P =0.028]。结论  Betatrophin可能是与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调节相关的一个新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并探讨二甲双胍(Met)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合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5年3月在该医院接受治疗的PCOS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月经后5d口服达英-35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Met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丸素(TEST)]、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进行比较,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LH、FSH、TEST、HOMA-IR和HOMA-β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LH、FSH和TES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IR和HOMA-β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72/76),对照组为76.3%(58/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et与达英-35联合治疗PCOS可以明显改善内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是治疗PCOS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延长,且治疗后30 d时间较治疗后15 d延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30 d水平低于治疗后15 d;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15 d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延长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方法  纳入人群分为3组:A组为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组,B组为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人群泪液、血清中IL-6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之间比较。并对泪液、血清IL-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和C组泪液IL-6含量分别为:(12.90±8.30)pg/ml、(22.43±12.97)pg/ml和(4.69±3.29)pg/ml,血清IL-6含量分别为(144.85±57.52)pg/ml、(256.26±117.96)pg/ml和(97.01±51.60)pg/ml。其中A组与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均较C组高,B组血清及泪液IL-6含量较A组高(P <0.01);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73,P <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不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含量均较正常健康人群增高,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患者泪液、血清IL-6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泪液、血清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伴干眼症的发生有关。泪液IL-6与血清IL-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提示泪液IL-6水平监测对于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钠肽(A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抗感染、重症监护、呼吸辅助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患者尿液样本中ANP和KIM-1含量及血液样本中CYS含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ANP水平逐渐增加,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3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在治疗3 d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91及8.59,P <0.05);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KIM-1及血液样本中CYS水平逐渐递增,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5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7天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3及35.89,P <0.05);此外,两组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其尿液样本中ANP、KIM-1及血液样本中CYC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 7.32、10.16、5.89及19.74、21.05、11.63,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t =16.04及35.49,P <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18.80,P <0.05),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P >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ANP、KIM-1以及CYS水平,对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 mg/次,3次/d;B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C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VAS评分检测,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C组疼痛缓解、痊愈时间短于A、B组(P <0.05),无PHN发生。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指导抗生素策略在脓毒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disc、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PCT指导抗生素治疗脓毒症患者有效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3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个RCT,共1 6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CT指导组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MD1=-1.41,(95%CI1:-2.15,-0.68),P 1=0.000;MD2=-2.98,(95%CI2:-4.92,-1.05),P 2=0.002],而在院内病死率、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8,(95%CI1:0.72,1.33),P 1=0.090;RR2=1.03,(95%CI2:0.85,1.24),P 2=0.770;MD3=-0.01,(95%CI3:-0.27,0.25),P 3=0.930]。结论  PCT指导抗生素策略能够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而对院内病死率和28 d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热敏灸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gE、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盐酸西替利嗪组、艾灸组和热敏灸组,每组10只。采用卵白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相结合的方法复制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间症状积分的差异,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E、IL-4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的症状积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盐酸西替利嗪组、热敏灸组及艾灸组间比较,盐酸西替利嗪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盐酸西替利嗪组、热敏灸组优于艾灸组(P <0.05);模型组血清中IgE、IL-4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热敏灸组血清中IgE、IL-4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热敏灸可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gE、IL-4含量,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把5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采用构象差异凝胶电泳对NQO1基因C609T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的CC、CT和TT 3种基因型在DR组的频率分别为29.7%、53.2%和17.1%,在NDR组的频率分别为28.1%、51.8%和2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678,P =0.713)。结论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我国江西汉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