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血浆G试验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并计算血浆G试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血浆G试验阳性率远高于真菌培养法(57.1%vs.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P<0.05);血浆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73.5%、51.6%、44.6%和78.6%。结论: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相比,血浆G试验简便,快速,阳性率高,阴性预测值较好,但在确诊深部真菌感染时仍有必要结合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判断,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0例住院患者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真菌G试验)结果.结果:真菌G试验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89.9%,阳性预测值74.8%,阴性预测值91.4%,真菌G试验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5,P<0.01).真菌培养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71.0%,阴性预测值82.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34,P<0.01).结论:真菌G试验的检测方法快速、阴性预示值高.传统的真菌培养耗时长,特异性虽高,但标本取材易受污染.建议临床对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进行真菌G试验和病原培养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在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106年7月疑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541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其中128例同时留取血液、脑脊液、胸腔或腹腔引流液等体液标本做真菌培养,分析G实验和传统真菌培养的差异。结果在541例患者中G试验阳性标本126例(23.29%),阴性标本415例(76.71%),标本阳性率居前三位的科室为心胸外科、肾病内科、重症医学科。以100.5pg/ml为阴性,151.5pg/ml为阳性阈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2%和98.2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和98.27%;同时做真菌培养的128例患者中,阳性标本数为12例(9.38%),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4,P0.05)。结论 G实验定量检测1,3-β-D葡聚糖较传统真菌培养简便快速、阳性率和特异性高,可为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24-27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水平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呼吸内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19例作为真菌感染组,同期选取肺部细菌感染患者116例作为细菌感染组、健康体检者1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以真菌培养法作为IPFI的诊断金标准,分析BALF G试验、血浆G试验及联合两者G试验的诊断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真菌感染组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99例,真菌培养阴性20例,其中真菌培养阳性者BALF和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18.45±5.01)ng/L、(90.26±6.25)ng/L;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者的(2.03±0.02)ng/L、(77.94±5.01)n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1、8.28,P<0.001)。BALF+血浆G试验对IPFI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独BALF G试验和血浆G试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F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操作简便、快速,且显著提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信息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患者207例,采用G实验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用传统的深部真菌培养法检测深部组织或体腔感染标本。结果207例中,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阳性54例(26.1%),阴性153例(73.9%);深部真菌培养结果阳性16例(7.7%),阴性191例(92.3%)。(1)真菌培养和G试验均阳性者14例,均阴性者151例。(2)40例G试验阳性而培养结果阴性:确证12例为临床用药造成的假阳性;12例未接受抗真菌治疗,病情依然好转,可能为污染等因素造成的G试验假阳性;16例为体液真菌培养阴性,但抗真菌治疗有效,提示真菌培养为假阴性。(3)2例真菌培养阳性而G试验阴性。结论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深部真菌培养方法更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试验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天海 《中外医疗》2014,(21):193-193
目的:观察分析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MSCT)、心电图(ECG)、冠状动脉造影(CAG)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疑似冠心病患者共60例,分析所有患者MSCT、ECG和CAG检查结果。结果该组患者中冠心病52例,52例患者 ECG 检查阳性41例、阴性11例,另有4例假阳性患者,ECG 诊断敏感性78.85%、特异性50.00%、阳性预测值73.33%、阴性预测值26.67%、诊断准确率75.00%;MSCT检查发现51例阳性患者和1例假阳性,诊断敏感性98.08%、特异性87.50%、阳性预测值98.08%、阴性预测值87.50%、诊断准确率96.67%;CAG检查发现52例阳性患者,未见假阳和假阴现象,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为100%。心电图ECG检查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低于MSCT及CAG检查方式(P<0.05),MSCT方式与CAG检查结果相近(P>0.05)。结论临床上可推广MSCT技术实现无创筛选检查,弥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诊断冠心病的缺陷,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真菌荧光染色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高度怀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资料17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经真菌荧光染色、氢氧化钾湿片法、革兰染色的检测结果,分别计算3种方法的检出率和阳性率;回顾性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和肺泡灌洗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并与真菌荧光染色进行对比。结果 170例患者中,90例被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80例为非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真菌荧光染色的检出率和阳性率均高于氢氧化钾湿片法和革兰染色;其中有13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肺泡灌洗液真菌荧光染色和血清G试验,敏感度分别为51.5%、14.7%,特异性分别为88.2%、92.6%;6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肺泡灌洗液真菌荧光染色和GM试验,敏感度分别为64.1%、38.5%,特异性分别为85.2%、59.3%;7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肺泡灌洗液真菌荧光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敏感度分别为27.9%、81.4%,特异性分别为97.0%、97.0%。结论 真菌荧光染色在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D-dimer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住院患者,均在48h内进行D-dimer检查和双侧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评价D-dimer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74例患者纳入研究,以D-dimer≥500ng/ml为阳性结果,D-dimer检查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5.9%、67.4%和91%。结论 D-dimer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12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25例根据细菌学或临床诊断的妊娠期结核病患者,及32例妊娠期健康女性,均应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24 SFCs/106 PBMCs为阴性,≥24 SFCs/106 PBMCs为阳性,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其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32例妊娠期健康女性中,阳性4例,阴性28例。在25例妊娠期结核病患者中,肺TB 17例,肺外TB 8例,阳性23例,阴性2例;10例细菌学确诊和15例临床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10/10)、86.7%(13/15)。总敏感性92.0%(23/25),特异性87.5%(28/32),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3.3%(28/30),阳性似然比7.36(92.0%/12.5%),阴性似然比0.09(8.0%/87.5%)。结论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妊娠期结核病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申杰 《中外医疗》2012,31(24):159-160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两者在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患结核的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SPOT.TB和TST试验,比较二者对结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和阴性似然比(LR-)。结果 90例疑患结核患者确诊结核28例。TSPOT.TB实验在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准确度等方面显著优于TST(P〈0.05);TSPOT.TB的LR+值明显高于TST,LR-值明显低于TST,TSPOT.TB和TST的一致性弱(K〈0.4)。结论 TSPOT.TB较TST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TST更适于作为结核筛检试验,也适用于肺外结核的检测及结核的排除诊断。TSPOT.TB受免疫抑制影响小,应作为有免疫抑制危险因素患者隐匿性结核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测定(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太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高度怀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128例,同时进行血清G试验和真菌培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差异。结果 血清G试验检测的阳性率57.81%(74/128)高于真菌培养阳性率46.88%(6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含量为(90.65±22.36)ng/L,健康对照者为(4.36±0.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真菌培养作为参考标准,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8.30%、81.08%、92.59%。结论 血清G试验,方法简便、阳性率高、特异性高,可以辅助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张新飞 《中外医疗》2016,(5):187-189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乳腺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8月收治的69例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这69例患者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钼靶X线检查以及乳腺MRI检查,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计算超声+钼靶+MRI、超声+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69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57例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超声+MRI的敏感度为80.70%,特异度为58.33%,准确性为76.81%,阳性预测值为90.20%,阴性预测值为38.89%;超声+钼靶+MRI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83.33%,准确性为91.30%,阳性预测值为96.36%,阴性预测值为71.43%,其中两种联合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62、1.815、1.632、3.348,P>0.05),而两组的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08,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时,应对患者进行乳腺MRI、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联合检测,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真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方法比较。方法:通过112例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G实验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或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及涂片法检真菌。结果:回顾性分析以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G实验﹑真菌培养及直接涂片法结果,分别计算三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G实验、真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4%、83.02%、85.00%和84.61%;83.05%、84.91%、85.96%和81.82%;61.02%、94.12%、87.80%和67.61%;91.53%%、81.13%、84.38%和89.58%。结论:G实验﹑真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相比较各有优缺点,G实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直接涂片法的特异度高。如果联合检测既可具有G实验的优点,又具有直接涂片法及真菌培养法的优点,减少假阴性,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对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培养及降钙素原(PCT)对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ICU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在ICU住院并最终判断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有其他部位感染但无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以出院血流感染确诊为金标,回顾性分析、比较血培养及PCT对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 试验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G-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G+菌和真菌感染组(P<0.05)。根据ROC曲线,PCT界值可设定为12.19 ng/ml用于诊断;PCT≥12.19 ng/ml阴性预测值最高(88.38%),可用于在血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对感染的预测;血培养阳性且PCT≥12.19 ng/ml阳性预测值最高(95.45%)、特异性最强(98.16%),可用于判别血培养是否存在假阳性;血培养阳性或PCT≥12.19 ng/ml敏感性最高,为80.77%,提示有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的可能。 结论 血培养联合PCT检测对诊断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血培养由于污染所造成的假阳性以及敏感性不高所造成的假阴性,及早地作出诊断,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亚硝酸盐测定和染色镜检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测定和染色镜检两者在尿路感染的诊断应用。方法:对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同时行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和尿染色镜检细菌。结果:亚硝酸盐测定对尿路感染的诊断灵敏度为62.8%,特异度为96.3%,阳性预测值为75.9%,阴性预测值为93.3%。染色镜检细菌对尿璐感染的诊断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73.2%。阴性预测值为9r7.3%。两法相结合的诊断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99.7%,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92.6%。结论:亚硝酸盐检测和染色镜检相结合能够帮助临床较快地诊断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86例肾脏实性占位病变患者对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测和超声造影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将病理学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6.5%、93.0%、74.4%和100.0%;而常规超声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1%、70.9%、59.3%、19.7%、94.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在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度,对于临床诊断及鉴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粪便Hp抗原(HpSA)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2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胃黏膜快速尿素酶法(RUT) 和活组织切片染色法联合检测的结果 作为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132例患者进行粪便Hp抗原(HpSA)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检测,并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RUT法检出Hp阳性95例,组织切片染色法检出Hp阳性92例,其中81例2种方法 检测均阳性,将此81例患者作为Hp感染的现症患者,26例2种方法 均阴性者作为Hp非感染者.对"金标准"检测的81例Hp阳性患者及26例阴性患者再行HpSA及14C-UBT检测.以"金标准"作为Hp感染的诊断标准,14C-UBT检测的敏感性为95.06%(77/81),特异性为92.31%(24/26),阳性预测值为97.47%(77/79),阴性预测值为85.71%(24/28),准确性为94.40%(101/107);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1.36%(74/81),特异性为88.46%(23/26),阳性预测值为96.10%(74/77),阴性预测值为76.67%(23/30),准确性为90.65%(97/107).结论 HpSA及14C-UBT检测是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较理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临床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也可以联合运用检测方法 来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液基细胞学和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22,NMP22)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42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NMP22检测,同时,将两种方法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尿液基细胞学和NMP22的敏感度分别为71.6%和80%,特异度分别为99.3%和72.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7%和7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和80%.结论 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尿液基细胞学是一种无创伤性、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好的诊断方法,液基细胞学与核基质蛋白22联合可提高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