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5):483-485
目的比较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每组35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 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个月采用Wexner评分法进行肛门失禁评分,并测定肛门静息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观察并发症及直肠脱垂复发情况。结果 PSPR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P<0.05); 2组患者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Wexner评分显著降低,肛门静息压显著升高(P<0.05); 2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3/35)、14.29%(5/35),PSP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χ~2=6.672,P<0.05)。2组患者术后1 a均未发生直肠脱垂复发。结论 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相当,但PSPR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刘庆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39-40
目的评估应用股薄肌转移修补直肠尿道/阴道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直肠尿道/阴道瘘患者8例,行股薄肌转移修补术,观察术后手术疗效;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SF-36生活质量评分和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果 8例患者近期手术成功率75.0%(6/8),发生大腿麻木疼痛1例,无远期并发症,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为18个月,总修补成功率87.5%(7/8)。术后6个月,肛门失禁评分Wexner评分为(2.80±1.95),明显低于术前(10.08±6.21),肛门控制功能显著改善(t=4.527,P=0.000);术后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股薄肌转移修补直肠尿道/阴道瘘手术修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提高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改良Goldberg手术(直肠缝合固定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治疗直肠完全脱垂的有效性,为进行临床推广提供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6月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行经改良Goldberg手术治疗完全直肠脱垂的患者的13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及随访症状改善情况,从而评价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除1例大便失禁末明显改善,余下患者术前直肠脱垂的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失禁、便血等症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改良Goldberg手术方式重建了盆底的解剖结构,不仅解决了直肠乙状结肠本身的病变,而且改善了盆底的功能,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Delorme手术治疗21例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Delorme术式对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治疗效果,以探讨Delorme术用于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6—2010年间行Delorme手术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21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7例。采用Wexner排便失禁评分以及肛门压力检测法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排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1例患者在手术前均存在对稀水便、固体便以及排气失禁的情况。术后4例患者分别于第6,8,12,18个月时出现病情复发,占总人数的19.O%。术后失访患者2例,在余下的19例患者中,15例(78.9%)排便失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例(42.1%)明显改善,7例(36.8%)完全治愈,其余4例(21.1%)效果不明显;有1例(5.3%)术前未诉便秘,但术后却出现便秘。结论Delorme手术用于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便秘发生率低等特点,其在直肠脱垂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30例直肠脱垂患者应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0例中痊愈29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6.67%。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术后第1天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第5天(P〈0.01),术后第5天与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在轻度直肠脱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光山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轻度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联合组,每组53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联合组采用PPH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肛肠功能、应激指标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94.34%)高于常规组(79.25%),随访3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常规组(11.32%)(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同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肛管最大静息压、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门失禁评估量表(Wexner)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联合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53%)低于常规组(24.53%)(P<0.05)。结论同传统手术相比,PPH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效果显著,能优化手术情况,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肛肠功能,且能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直肠下段黏膜多层折叠修补术+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直肠前突(R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52例RC患者(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接受STAR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直肠下段黏膜多层折叠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疗效: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较高(P<0.05);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长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前突距离、便秘程度(Wexner便秘评分):术后3个月,两组直肠前突距离、Wexner便秘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直肠前突距离较对照组短,Wexner便秘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安全性: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满意程度:术后6个月,观察组手术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直肠下段黏膜多层折叠修补术+STARR治疗RC,能有效缩短患者直肠前突距离,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肠前壁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女性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008年在本院诊断并符合手术指征的女性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直肠前壁修补和直肠前壁修补加PPH两组,分别观察其有效率和Longo’s ODS评分。结果:直肠前壁修补组总有效率为87.71%,直肠前壁修补加PPH组总有效率为97.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肠前壁修补术组Longo’s ODS评分由术前的17.34±2.77降至6.31±1.31,直肠前壁修补加PPH组Longo’s ODS评分由术前的17.25±2.81降至5.39±1.62,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直肠前壁修补联合PPH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直肠前突修补术(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直肠前壁修补联合PPH是治疗女性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安全有效方法,优于单纯直肠前壁修补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观察组患者行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30 d临床恢复情况、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等情况;功能疗效根据Wexner大便失禁评分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2)。术后30 d,观察组肛门坠胀(t=2.300,P=0.026)、控便能力(t=2.299,P=0.026)、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t=2.205,P=0.032)。术后1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55,P=0.012)。术后90 d,2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均减少(t=20.634,P<0.001),最大静息压(maximum resting pressure,MRP)、最大收缩压(maximal squeeze pressure,MSP)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选择性切除术(TST)、内痔自动套扎术(ALH)和直肠黏膜柱状结扎 术(RMCL)3 种手术方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6 年4 月 该院住院治疗的的138 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 比较3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 3 组术后1、2、3 及4 d 的疼痛评分比较,3 组患者不 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有差异(P <0.05);3 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 评分有差异(P <0.05),TST 组和ALH 组 的VAS 评分相比RMCL 组较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3 组患者VAS 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② 3 组患 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T 组和ALH 组的手术 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 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8/55)、19.6%(9/46)和48.6%(18/37),TST 组和ALH 组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率均低于RMC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ST 组和ALH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5)。④ 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直肠黏膜脱垂的显效率分别为94.5%、95.7% 和70.2%。 TST 组和ALH 组的显效率均高于RMC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ST 组和ALH 组的显效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ST 术和ALH 术均可用于直肠黏膜脱垂的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具 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直肠前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接受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Longo’s ODS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Longo’s ODS评分为(5.20±1.36)分,对照组为(7.14±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12/4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4/4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先探查直肠游动情况及盆底腹膜松弛程度。联合直肠指诊确定直肠悬吊及盆底腹膜上提水平,行直肠悬吊,重建盆底,肛门环缩。结果 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均针对性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及重建盆底,对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者选择性同期或延期行肛门环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直肠脱垂症状消失,随访6~36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直肠脱垂再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疗效确实,安全可靠,可针对性的消除复发因素,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34-737
目的评价改良Delorme手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市新华医院、新乡市中医院、封丘县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elorme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Delorme手术(Delorme手术+肛管后方修补术+肛提肌成形术)。对2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a,观察组患者便秘评分、大便失禁患者比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显示,术后最大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较术前显著升高,直肠感觉容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直肠感觉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Delorme手术远期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术治疗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先探查直肠游动情况及盆底腹膜松弛程度,联合直肠指诊确定直肠悬吊位置及盆底腹膜上提水平,行直肠悬吊折叠,重建盆底,肛门环缩。结果36例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均针对性行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及重建盆底,对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者选择性同期或延期行肛门环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直肠脱垂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2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直肠脱垂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悬吊折叠术治疗完全性及复发性直肠脱垂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减少术后复发,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成端辉  柳逸斌  黄恒良 《广西医学》2011,33(8):1088-1089
目的 观察碘甘油喷射、手法复位、肛门置入弹性硅胶管治疗习惯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习惯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碘甘油喷射脱出的直肠黏膜后再用手法复位,并将弹性硅胶管置入肛门至直肠中段,术后常规抗感染、高锰酸钾溶液坐盆.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均治愈.随访10个月,无复发、感染、出血、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 碘甘油喷射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07-109+113
目的 探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RR)联合耻骨直肠肌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痔瘘便秘专科住院部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68例,采用STARR联合耻骨直肠肌挂线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Wexner评分、排便时间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 患者术后Wexner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小、排便时间缩短;肛门直肠测压显示,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RR联合耻骨直肠肌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术后患儿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35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各种类型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354例ARMs患儿行经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15例(4.24%)出现直肠黏膜脱垂.②无肛伴直肠舟状窝瘘、中位及高位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经(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患儿,男性80例,女性42例,骶尾部畸形组23例,无畸形组99例,脊髓栓系组5例,无脊髓栓系组117例,3组分别经x2检验,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1±0.101,未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8±0.085,两者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不高,与直肠盲端的位置高低有关,闭锁盲端位置越高术后越容易出现直肠黏膜脱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与性别、是否合并骶尾部畸形及脊髓栓系无关,与骶尾比值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中段黏膜环切加疤痕悬吊术在直肠内脱垂(IR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82例IRP患者分成观察组(42例),采用直肠中段黏膜环切加疤痕悬吊术;对照组(40例),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扎术.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7d和1、3、6个月的症状,并评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肠腔狭窄)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术后7d和1、3、6个月的症状总得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术后4个时间点的症状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vs 22.5%,P<0.05),肠腔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发生率相当(P均>0.05).结论 直肠中段黏膜环切加疤痕悬吊术治疗IRP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较低,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采用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一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痊愈11例,好转1例,治愈率91.66%。术中出血量50~120 mL,手术时间70~130 min,住院时间7~12 d。术后患者出现继发性出血0例、便秘2例、肛门疼痛4例、排便习惯改变3例。术后6月回访,12例患者Wexner失禁评分由术前(10.3±3.3)分降至术后(3.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肛管静息压(ARP)及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分别由术前(2.00±0.56) kPa、(4.50±1.16) kPa升至术后(8.50±2.25) kPa、(18.60±2.50)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效果... 更多  相似文献   

20.
于锦利 《中外医疗》2014,(25):34-35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比采用经直肠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形切除加闭式修补术治疗的215例直肠前突患者的手术前后的便秘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120(平均60.26)个月,术前便秘评分17.42±3.28(11~24),术后便秘评分3.65±4.4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有效率90.70%,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经直肠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形切除加闭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确切,手术损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