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的ND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研究组用药前后相比NIHSS及ADL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相比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而ADL评分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周圆  彭林发  梁啦迪  陈印 《四川医学》2019,40(3):267-271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磷脂(A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HICH患者,收集时间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其中45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依达拉奉+纳洛酮治疗(研究组)、另外45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浆LPA、AP及血浆神经元特异化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B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3天、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LPA、AP及血浆NSE、MMP-9、S100B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3天、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浆LPA、AP及血浆NSE、MMP-9、S100B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HICH患者能有效控制血浆LPA、AP及血浆NSE、MMP-9、S100B蛋白的升高,对于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S100B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GC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MMP-9及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MMP-9及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NSE水平,提高其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用依达拉奉和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纳洛酮、依达拉奉、依达拉奉合用纳洛酮治疗两周,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梗死部位体积改变。结果纳洛酮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合用纳洛酮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梗死部位体积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合用纳洛酮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梗死部位体积的改善与纳洛酮组、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纳洛酮及两药的合用均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NIHSS评分,依达拉奉和纳洛酮合用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比单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漯河医专二附院收治的74例HCH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接受尼莫地平+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血清hs-CRP、IGF-1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F-1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HCH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提高血清IGF-1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心原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小时内发病的急性心原性脑栓塞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抗凝、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bid静脉滴注)连用14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14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检测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并随访6个月,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n-SOD和CAT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n-SOD和C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发现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与使用依达拉奉无关(OR=2.83,P〉0.05),与年龄≤65岁及NIHSS≤13分有显著相关。结论: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起到脑保护作用,有一定疗效,但与长期预后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晗 《中国医药导报》2012,(29):99-100,105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预后、血糖、血乳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观察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血糖、血乳酸和FIB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颖奇  徐莹  刘琳 《当代医学》2022,(16):137-13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可提升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王景英 《当代医学》2010,16(20):12-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方法 48例确诊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针30mg,每日两次,14d为一疗程,其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水平及欧洲卒中量表(european stroke score E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变化。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患者的ESS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针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徐东升  黄伟  胡玲玲  潘宇红  陆华 《海南医学》2016,(19):3118-3120
目的:检测脑出血(CH)患者血液标志物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5例CH患者作为CH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4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测定两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水平,sysmexCA8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不同组受检者的血清Hcy、hs-CRP、UA及血浆DD、FIB含量和阳性检出率,并对CH组患者血清Hcy、hs-CRP、UA和血浆DD、FIB之间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以研究血液标志物与CH的内在联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组患者的血清Hcy [(7.30±3.01)μmol/L vs (14.52±6.20)μmol/L]、hs-CRP [(2.30±1.11) mg/L vs (4.24±3.64) mg/L]、UA [(231.50±53.80)μmol/L vs (279.01±98.92)μmol/L]、血浆DD [(0.34±0.15) mg/L vs (0.66±0.53) mg/L]及FIB [(2.17±0.57) g/L vs (2.58±0.86) g/L]比较,CH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组患者的Hcy与FIB呈正相关(r=0.305,P<0.05),与hs-CRP、UA、DD无相关性(r=0.012、0.089、0.039,P>0.05);CH组患者的Hcy、CRP、和DD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3%(26/55)、40.0%(22/55)和47.3%(26/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5/49)、4.1%(2/49)和4.1%(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CRP、UA、DD、FIB水平与脑出血密切相关;这些标志物可能参与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H早期防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的9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给予醒脑静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TNF-α、IL-1、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NIHSS、MoCA以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炎性因子TNF-α、IL一1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1%、9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6%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且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70%,较对照组患者的65.11%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显效率达到60.47%,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37.21%,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均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浆EI-1水平、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缩小明显,血浆EI-1水平显著降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43-146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ICU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  相似文献   

15.
温秀梅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04-1706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3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与托拉塞米。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2(IL-2)、微循环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血(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SOD、GSH-Px、CA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抗炎因子IL-2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Fib、PLT、PA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微循环的循环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均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出血性转化(HT) 、 五聚素 3(PTX3) 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11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8 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HT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 ADL评分,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 PTX-3、Lp-PLA2 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 NIHH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50.00% 和74.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分别为 24.14% 和 10.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治疗后两组 PTX-3、 Lp-PLA2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 ,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0.34% 和 12.0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临床疗效, 预防出血性转化, 降低血清 Lp-PLA2、 PTX3 水平, 减轻炎症反应, 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研究组)术前及术后第3 d进行血清FIB和D-D检测,并根据彩超结果分为DVT组10例和非DVT组7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FIB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中的FIB和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VT组术后第3 d FIB和D-D均高于术前(P<0.05),非DVT组术前和术后第3 d对比FIB和D-D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DVT组与非DVT组对比FIB和D-D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 d DVT组FIB和D-D均明显高于非DVT组(P<0.05);DVT组FIB和D-D水平呈正相关,r=0.834,t=14.020,P<0.01。结论 FIB和D-D检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ACH)的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ACH患者178例纳入研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依达拉奉静滴,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用药方案另增加醒脑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后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肿量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5.62±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45±4.38)分,NIHSS评分为(10.15±3.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2±6.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肿量和CRP水平分别为(3.47±0.82)mL和(6.24±1.13)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2±1.26)mL和(12.68±1.5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5%,与对照组的6.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联合治疗ACH患者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