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士忠  季斌  许竣 《吉林医学》2014,(26):5840-5841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束CT(简称CB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评估方法。方法:对35例鼻咽癌患者用调强放疗使用CBCT方法在治疗摆位后、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进行扫描,进行图像匹配,得到线性方向和摆位误差。结果:患者在纠正后的摆位误差低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后和治疗后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BCT技术进行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纠正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2.
李杰慧 《中外医疗》2014,(31):192-193
目的探讨应用Synergy直线加速器配备的锥形束CT(CBCT)研究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为初治ⅡB期宫颈癌CBCT引导的个体化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7月该院采用CBCT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系统(IGRT)治疗15例ⅡB期宫颈癌初治患者,每次治疗时均通过CBCT影像技术,将扫描重建的三维X线容积影像(XVI)与计划CT图像的靶中心进行灰度自动配准,获得患者调整前的线性及三维旋转角度误差。将这些误差经六维床调整校正后再重复扫描配准,获得调整后的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变化的规律。结果 15例患者共获得CBCT扫描840次。其中线性误差(X轴、Y轴、Z轴)及三维旋转角度误差(u°、v°、w°)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调整前(-0.71±1.84)mm、(-0.48±2.64)mm、(-1.14±1.52)mm、(0.35±1.00)°、(-0.07±0.65)°、(-0.81±0.67)°;调整后(-0.29±0.65)mm、(0.59±0.69)mm、(-0.10±0.56)mm、(-0.04±0.52)°、(-0.04±0.41)°、(-0.12±0.48)°。调整前后的各线性误差与三维旋转角度误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ⅡB期宫颈癌患者放疗时线性误差Y轴方向最大、Z轴方向次之、X轴方向最小,而三维旋转角度误差u°最大,w°次之,v°最小。应用CBCT测定其摆位误差,并实时校正调整,可提高放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由图像引导的加速器配备的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了解本中心现有的定位方式引起的临床上的摆位误差,指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过程中的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外放范围。方法: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完成病人摆位后拍摄病人的锥形束CT图像与治疗计划设计时的CT图像的匹配,获得病人的摆位误差,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做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公式MPTV(外放)=2.5Σ+0.7σ获得三维方向上的肿瘤靶区外放边界。结果:得到校位前病人三个方向的外放数据如下 X=5.80mm,Y=6.22mm,Z=5.06mm。校位后病人三个方向上的外放数据如下:X=2.55mm,Y=2.79mm,Z=1.93mm。结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小肿瘤靶区的外放边界,两种治疗方式应选择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由图像引导的加速器配备的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了解本中心现有的定位方
式引起的临床上的摆位误差,指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过程中的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 外放范围。方法:
放射治疗过程中,完成病人摆位后拍摄病人的锥形束CT 图像与治疗计划设计时的CT 图像的匹配,获得病人的
摆位误差,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做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公式MPTV( 外放) = 2. 5Σ+0. 7σ 获得三维方
向上的肿瘤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得到校位前病人三个方向的外放数据如下X = 5. 80mm,Y = 6. 22mm,Z
= 5. 06mm。校位后病人三个方向上的外放数据如下: X = 2. 55mm,Y = 2. 79mm,Z = 1. 93mm。结论: 图像引导放
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小肿瘤靶区的外放边界,两种治疗方式应选择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锥形束CT实时矫正宫颈癌摆位误差的作用,以确定宫颈癌患者外照射治疗计划中外扩边界值的范围,并分析患者体质量的区别对于摆位误差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BMI≥24者25例作为研究组,另外25例BMI<24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所得锥形束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对比,计算摆位误差。结果:研究组在Y轴较对照组误差大,而两组在其余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锥形束CT可以矫正宫颈癌患者摆位误差,但需要注意体质量指数,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增加外照射治疗计划中外扩边界值,以此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情况及对靶区、邻近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采用CBCT系统获取CBCT图像,在摆位前、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的获取CT实际图像,比较摆位前、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的的摆位误差及偏差≤2mm的人数比例;比较各靶区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及放疗前、放疗中期原发肿瘤大体瘤体积(GTVnx)、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d)、原发灶临床靶体积(CTV1)剂量分布;统计各邻近器官剂量的实际剂量。结果 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摆位前,偏差≤2mm的人数比例高于摆位前(P<0.05);各靶区实际剂量均低于计划剂量,放疗中期、治疗结束后GTVnx、GTVnd、CTV1剂量分布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脑干、脊髓及颌骨放疗中期、治疗结束后的平均剂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腮腺放疗中期的平均剂量高于治疗结束后(P<0.05)。结论 CBCT可有效减小摆位误差,降低邻近器官的辐射剂量,而靶区在线修正前后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兆伏级图像引导系统(MV-CBCT)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 对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23例,采用锥形束CT技术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数值。每位患者每周1次,共采集186组图像,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校正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1.61±1.44)mm、(2.51±2.39)mm、(1.22±1.09)mm,校正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0.89±0.74)mm、(1.07±0.85)mm、(0.76±0.71)mm。依据经典的van-Herk等推理公式MPTV=2.5Σ+0.7δ,计算得出X、Y、Z轴的MPTV值,校正后比校正前分别减少2.1 mm、4.6 mm、1.4 mm。结论 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摆位误差,通过实时校正,可大大提高患者摆位精度,从而缩小CTV-PTV的摆位外扩边界值,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配准前后锥形束CT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方法选择2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每周1次CBCT扫描(行治疗前、治疗后扫描),对比校正前后各参数指标。结果 CBCT校正后的PTV体积有优势(P<0.05),其他指标校正前后均相似(P>0.05)。CBCT校正后的双肺平均剂量有优势(P<0.05),而脊髓最大剂量校正前后相似(P>0.05)。CBCT校正前后,双肺V5、V10、V20、V30、V50等指标均相似(P均>0.05)。校正后NTCP随V5、V10、V20升高有降低趋势(P=0.152、0.048、0.000)。结论经CBCT校正后的放疗计划可有效减少NTCP,增加PTV剂量,提高放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提升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以真空垫为体位固定装置的宫颈癌患者图像引导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5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疗第1周、第3周、第5周采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行锥形束CT(CBCT)扫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足、腹背及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边界。结果 50例患者共行150次扫描,左右、头足、腹背及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89±1.63)mm、(4.68±2.19)mm、(2.24±1.36)mm、(7.62±5.77)deg,左右、头足、腹背方向PTV外放边界分别为8.36、13.23、6.55 mm。结论应用锥形束CT扫描可测量宫颈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在线校正,以减少误差;还可估算PTV外扩边界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自适应调强放疗(ART)与单程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0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8例)。对照组予以单程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予以ART,治疗期间2组均采用IMRT或IGRT技术进行外照射,且均同步实施以顺铂药物为基药的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肿瘤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变化特点及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其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外照射15次后其GTV体积、pCTV体积和小肠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P<005)。二程计划时其膀胱Dmean、Dmax、D01cc、Dlcc,直肠Dmean、Dmax、D 01cc、Dlcc,小肠Dmean、Dmax、V30、V45和V50水平均较首程计划降低,且除小肠外其余与首程计划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危及器官 DVH参数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随访5年后的OS和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两组在血尿、尿频、肾盂积水、尿失禁、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结直肠炎、腹泻、大便失禁及结直肠出血等慢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和单程调强放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上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ART治疗方案可明显减轻患者急性腹泻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引导分析16例肺癌患者精确放疗分次治疗间的误差,探讨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采用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的16例肺癌患者,其中左肺癌9例,右肺癌5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体模固定,每天行IGRT,根据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选取每例患者扫描数据,研究其相对于计划CT左右(x)、头脚(y)、垂直(z)的摆位误差.结果 x、y、z轴的线性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1±0.06)cm、(0.14±0.10)cm、(-0.04±0.06)cm,其旋转轴上的误差分别为0.57°±0.17°、0.05°±0.20°、-0.01°±0.33°.相对来说y方向的摆位误差较x、z方向大.结论锥形束C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同时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CTV外放PTV时,考虑x方向外扩0.62cm、y方向0.82cm、z方向0.49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食道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铅门是否跟随作剂量学比较,评价其剂量差异。方法选择25例食道癌患者,利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计划分别模拟铅门锁定、铅门跟随这两种情况,同时运用AAA、AXB两种算法,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计划总调数。结果在铅门锁定、铅门跟随发现,AAA算法中,AAAJF左肺(V5、V10、V20、V30)剂量高于AAAJT肺(V5、V10、V20、V30)剂量8.4%,5.7%,4.9%,4.6%;AAAJF脊髓MAX均值高于AAAJT脊髓MAX均值1.68%;AAAJF心脏V30高于AAAJT心脏V30剂量1.15 cGy,心脏V40剂量高0.42 cGy;AAAJF组MU略低于AAAJT组MU值的3.7%;AAAJT组CI略优于AAAJF组CI值;AAAJF组和AAAJT组左肺V5的t检验P=0.007,右肺V5的t检验P=0.022。在AXB算法中比较得出相同规律。结论铅门跟随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危及器官的受量,同时使靶区的均匀性更好和适行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近期疗效.方法22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HT组153例、IMRT组75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46-50.4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肿大淋巴结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3次,每次黏膜表面剂量8Gy.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RO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结果放疗期间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为28.76%和42.67%(χ2=4.381, P=0.036);膀胱反应为10.46%和17.33%(χ2=2.143,P=0.143),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22%、89.13%、85.21%和93.86%、81.84%、71.11%(P=0.327).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急性反应HT组明显低于IMRT组,1-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IMRT)和7 野- 静态IMRT 在伴腹膜后淋巴 结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优缺点,为临床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 2019 年12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放疗的26 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螺 旋断层放疗、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所有计划处方剂量:肿瘤区的计划靶区(PTV-G)总剂 量6 020 cGy,分28 次照射,共6 周完成;临床靶区的计划靶区(PTV-C)总剂量5 040 cGy,分28 次照射,共 6 周完成。比较3 种计划模式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 转IMRT 组PTV-G 的适形指数(C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均匀指数(HI)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 7 野- 静态IMRT 组和容积旋转IMRT 组PTV-C 的CI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靶区平均照射剂量(Dmean)较 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直肠及膀胱40 Gy 剂量受照射的体积(V40)和Dmean、脊髓 Dmean 和靶区接受最大剂量(Dmax)值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 组低(P <0.05);容积旋转IMRT 组直肠及膀胱V40 和Dmean、脊髓Dmax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膀胱V40 较容积旋转IMRT 组高,而直肠V40、膀胱Dmean、肾脏V20、胃V30 和Dmean 较容积旋转 IMRT 组低(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骨盆V20、V30、V40 和Dmean 较螺旋断层放疗组、容积旋转IMRT 组高(P <0.05)。7 野- 静态IMRT 组、容积旋转IMRT 组的机器输出量较螺旋断层放疗组低(P <0.05)。 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在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及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上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 IMRT 技术,但其机器输出量高于容积旋转IMRT 和7 野- 静态IMRT 技术,对射束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7例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组),在制定IMRT计划的同时利用放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一套CRT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95%靶区覆盖率(95% target volume dose,V95)、放射生物模型预测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评价两种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特点。为了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该差异,另外收集47例同期行CRT的鼻咽癌患者(CRT组),比较和评价其与IMRT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计划比较中,IMRT计划的各靶区V95均超过96%(96.83%~99.99%),尤其是亚临床病灶靶区的V95明显优于C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脑干和脊髓等正常器官受照剂量明显低于CRT计划。临床观察结果显示,IMRT组的局部和完全缓解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均优于CRT组。IMRT组的3级急性放射反应亦明显少于CRT组。晚期放射反?khgr;?IMRT组未出现≥3级的口干反应,而CRT组1年后仍有21%患者有≥3级的口干反应。结论:IMRT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较CRT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颈癌骨髓保护调强放疗技术(BMS-IMRI)的物理剂量学特点,探讨其保护骨盆骨髓(PBM)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A~ⅢB期宫颈癌患者9例,分别设计 BMS-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进行治疗, BMS-IMRT计划要求骨盆骨受量符合以下标准:体积(V)10<90%、V20<76%、V40<40%。结果与3D-CRT计划比较,BMS-IMRT计划骨盆骨的 V10、V20和 V40均明显下降[(80.9±3.4)% vs.(93.2±2.7)%、(64.9±3.9)% vs.(87.8±3.2)%、(17.6±3.5)%vs.(31.9±4.1)%,P<0.01];同时直肠、膀胱、小肠的剂量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与3D-CRT计划比较, BMS-IMRT计划在不降低传统危及器官剂量限制标准的前提下,可明显的降低骨盆骨受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对神经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46例神经胶质瘤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根据Kernohan分级,神经胶质瘤Ⅰ、Ⅱ级32例,Ⅲ、Ⅳ级14例。显在肿瘤靶区(GTV)DT60—72Gy/25—30f,临床肿瘤靶区(CTV)DT48.5-60Gy/25-30f,计划肿瘤靶区(PTV)DT46—55Gy/25—30f。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有效率(CR+PR)37.0%(5+12/46),1、2年生存率93.0%和81.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有效方法,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神经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癌术后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32例釆用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釆用普通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早期放化疗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6个月实验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下消化道、血液学的急性放射损伤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肤、泌尿系急性放射损伤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化疗的近期疗效满意,可以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泌尿系统副反应较少,对放射区域的皮肤保护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治疗前列腺癌,评价两种放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39例采用IMRT的前列腺患者及33例采用3D-CRT的前列腺患者的放疗剂量、放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复发率、转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生化复发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IMRT组的放疗剂量小于3D-CRT的放疗剂量,差异具有显著性(t=-4.153,P=0.042);放疗前,IMRT组及3D-CRT组血清PS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t=-3.826,P=0.069);放疗后,IMRT组血清PSA水平小于3D-CRT组血清PSA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7.202,P=0.021);IMRT组患者发生生化复发的时间及远处转移的时间均大于3D-CRT组,差异均具显著性(t=5.103,P=0.035;t =4.711,P=0.039).IMRT患者的发生生化复发率为10.26%,远处转移率为10.26%,泌尿系统副反应发生率10.26%,直肠副反应发生率12.82%,死亡率6.06%,3D-CRT患者的发生生化复发率为21.21%,远处转移率为18.18%,泌尿系统副反应发生率12.12%,直肠副反应发生率18.18%,死亡率10.26%.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与发生生化复发的时间呈直线正相关(r=0.773,P =0.009).结论 IMRT在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3D-CRT,而费用高于3D-C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