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闭合复位组31例和切开复位组34例,两组复位均力求解剖复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二次手术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量表标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74.49±8.06 min,术中出血量398.24±78.95mL,住院时间10.73±2.46 d,较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46.70±7.18 min,术中出血量35.02±10.04 mL,住院时间7.28±3.10 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闭合复位能够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应尽可能采用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创伤小,疗效佳的治疗方法。对骨折复位不满意者应行切开复位治疗,亦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颈短缩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的X线片表现,总结颈短缩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获随访,51例发生颈短缩,骨折愈合率为93.33%,髋关节Harris评分颈短缩组为(79±16)分,无颈短缩组为(85±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短缩组和无颈短缩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值与颈短缩的发生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老年患者股骨颈内固定术后颈短缩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值均为其影响因素,颈短缩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48例,全髋关节置换(B组)46例。平均随访时间36.5个月(20个月~ 61个月),对比分析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B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A组明显低于B组;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A组大于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2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为治疗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的有效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加上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经皮4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年轻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随访60例Pauwels Ⅲ型年轻股骨颈骨折,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4枚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经皮3枚空心钉内固定。通过Garden复位指数评估总体闭合复位质量;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并发症(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螺钉松动和返修手术)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区别。结果 60例患者Garden复位指数Ⅰ、Ⅱ级优良复位率达88.33%。治疗组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对照组4例不愈合,两组愈合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螺钉松动和返修手术的病例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4枚空心钉内固定技术,能为Pauwels Ⅲ型年轻股骨颈骨折提供精准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临床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对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费用 比较。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30 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 同将其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各65 例。分别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和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相关临床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Harris 评分、2 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 结果 A 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B 组(P <0.05);B 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短于A 组(P <0.05);B 组 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A 组(P <0.05);B 组术后第3、6、12、18 及24 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A 组 (P <0.05);B 组2 次手术率低于A 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 >0.05);B 组首次 手术费用高于A 组(P <0.05);B 组2 次手术费用低于A 组(P <0.05);两组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用于合并移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 髋关节活动功能,降低2 次手术风险,且未增加总治疗费用;而空心钉内固定方案则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天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于C臂引导下辅助FNS固定治疗34例(观察组),仅在C臂引导下行FNS固定治疗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长、透视次数、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股骨颈短缩程度、术后3、6、12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复位后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术后即刻,2组股骨颈短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骨颈缩短程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股骨颈缩短程度较术后即刻差(P<0.05);观察组股骨颈短缩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 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了解两组术后1年内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同时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包括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62.47±11.18) min、下床活动时间(14.16± 1.72)d、住院时间(16.78± 2.41)d显著较短,术中出血量(87.40± 14.60)mL较少(P<0.01);研究组1年内股骨颈短缩率29.72%略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91.89%略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rris评分(82.46±5.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较满意,但预后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不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故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优缺点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8.
叶海明 《中外医疗》2012,31(11):33+35-33,3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30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短于B组,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8例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组(A组)35例,普通加压钢板组(B组)35例,外固定支架组(C组)28例,分别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肢功能情况、内固定失效率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B、C组分别为(65.3±5.1)、(84.6±4.8)、(60.0±2.9)min,A组与B组比较,P<0.05;术中出血量:A、B、C组分别为(85.4±12.1)、(150.4±20.3)、(70.6±8.9)m L,A组与B组比较,P<0.05;骨折愈合时间:A、B、C组分别为(5.2±2.7)、(8.8±2.0)、(7.1±3.1)月,A组与B组、C组比较,P均<0.05;内固定物失效率:A、B、C组分别为(0.0±0.0)%、(8.6±1.4)%、(7.1±3.1)%,A组与B组、C组比较,P均<0.05;术后患肢踝关节功能优良率:A、B、C组分别为(94.2±2.1)%、(88.6±4.4)%、(67.8±5.1)%,A组与B组、C组比较,P均<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9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9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B组患者40例,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失血量分别为(73.9±17.1)min、(203.8±30.9)mL和(304.6±76.9)mL,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B组的假体松动率为7.5%,明显比A组的15.4%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骨水泥固定在假体松动率更有优势,非骨水泥固定在手术过程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为选择性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DVT提供依据。方法:180例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未应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40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B组6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C组7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 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行超声多谱勒检查以确定是否有下肢DVT。结果:超声多普勒显示A组阳性10例,DVT发病率为25.0%;B组阳性29例,1例阴性患者出院前猝死,尸检证实为伤肢混合型DVT并发肺栓塞,DVT发生率为44.1%;C组阳性20例,DVT发生率为27.8%。A组和C组DVT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和C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易发生下肢DVT。  相似文献   

12.
向可佳  向燕卿  赵万英 《医学综述》2014,20(18):3437-3438
目的分析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9.2±5.8)min,螺钉固定组手术时间(45.4±9.1)min,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发生骨不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螺钉固定组发生骨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3例,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螺钉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年龄30~75岁;住院时间不少于48 h;GardenⅢ、Ⅳ型股骨颈患者,均进行了内固定手术,不包括外固定支架、牵引及石膏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者;随访时间24个月。将符合上述标准的192例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两组,A组为〈24 h手术者(76例),B组为〉24 h手术者(116例),将两组间住院时间、ICU时间、合并休克、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股骨头坏死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住院时间、合并休克率、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在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尽快手术恢复股骨颈的解剖关系,可大大降低住院时间及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位质量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颈骨折中青年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Garden对线指数分级对患者复位质量进行评价,其中I~II级59例设置为A组,III~IV级27例设置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水平.结果:A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为6.78%较B组22.22%显著较低,A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为8.47%较B组25.93%显著较低;A组患者疼痛、功能、畸形、活动范围及Harris总分较B组均显著较高;A组患者术后血清NSE、CRP、MMP-9指标水平较B组显著较低.结论: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复位质量越高,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显著降低,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股骨颈骨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为治疗此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16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56例(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0例(C组),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活动下地时间,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A、B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A组术后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C组(P<0.05);但C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B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措施,建议以个体化医疗为原则,根据骨折类型、患者状况、年龄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99-102
目的 探讨弹性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儿童桡骨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的28例患儿,研究组为采用弹性钉闭合复位内固定疗法的另外28例患儿,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其患肢功能、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0.93±4.82)min、(11.38±2.73)d,均较研究组的(43.23±4.83)min、(6.97±1.86)d长;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04.34±20.47)mL,较研究组的(50.38±6.93)mL多;对照组患肢功能优良率为85.71%,较研究组的100.00%低;术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改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空心钉锁定钢板和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股骨颈骨折病人,随机分为空心钉锁定钢板组(甲组)与空心螺钉组(乙组),按照Garden标准分类,记录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开复位、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病人手术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乙组(P < 0.01)。甲组术后松动、切出、退钉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乙组(P < 0.05和P < 0.01)。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相对于加压空心螺钉,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钢板具有术后并发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优点。  相似文献   

18.
李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36-38
目的比较分析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应用空心螺钉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35例应用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但Harri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无一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B组也无一例进行再次手术,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DHS联合防旋螺钉较空心螺钉内固定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而空心螺钉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问短等优点,两种术式各具优缺点,值得广大临床医生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