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Th1/Th2/Th17细胞在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40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鸡卵清蛋白(OVA)复制大鼠过敏性结膜炎模型。取3组大鼠眼球及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学分析,计数穹隆部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gE、IgG1、IgG2a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结果  实验组大鼠穹隆部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 <0.01)。实验组大鼠血清IgE、IgG1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 <0.01),血清IgG2a较空白组和对照组降低(P <0.01)。实验组大鼠血清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 <0.01),IFN-γ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降低(P <0.01)。实验组大鼠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均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0.01)。结论  Th1/Th2/Th17细胞平衡失衡是大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恢复Th1/Th2/Th17失衡可能成为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射干素对感染后咳嗽(PIC)豚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复制PIC豚鼠模型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模型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及IL-4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 <0.05);IFN-γ水平较空白组降低(P <0.05)。白射干素干预组可明显降低PIC豚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IL-4水平,同时升高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提示白射干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而减少模型豚鼠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发挥其抗炎、止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胶原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中,Th22和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胶原诱导的大鼠RA模型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IL-22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22蛋白表达水平;用IL-22封闭抗体中和RA大鼠体内IL-22后,CCK-8实验检测RAFLS细胞增殖,Real-time PCR检测IL-22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全血中的Th22细胞和血清IL-22的表达显著增加(P < 0.01);用IL-22封闭抗体中和RA大鼠体内IL-22后,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血清IL-22显著下降(P <0.01),RAFLS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 <0.01),RAFLS细胞中STAT3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较少(P <0.01)。结论  RA大鼠模型中,Th22细胞通过分泌过多的IL-22刺激STAT3信号途径,从而提升RAFLS细胞的增殖能力,参与大鼠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结核患者潜伏性感染及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预测价值。以期在细胞因子水平找到能够区分结核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诊断结核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72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7例确诊为潜伏性感染者的23种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单个细胞因子在潜伏性感染及活动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最后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多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比于潜伏性感染组,活动性结核组白细胞介素15(IL-15)、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a(IL-2Ra)、巨噬细胞炎症蛋白a(MIP-1a)这6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升高(P <0.05);其余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等17种细胞因子在血清中的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结核活动性的鉴别诊断中,3个细胞因子的AUC值大于0.8,分别为IL-8(0.83)、IL-15(0.89)、IP-10(0.93);(IL-8  & IL-15)、(IL-8 & IP-10)和(IL-15 & IP-10)两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优于任一单细胞因子的诊断价值(P <0.05);(IL-8  & IL-15 & IP-10)3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值为0.97,可显著提升活动性结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在IFN-γ释放实验的基础上,IL-8 、IL-15 、IP-10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区分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耳鼻喉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7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中西医结合组(85例),分别给予氯雷他定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积分、最大呼气流速(PEF)、PEF昼夜变异率、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 (IL-4)、IL-12水平及临床复发率等。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鼻部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PEF和PEF昼夜变异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IgE、TNF-α、IL-4及IL-12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拟醒窍益气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鼻部通气功能,控制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microRNA-195(miR-195)在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来该院体检的3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以及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miR-195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195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miR-19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19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195的低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肿瘤部位均无相关(P >0.05)。结论  miR-195在胃癌患者中的低表达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新生小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新生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生理盐水组、空气+依达拉奉组、高氧+生理盐水组、高氧+依达拉奉组,于实验第3、7、10、14和21天取材,测定肺组织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  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高氧组IL-4、IFN-γ含量均高于空气组且比例失衡,TGF-β1表达越多并肺组织结构紊乱;依达拉奉治疗组IFN-γ含量显著增高,IL-4含量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更接近正常组,TGF-β1表达降低,肺组织结构较高氧组好转。结论  高氧可导致新生小鼠急性肺损伤;依达拉奉可调节IFN-γ、IL-4的含量及比例,降低TGF-β1的表达,发挥对高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TT、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延长,且治疗后30 d时间较治疗后15 d延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30 d水平低于治疗后15 d;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15 d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治疗脑梗塞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延长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1)对胃癌诊断价值及病原菌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5年8月于该院诊治的120例胃癌早期和140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分析。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IC-1、G17及PG1水平变化;分析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上述分子及炎症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术后未感染患者110例为未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MIC-1、G17及PG1水平升高(P <0.05),且病原菌感染后MIC-1、G17及PG1蛋白升高,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也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C-1、G17及PG1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感染可能引起其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观察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水平增高(P <0.05),TNF-α、IL-6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 vs 16.0%)(P < 0.05)。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显著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其效果优于标准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臭氧水疗对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120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60 例)使用臭氧水疗和对照组(60 例)外用2% 酮康唑洗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复发率和皮脂水平。结果 两组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下降趋势较对照 组更明显;两组在2、4 周时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 皮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臭氧水疗能提高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臭氧制剂外用创新性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创新使用臭氧水和臭氧油外用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臭氧水洗浴每周3~5次,每次15 min,臭氧油外用每日2次, 对照组用温水洗浴、基础油外用,疗程2周,两组患者必要时加用保湿霜,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外用臭氧治 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3~5 d后可见患儿皮损渗出减少、糜烂愈合。外用臭氧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有效率分别为80.0%和 20.0%,2周有效率分别为89.6%和30.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 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臭氧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腺素-α和地塞米松对辅助型T淋巴细胞1型/辅助型T淋巴细胞2型(Th1/Th2)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胸腺素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干扰素 γ(IFN γ)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IL 4、IL 5升高, IFN γ下降(P<0.05)。与哮喘组相比,胸腺素组和地塞米松组的EOS、IL-4、IL-5减少,胸腺素组IFN-γ增加(P<0.05)。对照组与哮喘组、哮喘组与胸腺素组、哮喘组与地塞米松组之间的IL 4/IFN 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h2优势反应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胸腺素-α可明显提高IFN-γ、Th1的水平,地塞米松可以降低IL-4、IL-5及Th2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IL-13与IFN-γ的水平,探讨其在异位性皮炎中的发病机制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异位性皮炎患者35例及同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正常人。取两组的清晨外周血,采用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外周血IL-13和IFN-γ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位性皮炎组外周血中的IL-13水平比健康组显著增高(P〈0.05),异位性皮炎组外周血中IFN-γ水平比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位性皮炎患者的Th1/Th2水平与健康人群不同,Th1/Th2水平变化很可能是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h1/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 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22例乙型肝炎患者每日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通过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HBV DNA和肝功生化指标。结果: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各时相点Th1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TNF与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Th1分泌的细胞因子TNF水平明显高于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及IL-10水平(P<0.05)。治疗后(12及24周末),Th1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仍高于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阿德福韦酯组患者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2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IFN、IL-4和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 德福韦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恢复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4的影响.方法 在符合特应性皮炎诊断的43例患者进行气传变应原皮内试验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血清总IgE(TIg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检测,对血清IL-4高于正常且皮试结果(++)及以上的31例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并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后1年及2年后再进行血清IL-4检测,对患者在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阶段血清IL-4值进行比较.结果 AD患者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表现为血清高IL-4值(429.19±79.04)pg/L,经过1~2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后IL-4水平分别降低为(167.09±52.90)pg/L和(101.46±44.15)pg/L.治疗前、治疗1年后与2年后IL-4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32和F=454.23,P均<0.01)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可降低AD患者血清IL-4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时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IL-2 、IFN-γ和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52、11.84、6.57),IL-4、IL-5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8、15.87、1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Th1/Th2型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10.52、8.1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t=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Th1、Th2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19、3.25、4.01、2.15、1.81,均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53、3.06、1.98,均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辅助治疗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住院治疗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使用 臭氧水疗作为皮疹的辅助治疗;同期住院治疗的34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或泡澡作为对照。两 组患者治疗中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皮疹好转情况,皮疹处细菌感染情 况及抗生素的使用率,评价患者满意度,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臭氧水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平均住院日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期间臭氧水疗组抗生素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39),治疗第7天患者对臭 氧水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水疗是天疱疮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减少抗生素的 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