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LIFT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切除术与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 例接受手术治疗 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切除术组和挂线术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 瘢痕大小、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近期与远期疗效、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 结果 挂线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创面瘢痕面积低于切除术组(P <0.05); 两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疼痛VAS 评分高于挂线术组 (P <0.05);两组患者肛门功能Wexner 评分、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除术组患者中出现1 例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后遗症出现。结论 改良的切除缝合与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 性肛瘘疗效相当,并发症和后遗症少,改良切除术较挂线术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向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之疗效对比。方法将该院肛肠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组采取定向挂线法,比较两组术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复发率、疼痛及手术对肛门括约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和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 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与肛门括约功能指标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向挂线法相比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对肛门括约功能影响小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结合瘘管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EM)填塞治疗经括 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10 月-2016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66 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行LIFT 和AEM)和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或切开挂线术),每组各33 例。 主要观察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和总有效率。患者术后1 个月至 门诊复诊,术后3、6、12 个月采用门诊、问卷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创面愈合情况、肛门控便能力及 治愈情况。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1 例,治疗组31 例,对照组30 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肛门失 禁。对照组30 例患者中,21 例行肛瘘切开术,9 例行切开挂线术。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肛门失禁评分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肛门 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 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 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IFT 结合 AEM 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与传统肛瘘切开术疗效相当,而且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保护良好,无肛门失禁 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林海鸥 《吉林医学》2015,(8):1499-1500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65例,分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组33例与切开挂线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IF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明显低于切开挂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5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切开挂线术和改良LIFT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性肛瘘采用改良LIF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治愈时间、治愈率、随访6月后的复发情况、术后及6月后的Wexne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在第0、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疼痛程度较轻,在第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Wexner评分在痊愈后、6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Wex-ner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轻,可缩短治愈时间,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改良挂线术治疗,对照组予肛瘘切开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Wexner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尿潴留情况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5.20±0.66)d、Wexner评分为(0.07±0.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确切,有利于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手术)治疗前位单纯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68例前位单纯肛瘘患者,男136例,女32例,分为LIFT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84例.LIFT手术组采用LIFT术式,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肛门失禁情况Wexner评分和肛管直肠测压的变化.结果 LIFT手术组治愈率95.24%(80/84);传统手术组治愈率96.43%(81/84).LIFT手术组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天内VAS评分、术后1个月Wexne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显示,术前与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低于LIFT手术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疼痛,无肛门失禁发生,是一种治疗肛瘘更加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效果较切开挂线术为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75-78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黏膜瓣推移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术后有效率。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患者95例,分为采用括约肌间结扎术的LIFT组(n=53)和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术的ERAF组(n=42),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的有效率。结果 ERAF组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高于LI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RAF组术后VAS评分低于LIFT组(P=0.000)。LIFT组术后有效4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45%,ERAF组术后有效3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86%,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IFT组有效随访50例,有效4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0%;ERAF组有效随访39例,有效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62%,两种手术方式术后3个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与ERAF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采用Wexner计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住院时间,较好地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传统肛瘘术和LIFT术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括约功能的良好率86.66%,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直肠的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复发率6.67%,对照组13.33% (P<0.05).结论 LIF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功能及肛管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复发率低,可作为肛瘘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治愈率、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治愈时间,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端缝合结合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远端缝合结合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4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创面出血情况、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5天,最长40天,平均28天。无肛门失禁、肛门缺损、肛门移位、黏液外溢、黏膜外翻等后遗症,未影响肛门的正常功能。结论:远端缝合结合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肛肠科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改良式和传统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式挂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术后1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8、4.366,P〈0.05)。②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39/44)]明显优于对照组[65.91%(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术后大便失禁、肛管畸形、肛门漏气漏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6.82%(3/44)]明显少于对照组[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挂线法疗效确切,预后情况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rohn病致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37例Crohn病致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复发及肛门自制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复发13例(35.1%),术后肛门失禁5例(13.5%)。11例存在直肠炎者7例复发(63.6%),显著高于非直肠炎者(23.1%)(P=0.028);存在直肠炎者肛门失禁发生率36.4%,亦显著高于非直肠炎者(3.8%)(P=0.021)。低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高位肛瘘患者(4.2%vs30.8%,P=0.042)。高位肛瘘病例中,挂线疗法患者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切断括约肌术式患者(66.7%vs0.0%,P=0.021)。结论Crohn病致肛瘘患者治疗较为困难,应首先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争取非手术治愈,药物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术前须控制直肠炎。低位肛瘘宜行瘘管切开术,高位肛瘘应采用非切断括约肌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